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行動
2022年1月30日,這是除夕的前一天,天津心理師李軍通過微信發(fā)給我一個鏈接《迎戰(zhàn)疫情,天心協(xié)人在行動》。“天心協(xié)”,指天津市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而這樣的“行動”,他們已經堅持了兩年多。
心理輔導、精神安撫、案例分析、技術干預……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有一支特殊的隊伍,在全國各地的機關、醫(yī)院、學校、企業(yè)、社區(qū)、鄉(xiāng)鎮(zhèn)匆匆行走,他們面向心理創(chuàng)傷人員和廣大民眾,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同焦慮、恐慌、抑郁、精神障礙等心“疫”搶時間、爭速度,為一片片心靈的廢墟點燃生命的燭光……
“一般而言,疫情期間遭受心理創(chuàng)傷的人數,相當于死亡人數的60倍,這還不包括疫情本身帶給民眾的心理危機。”一位心理專家對我說,“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中,死亡、失蹤人數達8萬多,而遭遇心理創(chuàng)傷的人數至少超過460萬。我國的災后心理援助工作,也是從那一年開始的。”
也因此,2008年被確定為中國開展災后心理援助的起始。
但是,新冠肺炎疫情不同于地震災難,這決定了在汶川地震災區(qū)創(chuàng)造的災后心理援助模式不一定完全適用于新冠肺炎疫情地區(qū)。如果說心理戰(zhàn)“疫”是又一次從零開始,那么,這個“零”到底是圓的,還是方的?
早在2020年1月23日,全國各地的心理機構頻頻告急:“一些人或一些群體中,各種心理創(chuàng)傷有上升、蔓延趨勢……”
全國心理援助聯(lián)盟秘書長吳坎坎至今記得,四川德陽的心理志愿者吳雷、楊婕在全國心理援助聯(lián)盟微信群里連聲呼吁:“干吧!”
只有讓民眾安心,才能為疫情防控贏得主動。
“干!”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員、全國心理援助聯(lián)盟副主席劉正奎他們向春節(jié)期間的全國心理學界同仁吹響了集結號。
遠在澳門的北京林業(yè)大學副教授、中國心理學會EAP工作委員會委員李明在線集結心理專家、心理志愿者近3000人,迅速成立了在線心理援助團。年近古稀的原清華大學教授、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樊富珉和北京幸福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倪子君迅速成立由12位專家組成的指導委員會,設立了心理援助公益熱線項目,組織62位社會心理學、臨床心理學、醫(yī)學專家和精神科醫(yī)生上陣授課,并面向全社會免費開放。
時不我待,生死時速。終于,由中國心理學會主導主辦、掛靠中科院心理所、并由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委員會、全國心理援助聯(lián)盟等單位承辦的“安心”行動在北京正式啟動,劉正奎兼任執(zhí)行委員會主任。這一天,是大年初一;這一天,必將載入中國心理援助工作史冊。
當天上午,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員、中國心理學會EAP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史占彪的妻子親自開車,把丈夫送到劉正奎那兒。她叮囑劉正奎:“這大過年的,我把占彪交給你了。”從那天起,史占彪整整60天沒有回過家。
雪紛紛,風蕭蕭。劉正奎、史占彪他們在機關的一個房間里,指揮全國心理學界的千軍萬馬,向肆擾民眾的“心魔”發(fā)起了總攻。
