-
“魯迅圖式”的生成機制與表意邏輯
引言 20世紀40-70年代(1942-1976),[1]魯迅是唯一一位被不斷推崇和反復闡發(fā)的現代作家,具有無可爭議的權威地位。
關鍵詞:  魯迅研究2021-09-23
-
田間:“擂鼓”的力與美
田間 田間(左)、艾青(中)、魏巍合影。
-
1927,魯迅的演講、風度與革命及國家之關系
引言 自1927年鐘敬文編撰《魯迅在廣東》以來,“廣州魯迅”一直是研究界長興不衰的話題,尤其是近些年,隨著“革命魯迅”“政治魯迅”的重新被激活,學界愈發(fā)重視國民革命和廣州之于魯迅的意義[1]。
關鍵詞:  魯迅研究2021-09-18
-
瞿秋白同志早期文教工作
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瞿秋白是繼陳獨秀之后第二任黨的主要領導者,他雖然只活了短暫的36歲,但留下的生命印記卻堪稱堅韌執(zhí)著而又曲折悲壯。
關鍵詞:  瞿秋白2021-09-18
-
魯迅小說教學閱讀札記
原標題:獨特的文體與悲郁的情懷——魯迅小說教學閱讀札記 閱讀魯迅,筆者和大多數人一樣,也是從初中語文課本開始的。
-
一段“繼往”與“開來”的歷史
內容提要:1980年代“魯迅傳”書寫在魯迅傳記寫作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021-09-16
-
陳漱渝:天下誰人不識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是唐代詩人高適《別董大》一詩中的名句。
-
嚴家炎先生的“嚴加嚴”
嚴家炎先生,歷任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語言文學學科評議組成員、北京市文聯副主席與中國現代文學學會會長等職務,是中國現代文學研究領域的學術泰斗、第二代中國現代文學學者的代表人物。
-
蕭紅:生死場上的勇敢跋涉者
一個作家的寫作與他(她)的身世經歷關系緊密,而一個杰出作家人與文的契合度似乎更甚。
-
劉半農書簡匯編(節(jié)選)
整理凡例 一、本編以收信人為單位匯集信件,按首通書信時間先后排列;每人所受書信,亦按時序排列;無從確考的,置于最后。
關鍵詞:  劉半農2021-09-14
-
文徵明和他的時代
文徵明,號衡山,出生于明憲宗成化六年(1470),長洲(今江蘇蘇州)人,以詩文書畫稱名于世,列“吳中四才子”(詩文方面)、“吳門四大家”(繪畫方面)之首,是明代中期文學藝術領域的代表性人物。
-
通過“北窗”走入北山老人施蟄存內心
施蟄存先生的名山事業(yè)之一,金石碑版集藏與研究,很長時間是默默自守狀態(tài)。
-
博物是魯迅精神世界的基石
魯迅在景云里寓所書房中。
關鍵詞:  魯迅2021-09-11
-
重視“人的歷史”之魯迅
魯迅是中國近現代最有文化內涵、最具從古典文化向現代文化過渡的里程碑特點的思想家、文學家。
關鍵詞:  魯迅2021-09-11
-
“江河”體驗與魯迅的文學表達
地理空間是文學發(fā)生的重要場域,中國是鄉(xiāng)土文明大國,又是大河文明之國,江河是鄉(xiāng)土上最富有詩意與靈性的地理空間。
-
東北作家群 于文學創(chuàng)作中實現了精神返鄉(xiāng)
開篇的話 循著這條文脈,領略遼寧文藝最鮮活的樣子 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九一八”事變90周年。
-
十字路口的王國維
“書成付與爐中火”:論王國維的“直觀” 在近代中國的學術思想史上,王國維(1877-1927)的出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他的殞落也象征一個時代的結束。
-
趙樹理:一個身在“文壇”、想上“文攤”的人
我的趙樹理研究,緣起于一次學術興趣的“陰差陽錯”。
-
趙樹理:與群眾“共事”,寫作才能“得勁”
趙樹理 資料圖片 “設法把知識分子的話翻譯成他們的話來說” 1943年5月,趙樹理寫出了《小二黑結婚》,但出版遇到不少阻力,直到彭德懷讀過稿子,寫了一張“像這種從群眾調查研究中寫出來的通俗故事還不多見”的條子之后,此篇小說得以面世。
-
茅盾:闖出廣闊而深邃的現實主義道路
晚年茅盾 資料圖片 茅盾《讀稼軒集》手跡 資料圖片 文學史對于茅盾的文學成就的論述,與1945年6月中共在重慶舉行祝賀茅盾先生50歲壽辰和從事創(chuàng)作25周年紀念活動有關。
關鍵詞:  茅盾2021-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