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天博” 風采依然
6月,國家一級博物館、天津博物館迎來百歲生日。
2018-06-09
-
關于一件“蒙古包”青花瓷的討論
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藏青花瓷器頂部、正面及背面 英國劍橋大學菲茨威廉博物館藏青花纏枝花卉紋器座 福建羅源縣“宋治平乙巳”海會塔 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收藏有一件所謂 “蒙古包形器”。
2018-06-08
-
廣東省博物館文創(chuàng)體驗館運營
近日,廣東省博物館與中圖機場商業(yè)集團在廣州市白云國際機場二號航站區(qū)合作設立的文創(chuàng)體驗館正式開業(yè)運營。
2018-06-08
-
河南博物院平頂山分院揭牌
近日,河南博物院平頂山分院揭牌儀式在平頂山博物館舉行。
2018-06-08
-
“朋友圈”助力敦煌文物保護
敦煌莫高窟第55窟面臨自然損害的風險,亟須進行數字化保存。
2018-06-08
-
博物館,服務亦需精細化
在國際博物館日剛剛過去、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即將到來之時,中國的博物館紛紛舉辦慶祝活動。
2018-06-07
-
故宮“數字化”接連得倆獎
“2018年國際文化遺產視聽與多媒體藝術節(jié)”日前在德國科莫恩LVR露天博物館舉行。
2018-06-06
-
故宮文物醫(yī)院試開放首批參觀名額已約滿
故宮文物醫(yī)院本周末即將迎來首批普通觀眾參觀。
2018-06-06
-
西北漢簡大宗揭開神秘面紗
懸泉漢簡有的出土時編繩依舊,有助于考察簡牘形制。
2018-06-06
-
一批上海美專早期史料經捐贈回國
101件文物、文獻經86歲美國文化人劉冰捐贈,昨天回歸祖國,回到上海,其中就包括一批上海美專早期史料。
2018-06-06
-
劉思言:瓷器上的思考與追問
2007年12月23日,“動漫美學超鏈接”當代藝術展在北京月亮河當代藝術館啟幕。
2018-06-05
-
一片冰心在“鐵壺”
鐵壺作品 馬小林 鐵壺,發(fā)明于漢代下邳國,是古人燒水、煮飯、烹茶的生活用具。
2018-06-05
-
大慶博物館:史前動物化石的視覺盛宴
大慶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猛犸象化石骨架 柯仲甲攝 中國現存最完整的狼化石 柯仲甲攝 50余具野牛化石營造的“群牛奔襲”場景 柯仲甲攝 大慶,一座年輕而又古老的城市。
2018-06-05
-
有法可依,文物保護走上了規(guī)范化軌道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簡稱“文物保護法”)的頒布,確定了“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
2018-06-04
-
我畫古代科學家郵票
李時珍(郵票) 天工開物(郵票) 中國郵政5月26日發(fā)行《中國古代科學家及著作(一)》紀念郵票1套4枚,郵票圖案名稱分別為:“李時珍”“《本草綱目》”“宋應星”“《天工開物》”,全套郵票面值4.80元。
2018-06-03
-
“霉斑”還是“曜變天目”?
在日本東京南部有一座美術館,雖然要花費2個小時車程,還要攀登上山,但人們總是情愿前往,而且只為了觀看一件文物,這就是靜嘉堂文庫收藏的曜變天目盞。
2018-06-01
-
北庭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5項修護工程竣工
受國家文物局委托,來自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等單位的專家學者5月26日完成了對北庭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以下簡稱北庭故城遺址)5個遺址保護修復項目的實地踏勘及現場驗收。
2018-06-01
-
漢唐時期的雞鳴枕
1959年民豐縣尼雅夫妻合葬墓出土的雞鳴枕 1995年尉犁縣營盤15號墓出土的雞鳴枕 吐魯番市阿斯塔那55號墓出土的雞鳴枕 枕頭作為常用的睡眠用具,陪伴著人們度過無數個夜晚。
2018-06-01
-
12處舊石器時代遺址在吉林汪清被發(fā)現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吉林大學今年4月對吉林省汪清縣進行的舊石器專項考古調查中,考古人員新發(fā)現含打制石器的地點63處,采集石制品1362件。
2018-06-01
-
鑲嵌綠松石銅牌飾
鑲嵌綠松石銅牌飾 資料照片 【《如果國寶會說話》解說詞摘登】 上挑的眼眶里,一雙渾圓的眼睛,透過3500多年的時光與你對視。
2018-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