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海”的日子
昔日的海子水庫,今日美麗的金海湖,它承載的,是六十余年艱辛創(chuàng)業(yè)的歷程。當(dāng)年筑“海”波瀾壯闊,多少英雄氣壯山河,多少有血有肉彪炳史冊的動人故事,書寫成偉大的“筑海精神”。它穿越時空,透徹人心,成為激勵后人奮發(fā)向前的不竭動力。
“黨比媽親”
母親望著八名隊員,語重心長:告訴你們哇,黨可比媽親啊!泃河年年發(fā)大水,一茬茬莊稼種了沖,沖了種……要不是黨想著召集這么多人攔大壩,遭災(zāi)的還不是家家戶戶。
“飛虎連,移山倒海連、上游連、黃繼光連……”一面面旗幟招展著突擊隊的名字。這支一直向前的鐵流,經(jīng)懷柔水庫、密云水庫的歷練和考驗,正銘記周總理“盡快修好水庫,變水害為水利”的諄諄囑托,憑一雙雙腳力,迎凜冽山風(fēng),向平谷海子水庫開拔。
按照縣委縣政府部署,海子水庫蓄洪大壩務(wù)必在1960年6月1日前,也就是在泃河汛期來臨之前合龍。
任務(wù)緊迫。
10月18日大戰(zhàn)序幕拉開,震撼整個泃河古道。
此前,周邊海子村、郭家屯、洙水村、靠山集村、滑子村、祖務(wù)村等家家戶戶騰房子,搭大土炕,供民工居住。海子村王守勤家,騰出新蓋的四破五大房子,給來自北山的上鎮(zhèn)村八位民工居住,老媽、他和新婚妻子擠進(jìn)小西廂房。
民房擠不下,民工們就在山向陽坡或大空場地自搭工棚。韓莊團(tuán)在郭家屯村西20余畝的空地搭起工棚,木桿子橫豎一綁,葦席卷四周,炕席苫棚頂,再蓋一層油氈。棚里搭大地鋪,上山割來山柴,打來山草,綁成捆作鋪,上面再鋪被褥毯,軟軟乎乎,民工們叫它“海綿鋪”。團(tuán)營連干部同民工同睡一大鋪,雖難御風(fēng)寒,但其樂融融。
村民們看了心疼,就搬來自家木板做鋪板。有一戶竟扛來了壽材說:爺爺一百個愿意,只要能及早筑成海壩,這算個啥。大善才佑大壽啊。
“六一大壩合龍。”這是鐵令。
最初,不少民工難理解,說把小螞蟻說成了大象哩。
小民工包萬池,身體瘦弱,力氣小,干活常常想家。他看各突擊隊一輪接一輪搞勞動競賽,心煩。一天午飯時,手剛端飯碗,又聽大喇叭喊:六一合龍要超前,人民意愿保實現(xiàn)!嘴嘟囔:真不知道工期為啥緊得貓追耗子似的,瞇縫半只眼也該讓人喘口氣哇。干嘛非得趕六一前合龍。這話恰巧讓教導(dǎo)員聽到,下午挖齒槽時,教導(dǎo)員邊揮锨邊問他:
“咋發(fā)起牢騷啦?”
“真不知道,這個海是個啥樣子?”
“海么,像一盆水,汪汪的,望不到邊。”
“六一修不完,接著再修,還不行?”
“你知道北寨水庫發(fā)生的故事嘛?”于是,教導(dǎo)員給他諄諄講起。
北寨水庫是一座小型水庫,卻是平谷縣修筑的重點工程,大壩,只因沒有趕在六一汛期前合龍,砌一米高時,一場大暴雨突降,洪水肆虐,如同野獸,壩體瞬間被撞毀,沖毀了下游村莊,淹沒了農(nóng)田和果樹,還有七八個人被沖走。
教導(dǎo)員又說:海子水庫這片“海”,居高臨下,如果六一前大壩不能合龍,一旦洪水傾庫而下,整個平谷城就會被洪水淹沒沖毀。包萬池想到自個兒家近在泃河畔,心尖像挨了一錘,手心冒汗,說:修筑水庫,不是為別人,是在為自個兒,為家鄉(xiāng)人啊!
