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進高原
這是一個藏族同胞普天同慶的日子,91歲的尕布藏端坐在電視機前,目不轉睛地看著“慶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大會”實況直播,思緒慢慢被拉回到70年前那段艱辛難忘的歲月。
1951年,西藏實現(xiàn)和平解放,張國華將軍率領18軍從四川入藏。與此同時,18軍獨立支隊也從青海出發(fā)進入西藏,尕布藏就是其中一員……
一
8月是青藏高原最美的時節(jié),道路兩旁阡陌縱橫、青稞嫩綠、油菜金黃,山坡上羊群在遠處雪山的輝映下宛如一幅水墨畫,長長的行軍隊伍在畫上游走,這樣的美景讓尕布藏心曠神怡。
一路向西,翻過日月山、跨過倒淌河、繞過青海湖,途經(jīng)茶卡、都蘭,尕布藏一行到達入藏的集結地——海西香日德。隨后,獨立支隊的其他人也陸續(xù)到達。一時間,這個只有60多戶人家的小鎮(zhèn)涌入數(shù)千人,還有數(shù)不清的騾馬和駱駝,安靜的草原一下子喧鬧起來。8月22日,獨立支隊在這里舉行了隆重的向西藏進軍誓師大會。雖然不少同志第一次踏上高原,但大家群情激昂,面對即將到來的艱難行程,都鉚足了勁。
誓師大會的場景曾無數(shù)次出現(xiàn)在尕布藏的夢里,共產黨改變了他的命運,也將改變整個高原。
出發(fā)第10天,海拔5200多米的諾木崗橫亙在獨立支隊面前。官兵中有不少人頭痛胸悶、四肢無力、惡心嘔吐,有的甚至昏倒了。他們第一次感受到高原的兇險。尕布藏跑前跑后,為身體虛弱的戰(zhàn)友背彈扛槍,有時還會攙扶著他們前行。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高原天氣的真實寫照。昆侖山、唐古拉山等眾多山系橫穿其中,地勢險峻、氣候復雜。尕布藏所在的先遣隊主要負責探路,在這荒蕪浩瀚的高原戈壁,他們踏下的每個腳印都可能是人類在此的第一個足跡。
長達數(shù)百公里的路程,先是水陸難分的沼澤地帶。深淺莫測的淤泥讓人心驚膽寒,連騾馬都感覺到了危險,任憑如何驅使也不愿向前一步。“黨挑選我進獨立支隊,就是因為我從小在草原長大,現(xiàn)在是我發(fā)揮作用的時候了。”尕布藏邊說邊踏進沼澤。淺泥沒膝、深則及腰,每前進一步都要消耗大量體力。每天行軍,也只能走30公里。然而更加兇險的還在前方,遠處那一汪汪積水就像一個個水盆,上面一汪清水,下方卻是深深的淤泥,一旦陷入,幾乎沒有生還可能。窄窄的土埂將“盆”與“盆”分割,戰(zhàn)士們只能小心翼翼沿著土埂迂回前進。
二
走出星宿海的時候,許多人的雙腿嚴重浮腫,身上的衣服也是破破爛爛。更要命的是駱駝?chuàng)p失了好幾十頭。在高原,沒有運輸工具,行進更加困難。
慶幸的是,前方就是曲麻萊縣的嘉慶松多,這是獨立支隊行軍近一個月來遇到的第一個藏族牧民聚居區(qū)。“金珠瑪米”的到來,讓這個與世隔絕的高原小村頓時熱鬧起來。
經(jīng)過短暫休整,獨立支隊重新踏上征程,向長江上游的通天河挺進。按照藏族習慣,牧民為他們舉行了隆重的歡送儀式。
一到河邊,尕布藏頓時傻了眼,只見河水暴漲,濁浪翻滾,與先前來探路見到的場景截然不同。他們遇上了歷史罕見的大洪水。河水又寬又急,一時難以強渡。經(jīng)過緊急商議,司令員范明和政委慕生忠決定暫時在河邊安頓下來,待河水下落再想辦法過河。然而一連3天,河水不降反漲,讓久經(jīng)戰(zhàn)陣的兩位老兵日夜難眠。“不能一直這樣等下去,兵分兩路,第一大隊利用牛皮筏子強渡,另一路由尕布藏帶隊到上游尋找渡口。”范明最終定下決心。
