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的作者到底是誰?
近日,隨著電視劇《狂飆》的熱播,《孫子兵法》也再一次上了熱搜。要說《孫子兵法》,這可不是一般的圖書,是流傳至今已兩千多年,而且享譽世界的兵學(xué)名著。而《狂飆》的主演張頌文,說起來也真和《孫子兵法》有緣,早在2008年時,張頌文就出演過電視劇《兵圣》,并在里面扮演吳王夫差。那么,這里的“兵圣”是誰呢?他其實就是《史記》所載的《孫子兵法》作者——孫武,因為創(chuàng)作《孫子兵法》流芳百世,從而有了“兵圣”的稱號。
不過,關(guān)于孫武,或者說《孫子兵法》作者的真實身份,至今卻是一個未解之謎。
《孫子吳起列傳》的“孫子”
實際上就包括孫武和孫臏兩人
關(guān)于《孫子兵法》的作者是孫武,這個說法最早記錄在《史記》中。
《史記》有一篇《孫子吳起列傳》,是介紹孫武生平最早的著作。太史公說,孫武本是春秋晚期的齊國人,憑借《孫子兵法》被吳王闔閭接見。吳王讀了他的兵法,想看看他是否能練兵,孫武同意了。吳王就找了宮女一百八十人,孫武將她們分為二隊,任命吳王的兩位寵妃為隊長。之后,孫武就向她們?nèi)钗迳辏屗齻冸S著號令行動。但等到孫武正式發(fā)號施令時,宮女們卻都以為在做游戲,一個個笑得花枝招展,卻沒人聽從孫武的命令。
孫武認為,既然紀律清楚了,號令也熟悉了,卻不按照號令行事,那就是軍官和士兵的過錯。于是,孫武下令處死兩位隊長。吳王正在高臺上遠遠觀看,見狀不妙,就讓使者去阻止孫武殺人。但這下孫武不干了,說我既然已經(jīng)被任命將軍,在軍隊里怎么可以不服從國君呢!于是堅持下令斬了兩位隊長。
孫武又任命兩位隊長,繼續(xù)訓(xùn)練。這下宮女們都害怕了,終于認真了。孫武讓她們往東,她們不敢往西。孫武派使者回報吳王,說軍隊已經(jīng)訓(xùn)練好,大王可以親自檢查。可吳王因為心愛的寵姬被殺,非常郁悶,說自己不愿意看了,讓孫武也回去休息。孫武感慨,原來吳王只是欣賞理論,卻不讓自己付諸實踐啊!當然,最后吳王還是任命孫武為將軍,之后吳國攻破楚國都城郢,威震齊國和晉國,揚名諸侯,都有孫武的功勞。
孫武去世一百多年后,他的后人孫臏出生在齊國,后來也成為一位軍事家。《孫子吳起列傳》的“孫子”,實際上就包括孫武和孫臏兩人。
此外,《史記》的《吳太伯世家》《伍子胥列傳》也涉及孫武一些事跡。闔閭?cè)陼r,吳王想進攻楚國郢都,孫武認為民眾困乏,還不到時機;等到九年時,孫武和另一吳國大臣伍子胥,都認為最佳時機終于到了。另外,還有《律書》也提到了孫武,說吳國任用孫武,申明軍令,賞罰必信,從而稱霸諸侯。
以上就是《史記》對孫武的全部記錄,不難看出他的事跡其實非常簡單。他本是齊國人,撰有《兵法》十三篇,去到吳國幫助吳王練兵。之后吳國稱霸諸侯,都有孫武的功勞。但其中存在諸多的史料空白:孫武為何要從齊國前往吳國?孫武在吳國除了練兵外,還有什么具體的事跡?孫武的結(jié)局又是怎么樣的?這些事跡在原始史料中并沒有敘述,也就給了后人遐想和填補的空間。
從江蘇到山東
有不少與孫武有關(guān)的遺跡
東漢時期出現(xiàn)兩部記錄春秋吳越兩國史事的野史,分別是《越絕書》和《吳越春秋》,對孫武的史實有一些補充。《越絕書》指出,在當時吳縣(今江蘇蘇州)巫門外,距離縣城十里之處,還有孫武的墳?zāi)埂!秴窃酱呵铩穭t說,孫武本是吳地山林的一位隱士,被伍子胥推薦給吳王闔閭,練兵之后又是因為伍子胥的勸諫,吳王才任用孫武為將軍;竟然還說,吳軍攻破楚國郢都后,闔閭霸占了楚昭王的夫人,而孫武、伍子胥等也霸占了楚國大臣的妻室。
而在北宋編寫的《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中,說孫氏的來源有三支,分別是春秋衛(wèi)國大夫?qū)O林夫、楚國大夫?qū)O叔敖和齊國大夫田書。田書因為攻打莒國有功,被齊景公賜姓孫氏,封于樂安,田書由此也稱為孫書。孫書的兒子叫孫憑,擔任齊國卿相。孫憑之子就是孫武,因為齊國田、鮑四族內(nèi)亂,投奔吳國擔任將軍。孫武生三子孫馳、孫明、孫敵,其中孫明的封地在富春,后來的吳太帝孫權(quán),也就是孫明的后人。這樣一來,孫武的世系也得到細化。
