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臺京劇大戲如何百煉成“精” ——探班“百年百部”傳統精品《大漠蘇武》復排現場
國家京劇院新編歷史劇《大漠蘇武》今年入選“百年百部”傳統精品復排計劃重點扶持作品。日前,主創(chuàng)團隊持續(xù)開展緊鑼密鼓的排練。記者走進國家京劇院排練廳,探班《大漠蘇武》精雕細琢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在戲里戲外見證一臺京劇大戲如何百煉成“精”,近距離感受京劇的幕后魅力。
十年磨一戲
從《大漠蘇武》初演到今年復排恰好十周年。古有十年磨一劍,今有十年磨一戲,本次復排復演讓新老觀眾充滿期待。
“且不說在前期創(chuàng)作階段,編劇、導演高牧坤老師經過了六年的醞釀、創(chuàng)作和反復修改,單是成功演出后到今天的十年間,圍繞該劇進行的研討、打磨已經不計其數了。”《大漠蘇武》蘇武扮演者、京劇奚派領軍人物張建國對比初演和本次復演的感受,直言主創(chuàng)人員在對角色、劇情的理解以及表演的張力、成熟度上都有了比較明顯的提升。他指出,大家都在與大戲一同成長,這一點在胡阿云扮演者、青年演員郭霄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十年前,因為年輕,曾有人質疑她的情感表達、細節(jié)處理不夠細膩,如今再挑大梁,讓人刮目相看”。
排練中,進行到《不堪回首往事談》唱段時,張建國與郭霄的細膩表達著實讓記者眼前一亮,直擊心靈。
本來是兩人的輕松閑聊,胡阿云迷妹般地講起兒時從父親那聽到的蘇武當年寧死不屈、“斷水斷糧數日不死”等傳奇經歷,撒著嬌讓蘇武講講過去的事,蘇武笑著說“不說也罷”,胡阿云則以“不嘛,我要聽”繼續(xù)求他講。就在這短暫的間隙,記者注意到張建國(蘇武)的眼睛紅了。層層遞進的情緒,幾乎能瞬間抓住觀者的心,讓人看一眼就會隨之入戲,無法自拔。而他的對手郭霄(胡阿云)也隨著他講述“草根樹皮肚里填”等不堪回首的往事由喜而悲,眼眶濕潤。這些平時看戲極易被觀眾忽視或不易察覺的細節(jié),即便在排練中,他們也力求做到極致。“入戲,不單是程式化的手帕抹淚,更是情到深處的自然流露。用心用情,這是唱戲的基本要求,也是郭霄和很多年輕演員近年來不斷突破和進步的地方。”張建國說。
細節(jié)定成敗
排練過程中,很多瞬間令人印象深刻。所謂細節(jié)決定成敗,或許一些看似尋常的排練畫面恰恰是這個團隊將大戲磨成精品的秘訣所在。
排練廳內,京劇表演藝術家、76歲高齡的高牧坤一把凳子、一張課桌面向排練場地而坐。排練過程中,他全神貫注地盯著演員,時而嘴角上揚,時而表情凝重,不時地在小卡片上寫寫畫畫。記者注意到,每次換場或停頓,高牧坤就顯得格外忙碌。有時是演員主動跑過來,俯下身子或蹲在地上比畫著問東問西,他也比畫著回應、說戲;有時他會揮揮手,把某個演員叫到身邊交代幾句,演員便到旁邊微調動作,嘴上念念有詞。
其實,不只是高牧坤,短暫停頓時,樂隊老師們也會跟演員有很多互動,“節(jié)奏稍微調整一下”,演員立馬心領神會,“好,我慢了是吧?再來一遍”。
排練進行中,有個小插曲引起了記者的注意。演員演唱時,高牧坤突然喊著“停停停”拍案而起,轉身對著后面說:“這種情況是絕對不允許的,每個崗位都要敬業(yè),要嚴謹。”事后,記者問起高牧坤為何事發(fā)火,他顯然已經將其拋擲了腦后,旁邊人提醒后,他才想起當時是因為演員的話筒出現了短暫沒聲的情況,“戲一開場,任何環(huán)節(jié)都不允許出現差錯,任何瑕疵都是導演的責任。排練時有問題你不提醒,正式演出再出問題就是舞臺事故了”。說到這里,高牧坤還不忘“自我檢討”一番:“我這人脾氣不好,看到不好的現象容易急,必須要說出來,有時也得罪人。”旁邊的年輕演員告訴記者,“高先生是為戲曲的傳承和發(fā)展著急,對事不對人,他希望國粹經過一代又一代戲曲工作者的努力變得越來越好”。
淚灑排練場
2021年,杜近芳、劉秀榮、朱秉謙等京劇名家相繼離世,這讓高牧坤感慨萬千。“老一代京劇人越來越少,有些經典幾乎成了絕唱,京劇傳承勢必會面臨一些困難。”他說,“我們這些老同志不僅要站好崗,發(fā)揮余熱,還要為戲曲的守正創(chuàng)新貢獻一份力量。”
高牧坤坦言,創(chuàng)作《大漠蘇武》,一方面是避免京劇話劇化的嘗試,通過自己的創(chuàng)作呈現戲曲本身的優(yōu)長,通過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表達人物的真實情感,展現劇中情節(jié)所闡述的人文主義,“戲曲是虛擬的、寫意的、唯美的”;另一方面也在避免完全走老路,該劇雖然對馬派《蘇武牧羊》有所繼承,但在主題、唱腔等各方面都有符合當下語境的全新表達,是為張建國、郭霄等演員量身打造的新編戲。
早在探班前就聽說高牧坤老人多次淚灑排練場。探班當天,目睹了他的動容之后,原以為他是隨著劇情走向,被演員的表演所感染和打動,而答案并非這么簡單。“作為導演,我已經前前后后看了十遍、百遍,每一次看都會被感動。但是與其說我的淚是為劇情而流,不如說是為這些演員、樂隊和所有臺前幕后的工作者而流。”高牧坤說。大戲得以流傳、戲曲有人傳承才是他最為之激動的事。
當天排練結束后,高牧坤難掩激動之情,在與年輕演員的交流中,他深情分享了十年前挑燈創(chuàng)作該劇的經歷。《大漠蘇武》歷經十年考驗,依然受到觀眾的認可和歡迎,這讓他感到欣慰和自豪。年青一代短時間內就把整臺大戲呈現得如此完整、到位,更讓他為之欣喜。他鼓勵年輕演員,深入理解和學習蘇武受盡磨難,氣節(jié)不改,始終將國家和民族大義記心間的精神,增強使命感,遇到困難不要灰心,為戲曲傳承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排練場里,圍繞一出大戲,生旦凈末各個戲曲行當,老中青幾代演員,樂隊、音響、道具、服裝等各個工種各司其職又群策群力,為把精品大戲在舞臺上完美呈現,日復一日地進行著工匠式的精雕細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