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論《海棠依舊》周恩來形象塑造
文藝創(chuàng)作的中心是寫人。對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劇創(chuàng)作說來,革命領袖形象塑造的成功程度,是其思想藝術水平的首要標志。
作為改革開放時期中國藝術家所創(chuàng)造的一種獨特藝術樣式,重大題材影視創(chuàng)作從1981年開始,至今已超過整整40年的歷程。回望40年的發(fā)展,在幾百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劇的放映和播出中,以毛澤東、周恩來為第一主人公和主要人物之一的影視數(shù)量最多,影響也最大,而毛澤東、周恩來兩個領袖形象的塑造不僅標領了重大題材影視劇創(chuàng)作的潮流,也成為整個文藝創(chuàng)作人物畫廊最大的亮點之一。
革命領袖尤其是主要領袖形象的塑造有獨特優(yōu)勢,更有少見的難度。毛澤東和周恩來的形象塑造各有各的優(yōu)勢,各有各的難度,最能考驗主創(chuàng)人員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和藝術功力。其中,那些優(yōu)秀的成功之作在塑造領袖形象上的成功經驗很值得分析與總結。最近,我有機會集中回看了近10年來以周恩來為第一主人公和主要人物之一的一些影視劇,在認真比較中發(fā)現(xiàn),41集電視劇《海棠依舊》是格外出色的一部,至少在藝術地呈現(xiàn)周恩來作為新中國總理形象的歷史廣度和深度上、周恩來情感世界的博大與豐富上、周恩來能讓中國和世界各方人士都為之折服的獨特人格魅力上以及在播出時感染觀眾的程度上,都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堪稱是高原上的高峰之作。這也是它每次復播都仍能深深打動觀眾的原因之所在。
《海棠依舊》為什么能取得這樣的成績,我想從導演和表演兩方面談點看法。
著名導演陳力拿過不少最佳導演獎,拍過多部以毛澤東為主人公的優(yōu)秀影視劇。2013年由其拍攝的影片《周恩來的四個晝夜》更產生了轟動效應。在《海棠依舊》的創(chuàng)作中,她既是導演,又深度介入劇本創(chuàng)作,與編劇張法純有很好的合作,是整個創(chuàng)作團隊的靈魂人物。她在該劇周恩來形象塑造上的主要追求和創(chuàng)造性貢獻至少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
其一,認真貫徹“大事不虛”的創(chuàng)作原則,始終以周恩來與中外領袖人物的對手戲為首要敘事載體,以真實再現(xiàn)周恩來作為人民總理在重大歷史風云關鍵時刻的選擇為主要敘事內容,并致力于對歷史事件和歷史精神的新發(fā)現(xiàn),從而賦予周恩來偉人形象以豐厚的歷史真實感和重大內容上的新鮮感。劇中那些最精彩最感人的戲,比如在北平和談中嚴厲批評張治中去見蔣介石卻又保護他的家屬,下令將軍大使們吃西餐跳交誼舞,萬隆會議在風云變幻中扭轉乾坤,視察邢臺地震災區(qū)下令未經批準一律不許給傷者截肢,與基辛格談判中的峰回路轉、處理“九一三”事件時的鎮(zhèn)靜與果決、對處于危境中的耿飚講三個“不要”,如此等等,都是以堅實的藝術化的重大歷史敘事來支撐全劇的高度與歷史真實感。同時,像表現(xiàn)新中國成立前兩天周恩來給保衛(wèi)開國大典飛行員作激情動員,回西花廳的路上發(fā)現(xiàn)那個“花匠”的手在發(fā)抖給沈鈞儒擦拭灑上菜湯的長袍,在河北巨鹿地震棚與傷員齊唱《我們走在大路上》,在西花廳與剛剛從江西回到北京的鄧小平談一瓶安眠藥的故事……這些精彩劇情都是創(chuàng)作者對歷史的新發(fā)現(xiàn),更為周恩來形象塑造增添了歷史的豐富性和新鮮感。另外,片中處于第二位的家庭敘事和親友關系敘事,也都是主要表現(xiàn)周恩來與真名實姓的歷史人物的關系。凡此種種,使該劇與那種主要靠邊緣敘事支撐劇情,主要靠虛構故事塑造領袖形象的做法,劃清了界限。
