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 id="yy8yy"><optgroup id="yy8yy"></optgroup></dd>
<small id="yy8yy"><menu id="yy8yy"></menu></small>
<sup id="yy8yy"><delect id="yy8yy"></delect></sup>
  • <noscript id="yy8yy"><pre id="yy8yy"></pre></noscript>
  • <sup id="yy8yy"></sup>
  • <tfoot id="yy8yy"></tfoot>
    <small id="yy8yy"></small>
  • <dd id="yy8yy"><pre id="yy8yy"></pre></dd>
    <sup id="yy8yy"></sup>
    <noscript id="yy8yy"><optgroup id="yy8yy"></optgroup></noscript>
    <noscript id="yy8yy"><dd id="yy8yy"></dd></noscript>

    亚洲gv永久无码天堂网,成年人夜晚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国产福利片在线观不卡,色噜噜狠狠网站狠狠爱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慶祝建黨100周年 《青年作家》2021年第7期|趙郭明:戰(zhàn)川中(節(jié)選)
    來源:《青年作家》2021年第7期 | 趙郭明  2021年07月19日08:52

    戰(zhàn)川中

    川中油田好風光,好呀么好風光

    生產(chǎn)大軍建設忙,建呀么建設忙

    大路小路車飛跑,車呀么車飛跑

    人來人往喜洋洋,喜呀么喜洋洋

    ——1958 年,“川中石油會戰(zhàn)”勞動歌曲

    川中有肥肉

    余秋里走馬上任后不久,就在北京六鋪炕石油大樓主持召開了石油部的黨組會議。這次會議的主題是貫徹中央首長聽取前部長李聚奎匯報后所作的指示,對確定石油部在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的戰(zhàn)略重點來說,堪稱承上啟下,意義重大。會議明確了石油部的兩個工作思路問題:一是中國石油要以開發(fā)天然油為主攻方向,二是石油勘探重點要向東部區(qū)轉移。

    除了具有相當傳播效應的準噶爾、柴達木、四川、鄂爾多斯和克拉瑪依——這些共和國繼承民國石油地質基礎已經(jīng)開發(fā)的五大老區(qū),還將開發(fā)松遼、蘇北、山東、貴州及吐魯番——這些由年輕地質勘探人員唱著《勘探隊員之歌》,迎著山谷的風,以火焰般的熱情,為祖國找出的富饒礦藏!

    于是,石油工業(yè)在“二五”期間,就等于擁有了十大戰(zhàn)區(qū)。在這十大戰(zhàn)區(qū)之內(nèi),余秋里又把辦公室墻上地圖中標明的松遼及蘇北,劃為了即將突破的重中之重。

    李聚奎卸任石油部長之職,去總后政治委員的任上履新。副部長康世恩的職務未作變動,繼續(xù)輔佐余秋里。在這次黨組會上,康世恩談了戰(zhàn)略東移的必要性與可能性。

    他認為:“我國有400 多萬平方公里的沉積巖面積,有十多個大型盆地,一百多個中小型盆地,石油勘探領域十分廣闊。”同時他還指出,“東部地區(qū)不像西部地區(qū)那樣,油苗和生儲油巖層出露比較明顯,要發(fā)現(xiàn)深層地下的油層難度比較大。1957 年以后,情況已有變化。勘探隊伍有了大發(fā)展,技術裝備有了提高,也積累了一定的勘探經(jīng)驗。特別是在松遼平原等地,地質部1955 年開始進行普查,石油部1957 年開始進行地質調(diào)查,已經(jīng)做了不少工作,初步掌握了區(qū)域地質和地質構造情況。因此,加強新區(qū)石油勘探,把戰(zhàn)略重點轉移到東部地區(qū),爭取盡快發(fā)現(xiàn)新油田的條件正在成熟。改變石油工業(yè)分布不均的狀況,加快石油工業(yè)的發(fā)展,既是需要,也有可能。”談到指導思想及戰(zhàn)略布局時,康世恩提出:“評價開展勘探的地區(qū),不能單純考慮地質條件的難易,應該將地質條件與經(jīng)濟地理條件并重。”

