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 id="yy8yy"><optgroup id="yy8yy"></optgroup></dd>
<small id="yy8yy"><menu id="yy8yy"></menu></small>
<sup id="yy8yy"><delect id="yy8yy"></delect></sup>
  • <noscript id="yy8yy"><pre id="yy8yy"></pre></noscript>
  • <sup id="yy8yy"></sup>
  • <tfoot id="yy8yy"></tfoot>
    <small id="yy8yy"></small>
  • <dd id="yy8yy"><pre id="yy8yy"></pre></dd>
    <sup id="yy8yy"></sup>
    <noscript id="yy8yy"><optgroup id="yy8yy"></optgroup></noscript>
    <noscript id="yy8yy"><dd id="yy8yy"></dd></noscript>

    亚洲gv永久无码天堂网,成年人夜晚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国产福利片在线观不卡,色噜噜狠狠网站狠狠爱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西部》2022年第4期|馬行西:昆侖傳奇
    來源:《西部》2022年第4期 | 馬行西  2022年07月21日08:34

    “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侖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處之。其下有弱水之淵環(huán)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此山萬物盡有。”《山海經(jīng)·海經(jīng)·大荒西經(jīng)》中的這段描述,一開始就給昆侖山蒙上了一層荒遠而神秘的色彩。接下來,王母瑤臺、穆王八駿、昆侖盜草……都被后人編排到這里,昆侖山漸漸成為中華第一神山,它與作為中華第一仙山的蓬萊并列,成為中國神話兩大圣境。

    有人說,傳說中的昆侖山不是現(xiàn)實中的昆侖山。那又怎么樣呢?誰去過傳說中的蓬萊仙島?卻并不妨礙人們在現(xiàn)實中的蓬萊閣作無限美好的想象。更何況現(xiàn)實中的昆侖山,確實有很多現(xiàn)實的傳奇。

    昆侖山高,平均海拔5500米以上,主峰公格爾峰海拔7719米,喀喇昆侖山的主峰喬戈里峰以海拔8611米的高度成為世界第二高峰。昆侖山被譽為“萬山之祖”,名副其實!

    昆侖山東西橫亙2500多公里,從青海境內(nèi)的黃河之源逶迤西行,與帕米爾高原,與喜馬拉雅山南北呼應(yīng),把巍峨高聳、遼闊無邊的青藏高原輕輕攬入懷中。

    昆侖山寒,海拔5000米以上區(qū)域均為冰雪覆蓋,雪峰林立,冰川密布,千里銀色世界,萬座固體水庫,夏日消融,雪水成為眾多江河的源頭。

    昆侖山富,植被并不茂盛,然地下富蘊寶藏,稀有金屬品種應(yīng)有盡有,盛產(chǎn)玉石,和田美玉享譽天下,“金生麗水,玉出昆岡”成為《千字文》名句,百代傳頌。

    這些遠古的奇聞、自然的奇珍且不去細說了,我們這里僅擺一擺近現(xiàn)代的人文傳奇吧。

    傳奇之一:賽圖拉哨所,朝朝代代的執(zhí)著堅守

    賽圖拉,是新藏公路(219國道)上一個有名的地點,隸屬和田地區(qū)皮山縣。這里距離皮山縣城有400公里之遙,而且從皮山縣城無法開車直達這里。開車去賽圖拉,需要繞個大彎子去葉城,沿著新藏公路進入昆侖山,翻越三個冰雪達坂才能到達,要用一整天時間。這里已經(jīng)是青藏高原的邊緣了,海拔3700多米,缺氧氣,缺植被,缺人煙,舉目四望光禿禿,四五百里不見人影,實屬高寒荒涼之地。

    從軍事意義上說,這里是咽喉要塞。向南是中印邊境上的喀喇昆侖山口,直至加勒萬河谷。向北就是桑株古道,直通塔里木盆地。向東進入青藏高原,通向阿里。向西通往葉城和喀什,直到帕米爾高原。不折不扣的十字路口啊!從清朝到民國再到新中國,都在這里設(shè)置哨卡,精兵把守。

    清朝設(shè)立哨卡始于乾隆年間,綠營兵士在此駐守。迨至左宗棠收復新疆,內(nèi)憂雖除,外患仍在,西北方向是沙俄,西南方向是印度,準確地說是占領(lǐng)印度的英國。英國統(tǒng)轄下的克什米爾地方兵丁,經(jīng)常出沒于賽圖拉一帶。大清派出百名精壯騎著駱駝馬匹,跋涉一月,來到賽圖拉地區(qū),趕走外國入侵軍隊,重整賽圖拉和麻扎等軍事哨所。1884年新疆建省,進一步加強邊防管理,開始擴建營房。鑒于賽圖拉哨卡地處高山峽谷之中,空間狹小,新營房遂東移至30里外的寬敞地帶。戈壁荒灘素來無名,隨口稱為“三十里營房”,一直叫到現(xiàn)在,竟然成了正式的地名。1891年,新疆省首任巡撫劉錦棠差遣喀什主簿李源鈵千里南巡,踏勘南疆邊防。李源鈵跋山涉水,經(jīng)賽圖拉抵達喀喇昆侖山口,樹立界碑,上書:大清國喀什界。

    清朝覆滅,民國肇建,賽圖拉哨所迎來了頭戴大檐帽的新式部隊。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在賽圖拉成立邊卡隊,駐軍1個連。1933年之后,駐軍2個連。1937年,因抗戰(zhàn)形勢的需要,駐軍加強到1個團,下轄3個騎兵連,防線也延長到800公里,賽圖拉、康西瓦、蘇蓋提、哈拉賽等重要卡點各駐1個排,這種軍力部署一直延續(xù)到新中國成立前夕。1950年初,中國人民解放軍一野大軍挺進新疆,穿越大漠,旗展昆侖,接管了賽圖拉哨所。

    歷代固守的賽圖拉老哨所,如今成了一處風雨滄桑的遺址,孤零零卻威風凜凜地聳立在懸崖上,供人參觀。三十里營房逐漸成為守備重鎮(zhèn),這里不僅有英勇的邊防軍,還有一些后勤保障機關(guān)。著名的喀喇昆侖模范醫(yī)療站就在這里,大名鼎鼎的“昆侖女神”姜云燕曾長期在這里工作。