呼呼的北風掀起半人多高的水浪,牛皮筏子就像樹葉一樣在河里忽上忽下。第一大隊政委劉旭初和4名戰(zhàn)士手握槳板,拼命向前劃行,岸邊的每個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一只牛皮筏子最多載重300公斤,總共也就十幾只,相對于眾多的人員物資真是杯水車薪。讓范明稍感安慰的是,尕布藏在上游50公里處,找到一個河水較淺的地方可以涉渡。
9月的通天河,風雪交加。60米左右寬的渡口,雖然最深處只有1.2米,但湍急的水流泛著冰碴不停翻滾,讓人望而生畏。喝下兩口燒酒,腰間系上繩子,尕布藏第一個跳進河里。其他同志也紛紛下河,寒冷直擊骨髓,身體就像被電擊一樣瞬間麻木。有的同志還沒到對岸就全身凍僵,被無情的河水吞噬。辛烈火、劉益民、吳幫英……15個日日夜夜,一個個熟悉的名字就這樣消失。這次渡河,8名同志犧牲,150多頭牲畜被沖走。當最后一批部隊安全過河,尕布藏累得癱倒在地上。
三
“唐古拉山挨著天,人過氣難喘,馬過要下鞍。冰封雪裹天地寒,只有雄鷹不怕難。”有這樣一支歌謠在藏族群眾中流傳,足見唐古拉山的兇險。
凌晨5點,伴隨著太陽從天邊升起,湛藍的天空像被水洗過一樣沒有一點雜質。萬道光芒照耀著冰雪覆蓋的唐古拉山,越發(fā)晶瑩剔透、潔白無瑕。
戰(zhàn)士們還沒來得及欣賞美景,嚴酷的考驗已悄然而至。身上的棉衣在零下30多攝氏度的寒風中,猶如一層薄紙,那么不堪一擊;平時再簡單不過的呼吸,此刻也變得相當困難;厚厚的積雪踩上去就像踩在棉花上,每一步都要掙扎著前進;山上無法安營扎寨,只能在雪地宿營……
“尕娃,快醒醒!”恍惚中,倒在雪地上的尕布藏好像聽到劉國福大伯的呼喊。劉國福曾是一名身受重傷的西路軍戰(zhàn)士,被尕布藏一家救下。從劉國福口中尕布藏第一次聽說了共產黨,知道有一支為人民打天下的軍隊。尕布藏離開家的那一刻,共產黨就成為支撐他活下去的希望。
中國人把黃河比作母親。在尕布藏心中,共產黨就是母親。
那段日子,每天都有官兵倒下,戰(zhàn)友們只能含淚將他們埋在路旁。經(jīng)過7天7夜的生死搏斗,這條雪線終于被征服,筋疲力盡的官兵進入拉薩的門戶黑河地區(qū)。
黑河是西藏北部最大的城鎮(zhèn)。由于國民黨長期的反動宣傳,當?shù)毓賳T對解放軍很不友好。尕布藏和先遣隊隊長衛(wèi)志毅、政委劉星漢一起向當?shù)厝罕姺e極宣傳黨的政策,逐一走訪開展統(tǒng)戰(zhàn)工作,最終消除了人們的顧慮。
那一天,黑河牧民群眾穿著節(jié)日盛裝,熱烈歡迎獨立支隊。以五星紅旗、八一軍旗和毛主席像為先導的騎兵隊伍威武雄壯,浩浩蕩蕩開進黑河市區(qū)。在黑河休整的10天時間,電影隊放映電影、醫(yī)療隊開展義診活動、文工隊進行文藝演出,會藏語的官兵紛紛走上街頭,向群眾散發(fā)畫報、領袖章……獨立支隊的官兵就像播種機,走到哪里,哪里就開遍軍民一致、民族團結之花。
“金珠瑪米呀古都(解放軍好)!”那段時間,藏族群眾見了支隊官兵都會豎起大拇指。
支隊官兵離開黑河,一路向南。穿過當雄、羊八井,經(jīng)過3個多月的艱難跋涉,11月27日,獨立支隊終于在拉薩郊外與18軍主力勝利會師。
70年過去了,青藏高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軍隊也在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的道路上加速前進。前不久,西藏軍區(qū)某陸航旅一架架戰(zhàn)機從唐古拉山口呼嘯而過,這個曾橫亙在尕布藏和戰(zhàn)友面前的死亡地帶,已經(jīng)成了人民軍隊馳騁的練兵場。那震天的飛機轟鳴聲,是對長眠于進藏路上的革命先輩的告慰,也是新時代官兵唱響的強軍戰(zhàn)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