筑“海”先筑心海。
指揮部開展起“控訴洪水,六一獻(xiàn)庫”教育活動。
海子村王守勤上臺說:要說泃河,從村東往西流,平時水面寬五六十米,一旦洪水肆虐,漲到100多米,野獸似的四處亂撞,村年年遭水淹,當(dāng)看到大片大片莊稼卷著滾著被吞沒,心都揪碎了,那是救命糧哇。八勇士班隊員閆保瑞說:解放前那一年,泃河發(fā)洪,我家12畝地,全家老少辛辛苦苦種的半年糧,一夜被沖光,顆粒無收。全家七口,沒吃沒穿,破廟為屋,四處討飯。劉胡蘭突擊隊隊長宋桂蓮說:我們村馬各莊,地處泃河下游,地勢洼澇,1955年泃河發(fā)大水,漫地莊稼沖光,還有幾百只雞鴨,幾十頭豬羊。上游突擊隊用詩歌向洪水控訴:泃河發(fā)大水,無情撒淫威,洪峰毀家園,顆粒收不回,今日筑大壩,泃水聽指揮!
八勇士班是韓莊團(tuán)的突擊班,班里一位隊員的母親,來工地看望兒子,閆保瑞等八勇士圍攏母親嘮家常,一位隊員說:還是媽親啊,離家這么近,還顛著小腳跑來看望兒子。母親望著八名隊員,語重心長:告訴你們哇,黨可比媽親哇!我和他爸泥里水里勞累了一輩子,連間瓦房都沒混上。泃河年年發(fā)大水,一茬茬莊稼種了沖,沖了種,全年收不了幾斗米。現(xiàn)在可好,從吃到穿再到住,哪一樣不是黨給的。就說修水庫,要不是黨想著召集這么多人攔大壩,遭災(zāi)的還不是家家戶戶。隊員們聽了個個心海翻涌。
指揮部抓住這個“黨比媽親”的故事,編成戲,演上舞臺。戲臺上伴奏的只有一把二胡,舒緩悠暢的弦音傳遞的是“母親生了我的身,黨啊給了我的恩”的真摯情感,場場撥動人心弦。
人心,涓涓細(xì)流匯聚成海。
“冰凍三尺,不當(dāng)敗將!”
城關(guān)團(tuán)突擊營教導(dǎo)員劉禮高喊:冰凍三尺,雪下一丈,寒風(fēng)刺骨,不當(dāng)敗將!黨考驗我們的時候到了·他第一個跳入冰水。
水庫名為“海子”?寓意是“海的孩子”嘛?其實,是因位居海子村上游而得名。
這里東、南、北為山嶺環(huán)繞的谷地,西為泃河古道,兩側(cè)為北山崖、南山崖。水庫主壩橫貫?zāi)媳碧靿q,長340米,高106米。副壩長400米。天塹變“長龍”,山谷筑為“海”,是一幅海韻醉美的山水畫。
第一戰(zhàn)役是開挖齒槽,筑牢壩基。
民工們最初鎬刨锨挖,伴隨槽溝漸深,最深處達(dá)幾十米,地下水越發(fā)滲漏多,深則沒膝。指揮部調(diào)來幾臺大馬力抽水機,晝夜抽。時至11月,山地海拔高,山風(fēng)颼颼,寒氣逼人,水結(jié)冰碴兒。這時刻,各團(tuán)營連排干部雄風(fēng)鐵骨凸顯。
剛從部隊復(fù)員的鎮(zhèn)羅營營長張懷發(fā),見有的民工望著冒寒氣的冰碴兒發(fā)怵,大吼一聲:啥叫突擊隊?這就是,逢險必上!“噗通——”第一個跳下冰水。副營長孫懷發(fā)緊跟身后,緊接著水下響起一連串“噗通噗通”的聲音。水鞋極少,民工們都赤腳下水。
上游突擊隊隊長邢玉珍與指導(dǎo)員王愛臣各帶一個班,兩班倒。不分晝夜,光腳丫,卷褲腿,冰水里一干兩小時,凍得腿麻,裂開一道道血口。但只聽嚓嚓挖锨聲,不聞一息叫苦聲,每人日上壩巖石15方,爭得優(yōu)勝紅旗。
城關(guān)團(tuán)突擊營教導(dǎo)員劉禮高喊:冰凍三尺,雪下一丈,寒風(fēng)刺骨,不當(dāng)敗將!黨考驗我們的時候到了!他第一個跳入冰水,甩掉棉衣,迎寒風(fēng),帶領(lǐng)飛虎隊百余人,個個赤膊,揮锨舞鎬。
北戰(zhàn)大龍?zhí)丁?/p>
北山崖下,大龍?zhí)躲殂槊八樗畽C晝夜抽不見底。邢榮付帶領(lǐng)突擊隊員們大喊:讓高山低頭,讓潭水讓路!跳入冰水中,人工吊桶淘水,清盡殘巖碎石。民工屈克成,見突擊隊員戰(zhàn)嚴(yán)寒破冰水,淘水不停,也下水加入突擊隊行列。有人問:你又不是突擊隊員,咋下?他說:突擊隊員個個拼力干,我咋就不能?