    姜云燕本是河北省定興縣的一個鄉(xiāng)村女孩,17歲時從收音機廣播中聽到一則新聞報道:在遙遠的喀喇昆侖山上有一個全軍海拔最高的醫(yī)療站,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而轄區(qū)內(nèi)神仙灣、天文點等哨所海拔都在5000米以上,大氣含量不足平原的一半,屬于急性高原病高發(fā)區(qū)。醫(yī)療站里有一群風華正茂的白衣女戰(zhàn)士,她們不畏風雪嚴寒,長年累月為邊防官兵奉獻著天使般的愛心。小云燕被感動了,她也要成為她們當中的一員!說干就干,她說服了家人,懷揣500塊錢,孤身一人踏上了遙遠而艱辛的旅途。經(jīng)過半個多月的顛簸,幾次走錯道路,終于來到了昆侖山中的三十里營房。這一年是1993年,從此她在這里演繹了14年別樣精彩的芳華故事。從編外護工到入伍參軍,從端屎倒尿到喂藥打針,她的熱情和真誠讓身處冰雪高原的戍邊戰(zhàn)士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溫暖。有一次,一名小戰(zhàn)士由于嚴重高原反應(yīng)神經(jīng)錯亂,被送到醫(yī)療站后,赤著身子就往外跑。門外零下30多攝氏度,跑出去肯定要凍壞!還是未婚姑娘的姜云燕顧不了許多,死死抱住小戰(zhàn)士任其踢打辱罵,直到將小戰(zhàn)士按進被窩。小戰(zhàn)士痊愈告別時,“撲通”一聲跪在姜云燕面前哭道:“我一輩子都忘不了姐姐的恩德!”

    1997年,姜云燕被保送到原蘭州軍區(qū)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深造。畢業(yè)后,她義無反顧地返回了喀喇昆侖山,并從戰(zhàn)友里選擇了自己的人生伴侶。從17歲到31歲,姜云燕創(chuàng)造了一位女軍人在雪域高原工作時間最長的紀錄。從護工到護士長,姜云燕的足跡踏遍40萬平方公里轄區(qū)內(nèi)的所有哨卡,累計行程8萬余公里,巡診4萬多人次,累計護理7000多人,挽救了20多人的生命,被譽為喀喇昆侖山上的“生命女神”。她以自己的卓越表現(xiàn)獲得第39屆“南丁格爾獎”和“全國三八紅旗手”等盛譽,并當選為中國共產(chǎn)黨十七大代表。她的事跡被拍成了電視連續(xù)劇《昆侖女神》,感動、激勵了千千萬萬的人。

    一批又一批白衣戰(zhàn)士來到喀喇昆侖醫(yī)療站,續(xù)寫著昆侖女神的傳奇。前幾天我向喀喇昆侖模范醫(yī)療站站長電話了解情況,他說醫(yī)療站的醫(yī)護人員換了一茬又一茬,但是精神依舊,風采依舊!有個女護士叫卓玉嬌,也在這里工作近十年了。我想起勝利溝口山體上鑲嵌的那行白色大字:弘揚喀喇昆侖精神。那不是一條普通的標語,而是所有昆侖衛(wèi)士的座右銘。

    寫到此處,把我在賽圖拉填寫的一首詞抄錄一下:

    念奴嬌·賽圖拉

    早發(fā)皮葉,跨達坂,夕至昆侖深處。古道桑株,在此地,交匯冰原大路。雪水奔流,錚峰壁立,鎖鑰天然設(shè)。碉臺高聳,故事多少曾訴。

    絲路通貫天竺,過深溝陡岸,東西絡(luò)繹。莫道高寒,人煙斷,不可輕心他許。清帝扎營,民國又筑壘,壯哉六二。看加勒萬,至今多有底氣!

    傳奇之二:昆侖馱道,抗戰(zhàn)救亡的悲壯故事

    20世紀30年代,日本軍國主義發(fā)動的那場罪惡戰(zhàn)爭,把中華民族拖入了災(zāi)難的深淵,也讓天南海北的中國人空前團結(jié)起來,匯成挽救民族危亡的滾滾洪流。

    弱國抵抗強敵,代價定然巨大。華北淪陷,南京失守,整個中國的海岸線都被日軍封鎖了,唯一能夠與外界聯(lián)系的就是滇緬公路。可是到了1942年,這條唯一的生命通道也被日軍占領(lǐng)了。藥品進不來,燃油進不來,裝備進不來,在抗戰(zhàn)前線,成百上千的車輛因為沒有輪胎趴窩。與此同時,上萬噸國際援華物資滯留于印度卡拉奇港口(當時印巴還未分治),無法運回國內(nèi)。如何將這些救命的物資運回來,成為燃眉之急。

    1944年初夏,國民政府交通部將這個重任交給了剛從法國里昂大學畢業(yè)歸來的陸振軒。這是一位青年才俊,不但能講一口流利的法語、英語,而且通曉道路運輸專業(yè),最重要的是,胸懷一腔救國熱血。經(jīng)過研究,陸振軒打算借道伊朗至蘇聯(lián)再到中國,通過鐵路公路聯(lián)運將這批物資運回來。當他趕到卡拉奇后,卻發(fā)現(xiàn)戰(zhàn)事已經(jīng)波及中亞,原定計劃無法實施。焦急之中,他在英國探險家的一本書中看到一條信息:從印度到新疆有一條馱馬古道,由卡拉奇經(jīng)斯林那加到拉達克地方首府列城,再翻越喀喇昆侖山脈就能到達新疆葉城。這條路能不能走?那可要翻越幾十座海拔六七千米的雪山哪!別無他路,只有一試!

    國民政府交通部批準了陸振軒的運輸計劃。運輸計劃分兩個路段實施:第一個路段在印度,用汽車把物資從卡拉奇港口運到列城,這一段崇山峻嶺,更多的是河谷,還算好走。第二個路段主要在中國境內(nèi),有低緩的河谷,更多的是崇山峻嶺。兩個路段的工作同時推進,陸振軒協(xié)調(diào)印度方面向列城運輸物資。新疆方面在喀什、和田、克孜勒蘇三地區(qū)籌集了1000余匹駱駝馬匹,招募了180多名馱工,馱工大多數(shù)是維吾爾族、柯爾克孜族和塔吉克族,總領(lǐng)隊叫木沙,經(jīng)驗老到。

    新疆馱隊按時出發(fā),他們一邊行走,一邊探路,一邊留下標記,還要埋好返回時吃的食糧。道路的艱險超過了他們以前的所有經(jīng)歷。在犧牲了十幾位馱工和100多匹馱馬之后,馱隊終于到達列城。更艱難的路還在后面。1944年10月15日,馱隊返程。陸振軒在日記里記錄了途中的艱難困苦:

