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考路
黨的二十大鮮明提出“三個務必”。從西柏坡到北京,從“兩個務必”到“三個務必”,生動彰顯著中國共產黨人在“趕考之路”上的自覺、清醒和堅定。在新年即將到來之際,我們刊發(fā)歷史散文《趕考路》,與讀者一起重溫光榮歲月,牢記初心使命,以昂揚奮進的精神風貌,在新年的陽光里開啟新的篇章。
——編 者
應該說,國共和談破裂之后的1947年,戰(zhàn)爭形勢相當嚴峻。
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軍隊以圍攻中原解放區(qū)為起點,發(fā)動對解放區(qū)的全面進攻。1947年3月,胡宗南指揮25萬兵力,在100多架轟炸機的配合下,全力重點進攻黨中央和我軍總部機關的所在地——陜甘寧邊區(qū),而保衛(wèi)延安的部隊,不足3萬人。
一時間,黑云壓城,岌岌可危,千鈞一發(fā)。
3月14日,延安新華廣播電臺停播。
3月18日晚,中共中央機關主動撤離延安。
其后一年時間,毛澤東率領著這個被西方媒體稱為“一個800多人的國家”的中共首腦機關的男女老幼,在美式裝備的追擊下,輾轉在陜北的棗林溝、小河村、王家灣、朱官寨、神泉堡、楊家溝一帶,晝伏夜出,風餐露宿。
這是我黨歷史上又一次危險而艱難的長征!
3月底,中共中央在棗林溝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中央機關和人民解放軍總部留在陜北,但改名換姓,各取代號;劉少奇、朱德等,則組成中央工作委員會,東渡黃河,向華北方面轉移,擔負中央委托之任務。隨后,又決定由葉劍英、楊尚昆等率中央和軍委機關大部分工作人員,暫時駐在晉西北,組成中央后方工作委員會。
一
其實,歷史的腳步選擇駐留西柏坡,是一次必然中的偶然,也是一次偶然中的必然。
匆匆忙忙的棗林溝會議,對中央工委的落腳之處并沒有明確,只是約略而言“前往晉西北或其他適當地點,進行中央委托之工作”。在中央工委轉移的過程中,曾有過前往晉冀魯豫解放區(qū)的計劃,但到達晉察冀之后,聶榮臻盛情挽留。
時任中央工委秘書長的安子文后來追述:“這時晉察冀領導同志提出,他們地區(qū)存在許多問題,包括如何打仗的問題,石門是京廣、德石、石太三條鐵路交點,還沒有解放,張家口又失守,及土改問題等,想留中央工委在晉察冀。會后向中央作了請示,毛主席回電批準留晉察冀。”
經過反復考察和比較,落腳點最后確定在平山縣西柏坡村。
選擇這里,自有它的道理。
平山縣是紅色老區(qū),群眾基礎好,是著名“擁軍模范”戎冠秀的故鄉(xiāng),也是風靡各大解放區(qū)的歌劇“白毛女”原型人物的故鄉(xiāng),更是保衛(wèi)中央總部的“平山團”的故鄉(xiāng)。
再一個原因,就是這一帶相對富庶。將來附屬部門遷來,便于安置和供給。
還有一個更隱秘的原因:西柏坡是一個普通小村莊,人員單純,不顯山露水,便于保密。
最重要的原因是地形和地勢。這里位于太行山東麓,滹沱河北岸。背靠大山,面臨平原,能攻能守,可進可退。若戰(zhàn)局順利,可東出華北大平原,占領石家莊,控制京廣鐵路,進而南北蔓延,直達京津和中原。如有不測,則可撤回層層疊疊的八百里太行,如虎入深山、龍歸大海。
1948年3月23日,毛澤東、周恩來率中央前委機關一行在陜北吳堡縣川口東渡黃河。而后,大隊人馬經晉綏解放區(qū),過恒山余脈,進入雁門關,抵達五臺山腳下。
4月11日,毛澤東一行冒雪過五臺山,經鴻門巖險地,終于在次日傍晚到達晉察冀軍區(qū)機關所在地——阜平縣城南莊。
一個多月后的5月27日,這一隊人馬,又悄悄地潛入西柏坡。
經過一年多的艱苦轉戰(zhàn),隨著戰(zhàn)局好轉,一種全新的生活就要開始了。
坐臥太行,東望中原,北望京都。
二
1948年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大伙房里召開了一次政治局會議,史稱“九月會議”。
這次會議最醒目的亮點是,提出了今后的工作任務:用5年左右時間,建軍500萬,殲滅國民黨正規(guī)軍500個旅(師),從根本上推翻國民黨統(tǒng)治。
應該說,這是一個大膽的宣言。
的確,此時全國的軍事、政治和經濟形勢都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國民黨軍隊的總兵力已由戰(zhàn)爭初期的430萬人減少到365萬人,被解放軍分別鉗制在東北、華北、西北、中原、華東五個戰(zhàn)場上,能夠進行戰(zhàn)略機動的兵力已經寥寥無幾。人民解放軍的總兵力,由戰(zhàn)爭開始時的127萬人發(fā)展到280萬人,雖然在數量上仍屬劣勢,但在戰(zhàn)場上的機動兵力已大大超過對方,戰(zhàn)斗力更是大為增強。特別是解放區(qū)已經全部完成土地改革,廣大農民努力發(fā)展生產,踴躍參軍支前。
南京和西柏坡,一個大都市,一個小山村。
這兩個在各方面都有極大差距的地方,是當時世界的焦點。
在毛澤東小院的西北角,有4間低矮的土磚房,是解放軍總部兼軍委作戰(zhàn)室。
4間房子,總面積只有35平方米,里面擺放著三張桌子,一張歸作戰(zhàn)科,一張歸情報科,一張歸資料科。桌子上放著幾部手搖電話機和軍用電臺,墻上掛滿了軍用地圖和作戰(zhàn)參謀繪圖。
這,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
就是在這里,毛澤東和中共中央組織謀劃了包括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zhàn)役在內的24次重大戰(zhàn)役。
他們指揮著數百萬軍隊,在數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縱橫馳騁,把人民戰(zhàn)爭中血與火的華彩樂章演奏得行云流水、驚天動地,構成了中國戰(zhàn)爭史上一幅氣勢磅礴、波瀾壯闊的畫卷!
