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zhí)念
曉得嘉定的人,不一定曉得菊園;曉得菊園的人,不一定曉得它的來歷。
菊園新區(qū)是嘉定一處散發(fā)著特殊氣息的地方:嘉定是一件瑰麗的衣裳,菊園就是它一枚閃亮的胸針;嘉定是一條古老的河流,菊園就是它中游一艘年輕的快艇。
我認識兩位菊園人,一位生于20世紀50年代,一位生于之后的70年代。說他們是菊園的園丁毫不為過,因為他們?yōu)榫請@新區(qū)的今天培下了肥沃土壤,讓菊園顯出了未來的模樣。他倆的故事,也許可以給我們提供一個視角,讓我們粗略看到:二十多年前,菊園人有著什么樣的初心;他們留下了一串怎樣的足跡,菊園如何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清晨六點半的早會
上海郊區(qū)深得大上海真?zhèn)鳎劳幸蛔鶉H都市,每天都在產生奇跡。但無論時代怎么變遷,世風怎么易俗,一個女子同時擔任三個大型經濟城的總經理,這在上海郊區(qū),實屬罕見。
這位女子就是徐梅芳,一個土生土長的嘉定人。說起來,那時徐梅芳還很年輕;那時嘉定行政版圖上,還沒有今天的菊園;那時上海只流行“上嘉寶川”的說法(郊區(qū)簡稱);那時你走遍十個郊縣,很少能見到一幢十層以上的大樓。
徐梅芳就是在這個時代摸索出道的。她最可貴的人生出發(fā)點,就是從嘉定的“西伯利亞”、從底層最辛苦的歷練中開始的。
她最早工作的廠子叫上海硼砂廠。她在這里足足干了15年,從工人干到副廠長。硼砂用處很大,從民用品到尖端國防業(yè),哪里都少不了它。但硼砂廠生產很辛苦,污染也重,這從上海硼砂廠為什么要遷出市中心區(qū)域就可以知道。
但徐梅芳不怕苦。她就是從這條“苦路”上跋涉而來的。在那個時代,能進工廠工作,能在熱氣騰騰的洗澡房里洗個澡,能進大食堂吃到三餐飯菜,這對農村年輕人來說已是一種幸運,何況在廠工作,冬不見風夏不見雨,每月還有固定工資。徐梅芳很珍惜這個機會。
她從當操作工開始,拜師學習,摸爬滾打,實踐、磨練、思考……15年,5000多個日日夜夜!她就在車間里,在工人身邊,漸漸打磨出一個領頭人的棱角。她既能干又敢干,既細致又潑辣,那種智慧悟性真的是一般人所不能及。讓我們來聽聽她的聲音——
“有困難是因為努力不夠,有麻煩是因為能力不夠。”
“世界上最需要開發(fā)的,是自己的頭腦。”
“人只要撲在工作上,八小時不吃力,而且什么都能做好。”
“多勞多得沒錯,但共產黨員多勞,不是為了多得。”
……
這些話有些是當時講的,有些是后來到了菊園新區(qū)講的。
這些話難理解嗎?不難;卻有哲理。
一位老同志評價道,徐梅芳的話聽上去普普通通,話中含義卻經得起時間考驗,經得起反復咀嚼,一個人如果沒有經過基層磨煉,沒在底層吃過苦,說不出這樣的話來。
讓我們再來說一件簡單的事——徐梅芳的“早”。
當?shù)攸h委書記曾對一位來尋找徐梅芳的人說過:“你不認識徐梅芳也不要緊,她其實很好找:你去他們單位門口等著,早晨第一個來上班的,就是徐梅芳。”
許多人果然就是用這樣簡單的法子找到徐梅芳的!
這“早”字延續(xù)了多少年,沒人統(tǒng)計過,但人們知道,徐梅芳工作到哪,這“早”字就跟到哪。她在硼砂廠做工人、當副廠長是這樣,在經濟城當老總是這樣,到菊園科技園任黨委書記也是這樣。菊園的同事都記得,每周例會是每周一清晨6:30分開始的。這一刻,好多上班族還沒出門呢,但徐梅芳他們已在會議室里,擘畫科技園的藍圖。一小時,大家邊吃早餐邊開會,散會后,正好準備上班。這個“早”字跟著徐梅芳,從來不打折扣。
一個搞組織工作的前輩說,是命運眷顧徐梅芳嗎?不是的;有人比徐梅芳更聰明,卻缺少徐梅芳那樣的踏實;有人比徐梅芳更能吃苦,卻不像徐梅芳那樣與時俱進;有人獲得了比徐梅芳更好的機遇,卻沒有徐梅芳那樣深厚的群眾基礎……
她成為建設菊園新區(qū)的“元老”,絕不是偶然的。對她的一切,組織放心,同事放心,周圍人也放心,唯有一群人不放心,那就是徐梅芳的家人,只有他們,知道徐梅芳這一路走來,付出的是怎樣的代價……
第一次活動參觀看守所
“新官上任三把火”,這第一把火,往往最能體現(xiàn)“新官”的追求。
徐梅芳履新菊園科技園第一把手,組織第一次活動,就是帶領同事們去參觀看守所。有人說“這個活動不吉利吧?”徐梅芳笑笑,她自有打算。
員工們走進看守所大墻深院,警官的介紹已使他們警醒三分;看了羈押處所后,眾人更是一片沉寂;接著,一個“經濟問題失足者”的現(xiàn)身說法,更使大家親眼看到了懺悔者的眼淚……