    第四天,山麓越走越陡,坡度足有30度以上。空氣稀薄,氣喘頭痛,馱馬雙腿打滑,路上出現(xiàn)了不少死傷的馱馬。

    第五天,在極度缺氧的狀態(tài)下,馱隊走得非常慢,每小時只能走三里路。什約克河漲水,流速湍急,馱隊根本過不去,只能沿山腰鑿空的旱道盤旋著爬行。

    第七天,經(jīng)過卡爾東到班登塞一線,兩邊都是峭壁。盤山的牧道,共有35個彎。沿途看到的白骨越來越多。木沙說,一般由葉城來的馱隊走到這里已經(jīng)疲憊不堪,返回時馱馬十有一二要死在這里。每個人都出現(xiàn)了高原反應(yīng),內(nèi)地來的人反應(yīng)更大。

    第十二天,來到西塞拉山口,海拔達到5368米,氣溫降到了零下20多攝氏度。西塞拉山口兩面都被海拔7450米以上的雪峰夾擊包圍著,北面直接與世界第二高峰、海拔 8611米的喬戈里峰相連,是馱隊最難走的一段路。木沙說,牲畜到了西塞拉都會頭痛,要用針刺它的鼻子至出血,給它減壓才行。沿途可見血跡斑斑。冰川在光線的照射下發(fā)出刺眼的白光,眼睛發(fā)澀疼痛,根本睜不開。在極度缺氧和極度嚴寒中,一些馱工出現(xiàn)了意識喪失和幻聽、幻覺的現(xiàn)象,還有一些馱工在風雪中不知去向。行走在冰凌上,馱馬和牦牛四腿打滑,陷在冰洞里很容易折斷。翻過了西塞拉山口,馱隊又損失了60多匹馱馬。即使如此,馱隊也不敢停留休息,否則會有被凍死的危險。

    第二十三天,馱隊開始翻越海拔4911米的桑株達坂。下了這個達坂,就快出山了。勝利在望!就在此時,由于連日奔波和過度操勞,年過半百的木沙領(lǐng)隊突然跌倒在達坂上,再也沒有醒來。一道道鬼門關(guān)都過去了,他似乎完成了使命。

    1944年11月10 日,這批抗戰(zhàn)物資終于運到了葉城。這是一次犧牲巨大的“首航”,然而意義更是巨大的,探明了道路,積累了經(jīng)驗。此后,這條昆侖馱道一直使用到抗戰(zhàn)勝利,期間共使用馱馬1500余匹,參加人員 1300余人。在徒步翻越喜馬拉雅山脈和喀喇昆侖山脈的1059公里道路中,人畜傷亡率達10%左右。共運進6600條輪胎及其他抗戰(zhàn)緊缺物資,可復活800輛載重汽車的運力。絕大多數(shù)物資運到了華中抗日前線,有一部分直接交給了八路軍駐蘭州辦事處。

    抗日烽煙漸漸遠去,不斷發(fā)生的新事掩蓋了舊事,昆侖馱道以及在上面行走的英雄也被深深雪埋,無人知曉。記功沒有他們,紀念沒有他們,回憶錄中沒有他們,影視劇中沒有他們。

    昆侖馱道的開辟者陸振軒先生新中國成立后擔任廣州外國語學院教授,1999年去世。他生前未向別人談及此事,身后也無子女,多虧了他的日記,讓世人知悉了這段可歌可泣的往事。

    傳奇之三:孤軍遠征,一次有去無回的壯舉

    普魯村,于田縣阿羌鄉(xiāng)深山溝里一個小小的村落,一個衛(wèi)星都不容易發(fā)現(xiàn)的隱秘村莊。如果沒有1950年那次壯舉,這個小村子可能永遠不被外界知曉。當年的進藏先遣連就是從這里誓師出發(fā)的。136人出征,63人犧牲,不是倒在敵人的槍口之下,而是死于缺氧、嚴寒、饑餓。他們經(jīng)歷了我軍長征之后最嚴酷的一次行軍,以血肉之軀趟開了新藏通道,最終率先把鮮艷的五星紅旗插到了白雪茫茫的阿里。

    1950年初,我軍解放了除西藏之外的所有大陸國土,進軍西藏提上議事日程。中央決定,從云南、四川、青海、新疆4個方向分別進藏,云南、四川方向為主攻,主要任務(wù)是與人斗;青海、新疆方向為側(cè)擊,主要任務(wù)是與天斗。解放西藏阿里的任務(wù)由新疆方面的部隊承擔。那時一野二軍五師十五團剛剛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來到昆侖山下,還沒有來得及喘一口氣。解放大陸最后一塊國土的神圣使命,讓戰(zhàn)士們很激動。1950年5月,新疆軍區(qū)司令員王震決定在和田成立獨立騎兵師,準備進軍阿里。面對那片陌生而兇險的土地,騎兵師決定先派出一個連進藏偵察,先遣連由此誕生。

    這個連的正式番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獨立騎兵師一團一連。人員是精干的,全連共136人,其中少數(shù)民族戰(zhàn)士7人。骨干為起義改編的原國民黨騎兵第四旅八團,另調(diào)來黨員骨干20多人。連長曹海林,起義人員,軍事素質(zhì)過硬。指導員李子祥,優(yōu)秀的政治工作者。副連長彭青云,全軍特級戰(zhàn)斗英雄。為加強領(lǐng)導,又專門配備一名總指揮兼黨代表李狄三。李狄三是河北省無極縣人,先后參加過太行抗日、南泥灣墾荒、保衛(wèi)延安、進軍新疆,資格老,經(jīng)驗多,為人正,是這個連的靈魂人物。所帶裝備也力所能及的精良,每人配備1支步槍之外,連隊配備6挺輕機槍、2挺重機槍和6門迫擊炮。另配179匹戰(zhàn)馬以供騎乘,35峰駱駝馱運物資。御寒設(shè)備也盡可能豐富,每人2件皮大衣、1條毛毯。這在當時條件下已經(jīng)是極盡周到的了。

    1950年8月1日,先遣連在普魯村誓師出發(fā),目標西藏阿里首府噶達克。去年我們?nèi)テ蒸敶逭把鍪膸煷髸f址,68歲的村黨支部書記買買提·鐵木耳吐地把我們領(lǐng)到村頭的一片莊稼地邊,說就是這里,他父親告訴他的,還說全村各家都捐獻了糧食和牲畜,并觀看了誓師大會。上級首長也來了,先遣連指戰(zhàn)員群情激奮,高呼口號,向南開拔。幾十名群眾趕著200多頭毛驢牦牛組成的運輸隊,一起出發(fā)。

    往前走不遠,道路明顯提升,而且越來越高,海拔四五千米的冰山一座接一座。不到三天,就有牲畜開始死去,不到一周,牲畜大多死去。連隊決定遣散運輸隊,把重裝備就地掩埋,輕裝前進。更大的考驗還在后面,海拔6420米的昆侖山脈、7615米的岡底斯山脈還在等待著他們。很多戰(zhàn)士出現(xiàn)了高原反應(yīng),張大嘴巴卻喘不上氣兒,身上像背著一扇大磨盤,頭疼得腦袋要裂開,兩腿卻綿軟軟地站不住。連馬匹也經(jīng)受不住缺氧的折磨了,鼻孔直淌血。戰(zhàn)士們東倒西歪,氣喘吁吁,但依然堅韌不拔地行進!

