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 id="yy8yy"><optgroup id="yy8yy"></optgroup></dd>
<small id="yy8yy"><menu id="yy8yy"></menu></small>
<sup id="yy8yy"><delect id="yy8yy"></delect></sup>
  • <noscript id="yy8yy"><pre id="yy8yy"></pre></noscript>
  • <sup id="yy8yy"></sup>
  • <tfoot id="yy8yy"></tfoot>
    <small id="yy8yy"></small>
  • <dd id="yy8yy"><pre id="yy8yy"></pre></dd>
    <sup id="yy8yy"></sup>
    <noscript id="yy8yy"><optgroup id="yy8yy"></optgroup></noscript>
    <noscript id="yy8yy"><dd id="yy8yy"></dd></noscript>

    亚洲gv永久无码天堂网,成年人夜晚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国产福利片在线观不卡,色噜噜狠狠网站狠狠爱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網(wǎng)文前沿:榕樹下的記憶 (下)
    來源:《網(wǎng)文新觀察》 |   2021年02月20日08:42

    特別版:榕樹下的記憶

    編者按:

    1997 年 12 月 25 日,美籍華人朱威廉(網(wǎng)名 Will)創(chuàng)建“榕樹下”(本刊 2020 年第 2 期的網(wǎng)絡文學網(wǎng)站和關鍵詞詞條連載中有專門介紹),它是我國成立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專業(yè)性文學網(wǎng)站,是中國網(wǎng)絡文學發(fā)展初期最有影響力的原創(chuàng)平臺之一,多位早期網(wǎng)絡知名作者,如安妮寶貝、李尋歡、邢育森、寧財神、慕容雪村、滄月等活躍于此。

    2002 年, 榕樹下被出版巨頭貝塔斯曼收購。2006 年被貝塔斯曼賣出。后幾經(jīng)轉手后于 2009 年被盛大文學收購,2015 年隨盛大并入閱文集團,2017 年底因故閉站,2020 年 8 月服務器關閉。

    榕樹下是中國網(wǎng)絡文學發(fā)生期重要的驛站,承載了早期網(wǎng)絡文學人的集體記憶。在君天先生和馮琦女士的熱心幫助下,邀請當年榕樹下的版主、編輯、狀元、作者和讀者等寫了一些回憶性的文字,本刊分兩期刊出,作為紀念。

    (本刊編輯部)