其二,自覺遵循藝術規(guī)律,堅持以人帶史,使情成體,把鏡頭對準周恩來的情感世界,精心圍繞凸顯周恩來的性格刻畫和情感波瀾來設置劇情、結構戲劇沖突,在忠于重大史實的同時又能在細節(jié)描寫上展開合理想象的翅膀,真正用周恩來的博大情懷和獨特人格魅力的形象呈現(xiàn)來打動觀眾,拒絕把片子拍成周恩來管理國家大事的流水賬和27年歷史功績的功勞簿式作品。做到這一點,既要有清醒的認識,更要有出色的藝術功力。比如,開國大典的準備和大典本身的進程拍得都很簡略,唯獨突出表現(xiàn)大典前后周恩來對飛行員的兩次激情講話,那樣濃墨重彩又極有震撼力地表現(xiàn)了他對飛行員的大愛和作為新中國領導人的強大的責任感和自豪感。又如,小說《劉志丹》事件的復雜過程幾乎都推到背景上去,單單重點描寫周恩來與習仲勛的告別談話:“仲勛,沒關系,一切總會清楚的”,“無論你在哪里,我們還是好朋友,千萬不能有一念之差。”這場戲寫周恩來保護干部的無微不至,寫他在艱難中保持對未來的信念,匠心獨運,感人至深。再如,寫1971年周恩來與基辛格的第一次談判,過程的表現(xiàn)舉重若輕、簡繁得當,著重表現(xiàn)的是周恩來的從容、微笑和胸有良謀,與基辛格因遇到分歧而焦慮不寧形成鮮明對照,極其巧妙地彰顯出周恩來那無比智慧和自信的大國領袖風范。其他,如周恩來與孫維世一起唱《義勇軍進行曲》,聽到毛岸英犧牲消息后不吃也不喝,三年困難中給毛澤東端上一碗紅燒肉,接見美國乒乓球代表團時的瀟灑成趣,送耿飚三句話時的一唱三嘆,乃至接見邯鄲娃娃劇團時的愛心普照,在西花廳與工作人員“最后的午餐”中的細心與微笑等,都是以情動人的華彩篇章,都是用藝術的方式對周恩來偉大人格魅力作出的發(fā)現(xiàn)。
其三,整個創(chuàng)作團隊心懷敬畏,團結協(xié)作,編、導、演、攝、錄、美、化、服、道和后期制作傾情投入,為塑造周恩來的領袖形象各顯其能。僅僅一個海棠花象征意蘊的貫穿與渲染,就集中了多方面的努力,特別是演員的表演。片中周恩來最后一次告別西花廳,深情地望著海棠樹說:“花落了。”鄧穎超:“你不是說,落花的時候也很美嗎?”周恩來又說:“花落了,果實也會來得早!”堪稱言有盡而意無窮,令觀者對周恩來人格和國家民族命運想到了太多太多。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演員在領袖形象塑造上的作用不亞于編導,有些方面作用更加直接。分析和評價該劇周恩來形象塑造的成功,不能不分析孫維民的表演。孫維民少年學舞蹈,20歲演話劇,30多歲進入影視界。說他是特型演員,可他也演過許多普通人形象,在歷史名人中還飾演過孫中山、魯迅、廖仲愷、張學良、左權、彭雪楓和張治中;說他是一般型演員,他又特別適合演周恩來,40年60次,演全了周恩來的青年、中年和老年。“庾信文章老更成”,40多年的歲月磨礪,使他成為一個實力派的表演藝術家。近10年來,在影片《周恩來的四個晝夜》、電視劇《海棠依舊》和《外交風云》中飾演周恩來,標志著他的表演藝術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其中,在《海棠依舊》中的表演最經得起品評。除了敬業(yè)精神和傾情投入,單就表演藝術本身而言,至少有三點特別值得關注:
其一,獨到的臺詞功夫。他有堅實的話劇臺詞功底,咬字準確,發(fā)音的開、齊、合、撮都很到位,注重節(jié)奏感,又能事先下苦功夫將各種臺詞諳熟于胸,因而在表演中不論是對面交談、小會對話還是各種大會講演,包括在萬隆會議的講話、在巨鹿縣白家寨廣場上頂風對災區(qū)群眾的講話、在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上的講話等等,都能做到自然流暢聲情并茂,每句話每個字都清清楚楚地送到觀眾的耳朵里,并讓人感到很舒服。這是硬功夫苦功夫,來不得半點偷懶。話劇功底是他的優(yōu)勢,但在臺詞表演方式上卻避免舞臺腔,努力追求符合影視劇要求的生活化表達。特別是在聲音、節(jié)奏和輔助表情的具體處理上,他不是按照背書或朗誦的邏輯,也不是按照外在行為的邏輯,而是按照周恩來在不同環(huán)境不同情勢中的心理節(jié)奏和情感變化去處理臺詞的高低快慢和抑揚頓挫,不但以言傳意,更要以聲傳情,以豐富的臺詞方式去刻畫一個真實的血肉豐滿的人民好總理形象。比如,對飛行員的講話是那樣高亢、激情而又深沉,表達的是對飛行員的大愛和崇高責任感;審問美國特務李安東時說“難道你的生命是靠仇恨來維持的嗎?”怒火三丈,沖口而出,揭示他的高屋建瓴,一言擊中敵特要害;萬隆會議講話,一邊講一邊環(huán)視全場,從容講來又一氣呵成,彰顯出大國領袖的自信;在聽人民大會堂總工程師匯報設計中的難題時,一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仿佛從天外飄來,一下令聽者豁然開朗,折射出周恩來的非凡智慧與詩情;視察邢臺地震傷員時說“傳我的命令,受傷的百姓,不到生命垂危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一律不允許截肢”,那樣急促果決,那樣聲嘶力竭,有力地渲染了他內心的焦急和對傷員恢復勞動能力的熱切期盼。在臺詞表達上能作出這樣的努力,取得這樣的效果,的確是獨樹一幟。
其二,周恩來獨特領袖風范中格外突出的一點,也是中外各方人士交口稱贊的,就是他最善于讀懂人心。由博大胸襟、豐富經歷、超凡智慧和事先的周到準備所決定,不論對領袖還是對百姓,不論對同志對朋友還是對對手乃至對敵人,他一見面一交談就能知道對方心里最想要的是什么、最害怕的是什么,并能很快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對此,以前的一些影視劇程度不同地有所表現(xiàn),但不夠自覺,也比較零散。由于編導和演員的共同努力,《海棠依舊》在這方面的努力相當自覺,貫穿始終,精彩紛呈。孫維民的表演用力尤甚。請看劇情中的例證:開場不久,毛澤東找周恩來談新中國組閣名單中“還是有個大問題”,周恩來不假思索地說“一定是宋慶齡問題”,毛澤東說宋慶齡有顧慮,周恩來當即提出請鄧穎超拿他們兩人的信去請宋慶齡來北京!觀眾感嘆:周恩來如此了解毛澤東與宋慶齡的心思!周恩來出席衛(wèi)士路晉生的婚禮,并題字相贈,另一個衛(wèi)士龐先軍很羨慕,周恩來立即笑著拿出早已寫好的另一幅字“壽比南山”,送給先軍母親的七十大壽!人們驚訝:原來周恩來早已摸透了龐先軍的想法。洪水沖垮鄭州黃河大橋橋墩,周恩來冒雨視察,發(fā)現(xiàn)當?shù)馗刹亢凸こ處焸儗κ欠穹趾橛袃呻y的恐懼,當場高喊“有黨中央和毛主席的領導,什么困難都是可以克服的”“新的橋墩一定可以立起來”!原來他對此早有預測,一句話就穩(wěn)定了人心!與基辛格的首場談判,基辛格因有分歧、談不攏而焦急不安,周恩來一眼看出基辛格是怕聯(lián)合公報發(fā)不了而有負使命,微笑著提議先吃飯,說飯后一定能找出解決辦法。基辛格由衷佩服,觀眾也如釋重負。葉劍英看望病危中的周恩來,欲言又止,周恩來立即吃力地對他說:“要盡快地把有些事情解決掉,毛主席的心情你理解,不過要注意斗爭方法,無論如何不能把權力落到他們手里!”觀眾看得無不動容:他早已知道葉劍英想說什么,也明白他有受毛澤東信任的優(yōu)勢,決然把這一重擔交給了葉劍英。諸如此類,隨處可見,孫維民的表演都如行云流水,感人至深,是周恩來形象塑造的可喜突破。