    “老康,根據(jù)中央的指示,我們把戰(zhàn)略布局和松遼及蘇北的戰(zhàn)役重點都找到了,接下來,只要在戰(zhàn)術層面撕開一道口子,找準一塊‘肥肉’下口,哈哈哈,石油部這盤‘一五’期間沒下好的死棋,這回就能起死回生了。”余秋里是一名從紅軍時期走來的農(nóng)家軍人,雖然身經(jīng)百戰(zhàn),作戰(zhàn)勇猛,素以“鐵血強悍的獨臂將軍”之稱聞名于軍內(nèi)外,平時說話喜歡直來直去,但是每到關鍵時刻卻總以智謀示人,以具有解決各種重大問題、敢啃硬骨頭的能力著稱。

    1947 年,在第一野戰(zhàn)軍挺進大西北的冬季整訓中,余秋里時任第一軍第一師政委,同稍后帶領裝甲團——保衛(wèi)玉門油田回到新中國的黃新亭一起搭班子,帶部隊。針對國民黨軍起義投誠及被俘人員已占部隊大多數(shù)的實際,他提出了在整訓中,以提高“解放戰(zhàn)士”的思想覺悟為重點,發(fā)動他們“訴舊社會的苦”和“查思想,查階級,查斗志,進一步提高部隊戰(zhàn)斗力”的指導思想,為部隊發(fā)展壯大作出了突出貢獻。

    “1948 年1 月,中央詳細聽取余秋里的匯報,充分肯定了他們的這一創(chuàng)造性做法。首長說:“我們從中央蘇區(qū)起,就想找到一個教育俘虜兵的好形式,這次訴苦三查的辦法把這個問題解決了。”

    也許正是由于如此,當石油部面臨換將之際,有人向首長推薦余秋里時,首長在人才濟濟的軍隊高級將領中,這才看中了余秋里。

    1958 年3 月,開完上任后的首次部黨組會議,余秋里在號召全國石油工人振奮精神,用科學態(tài)度和革命干勁,按中央要求,革命加拼命地投入為國家尋找油氣資源戰(zhàn)場時,由于平時他愛吃肥肉的緣故,他又用“挑肥肉吃”這種通俗易懂的口號激勵大家。面對國家缺油的現(xiàn)狀,讓大家“哪兒有肥肉,就往哪兒沖”。這不僅讓石油部的機關干部深受鼓舞,而且還讓此前在部里屬于“少數(shù)派”的康世恩一聽也眼放金光,坐不住了。

    余秋里把找到大油田,解決國家石油緊缺問題的突破口稱為“挑肥肉吃”,同屬農(nóng)家軍人出身的副部長康世恩,之前則將這種努力比喻為“挖個大金娃娃”,可見他們在認識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本質上,都有一種以“美食”與“金錢”來調(diào)動大家積極性的過人之處。他們不但都是第一野戰(zhàn)軍作戰(zhàn)序列中的師級政工干部,而且還都在1939 年,即八路軍一二○師開辟敵后抗日根據(jù)地期間,在壯大發(fā)展八路軍的一線崗位戰(zhàn)斗,并且一鳴驚人。余秋里通過一年不到的努力,將獨立第三支隊從300 人迅速擴充到5000人規(guī)模;康世恩經(jīng)地下黨安排逃出北平,來到師民運隊擔任文化教員不久,也很快拉起了兵員足額的一個建制連;在西北野戰(zhàn)軍橫渡黃河之前開展的整軍運動中,部隊興起了改造解放戰(zhàn)士的“一訴三查”運動;作為兩位“幕后推手”,他們一個以師政委的作為給首長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個以師政治部主任的表現(xiàn)受到西北野戰(zhàn)軍司令員彭德懷的褒獎。看來中央將兩位脾性相投,作風類似,而且從來不做賠本買賣的干將放在石油部正副部長的崗位任職,不能不說這種人事安排是種絕妙的“優(yōu)化組合”。