三
1949年3月5日,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以一種低調、簡樸、保密的形式,在西柏坡中央機關食堂召開了。
這是中共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召開的唯一一次中央全會。
會場中央的主席臺上,沒有鮮花,沒有桌簽,更沒有麥克風。臺下的座位是一排排小板凳,大家隨便坐。
毛澤東在會議第一天所作的報告中說:“從現在起,開始了由城市到鄉(xiāng)村并由城市領導鄉(xiāng)村的時期。黨的工作重心由鄉(xiāng)村轉移到了城市……必須用極大的努力去學會管理城市和建設城市!”
二十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工作在農村,興旺在農村,面對陌生的城市,他們能適應嗎?
中國嚴峻的國情擺在面前:國民經濟總產值百分之九十是分散的個體的農業(yè)經濟和手工業(yè)經濟。
如何使中國由一個落后的農業(yè)國,盡早變?yōu)橐粋€先進的工業(yè)國。這是擺在中國共產黨面前最大的歷史任務!
如何開始著手各項建設事業(yè)?
會議號召全黨同志必須全力學習工業(yè)生產的技術和管理方法,學習和生產有密切聯系的商業(yè)工作、銀行工作和其他工作。只有將城市的生產建設工作恢復和發(fā)展起來了,將消費城市變成生產城市了,并使工人和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我們的政權才能夠鞏固。否則,黨和人民就不能維持政權,就會站不住腳,就會失敗。
會上,周恩來就財經、金融、交通、工業(yè)等方面工作發(fā)表了系統(tǒng)意見。
七屆二中全會最響亮的聲音,無疑是明確提出了“兩個務必”重要思想。
也許,毛澤東始終忘不了1945年與黃炎培關于歷史周期率的“窯中對”。耿耿諍言,響震在耳!
幾年過去了,中國革命勝利在即。他的心中充滿了喜悅,但更多的是沉重。現在,也許他想得最多的已經不是那位拼打了近30年的蔣介石,而是已經去世300多年的李自成。
那一幕悲劇,常令歷史老人慨嘆唏噓。
毛澤東在報告中警醒地指出:“……可能有這樣一些共產黨人,他們是不曾被拿槍的敵人征服過的,他們在這些敵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稱號;但是經不起人們用糖衣裹著的炮彈的攻擊,他們在糖彈面前要打敗仗,我們必須預防這種情況。”
接著,他語重心長地向全黨發(fā)出了振聾發(fā)聵的告誡:
“……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打碎舊的國家機器不容易,建設新的社會制度更艱難。
為什么我們的國歌選定《義勇軍進行曲》?為什么我們每天都在反復吟唱“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就是要時時警醒,時時激勵,時時自勉。
兩個務必,永遠務必!
四
公元1949年3月23日上午。
毛澤東聽完廣播,吃完早飯,已經11點了。11輛吉普車和轎車,以及10多輛大卡車,都已準備就緒,停在門外,準備向北平進發(fā)。
看著長長的車隊,毛澤東意味深長地對周恩來說:“今天是進京的日子,我們‘趕考’去。”
周恩來笑說:“應當都能考試及格,不要退回來。”
毛澤東稍稍沉思了一下:“退回來就失敗了。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
趕考,他再次想到了趕考。
李自成,他再次想到了李自成。
毛澤東最清楚,他的戰(zhàn)友和隊伍是一群什么樣的人。
經過20多年的戰(zhàn)火硝煙、槍林彈雨,很多人犧牲了,很多人掉隊了,很多人叛變了,只有這些人硬邦邦地走過來了。無疑,他們是堅定的。
但他同時也清醒地知道,幾千年的小農意識和封建思想,在數百萬共產黨員中的影響有多么深刻!
馬蹄聲遠,輝煌影近。
青春的中國共產黨,就像一個進京趕考的青衿學子,背著行囊,黎明起身,踏著曙色,匆忙趕路……
2013年7月1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來到西柏坡。
他說:“當年黨中央離開西柏坡時,毛澤東同志說是‘進京趕考’。60多年過去了,我們取得了巨大進步,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富起來了,但我們面臨的挑戰(zhàn)和問題依然嚴峻復雜,應該說,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更是提出:“全黨同志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絢麗的華章。”
從“兩個務必”到“三個務必”!從新中國到新時代!
實際上,趕考,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政黨來說,是一個永恒的課題,是一個永遠的過程。而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最廣大、最權威、最公正的考官!因為他們,只有他們,才代表著最迫切的現實,最根本的利益,最長遠的未來。只有老老實實、兢兢業(yè)業(yè)地交上一份份合格的答卷,才能贏得他們的熱誠擁護和全力支持,從而實現真正的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
人民,是永遠的江山。
人民,是永遠的考官。
趕考,永遠在路上。
新時代,新趕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