    8月15日,先遣連終于跨越海拔6000米的界山達坂,進入藏北高原,成為四路進藏大軍中最先入藏的部隊。白雪茫茫無人區(qū),數(shù)日里看不到其他顏色。新的麻煩又來了——雪盲癥,瞪眼瞎呀!明明睜著眼睛,卻什么也看不見。有的戰(zhàn)士眼睛紅腫得像雞蛋,根本睜不開,只有眼淚流淌。衛(wèi)生員給大家一次次上眼藥水,就是不見效。有一天剛走了不到5公里,全連竟找不到一個能看見路的人了!炊事班戰(zhàn)士摸黑做飯,搞得滿臉鍋灰,沒想到卻看到了光明。鍋灰能治雪盲癥!真是天無絕人之路。戰(zhàn)士們紛紛往臉上抹鍋灰,個個變成了黑面包公,但確實能看見路了。

    雪盲癥解決了,先遣連于9月15日來到改則縣兩水泉,按照上級指示做群眾工作。這里人煙稀少,一連幾天見不到一戶人家。沒有群眾,怎么做群眾工作啊?先遣連繼續(xù)行軍300公里,到達藏民較為集中的扎麻芒堡地區(qū)。群眾是有了,但因受到西藏地方政府的蠱惑和頭人的恐嚇,他們對解放軍十分敵視。為爭取群眾,先遣連積極為群眾治病干活做好事,同時嚴格執(zhí)行群眾紀律,寒不住寺廟,饑不購民糧。就在此時,中央政府與西藏地方政府開始談判接觸,為緩和對立氣氛,新疆軍區(qū)命令先遣連停止向噶達克進軍,就地駐扎過冬。這里的冬天長達7個月,既無后方保障,又無當?shù)毓?yīng),吃什么?

    先遣連出發(fā)時,攜帶的食物還比較充足,可是艱難的行軍途中,大批物資與駱駝一起摔進了深溝。想起兩水泉那里還儲存了一些糧食,李子祥指導員帶著戰(zhàn)士王興才返回運糧。300公里的距離,只能野外過夜。一夜之間,李子祥5根手指、王興才2根手指被凍掉。千辛萬苦運來的這點糧食哪夠度過漫漫冬日?先遣連成立了打獵組,打獵高手是蒙古族戰(zhàn)士巴利祥子。一天他和另外一名戰(zhàn)友獵獲2頭牦牛,戰(zhàn)友先用駱駝送回1頭牦牛。當戰(zhàn)友回來拉第二頭牦牛時,發(fā)現(xiàn)巴林祥子已在牦牛旁邊被凍成了冰雕!解決每一口糧食都要付出這么巨大的代價,這讓總指揮李狄三痛苦萬分。更糟糕的是,食鹽也沒有了,白水煮肉,讓人吃得直惡心,而且渾身沒勁。

    后方當然知道先遣連的困難處境。萬分焦急中,王震司令員指示,不惜一切代價打通運輸線。自1951年初開始,新疆軍區(qū)先后組織了3次生死救援。第一批救援隊由500頭毛驢組成,馱運大批物資出發(fā),可還沒翻過界山達坂就都犧牲了。第二批救援隊接著出發(fā),還是500頭毛驢的物資,比上一次稍強一點,有16頭毛驢翻過了界山達坂,可在后來宿營時又遭遇雪崩全部遇難。第三批救援隊加強了力量,由707頭毛驢和牦牛組成,到達界山達坂時,只剩下30多頭牦牛。每頭牦牛馱了40公斤糧食,還不夠沿途飼料,救援隊決定只留下3頭牦牛,其余全部殺掉變作食糧。救援人員也只剩下2個馱工,塔里甫和肉孜,都是維吾爾族兄弟。道路仍不安寧,塔里甫為追趕暴風雪中失散的牦牛英勇犧牲。肉孜趕著剩下的2頭牦牛,終于在正月初七那天到達兩水泉,牛背上的物資只剩下1.5公斤食鹽、7個干馕和半袋子書信。先遣連的同志們感動之余心痛不已。心如刀絞的李狄三給后方發(fā)報,請求停止救援。

    高寒缺氧,斷糧斷鹽,致使高原病擴散全連,多數(shù)人都病倒了,有的再也沒有站起來。活下來的藏語翻譯喬德祿晚年沉痛回憶:戰(zhàn)斗中犧牲并不是一件難事,但先遣連的戰(zhàn)士沒一個能夠痛快地死去。先是出現(xiàn)浮腫,然后不能吃東西,幾天工夫浮腫蔓延全身,腫得眼睛都睜不開,之后皮膚迸裂,溢出黃色液體,直至咽氣。衛(wèi)生員徐金全使出渾身解數(shù),讓患病的戰(zhàn)士隔離,天晴時到地窩子外曬太陽,但都沒有效果。不久,徐金全也如此這般閉上了眼睛。犧牲最多的一天,連隊送別11位戰(zhàn)友,有的戰(zhàn)士甚至就倒在埋葬戰(zhàn)友歸來的途中。指導員李子祥也在尋找食鹽的路上犧牲。悲痛欲絕的李狄三命令,所有犧牲的同志一律挖坑掩埋,不留墳頭,以免讓藏軍覺察到部隊減員,從而引發(fā)進攻。

    悲壯的孤軍引起了后方大本營的揪心惦念和無限崇敬。王震兩次給西北軍區(qū)司令員彭德懷發(fā)報,為先遣連全體官兵請功,稱先遣連“歷盡我軍長征以來最大之不幸、最重之苦難”。消息報告中南海,毛澤東主席稱贊先遣連為“蓋世英雄”!1951年2月5日,先遣連被授予“進藏英雄先遣連”稱號,每人記大功一次,并授予“人民功臣”勛章、“解放大西北”獎?wù)赂饕幻丁W?927年我軍建軍以來,每人都記大功的建制連隊,唯有先遣連。可就在當日,又有2名戰(zhàn)士撒手人寰。