    中國石油工業(yè),迎來了“余康時代”。

    見余秋里一臉興奮,想從“十大探區(qū)”的某個點位上找到突破口,煙癮很大的康世恩,從同樣奢煙如命的余秋里辦公桌上一盒所剩不多的“中華”里抽出一支點燃,吸了一口,直奔主題:“余部長,別急,我來告訴一個馬上能吃到肥肉的地方!”

    余秋里一聽,單手麻利地從煙盒中順出一支煙來噙著,要過康世恩抽得正起勁的煙卷兒,將自己嘴上的煙點燃,一臉驚喜地道:“快說,快說。”

    “四川勘探區(qū)的川中構造就要出結果了。去年,張忠良的四川局,東溪構造的兩口探井先后出現(xiàn)井噴,一口井的天然氣在河上燒了半個多月,一口井噴出的天然氣燒了將近三個月才撲滅。在這之后,他們頂住壓力又在川中搞勘探,中央首長又去隆昌氣礦給他們加油鼓勁,憑我的直覺,過不了多久,我們在川中就該有大動作了。”康世恩說。

    康世恩的直覺是不錯的。他和余秋里部長面對中國石油工業(yè)一下鋪開的十個探區(qū),將目光瞄準四川盆地,想從我們川中這里撕開一道口子,找到啟動石油工業(yè)“二五”發(fā)展規(guī)劃的突破口,沒想到,川中油氣礦的前輩竟然非常爭氣,給這位新部長送了“三件大禮”。三件大禮對余部長來說,也是三塊令他欣喜的“三塊肥肉”;對川中老“川油人”來說,卻是一連串油香撲鼻的好日子,也是值得我們銘記的“三個輝煌時刻”。

    1958 年3 月的一天,天快黑時,川中探區(qū)位于武勝縣沙溪鄉(xiāng)闖家?guī)r的女2 井,井場燈火通明,鉆機的“吼叫聲”還像白天一樣亢奮——震得闖家?guī)r四周的山谷回音隆隆,就像春雷過境那樣震撼人心。那天夜里,上班的鉆工特別小心、十分謹慎地在各自的崗位上堅守、忙碌;司鉆更是不敢懈怠,緊緊握著手里的剎把子,眼睛眨也不眨一下——就那么死死地盯著指重表的變化。因為在這之前,鉆井工程師已明確地告訴大家:夜間作業(yè)時,一定要小心謹慎,如果不出意外,這天夜里就可以打到事先設計的目的層了。

    大約凌晨三四點的樣子,又困又累的司鉆可能連個呵欠都還沒打利索,就感到突然有股神秘的力量從井下傳來,握住剎把子的雙手,開始不停地跳動,接著井筒里的泥漿開始向泥漿池里緩緩涌出,并還伴有“咕嘟咕嘟”的氣泡。泥漿在池子里慢慢開出了星星點點的油花。司鉆一看,嚇得趕忙大叫:“注意了,要井噴了,手里有空的,快點去拉警報!”驟然響起的警報將待崗工人從睡夢里驚醒,他們披衣沖向井場,就聽到井筒里傳出的“呼呼”嘯叫,看到泥漿一剎那就噴了一丈多高,緊跟著又有一股又黑又亮的油柱“射”向灰黑的夜空,然后,又“嘩啦啦”地落地。不一會兒,泥漿池里就蓄滿了原油,并還源源不斷地外溢,流向了四周的稻田和小水溝里。

