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心”印我心
在新中國話劇百花園中,軍事題材話劇始終占據(jù)一席之地。隨著習近平強軍思想的提出,軍事題材話劇更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xiàn)。從《共產黨宣言》《支部建在連上》(唐棟編劇、傅勇凡導演)到《三灣,那一夜》(王寶社編劇、殷弘毅導演),再到前不久剛剛亮相第十七屆中國戲劇節(jié)的《深海》(周振天、陳萱編劇,黃定山導演),一部部軍事題材話劇用舞臺藝術獨有的表現(xiàn)方式講述了一個個激蕩人心的軍旅故事。與此同時我們發(fā)現(xiàn),當下軍事題材話劇的受眾顯然已不局限于穿軍裝的軍人或曾在部隊服役的退役軍人,而是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這究竟是什么原因?2021年12月20日晚,冒著京城的寒風看完由退役軍人事務部推出、軍旅編劇李文緒執(zhí)筆、國家一級導演彭澎執(zhí)導的話劇《兵心》,我們對這一問題有了更深的思考。
2018年4月16日,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謀劃推動下,退役軍人事務部正式掛牌成立。新部門、新領域、新問題,為文藝創(chuàng)作提供了鮮活的素材。《兵心》這部以全退役軍人為主創(chuàng)班底的話劇成功首演并贏得各界好評,本身就證明了廣大退役軍人里藏龍臥虎、人才濟濟,是一支不容忽視的重要力量。
觸動我們的首先是一群熟悉的老面孔。尚大慶、李文啟、黃曉娟、洪濤、梁斌,他們中的部分人早已超越一般意義上的演員進入表演藝術家的行列。然而,或許是曾經的軍人身份引起了他們對劇中角色的情感共鳴,又或許是“退役不退志 退伍不褪色”的響亮口號激發(fā)了他們的斗志,看罷《兵心》,我們不禁為舞臺上這群盡情飆戲的老戲骨擊節(jié)叫好。他們將人物性格詮釋得恰到好處,舞臺節(jié)奏拿捏得妙到毫巔,在平均年齡超70歲的主演們的共同努力下,經歷戰(zhàn)火硝煙卻因愛吃醋的“小老頭”王忠誠(李文啟飾),愛恨分明善解人意的劉麗娟(黃曉娟飾),時而裝病時而清醒卻始終初心不改的耿長年(尚大慶飾),還有在故事的講述者和親歷者的角色間切換自如的軍休所所長吳為(洪濤飾)等一個個生動鮮活的角色在舞臺上立了起來,成為“吸引人、感染人、打動人”的藝術形象。
與以往的軍事題材話劇重點關注現(xiàn)役部隊不同,《兵心》作為首部退役軍人話劇,以新穎獨特的視角、跌宕起伏的劇情及充滿溫度和質感的生活細節(jié)向廣大觀眾展現(xiàn)了軍人的家國情懷,既堪稱軍事題材話劇的又一部佳作力作,又進一步拓寬了軍事題材話劇的創(chuàng)作邊界。
曾將生死置之度外的戰(zhàn)斗英雄王忠誠為了幾百塊的物業(yè)費斤斤計較;憑借自身努力在部隊一點點成長起來的大兒子耿剛為了“向上提一級”竟提出讓自己的父親給老部下打個電話“做做工作”;更有甚者,當過兩年兵退役的二兒子耿直成立影視公司,專拍神魔玄幻、不著邊際的爛片。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面對兵心不再的親人戰(zhàn)友,表面糊涂內心清醒的耿長年無比煎熬。“錯的就要掰過來”,經歷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個性耿直的耿長年決心不再隱忍,而是要幫助身邊的人們找回失落的兵心。
何為“兵心”?兵心是軍旅情懷。這情懷,化作對戰(zhàn)友的思念。在抗美援朝的戰(zhàn)場生還后,為紀念犧牲的戰(zhàn)友,老兵孫大樹改名李守一,甘愿在烈士陵園為戰(zhàn)友守墓70年。這情懷,化作對軍營的不舍。面臨軍改難舍軍營的耿剛,最終流著淚喊出“爸,我還想再穿幾年軍裝”的一幕令人動容。這情懷,更化作練兵備戰(zhàn)、敢打必勝的堅定信念。全劇結尾,四位昔日戰(zhàn)友得以重聚,冰釋前嫌。而舞臺的另一側,導演巧妙地讓耿長年的長孫出現(xiàn)在另一時空,那是我軍某合成演練基地,作為新中國歷史上首批職業(yè)軍人,年輕的他自覺扛起肩上的使命,繼承前輩的壯志豪情,將如磐的兵心化作敢打必勝的決心與信心。
何為“兵心”?兵心是愛軍之心和愛民之心。這里有19歲的滾雷英雄趙磊,也有拉響最后一顆手榴彈與敵人同歸于盡的孫指導員。無論是昔日抗美援朝的戰(zhàn)場,還是今天的中印邊境,總有軍人挺身而出、沖鋒在前。我們的軍隊為人民服務,我們的軍隊更以“人民”命名。走進退役軍人事務部,抬頭望見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yè),讓退役軍人成為全社會尊重的人”。2021年以來,隨著《退役軍人保障法》正式施行,第八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歸國安葬儀式隆重舉行,“最美退役軍人”“最美擁軍人物”先進事跡發(fā)布,退役軍人的獲得感幸福感榮譽感不斷提升,全社會尊崇軍人的氛圍日益濃厚。綠色軍營的故事、威武之師的傳奇關注的早已不再是軍人群體,而是所有國人。喚回“兵心”,于我等普通人而言又何嘗不意味著重拾一份擁軍愛軍的情懷。
“兵心”印我心,我心即初心。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方能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