其三,相忍為黨,顧全大局,不管個人受多大委屈,都能忍辱負重地堅持維護黨的團結和國家大局,并對未來充滿信心,在逆境中更是如此。這是周恩來人格特有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的又一奧秘之所在。如何表現(xiàn)這種人格魅力?既需要膽識,也需要功力。電視劇《長征》作出了最早的嘗試。在2013年放映的影片《周恩來的四個晝夜》中,孫維民飾演周恩來,他臉上的憂慮和忍辱負重地代表政府向社員、干部做檢討的表演,深深地打動了觀眾。《海棠依舊》一半多寫大躍進之后,有16集寫“文革”期間,為表現(xiàn)周恩來的相忍為黨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孫維民的表演也邁上一個新的臺階,尤其是在那些歷史書寫的難點和敏感點上,他的表演又實現(xiàn)了新的突破。比如,1958年周恩來因反對冒進被迫作檢討,過去的作品拍到這里就繞著走,《海棠依舊》迎難而上,孫維民的表演更是匠心獨運——他在西花廳寫檢討,鄧穎超關心地過去看,他微笑著說:“看法有異同,我們心里裝的都是老百姓的利益,檢討要好好寫,我的想法有機會再跟主席說。”微笑著說的這幾句話,看似輕松,實際卻巧妙地表現(xiàn)了當時形勢的復雜、周恩來的壓力之大、他委屈地寫檢討維護團結又對未來充滿自信。又如1971年底周恩來去醫(yī)院探望陳毅,許多片子也是一帶而過,《海棠依舊》卻抓住不放,孫維民則在細節(jié)描寫上下足功夫:陳毅病危,戴著呼吸機,周恩來匆匆趕來,滿臉的憂慮、沉痛和倦容,上前緊緊抓住陳毅的手,臉對臉地心疼地看著陳毅,但陳毅已深度昏迷,既不能說話,也不能睜眼,周恩來又讓葉劍英給陳毅念毛澤東為“二月逆流”平反的指示……當時形勢的兇險,周恩來對戰(zhàn)友之愛的刻骨銘心,他那相忍為黨的人格的博大與堅韌,他不放過每一個可以通向希望的機會……這一切,孫維民都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再如“文革”中周恩來那次在高層“挨批”,歷史書寫都困難重重,語焉不詳,《海棠依舊》卻敢化繁為簡,單刀直入,孫維民的表演堪稱集千念于一瞬:中南海里的一個小會議室,門半開著,周恩來臉朝外坐著,旁邊的人模糊不清,沒有人說話,只有周恩來的兩個衛(wèi)士在門外小聲擔心地說“幾個小時了沒有吃藥,也沒有喝一口水”。鏡頭只對準周恩來的那一張臉,雙眉緊鎖,眼瞼收縮,嘴唇緊閉,目光中全是痛楚與堅韌,一動不動,一句話也不說。短短幾十秒鐘,仿佛全天下的痛苦都集中在這張臉上,全中國的憂患他都要一人來承擔!太令人震撼了!看到這里,有心的觀眾無不感到心潮的澎湃。這樣的藝術感染力,實在是難得一見。
真正的藝術精品,在空間維度上要經得起與眾多同類乃至相近題材作品的認真比較,在時間維度上要經得起反復回看,經得起歲月的淘洗。《海棠依舊》首播產生熱烈反響已經5年多過去了,多次復播繼續(xù)吸引人,如今回看還能經得住與后來一些相近題材影視劇的認真對比,說明它的創(chuàng)作經驗,特別是在周恩來形象塑造上的成功經驗,是很值得總結和研究的。當然,今后該劇還要繼續(xù)經受時間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