多少個夜半三更天,劉正奎為了緩解團隊的精神壓力,常常組織大家摸黑下樓,在厚厚的積雪中散步,并美其名曰“踏雪尋梅”。踏雪是真,尋梅卻完全是一種心理象征。夜深沉,星月稀。在劉正奎看來,那“梅”,是每個人心中燃燒的火焰。燈火闌珊處,沒人知道劉正奎是否真的注意到大家踩出的一行行腳印。雪有多大,腳印就有多深。那樣的腳印里,有起點,有千里之行的開始。
“安心”團隊的核心理念是:用心理科技應對,用專業(yè)思想支持,用科學決策布局。
劉正奎認為,“安心”行動首先要解決那些心理工作者和民眾在認知層面的“心”,只有撼動了這顆“心”,才有可能“心有靈犀”“心心相印”,進而喚醒全社會的“安心”意識,助推心理工作者和民眾彼此接納、共融和聯(lián)動,為此,“安心”團隊把多種類型的“安心大講堂”作為打開心靈之窗的一個突破口。
網課、公眾號、微信群……神奇的新媒體世界,成了一個個心理教練場,線上培訓的指導性、實用性和感召力,很快在全社會產生了連鎖反應,心理志愿者紛紛參訓:100人……1000人……5000人……受益民眾呈幾何數猛增:10萬人……200萬人……600萬人……
奪隘闖關的“安心”行動實現線上“軟著陸”之后,馬上落實線下“硬著陸”。哪里有疫情,那里就是線下“硬著陸”的彼岸,以“千家機構”“安心小屋”為平臺的心理干預、社會心理服務組織迅速向全國拓展:50家……500家……1000家……北京、上海、廣東、山東、湖南、四川……
兩年來,不少群眾對授課專家的名字如數家珍:王文忠、張雨青、祝卓宏、肖斌……
2021年12月,陜西、河南等省市的部分區(qū)縣出現新冠肺炎疫情,中科院心理所專家祝卓宏團隊和陜西省人民醫(yī)院聯(lián)合發(fā)起了心理援助行動,他們提出的口號是“西安長安!長安常安”。與此同時,團隊以中國災害防御協(xié)會社會心理服務專委會為依托,聯(lián)合河南省27個市級心理咨詢師協(xié)會,發(fā)起了“愛心戰(zhàn)疫”“微心戰(zhàn)疫”和“暖心戰(zhàn)疫”三大戰(zhàn)役為主的“萬眾豫心”行動。祝卓宏提出:“幫助老弱病殘孕弱勢群體、特殊群體和心理應激嚴重的群體渡過難關,讓大家在困難面前看到希望,感到溫暖。”
匆匆,太匆匆的,是一個個心理志愿者的身影:傅春勝、魏悅、黃鑫、劉洋……
沒有炮火,沒有硝煙;似聞炮火,似聞硝煙。成千上萬的心理創(chuàng)傷人員走進了各自家鄉(xiāng)所在地的“千家機構”“安心小屋”。進去時,表情陰云密布;出來時,心情撥云見日。一進一出,把重新找回的“心”裝進肚子里。
“看到孩子們的心情由焦慮趨于平靜,我感到非常欣慰。”主持心理援助項目“繪本家園”的留守兒童研究專家韓茹對我說。
可韓茹和自己的孩子,卻天各一方。半年后她返回北京探親,9歲的女兒摟著她的脖子說:“媽媽,你再不回來,我就成留守兒童了。”
韓茹用微笑面對自己的寶貝,盡管早已淚如雨下。
“實踐出真知”。一線心理工作者應對疫情編撰的心理科普類圖書、資料有320多種,其中史占彪用短短3個月主編的《“安心”行動——心理教練對話戰(zhàn)“疫”》一書,被廣大心理志愿者、心理問題人員譽為減壓“寶典”。
在某醫(yī)院,我的注意力被一位護士手腕上精致的“手鐲”所吸引。她“噗嗤”一笑,說:“這是情緒手環(huán),有了它,我隨時能夠了解自己情緒的變化,自測心理抗壓的程度,及時調整心情。”
我這才知道,“安心”團隊與華為集團等企業(yè)合作研發(fā)的智能手表、情緒手環(huán)等情緒識別專用產品,在一些心理疾病易發(fā)群體中得到廣泛應用。
“安心”團隊借助新媒體平臺研發(fā)的“問題管理+正念冥想‘自助安心訓練營’”醫(yī)護版、親子版、個人版、“愛她心坊”等十多種微信小程序上線后,短短幾個月內,服務對象呈幾萬、十幾萬人的規(guī)模遞增。參與研發(fā)的心理專家錢煒對我說:“心理援助和自我療愈的結合、‘他助’和‘自助’的并軌,使心理干預工作如虎添翼。”
錢煒帶領的團隊被劉正奎命名為“杏仁核”。“杏仁核”——大腦的危機預警中樞,也是“安心”行動的品牌項目之一,它更像研發(fā)團隊揚帆大海的番號。桅桿之下,是艦,是海,也是一朵朵絢麗的浪花。
“我終于走出了抑郁的陰霾,今后無論遇到什么事兒,都可以直面應對了。”社區(qū)大媽楊彩霞對我感慨。走出心理陰霾的,已不僅僅是一個個楊彩霞、張彩霞、李彩霞……
“安心”二字,成為社會心理、民眾傳統(tǒng)文化心理的一道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