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莉·魯尼長篇小說《聊天記錄》《正常人》全球暢銷并被改編成同名電視劇 愛爾蘭90后女作家火成了“社交媒體時代的塞林格”?
處女作《聊天記錄》有七家英國出版社爭奪版權(quán);第二部長篇《正常人》被譯成46種文字,銷量累計近400萬冊;小說改編的同名電視劇由英國BBC、美國Hulu推出,打破平臺網(wǎng)絡(luò)播放紀錄,風靡全球……眼下風頭正勁的90后愛爾蘭小說家薩莉·魯尼,因其纖毫畢現(xiàn)地展現(xiàn)當下年輕人的生活,被歐美文壇贊譽為“社交媒體時代的塞林格”“千禧一代的代言人”。
對于一位初出茅廬的文學新人,這樣的成績已經(jīng)超越了流行的范疇,稱得上是現(xiàn)象級。她的小說會躋身青春文學的經(jīng)典長廊嗎?魯尼靠什么為“千禧一代”讀者代言?前不久,薩莉·魯尼第三部長篇小說《美麗的世界,你在哪里》中譯本在上海出版。如果說《聊天記錄》關(guān)注新一代青年的情感體驗與交際模式,《正常人》聚焦年輕男女在親密關(guān)系中如何彼此成就成長,新長篇則探索了人生走出象牙塔的下一階段——你看起來似乎依然年輕,但已漸漸被生活追上,初涉社會的內(nèi)心能否相信還存在一個美麗的世界?
“每一代人都要經(jīng)歷變化,也必須思考怎樣以他們的方式經(jīng)歷這種變化。我感興趣的是主人公們?nèi)绾螒獙μ魬?zhàn)。”魯尼曾在訪談中如是袒露寫作初衷。歷數(shù)塞林格《麥田里的守望者》、歌德《少年維特的煩惱》、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薩岡《你好,憂愁》等作品,世界各地作家樂此不疲地書寫著他們眼里年輕人的幸福與苦惱。從目前的三部小說及改編電視劇來看,魯尼至少“發(fā)明”了有別于傳統(tǒng)青春敘事的語調(diào)——男女主角也經(jīng)歷了戀愛中迷人的心碎,“友情的小船”在生活波濤里顛簸,但更亮眼的是他們身上無時無刻不在思考的狀態(tài),以及習慣于社交軟件的網(wǎng)絡(luò)原住民們試圖在“賽博空間”里找尋面對真實世界的決心。
從“聊天記錄”里敏銳捕捉人與人的關(guān)系
有海外媒體將薩莉·魯尼和塞林格相比,但作家張悅?cè)徽J為兩者有個重要區(qū)別,那就是魯尼更注重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而非孤獨的個體,“當然,魯尼的小說里也有孤獨這個主題,但她更多還是圍繞當代社會的情感關(guān)系展開,筆下的關(guān)系有時是搖擺的,顫動的,這是她的小說特別迷人的地方。”
從《聊天記錄》起,魯尼就展露出對于當代生活氛圍的把握,翻開《美麗的世界,你在哪里》,書中四個主要角色一次次垂眸盯著手機屏幕,依靠即時通信系統(tǒng)保持聯(lián)系;大量聊天記錄和通信被編織進敘事中。用詞簡潔、描述和對話之間缺乏引號作視覺過渡等寫作特點,亦可被解釋為社交媒體時代的交流特征。
新作延續(xù)了魯尼一貫的風格與主題,沿著艾麗絲和艾琳的不同生活軌跡展開,前者是成名后遭遇精神危機的小說家,在交友軟件上找人約會;后者與少女時代起就暗戀的西蒙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感糾葛……通過一封封電子郵件,艾麗絲和艾琳交換了復雜的感情與心緒,也分享各自所看到的急劇變化的世界。
這些信件在虛構(gòu)層面,是兩位年輕女性的懇切交心與智性討論,從中能一窺年輕人在疫情中的思考和對未來生活的展望;在現(xiàn)實層面,則是魯尼借文學人物之口傾訴自我意識——通過在一系列近乎文化評論的敘述中討論身份認同、社會分層、氣候變化等當代重要議題。在張悅?cè)豢磥恚≌f中一來一往的信件或許是魯尼的寫作策略,以此承擔一些更有分量的女性知識分子的思考。
引進方、群島圖書創(chuàng)始人彭倫評價,薩莉·魯尼的故事往往沒有那么多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但她敏銳捕捉到人與人之間情感上的聯(lián)系,三部長篇都圍繞著一組或兩組關(guān)系展開,寫作風格讓讀者有強烈的代入感和私密感。
她靠什么為“千禧一代”讀者代言
薩莉·魯尼曾被西方媒體譽為“第一位偉大的千禧一代作家”,雖然她本人表示并不想被“標簽化”,但她的忠實擁躉還是從書中讀出年輕人某種普遍的失落感——失去目標后的迷茫挫敗,情感關(guān)系的脆弱游移,自我獲得感的喪失,代際之間的溝通壁壘……薩莉·魯尼精準捕捉了“后金融危機”時代年輕人的精神現(xiàn)狀。
即便是小說中艾麗絲和西蒙這樣通常意義上的“人生贏家”,對生活也談不上滿意。比如,艾麗絲深陷自我厭惡,對歐洲當代文學遠離真實生活嗤之以鼻,聲稱“我們這一整代人都是失敗的”,西蒙黯然表示沒能達成母親的期望——在母親朋友的孩子都已是醫(yī)生或律師、并有了孩子時,自己還是一名距離改變社會愿景很遙遠的基層公務員,也沒有女朋友。這群年輕人究竟被怎樣的外部力量所困?而對“美麗的世界,你在哪里”這個書名中隱有悵惘之意的問題,魯尼又給出了怎樣的答案?
比起寫下標準答案,魯尼更拿手的是以思辨的姿態(tài)展開“左右互搏”,信件中的交鋒、辯論意味呼之欲出——別忘了,薩莉·魯尼讀研時加入圣三一大學辯論隊,這個隊伍曾獲得歐洲大學生辯論賽冠軍,魯尼也曾被評為“歐洲最佳辯手”。“我傾向于寫出跟我一樣敏感而有洞察力的角色,表達她們的想法、感受。”魯尼曾借書中角色弗朗西斯之口道出“世上的所有人都在受苦”。在她看來,不想工作也很難找到合意崗位的“弗朗西斯”們不應該被怪罪。
“我認為戀愛關(guān)系是作品的主要推動力,雖然同時也有許多其他因素。更寬泛地說,這也是一類長篇小說的典型。戀愛與性關(guān)系推動了諸如《艾瑪》《安娜·卡列尼娜》《鴿翼》《追憶似水年華》等小說的敘事,保持并豐富了這些書的深刻和復雜。我想這基本上就是我寫作努力的方向。”魯尼坦言,她一直對歷史和文化如何塑造親密關(guān)系感興趣,自己也試圖從戀愛角度,而非婚姻家庭的層面去書寫探討當代人關(guān)系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