虎膽威懾龍王,大龍?zhí)督K于被制服。
南戰(zhàn)南壩頭。
華山團(tuán)在開挖四米深時,大石蓋一撬開,水柱突然高高噴涌。這個大泉眼,如果不堵住,外邊是混凝土壩,里邊是黏土壩,黏土壩筑不起來,混凝土壩就會滲水,后果難想。幾位民工懷抱一根粗粗檁條,喊著吼著,齊較勁,猛插下去,插進(jìn)好幾米深。大泉眼好像發(fā)怒了,蛟龍似的張牙舞爪反抗,剛一撒手,粗檁條“嗖”地又被撞出來。民工們用六個6寸水泵抽,抽不干,咋辦?終于想出了一個土辦法,在大泉眼四周一邊填石頭,一邊灌水泥,終于一點點把這個蛟龍治服了。
民工們連戰(zhàn)七晝夜,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猛攻黏土關(guān)。
臘月廿八,凍死雞鴨。寒冷之極,百年少見。城關(guān)團(tuán)在工地吃飯。湯水運到,端碗一盛,凍成了冰碴子。民工們笑著說:苦不苦,凉不涼,想想比紅軍吃雪還要強。在這零下20攝氏度的寒天,喝冰湯,咬冰窩頭,心窩卻樂呵。
春節(jié)到了,水庫黨委發(fā)出“春節(jié)家不回,工地過節(jié)破常規(guī)”的號召。上游突擊隊42名隊員個個寫決心書,提出“大戰(zhàn)六晝夜,恒心立大功”。月亮就是燈,星星就是火,心裝一團(tuán)火,苦干加拼勁。他們大干20個小時,在刺骨的冰水里架起兩座橋,為黏土運輸開通了道路。
齒槽回填黏土,須石夯砸實。四根粗木桿子,四方綁在超百斤的大磟碡上,由八個棒小伙兒高舉。砸好夯,須領(lǐng)唱夯歌,舉夯人齊勁兒應(yīng):
“大家抬起來呀——”“黑丫頭好哇!”
“這夯舉得高哇——”“黑丫頭好哇!”
“一夯高一夯呀——”“黑丫頭好哇!”
唱得寒冬臘月光脊膀的小伙子們,夯,高起高落,黏土,砸得結(jié)結(jié)實實。巾幗不讓須眉。
城關(guān)團(tuán)有個鐵娘子營,營里有個劉胡蘭突擊隊,隊長叫宋桂蓮。
砸夯,八姐妹一組,開始比不過男民工,常被他們譏笑:就像老草雞噗啰坑兒。姐妹們較起勁兒,曉得了竅門,喊夯歌最關(guān)鍵。
隊里有位大辮子鐵姑娘,一米七的高挑個兒,齊腰兒大辮子,一甩一甩,她從懷柔水庫、密云水庫一直追到海子水庫,這位老兵,最會唱夯歌。她長辮頭上一盤,干練、颯爽。一嗓子亮開,工地霹靂聲飛揚。
那天,宋隊長跳上擂臺,脖披白毛巾,手揚挑戰(zhàn)書:飛虎隊若是虎,站出來比比武。啊,女將挑戰(zhàn)了!飛虎隊是出了名的英勇突擊隊,怵過誰?隊長迎戰(zhàn)說:好男兒要讓女人幾分,你們十二個人,我們八個人。宋桂蓮說:你欺負(fù)女將?我們也上八個人。工地變賽場,指揮部領(lǐng)導(dǎo)前來助威。
大辮子鐵姑娘亮開嗓門,夯歌飛。宋隊長八姐妹齊聲應(yīng),石夯高高舉,又像從天砸下來,撼天動地。身段又有節(jié)奏地往后一扭,隨歌聲再扭向前,那歌聲有多亮,夯就砸得有多漂亮。
飛虎隊勁兒大,但巧勁不足,不由亂了幾分陣腳。最后以微弱劣勢輸給了八位鐵姑娘。
喜訊一播發(fā),民工們見了她們,就伸大拇指:不敗的八朵金花。
奪紅旗,是攻堅克難的顯著標(biāo)志。那次,城關(guān)團(tuán)奪得紅旗,工地上還沒飄幾天,就被華山團(tuán)奪走了。政委張錫福口對大喇叭喊:教導(dǎo)員倪如山,你來團(tuán)部,扛著紅旗,咱們?nèi)ソo華山團(tuán)送紅旗。
肩扛紅旗的倪如山,走在由團(tuán)營連干部組成的“送旗隊”最前面,后面敲著鑼打著鼓,特意從運料的“吊橋”穿過,到了城關(guān)團(tuán)工地,張錫福口對鐵筒喇叭喊:民工們,大家看,咱們團(tuán)紅旗讓華山團(tuán)奪走了,要再加把勁,把紅旗奪回來。又高喊:咱們奪紅旗為了啥?送旗隊齊聲喊:爭分奪秒,合龍大壩!
