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的星空里閃光
清風忽至,夏日綿長。最近一段時日,大秀正沉浸在新長篇小說的寫作中,這是一個關于大運河的故事,在他的筆下,這一奔流不息的文明,有著讓人著迷的熱騰騰的生機與活力。
初見大秀,簡單的T恤、休閑褲,一副黑框眼鏡,笑起來像一個大男孩,他的身份,是一名“80后”兒童文學作家。大秀是山東菏澤人,大學畢業(yè)后從湖南趕到上海,后又不期而遇了嘉興這座城市,此后便一直定居在南湖區(qū)。“學生時期我很喜歡魯迅的作品,對他筆下的魯鎮(zhèn)很是向往,嘉興滿足了我對江南水鄉(xiāng)的所有想象。”大秀說。
大秀自小喜歡閱讀,小學時班里訂閱的《小葵花》雜志他記憶猶深,“那個時候,一個班就2本,大家搶著看,輪到我時書都快被翻爛了。”他還經(jīng)常跑到舊書攤去淘書、找書,讀魯迅、賈平凹的文章。這一本本書,在他的心里種下了一顆文學的種子。
高中、大學時期,大秀斷斷續(xù)續(xù)一直在寫作,散文、短篇小說,各種題材都有,其間他當過攝影師、培訓老師,文學創(chuàng)作成了他生活中的一顆糖。大秀喜歡給兒子講故事,每次睡前都會拿出繪本開講,但有一天,兒子忽然問他,“爸爸,你什么時候也給我寫一個故事?”這讓大秀第一次有了創(chuàng)作兒童文學的想法。
2015年,大秀踏上了小說《麻花辮》創(chuàng)作的旅程,他形容這是一段無數(shù)次想要放棄、又無數(shù)次鼓勵自己堅持下去的經(jīng)歷。白墻黑瓦的老房子,烏篷船搖過的塘塢河,老街上一塊塊光滑油亮的青石板,還有飄著油菜花香、野菊花香的季節(jié)……《麻花辮》中鮮活的江南水鄉(xiāng)生活,是大秀歷時三年,掏出了自己珍藏的童年記憶,為小讀者定格下的一個有趣而難忘的童年時空。
為了積累足夠多的創(chuàng)作素材,大秀跑遍了月河、沈蕩、烏鎮(zhèn)、西塘等一個個江南古鎮(zhèn)、一條條古街,他背著相機,一路行走一路記錄,在原汁原味的采擷中找到創(chuàng)作的靈感。“有時,我在古鎮(zhèn)河岸邊一坐就是一個下午,讓自己沉浸在故事中。”大秀還專門去了南湖的余新、鳳橋等地尋訪,和鄉(xiāng)村中的老人聊天,那些鮮活的講述,也讓故事中的蘇小碗、阿根、鐵牛等一個個兒童人物觸手可及。
“如果說《麻花辮》給了我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的信心,那《皮影班》則讓我堅定了走文學創(chuàng)作之路的決心。”從溫婉細膩的江南,跳躍到粗獷雄渾的黃河灘,從文脈悠長的端午節(jié)民俗到日漸式微的皮影戲,大秀講得細致入微又飽含深情,他的兒童文學作品,始終浸潤著對傳統(tǒng)文化的情懷。“我想在孩子們的心里種下一顆種子,一顆熱愛傳統(tǒng)文化的種子。”這是一個文學創(chuàng)作者的初心。
2021年,大秀創(chuàng)作的兒童文學作品——《紅船謠》出版,版權輸出至意大利等國家和地區(qū),這是他寫給嘉興的故事,寫給南湖的故事,也是寫給紅船的故事。帶著這部作品,大秀前往內(nèi)蒙古等地的學校和孩子交流,有孩子告訴他,“我好想去嘉興,看一看紅船,嘗一嘗菱角和粽子……”大秀說,這讓他無比感動,也讓他更加深刻地明白了創(chuàng)作的意義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