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獲高分 杜牧也得瑟
西安人杜牧,出身名門,祖父杜佑做過宰相且著有《通典》200卷,妥妥的學術(shù)性高官。不過杜牧卻不靠祖蔭光宗耀祖,打小就是“學霸”,23歲發(fā)表《阿房宮賦》,一炮走紅;26歲進士及第,據(jù)說原本是狀元,只因主考官崔郾嫌其“不拘小節(jié)”,改授第五名,一時“名震京邑”,飄飄然的杜牧免不了有些膨脹。
唐孟棨《本事詩·高逸第三》說,杜牧“高考”一結(jié)束,便邀幾位同屆中榜的同學就地暢游,在城南的文公寺遇到一位默默靜坐的老和尚,杜牧被眼前身著褐色僧衣、面無表情的老僧吸引,就主動上前打招呼,“其玄言妙旨,咸出意表”。老僧便問杜牧姓誰名誰,滿懷“天下之人皆識我”的杜牧得意地據(jù)實相告。老僧又問他“修何業(yè)”,一同前來的“同年”忍不住了,他,你都不知道啊?就把杜牧弱冠成名、一試即中、制策登科等“復讀”了一遍。誰知,老僧聽后笑笑:“皆不知也。”
人們對此橋段并不陌生,楊潔版《西游記》中,孫猴子自報家門“俺就是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齊天大圣”后,也有老人或小孩用“不認識”三字作答,氣得孫猴子直跺腳。聞聽老僧“不知道”的回答,幾人表情如何,書中未表述,但非常驚訝的杜牧回去后作了一首《贈終南山若僧》:“休公都不知名姓,始覺禪門氣味長。”有人說,這是杜牧的一首自嘲詩,我更覺得這是他的一首自省、自警詩。
工作和業(yè)余愛好起點都較高的杜牧,無論擔任方鎮(zhèn)幕僚,還是升任監(jiān)察御史、黃州及池州刺史、知制誥、中書舍人等,都胸懷大志、清正廉潔、為國為民;文藝創(chuàng)作總是不斷用精品力作開拓文藝新境界,被譽為“小杜”。
鮮為人知的是,杜牧還是一位出色的軍事家。《新唐書·列傳·卷九十一》介紹杜牧時,用了80%篇幅替他韜略背書。他不僅注釋了曹操所定《孫子兵法》十三篇,著有《戰(zhàn)論》《守論》等文論代兵事,且用兵如神。會昌中(844年),黠戛斯打敗回鶻軍,回鶻族部落潰退到大沙漠以南,杜牧勸時任宰相李德裕趁機攻取,理由是“兩漢進攻匈奴,常在秋冬兩季,當時匈奴軍隊強弓膠牢,母馬沒懷胎哺乳,與之交戰(zhàn),所以敗多勝少。現(xiàn)在如果在盛夏征調(diào)幽州、并州的精銳騎兵和酒泉的士兵,出其不意,可一舉全殲滅”,李德裕非常贊同,并認為杜牧是軍事奇才。可惜,此妙計因節(jié)度使劉稹抵制而夭折,皇帝便下詔命各節(jié)度使討伐劉稹,杜牧又給李德裕獻上決勝妙計:“河陽西北去天井關強百里,用萬人為壘,窒其口,深壁勿與戰(zhàn)……今若以忠武、武寧兩軍益青州精甲五千、宣潤弩手二千,道絳而入,不數(shù)月必覆賊巢。”依“牧計”,昭義鎮(zhèn)的澤州、潞州叛亂果然很快平定。
生于“李牛黨爭”夾縫中,性格剛直、不拘小節(jié)、不屑逢迎的杜牧,仕途雖不順,但比齊名的李商隱好太多,這或多或少與剛出道即遭“不問世事”的文公寺老僧“當頭棒喝”有關。習慣從歷史深度看待現(xiàn)實問題和個人遭遇的杜牧,其詩中雖有頹唐成分,卻并不局促陰暗。不僅留下諸如“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等眾多膾炙人口的金句,而且他總以明麗的意象和俊朗的氣骨及特有的歷史感,構(gòu)成了詩歌的特殊境界,創(chuàng)造了晚唐詩歌的新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