時至今日,還有不少與孫武有關(guān)的遺跡。在江蘇蘇州,就有據(jù)說是孫武撰寫《孫子兵法》的穹窿山孫武文化園,還有據(jù)說是孫武練兵的教場山、二妃墓、拜將臺,又有據(jù)說是孫武葬處的孫武紀念園孫武墓。而山東一帶則有不少地方號稱“孫武故里”,如東營廣饒就有孫子文化園和孫武祠,濱州惠民又有孫子兵法城,等等。這些后世晚出的資料,一方面使得孫武的事跡更加豐富,人物與著作都更加知名;但另一方面,也更引發(fā)了學(xué)者對孫武其人的質(zhì)疑。
越來越多學(xué)者主張
《孫子兵法》成書非一時一人
首先對孫武提出質(zhì)疑的,是北宋學(xué)者梅堯臣。
梅堯臣為《孫子兵法》作過注,通過對《孫子兵法》文本的考察,他認為《孫子兵法》并非春秋孫武的著作,而是戰(zhàn)國時期的作品,質(zhì)疑《孫子兵法》成書年代。南宋人葉適進而質(zhì)疑孫武本人。他認為,春秋時期,各國領(lǐng)兵打仗都是卿相,孫武作為將軍,沒有被任命卿相,記錄春秋史實最翔實的《左傳》,竟然沒有記載其人只言片語,這很不符合常理。孫武應(yīng)該是戰(zhàn)國縱橫家虛構(gòu)的人物,而《孫子兵法》則是春秋末年至戰(zhàn)國初年時山林隱士的著作。
日本學(xué)者齋藤拙堂(1797-1865)在《孫子辨》一文指出,《孫子兵法》實際上是孫臏的著作,孫武就是孫臏,武是名而臏是號。我國學(xué)者錢穆也贊同齋藤拙堂的意見,指出《孫子兵法》實際上是孫臏的作品。他認為,《戰(zhàn)國策》中孫臏的一些言論,與《孫子兵法》相對一致。他的事跡在吳地流傳,從而產(chǎn)生了見吳王、勝楚國的傳說;而在東漢時期的《呂氏春秋》高誘注、《潛夫論》等著作里,都說孫臏是楚人,可能也有所依據(jù)。
還有一種說法出自清代學(xué)者牟庭,他認為孫武就是伍子胥,《孫子兵法》是伍子胥的著作。他指出,孫武的事跡和伍子胥非常相似。伍子胥把兒子托付給齊國鮑氏,改稱王孫氏,所以伍子胥后代在齊國有孫氏;伍子胥所著有兵書《伍子胥》,《孫子武》即《伍子胥》,“武”,實際上是兵書名而非人名;而孫武的事跡和經(jīng)歷,又和伍子胥極其相似:據(jù)《左傳》,吳國稱霸的主要功臣是伍子胥;據(jù)《國語》,為吳王練兵的有伍子胥和宋人華登,均未提到孫武。
1973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簡《孫子》出土,又有不少學(xué)者重新主張,《孫子兵法》就是孫武本人著作。銀雀山漢簡《孫子》有13篇與今本《孫子兵法》內(nèi)容基本一致,它們與其他5篇一起被命名為《孫子兵法》;另外一些篇目主角明顯是孫臏,與剩下的篇目一起被命名為《孫臏兵法》。上世紀學(xué)者楊寬曾主張,《孫子兵法》是戰(zhàn)國初期的作品;但之后卻改變觀點,認為《孫子兵法》是春秋末年孫武所著,但有戰(zhàn)國人增附的內(nèi)容。
隨著古文獻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學(xué)者則主張,戰(zhàn)國著作往往成書非一時一人。早在明代,吳興松筠館主人就指出,《孫子兵法》的創(chuàng)作大約始于孫武,而完成于孫臏。現(xiàn)代學(xué)者李零指出,雖然在銀雀山漢簡中,《孫子兵法》與《孫臏兵法》為兩部書,孫武與孫臏為兩個人,但這只能證實《史記》所處漢代的看法,不能作為推翻《孫子兵法》成書于戰(zhàn)國時期的依據(jù)。他認為,《孫子兵法》大約是從春秋末期的吳國開始,到戰(zhàn)國中期的齊國最終完成。
孫武的真實身份到底是誰?他和《孫子兵法》究竟有什么關(guān)系?這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啟迪我們繼續(xù)不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