    我的榕樹我的文

    庹政

    01

    三十歲以前,從來沒有想到,自己會真走上這一條以文字為生的道路。

    那時候,醉生夢死。

    朋友們像那個車牌8216的豪華野狼摩托車一樣呼嘯來去。

    遞出的名片總是印著兩三個頭銜。

    自己也總是裝模作樣地拿起立在茶桌、酒桌上的移動電話,矜持地告別,匆匆奔赴下一個節(jié)場。

    直到,出現(xiàn)了網(wǎng)絡,知道了“榕樹下”這個網(wǎng)站。

    有一個網(wǎng)名顏晨晨的女孩兒,來我的網(wǎng)吧上網(wǎng)。

    給我介紹她貼在榕樹下的一篇文章,《像奶牛一樣美麗》。

    后面有很多讀者留言,后來發(fā)表在《知音》上。

    這件事觸動了我。

    02

    回家,我從床底箱子里翻出幾十個軟面抄、硬面抄、幾尺高抄寫工整的稿紙。

    那是九二、九三年我寫的兩百萬字的武俠小說。

    實際上,九三年我還去讀了一個西南師范大學的漢語言文學本科,夜大,純粹出于興趣。

    我把那些稿紙搬到網(wǎng)吧。

    每晚,笙歌歸院落,燈火下樓臺,我就靜靜地坐在網(wǎng)吧二樓樓梯口那臺固定的電腦前,把那些武俠小說打到文檔上,貼到“榕樹下”。

    《第八種武器》、《賭局*鷹眼》、《新流星蝴蝶劍》……

    當一個個文字出現(xiàn)在屏幕上的時候,仿佛什么東西在我的生命中復活了。

    或者說,我隱約看到了某種閃光的東西……

    跟顏晨晨一樣,我也得到了很多讀者的喜歡,尤其是《槍神神槍》。

    有一天,滄月在QQ上叫我趕快更新,因為她的朋友在追著看。

    第一次,知道了追更,感覺到了被重視,意識到了價值和驕傲。

    同時,認識了很多俠友、文友,互相激勵,其中很多一直相交至今,比如小椴、君天、時未寒。

    然后,大約2000年,我做出了人生最重要的一個決定:拋掉手中的所有生意,全身心寫作。

    03

    彼時,剛剛被評為省先進青年。躊躇滿志,睥睨一城,是朋友們公認的人生導師。

    所以他們都不理解我的棄商從文。

    最懇切的勸告是:可以一邊賺錢一邊寫作。

    但是執(zhí)拗如我,堅信一個人一生,做好一件事就行了。

    斷然回歸自己那間小屋后,在墻壁上寫下人生要寫的三本書:《大哥》、《蒼明》和《百合心》。

    然后,一邊學習一邊練手。

    寫了《劍底雁影》,然后,開始寫作《蒼明》第一部——《刺盧》。

    然后,應編輯約稿,也開始短篇武俠小說寫作。

    自然,所有的創(chuàng)作文本,都貼在了“榕樹下”。

    幾乎每一篇,都會被編輯貼上一個代表“精華”的小綠葉。

    《秋寒江南》曾經(jīng)在“榕樹下”的首頁掛了好久好久,留言無數(shù)。

    數(shù)年間,在《今古傳奇武俠版》等武俠刊物上發(fā)表了近二十篇。

    同時,《第八種武器》也在臺灣出版。

    破釜沉舟義無反顧當仁不讓的我,竟然能夠靠這點菲薄的稿酬悠然度日。

    同時也是一段笑傲江湖,快意文字的美好時光。

    直到,“榕樹下”因為某種原因關閉。

    04

    后來,寫完《洛書》的開篇《寒關月》,欣然自得的同時也驀然醒悟,武俠市場已經(jīng)萎縮,我得改變。

    于是轉戰(zhàn)黑道題材,在天涯社區(qū)舞文弄墨論壇連載《大哥》。

    然后,應編輯張雨涵的邀請,去新浪創(chuàng)作官場題材小說《男人戰(zhàn)爭》,開始獲得一些孜孜以求的名和利。

    而此時,盛大文學布局網(wǎng)絡文學,“榕樹下”重新開放。

    在雨涵的引導下,我到榕樹下創(chuàng)作《青銅市長》,獲得“第四屆網(wǎng)絡文學原創(chuàng)特別大獎”。

    然后,獲得推薦參加“魯迅文學院第一屆網(wǎng)絡作家培訓班”,參加“中國寫作者大會”,參加中國作協(xié)“1+1”活動,參加“未來大家TOP20”評選……

    從“榕樹下”開始,我的文學創(chuàng)作開始起飛。

    我見了更多的人,遇了更多的事,寫了更多滿意的作品:

    《大哥》、《百合心》、《猛虎市長》、《商藏》……

    眼界、格局、氣象煥然,人生海海,人生值得。

    05

    雖然,因為約稿,因為考慮商業(yè)模式,大部分作品都不在“榕樹下”創(chuàng)作。

    卻依然關心,依然斷斷續(xù)續(xù)知道一些“榕樹下”的信息。

    而隨著一些朋友的離開,王小山,張恩超,張雨涵,楊阿里。

    “榕樹下”,似乎在我心里漸漸淡了。

    至到那一天,整個朋友圈都在刷屏。

    “那個立著一棵大樹,綠葉茂盛的網(wǎng)站,永久關閉。”

