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神話是一條文化大河
近年來,《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國奇譚》《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等根據中國神話故事再創(chuàng)作的影視作品收獲票房收視與觀眾口碑的雙豐收。為什么這些中國人家喻戶曉,又曾被戲曲、小說等文藝形式反復演繹的神話故事,能通過影視藝術再次閃耀迷人光彩?概因大眾的文化自信和觀賞素質日益提高,他們更期待看到根植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探尋中華民族文化基因的作品,從中獲得情感共鳴、思想啟迪、精神指引。而影視創(chuàng)作者在超現實故事框架下探索現實主義表達方式,用富有真實感的視聽效果、能與現實生活產生勾連的故事創(chuàng)意,對神話進行新解讀、再闡釋,助力“老故事”煥發(fā)“新生機”,正好契合人們的觀賞訴求,激發(fā)他們的共情共鳴。
翻開中華文化長卷,神話故事是其中浪漫靈動的篇章。它雖然是人們想象的,卻可以反映歷史真實。這種真實不是攝像機成像技術追求的那種簡單機械的客觀真實,而是更高意義上的歷史記憶,是人類生存智慧的理性選擇與藝術表達。鬧天宮的大圣、闖龍宮的哪吒、過東海的八仙,一個個神話人物承載著祖先對大自然和人世間樸素而富有想象力的認知。桃山楊戩救母,華山沉香劈山,西湖白蛇借傘,一個個神話故事蘊藏著先民對宇宙、生命深刻而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思考。其中蘊含的哲學思想、傳承的民俗文化等,流淌在中國人的血脈里、記憶中,積淀出中華民族勇于擔當、善于創(chuàng)新、勤于創(chuàng)造、敢于抗爭的精神標識。
神話題材影視創(chuàng)作抓住這個特點,強調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觀察生活,提煉素材,挖掘蘊藏于神話故事中、中華文化中一脈相傳的精神價值。《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將法力高強的孫悟空還原成一個迷失自我的“普通人”,講述他在江流兒的幫助下,踏上找回初心的旅程,在冒險中完成自我救贖的故事。《姜子牙》里,傳說中足智多謀的姜子牙也經歷了迷茫困頓,但他沒有被逆境打敗,而是不斷拼搏,尋找屬于自己的路。這些創(chuàng)作對中國神話文化資源進行取舍,準確把握那些能夠培育和彰顯文化自信的內容,創(chuàng)作具有現實意義的故事,進而形成滋養(yǎng)人們心靈的精神營養(yǎng)。
在故事講述上,現實主義創(chuàng)作理念強調將影像時空與現實世界聯系起來,讓劇情與當下生活息息相關、人們普遍關注的各種社會議題形成互文。比如,《中國奇譚》中的《小妖怪的夏天》以小野豬怪的傳奇經歷映射職場生存的話題。《哪吒之魔童降世》用哪吒與李靖、殷夫人一家三口的親子互動,引出家庭教育、親子關系的討論。雖然這些故事與現實存在一定差異,但是其中蘊含的中國經驗、中國智慧能與當代社會熱點、人們日常遇到的實際問題產生聯動,進而發(fā)揮啟發(fā)引導的作用。
在視覺呈現上,現實主義致力于依托影視制作技術的迭代創(chuàng)新,用豐富有匠心的細節(jié)描寫,在虛構故事中創(chuàng)造主觀真實的世界。具體到神話題材創(chuàng)作,為了讓觀眾接受作品中那些富有傳奇性、戲劇化的故事,很多創(chuàng)作者在查閱大量歷史文獻、文物出土報告,參考相關古代器物,甚至學習甲骨文、金石學的基礎上,根據具體劇情和文化常識設計服裝、首飾、禮器、內飾等,打造富有真實感的場景,使觀眾更快速地進入情境,獲得沉浸觀感。如《大魚海棠》將福建土樓等文化地標作為故事的地理背景,設計民俗禮儀、生活起居的相關內容時,也以古代文化典籍為依據。《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美術部門了解到歷史上商朝晚期手工業(yè)還不具備翻模生產能力,于是依照博物館實物和文獻描述,手工制作龍德殿里的燈,所以影片中沒有一盞宮燈是一模一樣的。這些細節(jié)有機組合在一起,構建起符合中國人文化認知、審美品位、生活常識和現實邏輯的神話世界,為演員表演、情節(jié)推進和人物塑造提供了有力支撐。
總之,神話如同一條文化長河,從遠古流淌而來,隨著時代發(fā)展,與現實頻繁互動,不斷吸納民族智慧的涓涓細流,積蓄著對人們生活、社會發(fā)展、國家進步具有啟示意義和指引價值的精神財富,有待影視從業(yè)者細致打撈、精心提煉、精彩呈現。可以預見,這波神話題材影視創(chuàng)作熱潮還將繼續(xù),希望廣大創(chuàng)作者在這條神話題材與現實主義創(chuàng)作精神結合的賽道上穩(wěn)步前進,繼續(xù)“以古人之規(guī)矩,開自己之生面”,推出更多有文化品位和精神格局的精品力作,引領當下觀眾思考人類命運、時代發(fā)展、未來走向等課題,從而梳理出一條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堅韌不屈的精神脈絡。
(作者:王澤坤,系華東政法大學傳播學院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