全團(tuán)一鼓作氣,幾天后,果真奪回了紅旗。
趕超“車神”周鐵漢
班里有輛四輪大車,號稱轱轆馬。車廂兩側(cè),大紅字耀眼:修建水庫!六一攻關(guān)!拉轱轆馬的名叫周慶芳。
最艱難時刻,大壩高高,立陡立陡,突擊隊就采用“拽坡”的土方法。大壩頂牢牢架起一頂滑輪,每十名隊員拽一根粗繩,從壩頂往坡下跑,繩子另一頭在壩下拴滿滿的一車料。隨著齊聲吼,滑輪滾動,人下坡車上坡,硬將滿滿一車料拽到大壩頂。
九虎將班,攻堅沖在最前邊。
九虎將班,隸屬飛虎突擊隊。班里有輛四輪大車,號稱轱轆馬。車廂兩側(cè),大紅字耀眼:修筑水庫!六一攻關(guān)!拉轱轆馬的名叫周慶芳。一般是,轱轆馬在前,緊隨其后的是八輛大雙輪車。在零下20攝氏度的寒冷中,九虎將身穿背心褲衩,穿梭在工地,轱轆馬載重兩千斤,后面大車載重千斤余,一路奔跑,個個一身白毛汗。大喇叭常喊:英雄大戰(zhàn)風(fēng)雪天,誓闖飛雪戰(zhàn)嚴(yán)寒,善打硬仗的飛虎隊,九虎將們沖在前。
一天夜里,下了場大雪,雪厚難行。工地,昨天熱火朝天,今早冷冷清清。九虎將班班長周振榮對隊員賈鳳志說:快去大喇叭喊,大雪天,天寒人不寒,路難也難嚇倒咱,雪天也大干,也把任務(wù)完!
賈鳳志跑到廣播室,抱著話筒,沖全工地喊:雪天人大干,也把任務(wù)提前完。哪個突擊隊,膽敢來迎戰(zhàn)!聲音剛落,韓莊團(tuán)八勇士班的閆保瑞,就在另一頭的大喇叭喊:八勇士班,個個不簡單,雪天不懼寒,路難不怯膽,迎戰(zhàn)九虎將,任務(wù)敢超前!這一挑戰(zhàn)迎戰(zhàn),冰雪的工地立即燃起了一團(tuán)火。
周慶芳是東高村公社西高村人,41歲。本來九虎將,只挑選18歲到25歲的壯小伙兒。周慶芳三番五次申請,團(tuán)領(lǐng)導(dǎo)最終批準(zhǔn)了。周慶芳人高馬大,拉那輛轱轆馬,渾身一較力,青筋暴凸,腳下一蹬地,蹬下一個坑,人一亮相,就是條鐵漢啊。
峪口營上游突擊隊的王維普,也是曾修密云水庫的老將,見周鐵漢這個“車神”拉轱轆馬飛跑,便找到縣長木榮,請戰(zhàn)說:也給我一輛大轱轆車。不久,他的單輪車就換成了大雙輪車,運土方每天突破15方。聽大喇叭喊:老英雄周慶芳創(chuàng)造了日上壩25方的新紀(jì)錄,他勇敢地發(fā)出迎戰(zhàn):突破25方!他的大雙輪車,與周慶芳的大轱轆馬,并駕齊驅(qū),一爭高低,二人雙雙超過了25方。
戲臺上演《挑戰(zhàn)》的小戲,唱詞挺美:推大車能手王維普,趕超“車神”周慶芳。
周慶芳出席了市群英會。《海子水庫報》編輯李為民采訪他。周鐵漢雄健地佇立海壩,大眼睛海水般汪汪閃亮,望著,憨憨一笑:咱家就住泃河邊,老天爺啥時候發(fā)大水,從不跟咱商量。咱心里只裝一個事,多搶一分一秒,搶在六一前,一定讓咱的海子壩合龍。海子壩是誰?是咱大家伙兒馴服的蛟龍哇,龍脊梁,海兒子,龍老弟,哈哈哈……有龍老弟守關(guān),村子就再不會遭災(zāi)挨沖。大旱之年,咱還能用泃河水澆地灌溉,糧食豐收了,咱多灑幾滴汗,算個啥?又說:李編輯,壩,筑高了;海,筑寬了;咱的心海,筑得更強了。