    1951年5月,獨立騎兵師二團團長安志明率后續(xù)部隊到達扎麻芒堡,先遣連終于走出死亡的黑洞!可是,總是那么多討厭的“可是”!先遣連的靈魂人物李狄三,卻在這時永遠閉上了雙眼,成為先遣連犧牲在冰雪營地的最后一人。其實他早就染病在身,但為了穩(wěn)定軍心,他一直隱瞞著自己的病情,后來實在隱瞞不住了,就躺在地窩子里指揮部隊,鼓勵大家。病情危重時刻,他拒絕服用最后一片盤尼西林,要讓給其他同志。連隊沒有任何人能夠拒絕總指揮的命令,于是召開支部大會,準備作出命令李狄三同志服用盤尼西林的組織決定。李狄三眼含熱淚勸阻大家說:自己一生忠誠執(zhí)行黨的任何決定,從未說半個不字,臨死之前不想落個違背黨的決定的名聲,懇請黨支部千萬不要作出這個決定!危險的處境,嚴峻的困難,重大的責任,讓他的生命之火堅強地燃燒著。當連隊得救那一刻,他那顆一直懸著的心放下了。遺囑他已提前寫好:兩本行軍日記交給上級;幾本書、一支笛子、一件皮大衣和一個茶缸分別送給幾位戰(zhàn)友;衣服交給炊事班的同志,因為他們的衣服爛得厲害;南泥灣開荒時王震旅長發(fā)給的獎品一支鋼筆,轉(zhuǎn)交給兒子;一條藏族頭人贈送的狐貍尾巴,轉(zhuǎn)交給河北老家的母親;遺體就地掩埋,和其他犧牲同志在一起……片紙數(shù)言,令人心碎。

    1951年8月3日,先遣連余部在曹海林連長、彭青云副連長帶領(lǐng)下,到達阿里地區(qū)首府噶達克,并在這里舉行了莊嚴的升國旗儀式。至此,經(jīng)過368天的艱苦進軍,先遣連以巨大的犧牲完成了“挺進藏北,解放阿里”的開路任務(wù)。李狄三的通訊員曾自修回憶:他們翻過最后一道山坡,噶達克小鎮(zhèn)出現(xiàn)在眼前,只有十幾座石頭房子,可以說是一覽無余,但是大家誰也沒有看清,因為眼里滿是淚水。

    傳奇之四:康西瓦,英雄身前身后事

    新藏公路上,從三十里營房向東70公里,到達康西瓦達坂,這里有一座全軍地勢最高的烈士陵園——康西瓦烈士陵園,海拔4280多米。這里安葬著100多位在衛(wèi)國戍邊中英勇犧牲的烈士和因公殉職的軍人。準確地說,2020年10月前是108位,其中78位是1962年對印自衛(wèi)反擊戰(zhàn)中犧牲的;2020年10月,又增加了在加勒萬河谷沖突中英勇犧牲的4位烈士。過往的車輛路經(jīng)此處,往往高鳴汽笛,致敬烈士。不斷有路人前來祭拜,擺上一瓶酒幾盒煙或者隨身食品,表達自己對英雄的敬仰與愛戴。

    喀喇昆侖一帶的中印邊境多是冰川雪山,人跡罕至,可是并不寧靜,屢起烽煙。1962年中印邊境沖突,這里就是主戰(zhàn)場之一。20世紀60年代初,印度軍隊不斷對我軍挑釁,修筑軍事?lián)c,蠶食中華領(lǐng)土。1962年10月20日,印軍更在東西兩段邊境同時對我發(fā)動大規(guī)模武裝進攻,我軍被迫自衛(wèi)反擊。西段邊境就是喀喇昆侖一線,日常由新疆軍區(qū)負責守備。為了便于指揮一線作戰(zhàn),又在康西瓦設(shè)立前線指揮部,簡稱“康指”,地點就在康西瓦烈士陵園對面,那里至今仍有一大片土坯房遺址。我軍大勝!在西段邊境,我軍清除了印軍入侵設(shè)立的43個軍事?lián)c,斃敵265人,傷敵169人,繳獲各種槍支402支、火炮37門及其他軍用物資一批。我軍也付出了代價,犧牲104人,受傷224人。犧牲官兵分幾處安葬,其中有78名犧牲戰(zhàn)士安葬在康西瓦。陵園于1965年正式建成,大門正對著康西瓦前線指揮部和喀喇昆侖勝利溝入口。這78名烈士中,有一等功臣3名,二等功臣9名,三等功臣12名,其中維吾爾族烈士6名,最高職務(wù)是副排長。

    2020年8月,我到三十里營房一帶抗疫,專程到此祭奠烈士。陵園坐北朝南,背靠大山,俯瞰國道,紀念碑聳立中央,烈士墓排列周圍,雖無蒼松翠柏,依然莊嚴肅穆。氛圍還是荒涼了一些,陵園無人守護,大門日夜敞開。烈士墓比較簡樸,每個小土包前面豎著一塊形制簡單的墓碑,刻著烈士的英名和生卒年月。其實,在蒼茫千里的邊防線上,還有很多軍人默默地躺在地下,沒有人知道他們曾經(jīng)來過,也沒有人知道他們?yōu)楹嗡廊ィ踔敛恢浪麄冃丈趺l。

    從桑株到賽圖拉一線,既有一些哨卡和戰(zhàn)壕的遺跡,也有很多荒墳野丘,長眠于此的軍人做到了“與陣地共存亡”。這些地方人煙稀少,常年陪伴他們的只有厲風飛雪、白草黑石。賽圖拉哨卡遺址旁邊有一處孤墳,豎有一塊小小的水泥板墓碑,刻著墓主的姓名:劉玉兵,但未標身份。還有一副挽聯(lián):水流東海不回頭,日落西山自然滅。文辭不夠典雅,充滿蕭瑟之感,似乎還暗含著墓主的身世。劉玉兵是誰呢?這引起了我的好奇。問當?shù)赝荆瑳]有一個知道的。細看碑身,下面還有兩行刻字,記載著墓主籍貫:江蘇灌云縣人士;還有墓主生辰時間:1967年10月。最下面還有一行模糊不清的刻字,估計是死亡時間。照其生辰推算,此時應(yīng)該是53歲。

    忽然想起賽圖拉附近國道邊上那個瘋癲女人趙麗。據(jù)說她十幾年前從內(nèi)地到此尋夫,也有人說尋子,她尋找的人在這里從軍。等她歷盡千辛萬苦來到之后,卻被告知她的親人已不在人世了。晴天霹靂讓她精神失常,回不去了,或者說她不想回去了,要在這里陪伴她的親人。從此,趙麗終日形單影只出沒于荒山之中,迷迷瞪瞪徘徊在大路之旁。住的是筑路隊留下的活動板房,穿的是護邊員送她的舊迷彩服,吃的是過往司機送給的食物。這賽圖拉孤墳里的劉玉兵是不是就是她要尋找的親人呢?我們決定去試一試。如果試準了,沒準會把她的神志喚醒,這對死人活人都是莫大功德。

