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筆記》
二
一個初冬的早晨,我去看了那棵古樹。
村路,七拐八拐,把我們懵懵懂懂地引向了劉書田家,引向了那棵樹。那棵樹的樹干表皮堅硬無比,如鋼賽鐵。樹干并不通直,先左旋后右旋,然后左右搖擺著直直向上,再分成三個杈子,一個杈子向著東南,一個杈子向著東北,一個杈子向著西南,在空中的某個部位又收攏了,向著一起聚集,然后又各自隨意地拋出弧線。黑色的已經炸裂了的果子掛在樹梢,在瑟瑟的風中,顯得有些冷清。其中一段側枝已經干枯了,一只僵死的蟬趴在上面,與時間融入一體了。
此樹誰人栽?據(jù)說,劉大觀也。當然,尚須進一步考證。劉大觀何人?清代詩人、學者,曾任山西布政使(相當于現(xiàn)在的省財政廳長),兼任晉、陜、豫三省鹽務官。劉大觀的出生地距此十公里,謂之邱北鎮(zhèn)。劉大觀退休后,客居濟源,纂修《濟源縣志》。相當于縣志主編吧。
劉大觀一生敬仰段干木。段干木又是誰?——段干木是戰(zhàn)國著名賢士,才華橫溢,但一生卻從不為官。段干木本名李克,封于段,為干木大夫,故稱段干木。他本人出生于山西運城安邑鎮(zhèn),但他的故里(老家,祖籍)是今天的河北邱縣劉段寨。此說確鑿是有物證的。據(jù)縣志記載,清朝乾隆年間,在郝段寨(后又分出劉段寨)一座廢棄寺廟的東墻里發(fā)現(xiàn)了一塊碑,碑上刻著五個字:段干木故里。
當時,段干木的許多同學都出任了魏國的高官,只有他是個閑人。魏文侯的弟弟魏成子極力向魏文候推舉段干木做宰相。魏文侯月夜登門拜訪,段干木遵從“不為臣不見諸侯”的古訓,越墻逃跑,避之。
魏文侯求賢若渴,每過段干木家門,扶軾致敬,以示其誠。終于魏文侯的舉動感動了段干木,后得以相見。二人徹夜長談“立倦而不敢息”。所談均為國家大政方略,如此如此,這般這般。期間,車夫不解,問其故,魏文侯曰:“我富于勢,干木富于義”。成語“干木富義”,即源于此。后來,秦國欲伐魏國,出兵至陽狐。有人勸秦王說:“魏君禮賢下士,有段干木輔佐朝政,國人上下團結一致,萬萬不可輕舉妄動”。秦王遂停止對魏國用兵。魏文侯在位五十余年,首霸中原,開創(chuàng)了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這與段干木的輔佐安邦有很大關系。段干木原是驢馬交易市場上經紀人,后求學拜師子夏。子夏是誰?孔子的學生,也就是說段干木是孔子的再傳弟子。或許,在“學而優(yōu)則仕”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段干木是一個另類了。
劉大觀從段干木的出生地移植來一棵文冠果栽于此地,一定是另有原因,別具深意的。或者是惺惺相惜,或者是出于對傳統(tǒng)文化中另類風景的尊重,或者是什么其他原因。
樹,承載著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敬仰和懷念。
樹,承載著久遠年代里的故事和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