很多同事還是第一次來到這里。不需要事前多加說明,也不需要事后多談體會,大家都知道參觀意義何在。這是徐梅芳的用心選擇。這些年來,許多英才在“金錢溝”里跌倒,一次次讓她痛心不已。作為一把手,除了要為經濟效益負責,更要為年輕人的前途負責。她要在多彩世界里蹚出一條路來,讓這些青年沿著一條正道,堂堂正正走下去。
不枉徐梅芳一片苦心,她想到了,也做到了。這么多年下來,全園沒有一個領導,也沒有一個員工,在經濟問題上犯錯誤。徐梅芳常想,進看守所大墻參觀的那一幕,是不是仍在大家眼前浮現(xiàn)?她相信是這樣的。
徐梅芳敢想敢干,但在靈魂深處,她自有一顆敬畏之心。她身為“雙肩挑”的一把手,擁有“日出斗金”的權力,卻從來不敢亂花一分錢。她出差時常會選一個路邊小攤坐下來,要上一碗菜湯面,就算是一頓午餐;為辦公樓擺放綠植,她都要親自出馬,去與花木商討價還價;她還甘愿大熱天坐一輛沒有空調的舊車,在市區(qū)郊區(qū)馬不停蹄訪問客戶……
徐梅芳的心地,因清白而坦蕩,因赤誠而輕松。她擔任領導職務幾十年,睡眠一直很好。她從不擔心“夜半敲門”這一類事。她說自己“不會有事”,因為“所有的事情,白天都處理完了”。
風格不同,初心一致
多少年來,有個年輕人一直跟著徐梅芳,同甘共苦,無怨無悔。他的名字叫劉玉明。
劉玉明生于1975年,比徐梅芳小整整20歲,是另一代人。他畢業(yè)于財會專業(yè),有一把“好算盤”。
徐梅芳明明是老總,卻總把自己當成一般員工。大辦公室墻上有一張《業(yè)績進度表》,她把自己名字放在員工一道,還寫在第一個。很明顯,她和大家一樣外出“跑業(yè)務”,日程公開、線路公開、業(yè)績公開。寫上表格的第二個名字,就是劉玉明。
相差20歲,徐梅芳有資格當老大姐。她愿意帶著小劉一起跑業(yè)務,因為她看好他。要是瞄準一家商戶,他倆一起去做,十有八九能成功。他倆的分工是,徐梅芳負責宏觀宣講,劉玉明抓微觀介紹;徐梅芳與對方談形勢,劉玉明幫對方算細賬。徐梅芳說起來是這么幾點:家鄉(xiāng)改革力度怎么大,科研綜合力量怎么強,區(qū)位優(yōu)勢怎么足;劉玉明算起來是這么幾點:政策優(yōu)惠有多少,兌現(xiàn)速度有多快,經濟效益有多突出……
多少年過去了,他倆一直沒忘記跑得最辛苦的那一次。
那天他倆清晨五時就出發(fā),直奔蘇北響水縣。對方五家企業(yè)都是事先聯(lián)系好的,他倆按照分工,一家家上門拜訪。談完響水那家后,他們又去淮安、鹽城、南通、海門。這天五家廠商都談了下來,而且當面都簽了協(xié)議。那輛舊轎車,這天一共跑了一千多公里,回嘉定已是晚上十時多。徐梅芳自掏腰包,請小劉和司機吃了一頓晚飯……
這樣拼命,墻上的《業(yè)績進度表》怎會沒有反映呢?徐梅芳總是排在第一,劉玉明是最接近她的一個。員工們說,這樣的人當領導,我們服帖。
劉玉明后來就成了辦公室主任、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徐梅芳幾十年來不知批評過多少手下人,劉玉明是她唯一沒批評過的。
徐梅芳退休前,原以為劉玉明接班肯定沒問題,沒想到,即將交班時小劉那里還沒一點信息。她坐不住了,心急火燎趕到領導那里,說了三層意思:
一是科技園現(xiàn)在家大業(yè)大,她希望接班人要有“九個字”——“懂經濟、會算賬、干實事”;二是小劉跟了她十幾年,她認定他就是有“九字素質”的人;三是除了這“九字”外,小劉還有四字是無人可及的,那就是:內秀、低調。她強調:小劉當?shù)闷疬@個重任。
領導笑了。
不久,徐梅芳正式退休,小劉繼任總經理。
徐梅芳風風火火、心直口快,小劉溫文爾雅、少言寡言;
徐梅芳言出必行、說干就干,小劉能掐會算、深謀遠慮。
這是兩代領路人,也是兩位風格完全不同的老總,但他倆手里那根接力棒,始終沉重如山、一脈相承。徐梅芳當年有許多宏愿沒來得及實現(xiàn),小劉銘記在心,且一一把它們變成現(xiàn)實。疫情嚴峻的2022年上半年,這里仍然有一批批企業(yè)紛至沓來,創(chuàng)業(yè)者們心儀的是,小劉他們團隊的中肯與赤誠,周到與勤奮。
這一切,都屬于菊園新區(qū)短短的歷史。如果后人追溯,那就可以追溯到兩代人的奮斗,追溯到兩代奮斗者的內心;那內心的真正價值,其實說來也簡單,那就是:一份美麗堅韌、永不褪色的執(zhí)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