    發(fā)了下楞,沒來由地,心中莫名一痛。

    好半晌后,才忍不住跟在朋友圈也發(fā)了條微信:

    “嗯。榕樹下……貼《第八種武器》和其它武俠小說,獲得無數(shù)“加精”的小綠葉,認識很多朋友。

    有作品兩次加入武俠小說選集出版,《青銅市長》得了第四屆網(wǎng)絡原創(chuàng)大賽特別大獎……

    然而,它終于關閉了,也因此丟失了很多原創(chuàng),再也找不回了,比如《刺盧》。

    互聯(lián)網(wǎng),丟失一個人,一些東西,就是如此容易。”

    是的,我好多創(chuàng)作的第一次。

    是的,我存了好多文字在那里,可能再也找不回來了,像是丟了我身體的某些部件。

    是的,再也回不去跟某些好友一起勾連交流,一起向前的美好時光了。

    甚至,那些曾經(jīng)的情懷與理想,都不再堅硬如昔,不再燃燒熊熊。

    但是,我來過,我留下。

    所有的一切,已經(jīng)在我的記憶中凝固,成為我精神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可或缺,永不消失,從來不需要想起,永遠也不會忘記。

    我經(jīng)歷了那些慷慨激昂的追夢歲月,宛如穿越過幽暗的山林,察知光亮在哪里,不再迷茫于人生道路。

    我刻下堅持和信仰于樹上,即便狼奔豕突于日常瑣碎與生活重負,困囿于父母妻兒期望,負重生活的壓力與生命尊嚴,依然坦然從容,不改初心。

    即便那些曾經(jīng)的失意與傷害,也會好好珍藏,幽居于我的傷口與午夜,辛酸化甜蜜,傷感作回味,也是我的人生與選擇,也是我的所憐所愛。

    即便,2020,我們終將各自東西,也“不惋惜,不呼喚,也不啼哭”。

    “一切將逝去,如蘋果花叢的薄霧,金黃的落葉堆滿我心間”。

    或者,這是一個榕樹下老人的緬懷與感慨了。

    06

    浮云一別后,離家五百里。

    失去之后,才發(fā)現(xiàn),“榕樹下”可算是我的最初與最重,從沒有認真想過的地方,仿佛故鄉(xiāng)。

    回憶“榕樹下”,仿佛重溫了自己的青春與情感。

    一個時間的罅隙,一場理想的緬懷,一生不息的追求。

    再加上所交所游皆在歟,那些人和事,不僅留在我的博客、QQ、微信和通訊錄。

    而是刻在我的心中,融進我的文字和靈魂,伴隨我的前進和人生。

    林林總總,豐富得超過我的想象。

    帶著這種溫暖的感覺前行,去寫作,去卡文,去貫通。

    在創(chuàng)作中享受創(chuàng)作,用文字創(chuàng)造生命,善良而誠實,自由且美滿。

    這就是我對這個世界的感知,此時此刻。

    ——2020年11月3日午后

    致敬,“榕樹下”

    王齊君

    2008 年春天,在北京朝陽區(qū)八里莊南里 27 號(魯迅文學院)學習期間,一位小說家聽到我的名字后,突然問我,你是寫《昌盛街》的王齊君?其時短篇小說《昌盛街》已經(jīng)發(fā)表 7 年之久,還能被記得,并記得作者的姓名,《昌盛街》應該是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昌盛街》最初發(fā)表在“榕樹下”文學網(wǎng)站。其時的“榕樹下”,聚集著一大批懷有文學夢想的年輕人。之后,《昌盛街》以金短篇頭題在《作家》2001 年 10 期發(fā)表, 同時刊發(fā)了推薦者余華先生的評論,同年,《小說選刊》12 期轉載了《昌盛街》。

    二十世紀初,通信以電話為主,QQ 其次。《昌盛街》被《小說選刊》選發(fā)后,因為小說正文中以女主人公小青之名留了電話號碼,那其實是我家的電話,于是說不定什么時候,就會有陌生人打進電話;夜深人靜時,時常被突然響起的電話鈴聲驚醒。