    我們走進趙麗的破房子,房內(nèi)凌亂不堪,但她寫在墻上的字還挺清楚,有的還是成句的話,不過比較費解。她蓬頭垢面,年齡大概50多歲,說話底氣倒很足,東北口音。我們先跟她聊家鄉(xiāng)何處、家有何人、來此做什,她的回答要么顛三倒四,要么答非所問。按照事先定好的程序,我猛不丁地問她:劉玉兵是誰?你是來找他的嗎?我們盼望的那一幕沒有出現(xiàn),她表現(xiàn)冷漠,說不認識此人。我們都很失望,給她留下食品,便告辭了。

    但我們辦成了另外一件事情。也是這次上山,我聽皮山縣人民檢察院的同志講起了一具無名軍人遺骸的發(fā)現(xiàn)過程。幾個月前,在勝利溝口附近的國防施工中,一具遺骸被挖了出來。遺骸僅剩骨骼,但軍靴、皮帶尚完整,可以判斷為軍人。是國民黨軍人還是我軍軍人,甚至是印度軍人,不好判斷。由于不知其具體身份,施工人員又把遺骸就地掩埋,做了一個簡單的標記。檢察機關(guān)正在開展公益訴訟工作,其中包括維護烈士權(quán)益。如果此人是我軍犧牲人員,一定要給予妥善處置,不能讓英雄這么憋屈地埋在凍土之下!我當即要求皮山縣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張釗同志將此事作為一件公益訴訟案件來辦,并商定首先查明遺骸身份。張釗說他們也做了一些前期工作,請當?shù)伛v軍對遺物進行了辨認。但是由于年代久遠,當?shù)剀娙瞬痪邆鋵iT知識,不好判斷。就說那條皮帶吧,顏色是白色的,像現(xiàn)在交警使用的皮帶。部隊的同志說,從來沒有見過這種軍用皮帶,不像我軍的。當?shù)夭筷犝τ诩永杖f河谷的事情,也無暇顧及此事的進一步核查。

    回到烏魯木齊,我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部(八部)同新疆軍區(qū)軍事檢察院聯(lián)系,聯(lián)合辦理此案。新疆軍區(qū)軍事檢察院也很重視,事情很快取得了進展。2021年7月中旬,軍地檢察機關(guān)組織專業(yè)人員對遺骸一帶進行了勘察挖掘,成果較大。除上次那具遺骸之外,又發(fā)現(xiàn)了五具,其中兩具衣物較為完整,衣扣上鑄有清晰的“八一”標志,白毛巾上印有“軍用品”三個漢字。根據(jù)這些情況,起碼可以判定這幾位是我軍人員。至于身份、死因,還待進一步調(diào)查。辦案組提取了遺骸的DNA,以便由公安人口數(shù)據(jù)庫比對,又提取了衣物檢材,請軍事研究機構(gòu)進行鑒定,順便解決一下那條白皮帶的疑問。技術(shù)人員說皮帶原來是有顏色的,時間長了褪色才變成白色的。看來搞清這幾位軍人的真實身份,為期不會太遠了。

    就在這時,發(fā)生了一起意想不到的事件——康西瓦烈士陵園褻瀆英烈事件。一個家境富裕而又無所事事、四處游逛的浙江青年李某,網(wǎng)名叫作“小賢 Jayson”,沿青藏公路旅游,來到康西瓦烈士陵園。與別人到此表現(xiàn)出的肅然起敬不同,他在這里戲耍起來,先是側(cè)身斜靠墓碑,一手扶著帽檐,一手插著褲兜,面向鏡頭擺酷,然后又腳踩陳祥榕烈士墓碑底座,用手比畫出開槍的動作,指向烈士的遺像。陳祥榕烈士就是在不久前發(fā)生的加勒萬河谷沖突中犧牲的四烈士之一,年僅19歲,他那句“清澈的愛,只為中國”和他年輕英俊的面龐曾讓無數(shù)人為之動容。李某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富二代,對自己的惡搞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于7月15日14時在朋友圈和“今日頭條”上發(fā)布了自己的這些“酷照”,還寫了一些大不敬的文字。他期待的喝彩沒有等來,抨擊卻接踵而至,而且愈演愈烈,到7月18日形成了洶涌澎湃的網(wǎng)民怒潮。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檢察院官方微博“@新疆檢察”素來在關(guān)注民生、引導輿情方面卓有建樹,被稱為“最暖官微”,《檢察日報》頭版頭條參與報道。面對相關(guān)輿情,18日15時左右, “@新疆檢察”積極回應(yīng),明確表態(tài):“無論初衷是什么,英烈不容褻瀆!”,并通過新媒體矩陣要求烏魯木齊、和田、皮山檢察機關(guān)做好相關(guān)工作。宣傳處副處長覃輝君向正在中央黨校學習的我報告了此事,我感到此事非同小可,涉及刑事、民事、行政多種法律關(guān)系,當即與他進行了簡單討論,決定三招齊下,穩(wěn)健處置,把這起褻瀆英烈的壞事變成捍衛(wèi)英烈榮譽的好事:一是建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文旅廳將涉事者列入旅游黑名單;二是要求皮山縣人民檢察院督促指導皮山縣公安局,以李某涉嫌侮辱英烈罪立案偵查;三是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檢察院八部指導開展公益訴訟工作,維護烈士名譽,加強陵園管理。

    各方高度重視,工作進展迅速。18日下午,“今日頭條”發(fā)布公告,對涉事旅游博主賬號予以永久封禁。18日晚上,涉事博主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文旅廳列入旅游黑名單。19日上午,涉事博主被公安機關(guān)立案,并在西藏阿里地區(qū)將其控制。剛剛勘察完康西瓦無名軍人遺骸的八部主任買買提艾力,下山途中立刻返回康西瓦,與軍檢人員趕赴烈士陵園,現(xiàn)場研究陵園保護事宜。這一系列舉措都向網(wǎng)民做了及時發(fā)布,受到網(wǎng)民廣泛好評。僅僅一天,輿情逆轉(zhuǎn),民心從憤慨轉(zhuǎn)為欣慰,從欣慰變成感動。此事的處置也引起了新華社、人民日報、環(huán)球時報、法治日報、檢察日報等權(quán)威媒體的高度評價。目前此案還在進一步處理中,我們的目標是給英烈、給公眾一個負責任的交代,讓法律效果、社會效果、政治效果都能實現(xiàn)。檢察機關(guān)從公益訴訟的角度提出的加強對康西瓦烈士陵園保護的檢察建議,也得到了新疆軍區(qū)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退役軍人事務(wù)廳的重視,決定各撥款1200萬元進行修繕,不但讓硬件升級,而且還設(shè)置人員看護。

    為國犧牲的英烈需要代代崇敬,愛國正氣需要永世褒揚!

