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市臉盲癥與審美植物人
或許每個時代的文學評論者都會遭遇這種尷尬:在狂歡落幕后的場地上,我們站在收拾座椅的環(huán)衛(wèi)工、給道具裝車的表演者和花花綠綠的糖紙瓜子殼之間,翹首苦待下一批明星的出現(xiàn)。
2018-06-18
-
一卷難忘唯此書 ——《創(chuàng)業(yè)史》第一部敘事的真善美問題
柳青 一、此情可待成追憶:我的《創(chuàng)業(yè)史》閱讀記略 《創(chuàng)業(yè)史》的確是我在文學上的初愛,自少年時代讀過,從此念念不忘,后來多次重讀,仍然愛好如初,真可謂“一卷難忘唯此書”也。
2018-06-17
-
新時代呼喚新創(chuàng)造
文學的根本特性就是不斷發(fā)現(xiàn)、不斷創(chuàng)造、不斷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一句話就是不斷開拓未知。
2018-06-15
-
我們把文學的界限切分得如此清楚規(guī)范,究竟為了什么?
花城雅集第11期《廢墟的十二種哲學》的發(fā)布會訪談記錄 嘉賓: 李敬澤、冰逸、何平、朱燕玲 時間: 4月12日 何平:我是個教書的,也做做文學評論,2017年被朱燕玲主編拖下水在《花城》開了“花城關注”這個欄目,客串文學編輯。
2018-06-14
-
“阿多尼斯的死與生” ——青年寫作芻議
每個年代,大概都有一種意義或價值模擬的現(xiàn)象:青年一代希望像他們景仰的前輩那樣,建功立業(yè),獲取人生意義和價值。
2018-06-14
-
劉軍:好散文的題中之義
文章之道、辭章之學與散文之道,這三個概念照應了為文之道從文章學到文學學的演變路徑。
2018-06-14
-
中國文學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新的矛盾與困惑”
中國現(xiàn)代文學在其發(fā)軔之初就標舉著“個性主義”的大旗,“個性主義”不僅意味著張揚自我,而且意味著“自己生命的表現(xiàn)”。
2018-06-13
-
讀圖時代:為文學視像化一辯
最近微信圈流行一種批評國人不讀書的言論,其中有篇文章描述了一位 “印度游客”眼中的“中國印象”:“無論在飛機、火車或地鐵上,根本看不到一個像歐洲人那樣專心閱讀的中國人。
2018-06-13
-
駐校作家,干的是啥?
主持人 舒晉瑜(《中華讀書報》總編輯助理) 觀察者: 蘇 童(江蘇省作協(xié)副主席,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畢飛宇(江蘇省作協(xié)副主席,南京大學教授) 阿 來(四川省作協(xié)主席) 方 方(湖北省作協(xié)主席) 東 西(廣西作協(xié)主席) 張 翎(旅加作家) 謝 冕(北京大學中國詩歌研究院院長) 陳曉明(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 吳思敬(中國詩歌研究中心副主任) 孫 郁(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院長) 張清華(北京師范大學國際寫作中心執(zhí)行主任) 王家新(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背 景 在國外,駐校作家制是很多著名大學常見的文學與大學教育溝通互補的方式。
2018-06-12
-
從“惡作劇”到“抖機靈”
任何夸大當今時代特殊性的論調(diào),都冒有淪為歷史笑柄的風險。
2018-06-12
-
現(xiàn)實題材文學創(chuàng)作的邏輯起點與最終歸宿
1964年4月,山西長治舉行晉東南專區(qū)自編現(xiàn)代戲觀摩演出大會。
2018-06-12
-
讀懂中國文學,還得從漢字入手
在當今的學科劃分中,漢字研究屬于語言學,抒情敘事屬于文學,它們處于不同的一級學科下面。
2018-06-12
-
唐小林:劉震云算什么“大作家”?
曾有一位叫摩羅的文學批評家,寫過一篇《大作家劉震云》一文,驚呼:“劉震云就是當代中國文壇的大作家”!摩批評家稱,劉震云是“一位魯迅式的作家,一位魯迅式的痛苦者和精神探索者”,“在魯迅逝去半個多世紀以后,他重新吹響了魯迅的號角,向我們宣示了我們的全部恥辱、全部痛苦和獨一無二的出路所在”,而這就是“一個大作家的風范與氣象”。
2018-06-11
-
“二次元”話語和我們對時代的想象
我們正在經(jīng)歷一個詞語速生速死的時代。
2018-06-11
-
漫談新詩三題
關于“寫詩的人比看詩的人多”: 有人說“現(xiàn)在寫詩的人比看詩的人多”,乍一聽,還真是那么回事兒,心里頗不是滋味。
2018-06-11
-
吳言:給莫言先生挑點兒刺
首先必須申明,對于莫言歸來,我是站在列隊鼓掌的隊伍中的,可以說是翹首以盼的一員。
2018-06-10
-
把寫作視為一種基本能力
期待寫作能回到清晰表達,回到忠實溝通,期待寫作反過來倒逼閱讀與思考,成為當代文化真正的建設力量 一門尚處于規(guī)劃中的寫作課,成為清華大學今年最讓人矚目的課程之一:據(jù)悉,清華大學將在2018級新生中開設“寫作與溝通”必修課,并計劃到2020年覆蓋所有本科生。
2018-06-08
-
蘇童:冒犯與包容的文學
文學必須具備包容性,這是毫無疑問的。
2018-06-07
-
周思明:對文學批評的反思
01 在文學批評的眾聲喧嘩中,出現(xiàn)了一對彼此矛盾、相生相克的聲音:人們把文學出現(xiàn)亂象歸咎于批評的不盡責,把文學批評搞成了文學表揚;但如果有批評者下定決心去搞不講情面的真正的批評,馬上便有作家、媒體人按捺不住跳將出來,將一盆盆冷水甚至臟水潑向批評者,并扣以“酷評”、“棍子”、“帽子”之類的罪名,搞得批評家們左右為難! 批評的尷尬與迷茫突出地表現(xiàn)在,現(xiàn)在的文壇庶幾陷入一個共同的誤區(qū),人們總覺得作家無罪,是為人類文明做貢獻的;而批評家則是帶著原罪,應該受罰的,什么依附于作家的寄生者、附庸者啦等等,批評家就像魯迅筆下的趙莊人看阿Q,橫豎不順眼,覺得他不配姓趙,應該逐出文壇另謀生路。
2018-06-05
-
不是簡單疊加,而是“化學反應”
通過引入“地理”概念推動新詩研究,是近年來詩歌界不時涌現(xiàn)的話題。
2018-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