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銅之光點亮秦蜀古道
何尊(商)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藏 古詩云“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但從近年的考古成果來看,早在商周時期,秦蜀先民就已開始利用天然的通道進行文化往來。
2018-08-14
-
陜西:新技術為文物修復揭開“神秘面紗”
在陜西歷史博物館文物修復展示室里,一臺3D打印機正在安靜地工作,噴頭下一個“迷你”版羅漢俑正漸漸成形。
2018-08-14
-
古建防雨有巧思 處處皆顯匠心
雨中的故宮也沒有積水,游客們撐傘游覽。
2018-08-14
-
克孜爾石窟壁畫“真容”再現(xiàn)
壁畫被切割后的克孜爾第224窟主室右側(cè)壁 在新疆拜城縣克孜爾鎮(zhèn)明屋塔格山的懸崖上,保存著中國開鑿最早的大型石窟群——克孜爾石窟。
2018-08-13
-
探尋地方戲曲劇種博物館
淮劇博物館院內(nèi)的“江淮戲臺” 地方戲曲劇種博物館這十多年來如雨后春筍般地出現(xiàn),令人欣喜,引人關注。
2018-08-13
-
全景式掃描古蜀文明的時代變遷
爬龍柱形青銅器范立攝 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藏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2018-08-13
-
大龍郵票文物珍品在遼寧營口巡展
11日,大龍郵票誕生140周年文物珍品巡展營口站啟動儀式在營口市博物館啟幕,8家國家級文博單位的60余件龍主題文物與市民見面。
2018-08-13
-
三星堆青銅神樹
【《如果國寶會說話》解說詞摘登】 三星堆遺址發(fā)掘現(xiàn)場超出所有人的預料,看情形,似乎3000年前這里的一切都被砸爛燒毀過,仿佛已經(jīng)完成了一場涅槃。
2018-08-10
-
秦漢陶俑跨越2000年的“相見” 講述不一樣的家國故事
漢代騎兵俑和秦俑對比展出,顯示出秦漢不同的藝術風格。
2018-08-09
-
一件件異寶奇珍盡顯唐代藝術之美 見證絲綢之路上東西方文明的碰撞
在考古文博界,如果有人問,通過什么文物可以認識大唐盛世?答案中一定包括何家村遺寶。
2018-08-09
-
這兒的古建挺時尚
在黎陽老街的某家民宿,古建筑融入現(xiàn)代建筑群中,增添了不少時尚感。
2018-08-09
-
何以身輕如煙霞
直裾素紗單衣(329—6)。
2018-08-08
-
考釋未識的甲骨文字之難
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漢字資料,其對于語言學、歷史學等相關研究領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18-08-08
-
讓遺產(chǎn)“活”起來
城頭山遺址博物館外景。
2018-08-08
-
考古發(fā)現(xiàn):距今約3700年河西走廊氣候由濕潤變?yōu)楦珊?/a>
現(xiàn)在都知道河西走廊氣候很干旱,但是河西走廊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變干旱的?考古發(fā)掘的木本植物木炭顯示,距今約3700年前后,河西走廊的氣候從溫涼濕潤開始變干旱了。
2018-08-07
-
“面壁”敦煌62年 壁畫修復專家望再續(xù)千年輝煌
在遼闊蒼涼的戈壁大漠深處,敦煌莫高窟佇立千年。
2018-08-07
-
阿爾寨石窟壁畫保護工程全面啟動
為進一步加強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阿爾寨石窟保護研究工作,今年,鄂托克旗啟動阿爾寨石窟壁畫保護工程,制定完成《阿爾寨石窟壁畫保護方案》,并通過了國家文物局的評審。
2018-08-07
-
南通博物苑:開中國博物教育之先
張謇故居——濠南別業(yè) 本報記者 尹曉宇攝 博物苑石額正反面 本報記者 尹曉宇攝 晚唐-五代越窯青瓷皮囊式壺 清道光青玉雕山子 初看,南通博物苑像個花園,綠樹成蔭,花開得正盛。
2018-08-07
-
西藏新發(fā)現(xiàn)16至17世紀摩崖造像
日前,西藏自治區(qū)文物保護研究所(以下簡稱“西藏文研所”)在西藏墨竹工卡縣境內(nèi)拉薩河附近新發(fā)現(xiàn)封土墓葬、巖畫、摩崖造像等文物遺存,根據(jù)摩崖造像風格初步判定其年代為16世紀至17世紀。
2018-08-07
-
甘肅發(fā)現(xiàn)4000年前土坯建筑遺跡
經(jīng)過8年的發(fā)掘,甘肅河西走廊地區(qū)西城驛遺址考古工作有了重要收獲,記者近日從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西城驛遺址的發(fā)掘,除了發(fā)現(xiàn)了銅冶金遺址外,還發(fā)現(xiàn)了大量土坯房屋遺址。
2018-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