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梅老師》:師道之美 啟智潤心
由王寶社編劇,王寶社、常浩導演,李紅梅主演,云南省話劇院、云南省戲劇家協(xié)會聯(lián)合出品的話劇《桂梅老師》近期在北京保利劇院上演。該劇圍繞“七一勛章”獲得者張桂梅的人生經歷,通過探索其“來時的路”為牽引,講述一代楷模將身心投入民族地區(qū)教育事業(yè),以師道之美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的故事,真實展現(xiàn)了山村教師的堅忍執(zhí)著和無私大愛。該劇在精神高度、文化內涵與藝術價值方面積極探索,為英模題材話劇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新經驗。
謳歌時代精神,為先進典型樹碑立傳,是文藝創(chuàng)作的題中應有之義。《桂梅老師》為新時期脫貧攻堅大潮中的鄉(xiāng)村教師傳神寫貌,鮮明體現(xiàn)了當前文藝工作的時代方向,而以話劇形式將桂梅老師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向社會傳遞正能量,亦具有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劇情從宣講隊探討時代英模“來時的路”為引子鋪展開來,通過回溯人物成長的關鍵節(jié)點,展現(xiàn)了張桂梅40余年扎根云南山區(qū)的奮斗歷程。劇中的桂梅老師既是“明鏡”,也是“心燈”。她的人生經歷如一面鏡子,折射出善惡美丑、人情冷暖、時代變革。從發(fā)現(xiàn)貧困地區(qū)“蒙昧”導致的種種家庭悲劇,到建立全國第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實現(xiàn)“教育好一個女孩改變三代人命運”的理想;從四處奔走募捐遭受奚落質疑,到接受記者采訪,引發(fā)全國關注;從學校師生一度流失面臨關閉,到帶領黨員教師堅守一方陣地、改善一方水土、滋養(yǎng)一方人民……編劇從細處出發(fā)勾畫出張桂梅的人生軌跡,劇情并未局限于人物自身的“小悲歡”,而是通過其內心成長的點滴來展示“大情懷”和“大世界”。在反映時代變革的同時,張桂梅的人性光輝亦如一盞心燈照亮了大山學子的追夢之路。該劇通過同事、學生等的回憶,搭建起多個舞臺時空,藝術地敘述了桂梅老師拖著病體堅守教育戰(zhàn)線、自掏腰包資助貧困學生、用知識改變山區(qū)女孩命運等一系列感人事跡,其在苦難與磨礪中不放棄高遠的人生理想和教育理念,深刻體現(xiàn)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師道之美和中國共產黨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無私奉獻的高尚精神。
偉大出自平凡,英雄來自人民。塑造真實可信、有血有肉的典型形象一直是英模題材話劇的創(chuàng)作重點和難點。《桂梅老師》通過巧妙的戲劇結構和戲劇沖突,在不斷的破與立、反思與重塑中探尋人物內心深處的精神世界。一是以“路”的意象串聯(lián)起宣講隊對桂梅老師“初心”的探索,舞臺上的12人分飾華坪女子高級中學的學生、兒童福利院的孩子、婦聯(lián)的同志、新華社的記者、學校的同事等,他們從各自的獨特視角講述對桂梅老師的記憶,以多角度敘事還原張桂梅從教的人生之路,正所謂“說清了路也就說清了人”。二是通過戲劇沖突刻畫人物形象,且這種戲劇沖突不僅體現(xiàn)在“戲中戲”的事件之中,更體現(xiàn)在層層遞進的戲劇結構展示的人生之間。每當眾人對桂梅老師的歌頌進行到形而上的思辨的關鍵時刻,張桂梅形象便會適時出現(xiàn),打斷、消解眾人賦予她的“神性”:“你們說的不對”,“贊美多了就會忘了來時的路”,“宣講可以,但必須把我當人”……由此,引導觀眾不斷反思、追問并貼近她的真實形象,回歸對其“人性”的深刻思考。全劇結尾處,張桂梅將自己的師道歸結為“愛”,且不是她孤軍奮戰(zhàn)的小愛,而是無數(shù)人匯流到一起的“大愛無疆”。宣講人看到的、講述的都是她遭受的磨難和挫折,但張桂梅自己回憶的則都是別人對她的關愛和善意,鄉(xiāng)親的支持、領導的鼓勵、社會的捐助,都讓她銘記心懷,感動不已。眾人探尋她的來路,把它歸結為信仰,張桂梅則進一步把這種信仰歸結為華坪縣的“熱土”和人民培育的結果,是人民的愛讓她堅定不移地走這條路,是眾人凝聚起來的“大愛無疆”讓她“傾盡全力,奉獻所有,九死亦無悔”。至此,人物的知、情、意、行得到真實而完美的統(tǒng)一,并以獨特的藝術魅力將張桂梅的人性與師道、崇高與平凡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
《桂梅老師》審美化、藝術化地詮釋了張桂梅的成長歷程和精神世界,塑造了以仁愛之心傳師道之美,以自強不息和厚德載物培根鑄魂,以理想信念筑民族之根的新時代鄉(xiāng)村教師的典型形象,是一部致敬當代人民教師的優(yōu)秀作品。當然,該劇在戲劇結構的邏輯銜接、部分情節(jié)設計和臺詞的推敲方面,尚有提升打磨的空間。
祝《桂梅老師》精益求精,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