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斑”還是“曜變天目”? ——“盞”觀造成的絕版文物
在日本東京南部有一座美術(shù)館,雖然要花費2個小時車程,還要攀登上山,但人們總是情愿前往,而且只為了觀看一件文物,這就是靜嘉堂文庫收藏的曜變天目盞。
曜變天目盞(東京靜嘉堂文庫藏)
天目何來:“唐物”的古渡和今渡
在日本文化中,將中國流傳過去的器物稱為“唐物” 。曜變天目盞流傳到日本是在“古渡”時期的事情, 12世紀至16世紀一些中國書畫和茶具被當(dāng)時日本僧人、幕府將軍所賞識,經(jīng)由宋元海上貿(mào)易等渠道輾轉(zhuǎn)至日本。曜變天目盞在鐮倉時代傳入日本,一直由為德川家康一族立下功勞的稻葉家收藏,所以這件天目盞又被稱為“稻葉天目” 。靜嘉堂文庫是三菱集團的產(chǎn)業(yè),三菱集團于1934年在拍賣會上得到了這件天目盞。
靜嘉堂文庫以收藏漢籍善本書聞名于世,靜嘉堂文庫于20世紀初收購了浙江湖州的皕宋樓藏書,包括清代著名藏書家陸心源的200余部之巨的宋版書,這個藏量堪比現(xiàn)在的國內(nèi)重點圖書館。這次收購使得皕宋樓從此有名無實,靜嘉堂文庫卻一躍成為東瀛漢籍典藏重鎮(zhèn)。皕宋樓宋版書外流的20世紀頭二三十年,正是大量中國藝術(shù)品外流的集中時段,這一時期被稱為“今渡” 。一方面我們要檢討曾經(jīng)的積貧積弱造成遺憾,另一方面也要感謝陸氏后人選擇整體出售藏書,而不至于分散的厄運。
曜變天目盞(東京靜嘉堂文庫藏)
碗中宇宙:曜變天目盞
曜變天目盞在陶瓷界一直是傳說般的存在,它靜靜地陳列在東京靜嘉堂文庫,給予觀者的視角高度極佳,能夠剛剛好看到內(nèi)壁中的藍色窯變圓點。內(nèi)壁有2 / 3的面積曜變斑點比較集中,白色、紫色、藍色湊成了點點圓斑,釉水賦予的鮮明金光時隱時現(xiàn)。壓低手持望遠鏡的視角,鏡頭變焦和對焦過程中,那藍色斑點和“五彩”炫光交織在一起。圍著天目盞轉(zhuǎn)著圈欣賞,隨著視線的移動,藍色圓斑的顏色會變幻不定,瑰麗奇詭得不像是人間之物,甚至透出一種“近乎妖”的感覺。那些藍色的曜變色彩很是沉穩(wěn),并不輕佻,像極了深夜晴空的星斗,這種體驗非常玄虛。這抹藍色閃著釉光,與黑瓷簡直是絕佳搭配,既顯出黑色的高級又突出藍色的高貴,可謂顏色審美中的罕見之作,難怪被人稱為“碗中宇宙” 。曜變,之所以難以復(fù)制和再現(xiàn),是因為團團簇簇的藍色圓斑實在是一場“星辰宇宙”般的意外,這種不可控才是它令人難忘的原因。
審美有別:不同的“盞”觀
世間3件完整的曜變天目盞都收藏在日本,而其中2件與德川家族有關(guān),可見這種級別的文物,都掌握在一定等級的人物和機構(gòu)手里。同時,我們不禁產(chǎn)生一個疑惑,為什么中國燒造的器物,反倒在國內(nèi)一件也沒有留下?這就要從中國的傳統(tǒng)審美說起。
福建在兩宋時期燒制“建盞” ,陶胎和釉質(zhì)皆為深色。因為在兩宋時期的文人階層,流行將茶葉碾碎,用高溫的水沖泡出大量白沫,以茶湯白沫多者為勝。由于白沫在深褐色、黑色的盞中能夠形成強烈視覺反差,更能輕松辨別茶葉的好壞,所以建窯大量燒造了單一顏色的“建盞” 。可以說,兩宋時期中國傳統(tǒng)審美仍然是崇尚單一顏色審美,比如那些較為樸素的黑釉建盞較受重視,而不曾欣賞曜變天目這種形式,當(dāng)下具有中國傳統(tǒng)審美的人也對之不以為然,用比較苛刻的話來形容—— “那些藍色的斑點簡直像是霉斑,就像是廚房里好久沒刷的碗” 。描寫南宋都城臨安城市生活的《夢粱錄》云:“焚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閑事,不適累家” ,整體反映了中國當(dāng)時盛行的茶技。與此同時,曜變天目盞完成了“東渡” ,成了日本茶道的重要道具。在中國茶文化影響之下,日本形成了獨特的“茶道文化” ,加之大和民族表面上較為“炫彩”的審美,才使得曜變天目盞成了日本的“國寶” 。
青銅器上的藍銹、北宋汝窯的天藍以及曜變天目盞中的藍色窯變,要么是依賴于青銅器出土環(huán)境、要么是依賴于窯工的經(jīng)驗,其可控性很低,這種不可捉摸的藍色給人極大的視覺誘惑,也給所有觀看者腦子里留下了獨家的藍色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