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北大培文杯線上頒獎典禮暨喚醒語文的耳朵系列論壇在京舉行
8月8日,第七屆北大培文杯線上頒獎典禮暨喚醒語文的耳朵系列論壇在北京培文書院舉行。北大培文杯發(fā)起人、北京大學中國詩歌研究院副院長高秀芹,北京大學教授、國際安徒生獎獲得者、北京大學文學講習所所長曹文軒,北京大學教授孔慶東,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大學文學講習所副所長邵燕君,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常務副秘書長楊早,《人民文學》雜志副主編、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徐則臣參加活動,并就“文學經典細讀與創(chuàng)意寫作思維”及“青春寫作與日常生活的創(chuàng)意表達”兩項議題展開討論。
第七屆北大培文杯全國青少年創(chuàng)意寫作大賽啟動伊始,大賽評委會主席曹文軒曾為選手們寫下《我是一個捕撈者》,強調創(chuàng)作者要像一個捕撈者一樣,通過書本知識獲得創(chuàng)作的能力,通過對生活細節(jié)的捕捉獲得創(chuàng)作的素材和藝術的想象。如今這場歷時近十個月,超十二萬青少年寫作愛好者參與的“捕撈”之旅圓滿收官。此次論壇意在讓青少年回到語文的根本——閱讀和寫作——細讀文學經典。關于細讀,曹文軒現場分享了他的細讀體驗和思考過程。比如“等待”,曹文軒說,從比賽開始到今天,他一直在“等待”,等待與年輕的寫作者們在他成長的地方——江蘇鹽城草房子樂園面對面地談文學、讀書、寫作……但這樣的等待終究因為疫情成為遺憾。不過“當你仔細解讀這個詞,你將會發(fā)現它是多么的重要,你將會發(fā)現一個一個的‘等待’組成了我們整個人生,從我們出生到離開這個世界,其實就是無數個‘等待’連接而成的。”
除了文章要細讀,曹文軒還特別強調要“細看世界”。“文章是你看了這個世界之后寫出來的,你要寫出來好文章,你就要仔細地去看生活,這個非常重要。”講到薩特描寫一只蒼蠅——一只瘦小的蒼蠅在長途汽車里頭飛來飛去,曹文軒說:“我們都見到過蒼蠅,但是大概沒有一個同學觀察過蒼蠅在體型上分兩種,一種是瘦小的,一種是肥胖的。可是別忘了,薩特是一個什么人?薩特是一個哲學家,他研究的問題是天有多大地有多大。但是當他觀察世界的時候,他又仔細到那個程度。所以你要把文章寫好,你就要非常仔細。”
孔慶東也強調說,“不僅要細讀文本,更要細讀人生。這樣寫出來的東西才可以從宏觀到微觀都經得起推敲,經得起欣賞。”他在現場還以北大培文杯決賽題目為例教學如何做到“咬文嚼字”。在寫作時首先要避免“虛晃一槍,撥馬就走”的問題,不要只是一開始帶了一下主題,之后便是和主題毫無關系的套路內容。比如題目一的“動物園門外”這個題目,“你在動物園門外當然也可以寫社會上的風霜雨雪,寫奧運會……但是怎么跟動物園門外掛鉤,為什么不叫動物園內?動物園門外跟動物園門內有什么區(qū)別?還有,在動物園門外是你從動物園里走出來,還是你沒有進入動物園,還是你路過這里?從這些角是不是有很多可深化的地方”。對于題目二 “天下無方,故所在為中,循環(huán)無端,故所在為始也”,孔慶東則抓住“中”和“始”進行分析,從地理位置上的“中心”和“循環(huán)”講到文化自信及主體的自由和限制。
評閱過多屆北大培文杯決賽的“老”評委徐則臣老師表示,在閱卷過程中有“驚喜”,也有“遺憾”。他說,此次大賽評委們普遍感覺“文章涉及我們當下生活的相對來說比較少”。總結原因大概有三,一是孩子們想要對“當下的日常的這種熱氣騰騰滾沸的現實,在第一時間總結出一些問題”,“相對來說的確是很困難的”;二是“我們習以為常的東西很難把它文學化”,但正因為如此,“恰恰可以看出來一個作者的文學能力”。徐則臣希望,“孩子們以后在寫作中,要盡量認真地盯著自己的身邊、盯著自己的問題,看得足夠久、足夠深,才能把它的文學性轉化出來”。第三,文學經典的傳承是寫作者非常重要的責任,“寫作不僅僅是寫一篇漂亮的文章”,更多的是要“從寫作認識我們自己”。所以,“更需要寫自己身邊的事,寫自己對這個世界最真實的那種感受,要及物,要不斷地拿自己下手”,“我覺得以后我們的寫作還是盡量地從遠處往回拉一拉,當然寫遠處寫得好也很好,但是所有的遠處最終都是為了我們的身邊”。
作為網絡文學研究專家,邵燕君更加了解青春寫作和年輕的寫作者們,她說:“文學的耳朵,它諦聽的應該是自己內心生命的那個聲音,把這個聲音寫下來有多么重要呢,就它不僅是記錄你的生命狀態(tài),它同時是你生命狀態(tài)形成和成長的必要環(huán)節(jié)。”邵燕君還給深陷“經驗貧乏”困境的寫作者們提出了兩個具體的實操建議,一是,三五好友組個小群,每天寫三五百字,寫一篇書評或影評,什么都可以,互相鼓勵堅持去寫。二是,做一個采訪錄,比如看網絡文學的年代文,“就把這些年代文推給那些曾經有插隊經歷的父母和叔叔阿姨,讓他們看看年代文,然后讓他給大家講講自己插隊的經歷,你小時候生活的故事,可以延展到去采訪他們,讓他們聊聊他們過去的生活。”
高秀芹博士提及北大培文杯的“初心”和“愿景”,以及培文杯顧問、北京大學教授謝冕生對于培文杯的寄望——文學的希望,在未來,在青少年。楊早認為,青少年的強項就是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新奇感。“青春寫作最大的好處就是你可以放開思想,尤其我們不是高考的作文題,不需要顧忌說閱卷老師心里有一桿秤,可以拋開這些盡情釋放。這也是北大培文杯這么多年來一個主要的追求,我們需要發(fā)掘一些真正地對文學、對中國的語言從小就建立了親密感和敬畏感的苗子。它不再是一個工具的問題,也不再是一個制度化的東西,它應該是跟每個人的生活、跟每個人的獨特思想緊密相關的那么一個追求。”活動最后,曹文軒和高秀芹透過鏡頭,向全國共計502名的寫作新星們送上祝福,祝賀他們在這場充滿可能性的比拼中脫穎而出,也祝福他們在未來都能擁有自己的創(chuàng)作海洋,成為寫作的捕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