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黑一雄:不想當萊納德·科恩的音樂人不是好作家
讀了創(chuàng)意寫作的研究生 石黑一雄出生于日本長崎,在他6歲時,他的父親申請到英國國家海洋學研究所的工作,石黑一雄隨家人移民英國,并在薩里一所男子文理學校接受教育,后在英國肯特大學學習英語和哲學。
2017-10-09
-
阿瑟·西蒙斯、石民及其他
曾經(jīng)有一位陌生的詩人,翻譯了一位曾經(jīng)名動英倫而今卻少有人知的象征派詩人阿瑟·西蒙斯的兩首詩作,它們一起湮沒在歲月的長河里,如同大渡河邊的鵝卵石。
2017-10-09
-
泰戈爾:世界上的事情最好是一笑了之,不必用眼淚去沖洗
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年—1941年),印度著名詩人、文學家、社會活動家、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
2017-10-03
-
里爾克:能來到這世間,就足以讓我失去你少一些
里爾克 萊納·瑪利亞·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1875年12月4日-1926年12月29日)奧地利詩人。
2017-09-30
-
文學記憶:普魯斯特將要離開
作品記述了普魯斯特生前最后的時光。
2017-09-29
-
阿特伍德:世人面對的暴力,遠比他們所熟知的更加觸目驚心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1939 年出生于安大略省渥太華。
2017-09-28
-
青山七惠《快樂》:無欲時代的欲望
值得注意的是,小說中所有的人都在掩飾真實的自己,回避真實的欲望。
2017-09-27
-
羅恩·溫克勒:寫詩像一場化學過程
“羅恩的詩歌徹底改變一般讀者對于德語詩歌望而生畏的態(tài)度,他們常會覺得德國詩歌非常沉重、黑暗,充滿預言家的口吻和臨床醫(yī)學般的實驗性,羅恩的詩歌則是一種歡快的實驗性,他嚴肅又機智,絕不輕飄又充滿活力和樂趣。
2017-09-22
-
波拉尼奧:寫作的癮君子,浪漫主義的文學病人
波拉尼奧系列作品中文版,包括《美洲納粹文學》《遙遠的星辰》《荒野偵探》《護身符》《地球上最后的夜晚》《2666》。
2017-09-22
-
張定浩:我所理解的村上春樹及其他
編者按: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揭曉季即將開啟,不出意外,備受矚目的諾貝爾文學獎即將在10月12日公布。
2017-09-21
-
羅貝托·波拉尼奧 愿被文學灼傷
我們?nèi)绱藷釔壑抢骷伊_貝托·波拉尼奧。
2017-09-18
-
“我給你留下了一座空房子”
在1957年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出版的《契訶夫畫傳》中,有這樣一幅照片:一個簡樸的陽臺,桌上放著小小杯盞,托爾斯泰似乎在向契訶夫“訓示”著什么,后者謙卑地將雙手交叉在一起,高大的身體佝僂著,低著腦袋,朝他的方向傾聽著,像是一個溫順的農(nóng)婦。
2017-09-15
-
美國詩人約翰·阿什貝利:任何真正的藝術(shù)都會拆解批評
【編者按】 美國時間2017年9月3日,詩人約翰·阿什貝利在紐約的家中去世。
2017-09-11
-
張振勝:平野啟一郎,閑聊偶得之
8月23日,《日蝕》《一月物語》亮相第24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獲得讀者追捧。
2017-09-08
-
法國《文學雜志》訪2016年龔古爾獎得主蕾拉·斯利瑪尼:“我要講述圍繞母性建立的神話和謊言”
蕾拉·斯利瑪尼 阿萊克西·布洛卡(以下簡稱“布洛卡”):和您的上一部小說《食人魔花園》一樣,《溫柔之歌》這部作品有一半也是留給讀者去想象和填補的:對行為的描繪占了大部分篇幅,同時您給出了許多具有象征意義的細節(jié)——如保姆給保羅夫妻留下的干干凈凈的雞骨頭,這些細節(jié)給讀者留下豐富的闡釋空間,這是有意為之的嗎? 蕾拉·斯利瑪尼(以下簡稱“斯利瑪尼”):我很欣賞讀者應當介入閱讀的觀點。
2017-09-08
-
《作家的北美》:游走在真實與虛構(gòu)之間
波麗娜·蓋納(左) 《作家的北美》法文版 法國作家波麗娜·蓋納遭遇了一場寫作危機,遂同丈夫一起,帶上孩子,奔向北美,意圖求得疏朗開闊之道。
2017-09-08
-
波德萊爾憂郁的英雄主義:漢語的紀念
編者按:2017年,距離波德萊爾逝世已經(jīng)150周年,《惡之花》發(fā)表已經(jīng)160周年,這個法國十九世紀最著名的現(xiàn)代派詩人,和這部被譽為法國“偉大的傳統(tǒng)業(yè)已消失,新的傳統(tǒng)尚未形成”的過渡時期里開放出來的一叢奇異的花”的作品,打破的不僅僅是人們對于“美”與“丑”的認知,更是無疑在其所處的那個時代將文學與思想帶入了一個新的維度。
2017-09-05
-
寫當下社會熱點的“女渡邊淳一”
林真理子是日本當今文壇最具人氣的女作家,她以細膩地描寫現(xiàn)代人的戀愛心理見長,其作品大多以現(xiàn)代都市女性的情愛為主題,作品在日本暢銷3000萬冊,幾乎橫掃日本文壇所有獎項,被稱為“女渡邊淳一”。
2017-09-01
-
林真理子:書寫真實現(xiàn)代女性
“愛就像一顆青果,酸澀乏味。
2017-08-28
-
《溫柔之歌》作者:懂得寫作本身就是一種反抗
法國作家蕾拉·斯利瑪尼在2016年憑借《溫柔之歌》榮獲了龔古爾文學獎。
2017-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