    傳奇之五:天邊小城,那群感動中國的支教老師

    “大漠之南,昆侖山下,天邊小城,玉都且末。”這是且末縣對自己的描述。且末歷史悠久,為漢代西域三十六國之一,此地距所在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首府庫爾勒市740公里,相當于河北省最南頭到最北頭的距離;距新疆首府烏魯木齊市1240公里,相當于北京到上海的距離;距離河北省保定市5000公里,相當于……為什么專門提及保定?因為這里有一群來自保定學院的優(yōu)秀學子,已經(jīng)在此教書育人22年!

    2000年畢業(yè)季,侯朝茹、李桂枝等15名畢業(yè)生懷著青春和夢想告別家鄉(xiāng),遠赴大漠,來到昆侖山下。從此,她們把他鄉(xiāng)當故鄉(xiāng),在這里拼搏創(chuàng)業(yè),教書育人;在這里結(jié)婚生子,成家立業(yè);在這里飲風餐沙,度過了人生的精彩華章。在她們的感召下,學弟學妹陸續(xù)來到這天邊小城,目前共有26名保定學院畢業(yè)生在且末教書。2018年初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焦點訪談》節(jié)目報道了她們的動人事跡,她們那句“只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傳遍四方,多少人為之感動,習近平總書記也曾給她們回信鼓勵。

    這是一群不負青春的大漠志士,這是一群慷慨悲歌的燕趙兒女!她們雖然都比我年輕,但在援疆支邊方面,走在了我前面,我應(yīng)該把她們視為“前輩”,我應(yīng)該去看望她們。2019年9月28日,終于成行。我與她們在且末二中見了面。青春的面孔已經(jīng)成熟,但風采依舊。談到工作,每人都有沉甸甸的成就感。談到生活,她們都對曾經(jīng)的單調(diào)與清苦付之一笑。

    李桂枝老師說,她們剛來的時候,且末能夠使用國通語教學的老師奇缺,多數(shù)學生不會說國通語,漢字也認識不了幾個,寫起來更不成形;進了初中,有的學生連小學的計算題都不會,基礎(chǔ)知識薄弱令人震驚。大多數(shù)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班級越升人數(shù)越少。這樣下去怎么得了?她們拼命抓教學。新任教師往往都是聽老教師講課來學習教學經(jīng)驗,一般每個學期最多聽十幾節(jié)課,而李桂枝一個學期足足聽了50多節(jié)課。她的勤奮很快有了成效,在且末工作的第一個學期,她帶的語文成績就在同一年級遙遙領(lǐng)先。為了提高學生成績,新來的老師們都是一專多能,主講一門課,輔導所有的課。補課不但不收取任何費用,還要去家訪,勸說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來。她們千方百計調(diào)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經(jīng)常用自己的工資給他們買來獎品。通過一兩年的努力,學生們的成績提高了,學習興趣也濃厚了。僅僅三年,她們帶出的2003屆畢業(yè)生中考成績在全州排名由第九名上升到第五名,50多名同學考入巴州二中、華山中學,創(chuàng)造了且末縣從來沒有的好成績!

    追求不是一時的沖動,奮斗不是短暫的熱情,教育更是一件久久為功的事業(yè),需要日復一日的韌勁。荀軼娜是一名初中英語教師,她一口標準、流利的英語深得學生喜愛。當時學校有2名英語老師離職,荀老師要帶3個班,每周上18節(jié)課。且末孩子們英語基礎(chǔ)差,初一學生幾乎就是從零開始。荀老師特別注重發(fā)音,帶著學生一遍遍地讀,一次次地給學生糾正發(fā)音,每天要做無數(shù)次示范。3個月后,她的嗓子失聲了。醫(yī)生診斷病因是天氣干燥和用嗓過度,最好的治療方法就是少說話或者不說話。荀老師說那些學生英語剛剛?cè)腴T,正是關(guān)鍵時期,必須咬牙堅持。這一咬牙就是十幾年,如今依然可以看到她戴著耳麥、掛著擴音器穿梭在教室里的身影。侯朝茹老師的丈夫龐勝利,也是支教老師,教政治。家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3組書柜里琳瑯滿目的書籍和裝訂成冊的雜志,他從上班開始就堅持訂閱《世界知識》《南風窗》。他說當好一名政治老師不能局限于教科書,要廣泛地涉獵文史哲書籍,老師的視野多廣就能帶給學生多廣的影響,終身學習才能緊扣時代脈搏,才能引領(lǐng)且末的學生跟上時代的步伐。課堂上的龐老師,思維活躍、語言犀利,他把政治理論與歷史、社會、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用淵博的知識、全新的觀念和真誠的心緊緊吸引住學生,把枯燥的政治課講活了、講透了、講到學生心里了。侯朝茹、龐勝利、丁建新、朱英豪都是常年堅守在高三年級的老師,在每年備戰(zhàn)高考的日子里,都一起精心備課、講透考點、專項訓練,認真研究考綱,把握高考動向,收集高考信息,批閱模擬試卷,指導每位高考考生。辛勤的付出換來了豐碩的回報:一批又一批且末孩子傲驕地走出那片沙漠,考入中國地質(zhì)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知名學府,他們中的很多人大學畢業(yè)后又回到家鄉(xiāng),成為教師、醫(yī)生、警察、公務(wù)員,為建設(shè)新疆、建設(shè)家鄉(xiāng)貢獻力量。

    據(jù)侯朝茹老師統(tǒng)計,從2000年至今,在且末工作的保定學院的26名畢業(yè)生,累計教育小學生3043人,初中生7750人,高中生6302人。還有2位在黨校工作,培訓各民族干部近3000人次。