    打電話的讀者重點關注三個問題,一是試探一下,小說中的電話能否打通。二是小說所講的故事,是否真人真事。其實小說中只有“聚老鼠”的情節(jié)算是真事, 是在理發(fā)時聽理發(fā)師娓娓道來的,當然,創(chuàng)作時進行了藝術加工。三是想知道作者本人,也就是我,是不是小說中的女主人公小青。

    還有人好奇于小說的題記,詢問“愛你,就像老鼠愛大米,不打你,不罵你,就用愛情折磨你”的出處。甚至后來,有人說某首流行歌曲,歌詞是借鑒于《昌盛街》的題記。

    當一天凌晨三點多鐘,南方一位值夜班的女士,在看到小說中的電話號碼,繼而撥打電話,在得知我是作者時,她立刻發(fā)出驚嘆,你是個男的啊?第二天,我去注銷了那個電話號碼。

    2000 年,中國的網(wǎng)絡文學正在“榕樹下”文學網(wǎng)站發(fā)酵。《昌盛街》是以參加“榕樹下”第二屆網(wǎng)絡原創(chuàng)文學大賽的面孔在“榕樹下”發(fā)表的,是我在“榕樹下”發(fā)表的第一篇小說。大賽初評結果公布后, 有人對入選的 30 多篇小說進行了獲獎可能性分析,對《昌盛街》的評價大意是,這是個奇特的小說,對能否獲獎未置可否。

    對于一個網(wǎng)絡作者來說,對于像《昌盛街》那樣的一篇小說,難以做出客觀準確的評價,應該說十分正常。《昌盛街》與一些人所理解的網(wǎng)絡小說,畢竟不一樣。當時受到追捧的是《悟空傳》、《死亡日記》之類的作品。

    在等待終評的時候,有個插曲。有人在評論區(qū)提出質(zhì)疑,說《昌盛街》的作者, 也就是我,是傳統(tǒng)作家,參加網(wǎng)絡文學大賽,是否合適?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是大賽評委會主任陳村先生,時任“榕樹下” 藝術總監(jiān)、“躺著讀書”版主,出來說了話,大意是,傳統(tǒng)作家的利益不在這里(指網(wǎng)絡原創(chuàng)文學大賽),這才算平息了一場小風波。

    時至今日,我對繁榮的網(wǎng)絡文學和類型化寫作依然不抱任何偏見。每個作家的生存環(huán)境,尤其是家庭環(huán)境,以及所受教育和閱讀選擇不同,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自然也就不同。作家與一部作品,或者說小說家與一個故事,是講究緣分的。由此,不管寫網(wǎng)絡文學,還是類型化文學創(chuàng)作,都有其存在的價值。

    毋庸置疑,我支持嚴肅文學寫作,大多數(shù)傳統(tǒng)作家也沒有小覷網(wǎng)絡文學和類型化寫作,而一些網(wǎng)絡寫手和類型化作家卻自卑到看不起自己,他們一方面從網(wǎng)絡文學寫作和類型化寫作中獲得利益,另一方面,又對自己網(wǎng)絡作家或類型化寫作者的身份持有懷疑,一再想往自己身上貼嚴肅作家的標簽,且不說以其創(chuàng)作的作品能否把嚴肅作家的標簽貼到自己身上,僅就必要性,就十分可疑。

    其時的網(wǎng)絡文學,就其定義而言,還比較模糊,存在很大爭議,還只是局限于作品,主要是小說,在網(wǎng)絡上發(fā)表流傳,很多網(wǎng)絡文學作品與傳統(tǒng)文學或者說嚴肅文學并無本質(zhì)區(qū)別,或者區(qū)別不大,那時還沒有諸如穿越、玄幻、仙俠、異靈等網(wǎng)絡文學概念。另有一部分人堅持認為,只有在形式和內(nèi)容上完全與傳統(tǒng)文學不一樣的作品,并在網(wǎng)絡上發(fā)布傳播,才能算作網(wǎng)絡文學。

