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地氣”不等于“現實性”,反思文學理論有待商榷
本報第1608期刊發(fā)了趙憲章教授的《“上手性”:文學理論的價值參照》一文。
2018-07-05
-
重申故事的德性與故事傳統(tǒng)的創(chuàng)造轉化
近年本土語境中之所以會出現小說的“故事轉向”,首先是呼應了講好“中國故事”的時代訴求,也呼應了當下中國人新的生活狀況。
2018-07-05
-
探索可能的含義“缺口”——現代詩的理解與追索
對現代詩的理解隱含著對原文本“專利”的尊重,而闡釋則是留給接受者的“最惠國待遇”。
2018-07-04
-
文學重新煥發(fā)生機了嗎?
我國文學近些年獲得了更加廣泛的關注并呈現出迅猛的發(fā)展勢頭。
2018-07-04
-
拒絕虛偽
散文能否虛構?這個問題在散文界和評論界一直爭論不休。
2018-07-04
-
潘向黎:南人上來歌一曲——關于寫作的一些閑話
為什么還在寫呢?因為終究還是盼望,和那些同時代的寫作人,拋開皮囊和日常,在文字的世界、在靈魂的巔峰相逢。
2018-07-04
-
真實的特性和力量
什么是真實,真實的對象就是跟客觀存在相符合的對象。
2018-07-03
-
當代文學批評的歧途與未來
01 法國著名文學批評家蒂博代(1874—1936)指出,“沒有對批評的批評就沒有批評”,沒有批評的批評,批評本身就會停止或者死亡。
2018-07-03
-
以新語言和新思維喚醒民間故事
近年來,講好中國故事成為一個熱門話題。
2018-07-03
-
在所有脊背發(fā)涼的時刻
作者的族裔、性別,只是給作品帶來多樣性,而非評價的標準本身。
2018-07-02
-
批評,流動的自我世界
很多時候,我們在批判世界,其實世界就是我們的一部分。
2018-07-02
-
四種閱讀時間及其美育意義
敘事學在區(qū)分故事時間與敘事時間的基礎上對小說文本內的時間建構進行深刻的剖析,其理論成果相當豐富,但對閱讀時間卻有所忽略。
2018-07-02
-
文學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
文學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是一個理論問題,也是一個歷史問題。
2018-07-02
-
文化記憶、歷史敘事與文學批評
對我們生活或訪問的城市是否有獨到的感知和藝術發(fā)現,這是判斷一個詩人的標準。
2018-06-30
-
從“惡作劇”到“抖機靈”
任何夸大當今時代特殊性的論調,都冒有淪為歷史笑柄的風險。
2018-06-29
-
關于武俠小說的思索
時至今日,對一般人而言,金庸這座大山依舊是武俠小說代名詞 (有時候還能加上古龍,而梁羽生、司馬翎、溫瑞安和黃易已經鮮少被提及)。
2018-06-29
-
李云:對“當代文學”的不同理解
1979年通常被認為是一個頗富歷史意味的轉折年代,剛剛結束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宣布:“全國范圍的大規(guī)模的揭批林彪、‘四人幫’的群眾運動已經基本上勝利完成,全黨工作的著重點應該從1979年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
2018-06-28
-
謝有順:文學所要表達的,是一種個體的真理
很多的現代小說,正是不斷地在給我們提供這種經驗,進而使我們更深邃地理解了生存,理解了自我和世界的關系。
2018-06-28
-
敞開的邊界
散文的真實性應超越“實有其事”,進入“情感真實”的場域 目前,對于散文的真實性有兩種相左的觀點:一是認為散文必須真實,真實對于散文至關重要,有人甚至提出“真實是散文的生命”;二是認為散文不一定講究真實,真實的要求對于散文已是老黃歷了,散文應打破所謂真實的成規(guī),“散文本質上是虛假的”。
2018-06-27
-
破除“古今”“中西”對立是文論建設應有的思想方式
梁啟超 王國維 中國文論不論是過去的形成,還是今天的建設,乃至未來的發(fā)展,“古今”“中西”都是繞不開的話題。
2018-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