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直播開國大典》主旋律不懼商業(yè)元素
用開國大典的幕后故事致敬平凡,用電波記錄歷史,見證一個國家的誕生。 10月1日晚,由國家大劇院委約創(chuàng)作,國家話劇院出品、演出的原創(chuàng)話劇《直播開國大典》,在國家大劇院戲劇場首演。
致敬可愛可敬的廣播人
舞臺上,一群可愛可敬的廣播人,不舍晝夜,克服重重困難,圓滿完成開國大典實況轉(zhuǎn)播任務,向全世界發(fā)出了新中國的“成立之聲”。
戲未開場,舞臺上便傳遞出濃濃的技術派氣息,裝置技術和先進的數(shù)字技術融入主旋律題材中,諜戰(zhàn)、愛情等商業(yè)元素,讓戲劇更具哲理性與觀賞性。早在2019年,田沁鑫就率領編劇團隊開始籌備,劇組與黨史專家、播音專家反復溝通,大膽選取歷史原型人物,希望能從廣播的專業(yè)角度,在充分尊重史實的前提下,譜寫共產(chǎn)黨人攻堅克難的科研精神。即時拍攝一直是近年來導演田沁鑫著力在晚會以及綜藝中嘗試的舞臺新手段,觀眾可以通過即時拍攝后的實時投屏,看到舞臺上演員的表演細節(jié)。此外,舞臺空間結構上的幾何變化和道具的快速變更,也為觀眾帶來全新的視覺體驗。
吳樾接到“天字號”任務
舞臺上,紅黑相間的光影中,隱約出現(xiàn)了北平新華廣播電臺的工作人員,此起彼伏的男女廣播聲中,《直播開國大典》拉開了帷幕。在距離開國大典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吳樾飾演的北平新華廣播電臺技術部主任盧海宇接到“天字號”任務,隸屬于原延安新華廣播電臺和原國民黨北平廣播電臺兩個陣營的臨時團隊迅速組建起來,為完成直播開國大典攜手奮戰(zhàn)。如何在一個月內(nèi)攻克轉(zhuǎn)播設備簡陋、無線電人才的缺失以及無線電技術難關實現(xiàn)實況轉(zhuǎn)播?如何做好保密工作,不讓隊伍中可能混進來的特務搞破壞?這些都成為了他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他曾經(jīng)的老同學,吳彼飾演的原國民黨北平廣播電臺技術科科長趙英杰則成為了盧海宇的首選。
此刻,狹長的舞臺中央,趙英杰正帶著行李火速從前門大街趕往北平新華廣播電臺,縱向的舞臺拉長了景深,簡潔有力的視覺裝置映襯出宏大的歷史景象前門大街,虛實之間將觀眾帶入了1949年8月中旬的北平。時間一天天在逼近,無論是來自團隊中由陶虹飾演的高大梅欣賞中帶有的懷疑,還是老同學盧海宇的不信任,抑或是由劉威所飾演的老夏復雜的態(tài)度,都給趙英杰的工作增加了難度。“你為什么要問起大會時間?這是保密信息,你不知道這種問法會引起我的警惕嗎?”舞臺上,信任危機一觸即發(fā)。
此時,即時拍攝團隊通過鏡頭拍攝與實時投屏,透過舞臺兩側的幾塊多媒體屏幕,隨著打在兩位演員身上燈光的變換,夾雜著挑貨郎的叫賣聲,行人嘈雜的喧鬧聲,舞臺的后區(qū)一幅重慶碼頭的熱鬧景象映入眼簾,7年前趙英杰舍命相救的畫面瞬間重現(xiàn)在盧海宇和觀眾面前。
那段莊嚴時刻被還原
通過光影和即時攝影技術的應用,兩個時空的畫面重疊在一起,虛實之間,讓觀眾也跟著在歷史和現(xiàn)實中來回穿梭。現(xiàn)場攝像機還將手表、人物細微表情等細節(jié)畫面放大到屏幕上,此舉同時考驗的是演員的演技。
吳樾、陶虹、吳彼等人用自己的理解演繹著廣播電臺中科研人員和播音員的生活細節(jié)及鉆研精神,蘇青、趙焌妍、姜牟遠健、應雨宸等人則每日練嗓,糾正咬字發(fā)音,尋找播音員的狀態(tài)與工作熱情。
當舞臺上最終響起毛主席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聲音時,這段開天辟地的重要歷史時刻以這種獨特的方式被還原、被記錄。
據(jù)悉,十一期間,該劇主演將分成三組陣容亮相國家大劇院,其中10月5日起將由張桐接棒吳樾,他將分別與陶虹、蘇青搭檔共同演繹這段隱秘的開國大典幕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