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詩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路徑
趙振江主編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jīng)典詩歌文庫(第一輯) 2013年秋,習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和“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的倡議。
-
瘟疫與文明:大自然眼中萬物是無差等的
1978年,米蘭·昆德拉出版了移居法國之后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笑忘錄》,他自稱這是一部變奏曲形式的小說。
-
余斌:別讓名著倒在“知識點”下
教育部《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日前正式發(fā)布,《指導目錄》遴選了300種古今中外優(yōu)秀讀物加以推薦,其中大部分是名著經(jīng)典。
-
丹穆若什︱八十天,八十本書環(huán)游地球
譯者附記 2020年春天,美國疫情爆發(fā),哈佛大學自創(chuàng)始以來第一次在學期中間停課,比較文學學者丹穆若什教授,在3月初取消了年內(nèi)所有的旅行,他回到布魯克林家中,像許多在美國東岸居家隔離的民眾一樣,迄今已經(jīng)很久沒有出門了。
-
左拉誕辰180周年 | 世界的左拉和中國的左拉
2020年是左拉誕辰180周年,普法戰(zhàn)爭150周年,《盧貢家的發(fā)跡》連載150周年,也是《娜娜》《實驗小說論》《梅塘之夜》出版140周年。
-
巴比倫的天文學對希臘神話的影響
無須過多強調(diào)來自巴比倫和亞述的材料是如何幫助理解以色列政治與宗教史問題的。
2020-05-25
-
喬治·斯坦納:把批評作為文學去創(chuàng)造,并且敢于冒犯權威
喬治·斯坦納去世的那一天,我并沒有轉(zhuǎn)發(fā)悼念新聞,而是重讀他的《語言與沉默》。
-
村上春樹將在線直播,羅琳捐贈百萬英鎊
疫情下的作家 新型冠狀病毒在全球的肆虐給世界的人們帶來了恐懼、衰退、全新的交往模式、未來。
-
戲劇與瘟疫,阿爾托的殘酷美學
【編者按】疫情之下,“復旦通識”組織“學人疫思”系列,復旦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邀請不同學科的教師撰文,從各自的專業(yè)領域與學術興趣出發(fā),對疫情展開不同角度的討論,進行跨學科的深入解讀和分析。
-
多種策蘭新書出版
連日來,德語報章對策蘭多有紀念,相關圖書也在陸續(xù)上市。
-
震驚:西方現(xiàn)代文學審美機制的生成——以自然主義、現(xiàn)代主義為中心的考察
摘 要 在西方傳統(tǒng)的審美機制中,教化是通過輸出愉悅的文本策略達成的;直接發(fā)端于自然主義文本常有的那種冷峻、粗獷與獰厲,西方現(xiàn)代作家義無反顧地訴諸文本的震驚效應。
2020-05-15
-
特定時空下的普希金和契訶夫
1830年秋,霍亂在俄國大規(guī)模爆發(fā)。
-
改元之年的日本文學
《熱源》 2019年4月30日,日本明仁天皇退位,平成時代落下帷幕。
-
鐘娜&祝羽捷:薩利·魯尼與簡·奧斯汀,如何“和而不同”
近日,講述青春成長故事的BBC電視劇《普通人》(Normal People)熱播,獲得了8.9分豆瓣高分。
-
疫期筆記 | 米亞·科托:人類的傲慢毫無根據(jù),卻根深蒂固
【編者按】疫情還在世界蔓延。
-
當代波蘭戲劇觀察:漫漫長夜里的“掌燈人”
“貧困時代詩人何為”,200多年前德國詩人荷爾德林在哀歌《面包和酒(第7節(jié))》中發(fā)出了時代之問。
-
瘟疫的隱喻|《面紗》:不確定的世界,不確定的毛姆
【引言】1978年,遭受癌癥折磨的蘇珊·桑塔格完成了《疾病的隱喻》,疾病的切膚體驗和日常遭際,讓她獲得了一種觀察角度,對文學傳統(tǒng)中的疾病話語予以審視和剖析。
-
紀念席勒逝世215周年:他始終像一顆明星閃耀在天際
1805年的5月9日,席勒逝世。
-
巴黎疫事|不合時宜的夏多布里昂
【編者按】在付出了巨大代價之后,中國的新冠肺炎疫情逐漸平靜下來,而在歐美,疫情依然在肆虐。
2020-05-09
-
大流行病如何潛入文學作品?
1918年10月,一種可以殺死五千萬至一億人口的新型流感病毒在歐洲肆虐,美國作家凱瑟琳·安妮·波特(Katherine Anne Porter)險些因此喪生,這段意識模糊的經(jīng)歷被她稱作“幸福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