    看得見的,是節(jié)節(jié)攀升的教學成績和數(shù)以千計的人才;看不見的,是日日密切的民族感情,在維吾爾族人口占70%的且末縣,這一點意義更大。教書育人常常連在一起說,而育人才是最終目的。把孩子培養(yǎng)成什么樣的人,關(guān)系到新疆未來,在這方面沒有什么訣竅,只有以真心換真心,以真情換真情。侯朝茹老師說, 2009年4月,她班上學生阿斯古麗因急性闌尾炎發(fā)作肚子疼,她帶同學們把她送到醫(yī)院,檢查、交費、住院……安頓好一切之后,阿斯古麗的父親才風塵仆仆地從牧區(qū)趕來,滿頭大汗,褲腿上濺滿了泥點。當他看到自己最疼愛的小女兒已掛上吊瓶等待手術(shù)時,這位年近六十的老人眼睛濕潤了,緊緊地握住侯老師的手,嘴里不停地說:“熱合買提!熱合買提(謝謝)!”從那以后,每逢春節(jié),這位善良熱情的老人都會帶上自家的杏干、葡萄干到侯老師家里拜年,侯老師也經(jīng)常到阿斯古麗家里做客,就像一家人。2010年,阿斯古麗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新疆大學,畢業(yè)后留校擔任輔導員,還被保送讀研究生。每年寒假阿斯古麗都會約上同學來看她,憶往事,話未來。李桂枝老師說, 2007年,她班上有個學生吐遜江,父母早亡,平時和姐姐一起生活,沒有人管,總是一副桀驁不馴的樣子,違反紀律成了家常便飯。她把他叫到身邊,不厭其煩地勸導。生活和學習上,他只要有困難,她隨時給予幫助。每當看到他有點滴進步,就及時表揚他。日復一日,浪子回頭,吐遜江不但改掉了以前的不良習氣,成績也在不斷提高。畢業(yè)后,吐遜江在給李桂枝寄來的一封信中說:“老師,您是改變我一生的人。到現(xiàn)在,我只流過兩次淚,一次是母親去世時,一次是您教育我時。您就像母親一樣關(guān)愛我、教育我。老師,謝謝您!”現(xiàn)在,吐遜江已是且末縣小有名氣的民族團結(jié)模范。

    春華秋實,水乳交融。2009年烏魯木齊發(fā)生“七·五”事件后,不少漢族同胞人心惶惶,返回內(nèi)地。且末的維吾爾族學生卻安慰老師:“老師,不要怕。那些搞暴亂、想分裂國家的都是少數(shù)壞人,如果有事,我們會保護您。”還有比這句話更讓人欣慰的嗎?還有比這更有價值的教育成果嗎?作為邊疆地區(qū)的教師,她們不僅是傳道解惑的師者,還是指點人生的明燈,民族團結(jié)的紐帶。

    經(jīng)過20余年教學實踐的歷練,保定學院的學子們大都成為且末縣各個學校的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還有一些走上學校領(lǐng)導崗位,擔任中層干部。王偉江任且末一中副校長,辛忠起任且末一中教研室主任,丁建新任且末一中年級部主任,張麗任且末縣第二小學德育處副主任。他們已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到了這片綠洲上,這片綠洲也呵護了她們,成就了她們。

    這么多年,在這么偏遠的地方,要說心里沒有苦惱過,思想沒有動搖過,也是假的。回憶20年前的光景,時任且末縣教育局局長的廉春喜說過一句形象的話:“我們這地方條件太差了,招個人才來太困難了,好不容易拉回來的老師被一場沙塵暴就能刮走好幾位!”地處大漠,沙塵暴是且末的家常便飯。侯朝茹老師至今還記得2001年春季第一次遇到沙塵暴時的情景:正在上課,突然教室昏暗下來。學生喊道:“老師,沙塵暴來了。”她想打開電燈照明,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停電了,光線越來越暗,能見度不到2米,空氣中彌漫著嗆人的塵土味。學校馬上通知停課,讓老師護送學生回家。沙塵暴一刮好幾天,戴著口罩滿嘴都是土。從那以后,她更加明白了正是且末縣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所以才缺老師。

    環(huán)境艱苦,可以逐漸適應(yīng)。漫長的歲月中,最讓他們難以忍受的是父母病重無法盡孝的煎熬,與父母長期分離不能照顧他們的愧疚。電話可打,視頻可見,但是無法親手給父母喂一勺藥,擦一把臉。甚至因為距離遙遠,他們都無法在父母咽氣之前趕到病榻前。辛忠起老師的母親 2011年突發(fā)腦梗,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喪失了語言能力。每當辛忠起想從電腦視頻里看看自己不會說話、癱瘓在床的母親時,父親總以各種理由拒絕,并告訴兒子要好好工作,家里會照顧好媽媽的。辛忠起每次回到老家淶源,都拒絕所有的聚會邀請,陪在母親床前喂藥喂飯,以彌補他不能盡孝的遺憾。2017年5月母親病情加重,彌留之際正值高三學生高考沖刺,百余名學生的人生在此一搏,他放心不下,晚歸十幾天,竟沒見上老人最后一面,這成為他心中永遠的痛。楊廣興老師、荀軼娜老師也都沒能陪伴老母親的最后時光。侯朝茹老師含著眼淚說:“當年在保定離別的站臺上,我們對前來送行的爹娘說,會常回家看看。可是20多年了,我們每個人回去的次數(shù)都屈指可數(shù),遠在河北的親人是我們永遠的牽掛!”

    我深深理解他們的心情。所謂“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云云,都是詩人美好的意念,或是現(xiàn)實中無奈的自我安慰。但凡條件允許,誰不愿意舉家團圓共享天倫!我來新疆工作剛剛四年,還是在市井繁華、交通便利的首府,可時常還有天遠地偏的感覺。過去在河北,西安都被視為西北范疇,至于甘肅,那已經(jīng)遠到天邊了。距離產(chǎn)生美,距離也產(chǎn)生思念,產(chǎn)生欲見不能的痛苦!但是,幅員遼闊的祖國,哪里都得有人去建設(shè);再偏僻荒遠的邊疆,也得有人去守衛(wèi);再犄角旮旯里的孩子,也得有人去教育。我要再次向昆侖山下、天邊小城中的保定學院模范教育群體致以崇高的敬意:你們不僅為邊疆發(fā)展做出了卓越貢獻,而且詮釋了人生的價值和奮斗的榮光!

    “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

    這是毛澤東主席的豪放詞句,寫出了昆侖的曠世風采,也寫出了昆侖的超凡氣概。昆侖山是中華脊梁,是華夏龍脈。它孕育了美麗神話,也締造了慷慨故事,它給這里的人、這里的事都鍍上了奇幻的色彩和閃光的精神。

    昆侖常在,傳奇永續(xù),精神不滅!

    亚洲gv永久无码天堂网
    <dd id="yy8yy"><optgroup id="yy8yy"></optgroup></dd>
    <small id="yy8yy"><menu id="yy8yy"></menu></small>
    <sup id="yy8yy"><delect id="yy8yy"></delect></sup>
  • <noscript id="yy8yy"><pre id="yy8yy"></pre></noscript>
  • <sup id="yy8yy"></sup>
  • <tfoot id="yy8yy"></tfoot>
    <small id="yy8yy"></small>
  • <dd id="yy8yy"><pre id="yy8yy"></pre></dd>
    <sup id="yy8yy"></sup>
    <noscript id="yy8yy"><optgroup id="yy8yy"></optgroup></noscript>
    <noscript id="yy8yy"><dd id="yy8yy"></dd></no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