    當然,說我是傳統(tǒng)作家,這話也沒錯。

    早在 1995 年,我的小說處女作《遠去的村莊》就在《中國鐵路文學》(現(xiàn)為《中國鐵路文藝》)發(fā)表了。責任編輯給我送樣刊,打量我半天說,我以為你怎么也得50 歲以上,沒想到這么年輕。在他看來, 我的小說處女作《遠去的村莊》語言比較老道,應該是出自富有創(chuàng)作經(jīng)驗的人之手。就像回頭看以前所發(fā)表的其它小說作品一樣,現(xiàn)在再看那篇小說處女作,問題同樣不少。而當時我的年齡只有 50 歲的一半。

    1998 年,我在《小說界》4期發(fā)表了短篇小說《山村英雄》,后來收入《“七十年代以后”小說選·到上海去》一書(上海 文藝出版社)。當時,上海文藝出版社主辦的《小說界》設有“70 年代以后”專欄, 主持人是魏心宏先生,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把短篇小說《山村英雄》的手寫稿通過郵局寄往《小說界》編輯部,僅僅兩個月后,作為雙月刊的《小說界》就在“70 年代以后”專欄推出了這篇小說。可以想見, 魏心宏先生收到稿件,看后立刻就編發(fā)了。

    《山村英雄》有如此禮遇,對于一個初學寫作者來說,是幸運,更是莫大的鼓舞。

    1998 年,我還在《作家》12 期發(fā)表了短篇小說《字與詞》。

    1999 年《小說界》6 期又推出我的短篇小說《老師別哭》,后來收入《睜大眼睛睡覺》一書,并在 2000 年4期推出短篇小說《你

    知道北京與法國的時差嗎》,在 2001 年1 期推出短篇小說《螃蟹》。

    當時我的小說作品不多,幸運的是, 得到了《作家》主編宗仁發(fā)和時任《小說界》副主編魏心宏,兩位著名編輯家的首肯。

    2000 年歲末,“榕樹下”第二屆網(wǎng)絡原創(chuàng)文學大賽最終評選結果出爐,我唯一的參賽作品《昌盛街》并不在獲獎名單里。非常慶幸的是,其被收入了獲獎與入圍作品集《貓城故事》一書,且是頭題。

    更加慶幸和令人驚喜的是,在《貓城故事》一書的序言中,陳村先生寫有這樣一句話:余華一再夸贊《昌盛街》,說它寫出了中國的小鎮(zhèn)。

    2001 年夏天,在參加吉林省作協(xié)組織的文學采風活動中,我向《作家》主編宗仁發(fā)先生談了《昌盛街》參加“榕樹下” 網(wǎng)絡原創(chuàng)文學大賽的事。從我向宗仁發(fā)先生介紹“榕樹下”網(wǎng)絡原創(chuàng)文學大賽的相關情況那一刻起,《昌盛街》的命運發(fā)生了變化,繼而接連創(chuàng)造奇跡。

    陳村先生是“榕樹下”文學網(wǎng),甚至可以說是中國網(wǎng)絡文學發(fā)展的有力推動者。而宗仁發(fā)先生,主持文學核心期刊《作家》多年,和時任《小說界》副主編的魏心宏先生一樣,在培養(yǎng)年輕作家,特別是“70 后” 作家方面,傾注了極大的精力和心血。當宗先生去大連開會,與余華先生相遇,就請余華先生為《昌盛街》寫篇文章。在我把《昌盛街》通過電子郵件發(fā)給余華先生后的第三天——2001 年 7 月 7 日下午,非常意外,我在郵箱里突然看到了余華先生所寫的《王齊君和他的〈昌盛街〉》一文。

