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歲軍,萬歲連
人民解放軍序列中,有兩支部隊曾得到了極高的贊譽,一支被彭德懷稱贊為“萬歲軍”,一支被鄧小平稱贊為“萬歲連”。
1950年12月1日,彭德懷司令員在寫好給38軍通令嘉獎的電報末尾,在“中國人民志愿軍萬歲”后,特意加了一句“38軍萬歲”。
38軍萬歲,名副其實。抗美援朝第二次戰(zhàn)役,為了圍殲美軍,38軍338團冒嚴寒,晝夜急行軍140多里,繞道敵后,斷敵逃路。在林海雪原中夜間奔襲,身負裝備1小時10余里,是何等的拼命。接下來的三所里阻擊戰(zhàn),該團阻擋了數(shù)千美軍的南北夾擊。337團在龍源里打退了敵軍5個團的進攻。335團1營3連在松骨峰戰(zhàn)斗中,百余人的全連在敵人飛機大炮坦克攻擊下打得只剩下7人,也沒讓敵人前進半步。作家魏巍經(jīng)戰(zhàn)地采訪寫的《誰是最可愛的人》,就取材于38軍的這次戰(zhàn)斗。他寫道:“勇士們在這煙與火的山崗上,高喊著口號,一次又一次把敵人打死在陣地前面,敵人的死尸像谷個子似的在山崗前堆滿了,血也把這山崗流紅了。可是敵人還是要拼死爭奪,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滅……勇士們子彈打光了。蜂擁上來的敵人,占領(lǐng)了山頭,把他們壓到山腳。飛機擲下的汽油彈,把他們的身上燒著了火。這時候,勇士們?nèi)匀徊粫笸搜健K麄儼褬屢凰ぃ砩希弊由厦爸鴨鑶璧幕鹈缦驍橙藫淙ィ褦橙吮ё。屔砩系幕穑岩碱I(lǐng)陣地的敵人燒死……這個連傷亡很大,但是他們打死了三百多敵人,特別是使我們的主力趕上,聚殲了敵人。”魏巍還寫了在防空洞里與正在一口炒面就一口雪的志愿軍戰(zhàn)士的對話:“我問他:‘你不覺得苦嗎?’他把正送往嘴里的一勺雪收回來,笑了笑,說‘怎么能不覺得!我們革命軍隊又不是個怪物,不過,我們的光榮也就在這里’”。
抗美援朝二次戰(zhàn)役38軍殲敵1萬余人,為取得戰(zhàn)役勝利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經(jīng)此一戰(zhàn),中朝軍隊把“聯(lián)合國軍”趕到了三八線。這支不畏強暴,敢于斗爭,具有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革命樂觀主義的軍隊,值得我們永遠高呼萬歲。
1963年6月6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中央軍委常委的鄧小平在國防部授予“南京路上好八連”稱號不久,欣然命筆:“一貫保持光榮傳統(tǒng)的、保證走向共產(chǎn)主義的集體標兵——南京路上好八連萬歲!”
“好八連”萬歲,名不虛傳。72年前,八連進駐上海,夜宿街頭不擾民,送給上海人民最珍貴的見面禮,把人民軍隊的形象展現(xiàn)給世人。幾十年來,連隊歷經(jīng)考驗,身居鬧市一塵不染,艱苦奮斗為人民服務。我軍的締造者毛澤東為這個連隊寫下了不朽詩篇《八連頌》,這是毛主席給予我軍一支部隊寫下的唯一詩詞:“好八連,天下傳,為什么,意志堅,為人民,幾十年,拒腐蝕,永不沾,因此叫,好八連”。堅定不移、堅持不懈為人民服務和奮斗,永不變色,是我黨我軍的性質(zhì)和宗旨,所以八連好,人民軍隊好,中國共產(chǎn)黨好。
《八連頌》寫道:“不怕壓、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不怕帝,不怕賊。”中國共產(chǎn)黨及其創(chuàng)建和領(lǐng)導的人民軍隊,從成立那天起,就具有一往無前的精神,它不曾為任何艱難困苦所屈服,而只會壓倒一切敵人。建黨一百年,建軍94年,我黨我軍從勝利走向勝利,靠的就是“八不怕”。
《八連頌》又寫道:“紀律好,如堅壁,軍事好,如霹靂,政治好,稱第一,思想好,能分析”。這四好,是人民軍隊戰(zhàn)斗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毛主席對我軍戰(zhàn)無不勝緣由的精辟總結(jié)。詞末,毛主席寫下兩句亙古絕唱:“軍民團結(jié)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下的人民軍隊和人民群眾堅如磐石的團結(jié),必將永遠無敵于天下。
光輝詩篇《八連頌》是毛主席建黨、建軍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是我黨我軍性質(zhì)、宗旨的集中體現(xiàn),是毛澤東政治思想、軍事思想、戰(zhàn)略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是中華文化的生動體現(xiàn),是領(lǐng)袖對人民軍隊的稱頌。鄧小平同志贊譽“好八連”萬歲,集中反映了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的心聲。
1949年進城后,“好八連”一直駐守在上海,曾隸屬上海警備區(qū)特種警備團。最近一次軍改,“好八連”轉(zhuǎn)隸第72集團軍特戰(zhàn)某旅。這是我軍一支能上天入海的特戰(zhàn)勁旅。八連既是霓虹哨兵,又是霹靂尖兵。非疫情期的每月10日、20日,人們可以在上海南京路上看到“好八連”官兵為民服務的身影,他們已經(jīng)連續(xù)服務了38年。2013年,上海市擁軍優(yōu)屬基金會動員上海14家著名企業(yè),資助翻建了“南京路上好八連事跡展覽館”,微信搜索此館可預約參觀,在“好八連”現(xiàn)駐地,一睹這支“萬歲連”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