他雙目閃波光,仿佛望到一只活力四射的龍老弟就舞動在海岸,聽到了這個鮮活生命的強勁呼吸,看到它心臟在熾熱跳動;血液在滾燙涌流;情感在激蕩迸發(fā),悠然展開了矯健的翅膀。
海子壩一天不合龍,家不回
夫妻倆來到指揮部炊事班,對做飯的父親說:爸,您回家一趟,把我們的大喜報捎給娘,對娘說,大壩合龍日,就是咱全家人的幸福日。
這是一對模范夫妻。
劉江,標(biāo)兵突擊隊隊員,是位新郎官,那天聽說新婚妻子宋桂蓮帶領(lǐng)劉胡蘭突擊隊比賽砸夯,勝了虎彪彪的飛虎隊,心里暗使勁,也要立大功。
劉江住在郭家屯,宋桂蓮住在海子村,夫妻見面難,心靈卻相通。第一次見面,是在表彰大會上,二人雙雙榮獲先進(jìn)生產(chǎn)者稱號。并肩站在領(lǐng)獎臺,同接獎品:一條毛巾一雙手套。大會后,小兩口走到一起,新郎把鮮紅的毛巾圍在新娘子脖子上,新娘把自己的一雙手套送給新郎。小兩口相互鼓勵,滿心灌注相愛之情。
春節(jié)后的一天,母親讓人捎話,說身體不舒服了,讓他們回家看看。其實是想念這對小兩口了。這時候,指揮部提出了:春節(jié)不放假,大干100天。小兩口一商量,決定等到海子壩修完,雙雙戴光榮花再見母親。又想到老母親一人,帶著年齡小的三個弟弟,守家度日,實在不易。心又多了幾分牽掛。夫妻倆來到指揮部炊事班,對做飯的父親說:爸,您回家一趟,把我們的大喜報捎給娘,對娘說,咱們海子壩合龍日,就是咱家的幸福日。父親說:你們爭光榮,就是孝,做娘的不會怪,爸把大喜報捎回家,你娘會笑不夠。
新婚小兩口在九個多月的奮戰(zhàn)中,不請假,不回家,不缺一個工,雙雙獲“全勤獎”。
華山團(tuán)團(tuán)長孟慶林,“百日大戰(zhàn)”中,不慎從吊橋摔下,腰部傷勢重,領(lǐng)導(dǎo)和民工們都勸:回家休息吧!他想:自個兒是一團(tuán)3000余民工的主心骨,咋能離開啊!咬咬牙說:“咱海子壩一天不合龍,家不回,這算個啥!”他躺在工地指揮,特意囑咐村老鄉(xiāng),不要把受傷的事告訴愛人。腰傷稍好,就再也躺不住了。
愛人最終知道了,抱著才2歲的孩子,備帶鍘好的草料,騎著毛驢,從西北偏遠(yuǎn)的山村劉家店,趕一天路,來看望他。聽到消息,他與娘兒倆見了一面,又匆匆去了緊張的工地。第二天,愛人托人捎話,娘兒倆要回去了。民工們勸他去送送娘兒倆。
孟慶林趕幾里路,挑了又選,給孩子買了一頂海藍(lán)色小帽兒。當(dāng)戴到孩子頭頂時,孩子張小嘴叫了一聲爸,他心一跳,鼻子酸了。
愛人流淚說:天太冷了,抱著孩子蜷縮工棚里,哆嗦了一夜。
孟慶林愧疚地望望愛人,輕輕摸孩子頭,又摸摸小臉:走吧,爸還得留下,筑海!目送毛驢馱著母子漸行漸遠(yuǎn),他撐住隱隱腰痛,抹了一把淚:海子壩,海子壩,咱筑不好“海”,無顏見孩子母親,更對不起孩子。他像又一次聽到了孩子的喚聲: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