    這篇一千二百字的文章,于我,終生受益。

    我在閱讀余華先生為《昌盛街》所寫的文章,在無限驚喜中獲知,《昌盛街》被收入《貓城故事》一書,是因為余華先生“深感遺憾”的結果。余華先生在《王齊君和他的〈昌盛街〉》一文的開頭寫道:

    “我第一次讀到王齊君的《昌盛街》, 是在去年

    (2000 年 )12 月,‘榕樹下’進行第二次網(wǎng)絡文學大賽的評選, 陳村再次邀請我當評委, 我有幸讀到了大量網(wǎng)友的作品, 應該說這第二屆的作品在文學上遠遠高過第一屆 , 這中間有一篇題為《昌盛街》的小說讓我眼睛一亮 , 我給了它最高的評分 , 可是當我到上海參加復評時 , 發(fā)現(xiàn)最后入圍的作品里沒有

    《昌盛街》, 可能是另外的評委給的分數(shù)太低, 使它落選了,我深感遺憾 , 并且將這樣的遺憾向陳村表達了 , 陳村說要將這部作品收入到“榕樹下”的選集中。”

    余華先生對于《昌盛街》落選到底有多遺憾,可以從這一段文字中感知一二。

    在宗仁發(fā)先生的精心策劃下,短篇小說《昌盛街》在《作家》重點推出,繼而被《小說選刊》轉載,并收入《2001 年中國最佳短篇小說》(主編王光東,春風文藝出版社)一書。2003 年,首屆吉林文學獎由白燁等三名著名評論家評出,《昌盛街》非常幸運地榮獲二等獎(一等獎空缺)。

    2004 年,我出版了首部小說集,書名就叫《昌盛街》。

    有時我想,如果我沒有參加“榕樹下” 網(wǎng)絡文學大賽,甚至沒有網(wǎng)絡文學這一說, 那么,余華先生也就看不到《昌盛街》,《昌盛街》也就不會入選《貓城故事》一書,序言中自然不會有陳村先生的“余華一再夸贊《昌盛街》”的表述,《昌盛街》很可能會被我在不經(jīng)意間投給某個文學刊物, 而不是給一心扶植“70 后”作家的宗仁發(fā)先生,那么,《昌盛街》的命運又將會如何呢?

    2002 年,“榕樹下”舉辦貝塔斯曼杯第三屆全球網(wǎng)絡原創(chuàng)文學作品大賽,我的參賽作品中篇小說《老黃歷》,成為6部中篇小說獎之一,收入獲獎作品集《飛翔》一書。《小說界》在 2004 年4期刊發(fā)了這部中篇小說。

    (本文作者系王齊君,中國作協(xié)會員, 魯迅文學院第八屆、二十三屆高研班學員, 吉林省通化市作家協(xié)會主席。曾在《作家》《小說界》《山花》《中國作家》《青年文學》等發(fā)表小說作品,著有小說集《昌盛街》《十三幅油畫》《狂歡》,長篇小說《水香》等。)

    相關鏈接:

    網(wǎng)文前沿:榕樹下的記憶 (上)

    亚洲gv永久无码天堂网
    <dd id="yy8yy"><optgroup id="yy8yy"></optgroup></dd>
    <small id="yy8yy"><menu id="yy8yy"></menu></small>
    <sup id="yy8yy"><delect id="yy8yy"></delect></sup>
  • <noscript id="yy8yy"><pre id="yy8yy"></pre></noscript>
  • <sup id="yy8yy"></sup>
  • <tfoot id="yy8yy"></tfoot>
    <small id="yy8yy"></small>
  • <dd id="yy8yy"><pre id="yy8yy"></pre></dd>
    <sup id="yy8yy"></sup>
    <noscript id="yy8yy"><optgroup id="yy8yy"></optgroup></noscript>
    <noscript id="yy8yy"><dd id="yy8yy"></dd></no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