    川中油氣礦原宣傳科長龍雛說:“女2 井出油那天夜里,鉆臺上的鉆工被井噴的‘油雨’淋得‘哈哈’大笑,活像黑得透亮的山魈。井噴見油的電話打到龍女寺探區(qū),副區(qū)隊長徐志安趕忙帶人從板橋村沖向現(xiàn)場,一車車重晶石粉不斷地運來,搶險之戰(zhàn)有條不紊地展開。壓井工人從車上扛著重晶石粉——不停地來回飛跑;撈油的人用鋁盔、臉盆、鐵桶從泥漿池、水田里和溝渠中,舀起原油倒進儲油罐里,罐子裝不下時,不斷向外流淌,他們也都全然不顧,還是瘋狂地將井噴及溢出罐外的原油向儲油罐里回收……忙到天快亮時,直到將防噴器材搶裝完畢,工人們不停撈油的機械動作這才停了下來。”

    女2 井在3 月一個夜晚的井噴——噴出了四川石油人的驚喜,噴出了四川石油勘探局的揚眉吐氣!

    但老天在給川中帶來希望的同時,也許還要磨煉川中人的意志吧。女2 井在給石油工業(yè)增光添彩的這個后半夜,勘探處長孫繼先卻在蓬基井忙得焦頭爛額。

    蓬基井,是川中鉆探處在蓬萊構造打出的第一口基準井。1956 年3 月開鉆,1958 年2 月22 日鉆至3201 米完鉆。3 月這天晚上的產(chǎn)層打開后,雖沒見到預期的原油,但鹽水滾滾,不斷噴涌而出,日產(chǎn)鹽水兩千多噸。鹽水流向周圍的農(nóng)田,綠油油的秧苗馬上枯萎,如遭魔咒般地奄奄待斃。蓬萊、中江、射洪一帶的農(nóng)民,聽說蓬基井從地下鉆出來的是鹽水,不是國家需要的石油,心想石油單位要油,不要鹽水,于是就蜂擁而至,用水桶將鹽水挑回家去熬鹽,高峰時期,竟然多達五千多人。哄搶鹽水的農(nóng)民來來回回,你爭我搶之間,開始動起拳頭,掄起扁擔,繼而引起了一場騷亂,導致孫繼先正在指揮的壓井搶險工作一時無法及時展開。

    面對蓬基井從白天到夜間一直鬧個不停的混亂局面,勘探處的保衛(wèi)干事好幾次掏出手槍,想用對天鳴槍的辦法來驅離井場的騷亂人群,但都被孫繼先果斷地呵斥住了。

    孫繼先一面向局里打電話請示匯報,請求四川石油勘探局——通過石油部駐重慶辦事處——火速協(xié)調(diào)壓井材料與物資馳援川中;一方面又與地方政府取得聯(lián)系,希望地方領導務必引起重視,給予支持。結果從第二早上忙到晚上天黑,綿陽行署會同軍分區(qū)的領導,帶來5 個連的兵力維持秩序,抓了一批情緒失控分子,四周農(nóng)民因搶鹽水引發(fā)的一場騷亂這才得到平息。

    孫繼先點燃一支煙坐在井場,大口吸著正在歇氣時,副處長楊作義的電話就從南充東觀鎮(zhèn)大本營打到蓬基井,告訴他女2 井已經(jīng)噴出原油的好消息。

    一聽女2 井出油了,孫繼先渾身一個激靈,像彈簧般地跳起來,將正抽的香煙扔在地下一腳踩滅,大聲喊來司機準備直奔東觀而去,但車子剛發(fā)動時,蓬基井的一名司鉆又飛跑過來報告:充3 井那邊也開始噴油了!

    面對好消息的接踵而至,孫繼先仿佛又回到了戎馬倥傯的年代,趕忙對司機下達了不回東觀,改去充3 井的命令。

    充3 井的場面令人振奮,呼嘯的原油從半空落下,打得四周農(nóng)房上的青瓦紛紛碎裂。井場附近的農(nóng)民從沒見過這樣的陣仗,一傳十、十傳百地簇擁而來,一時間充3 井人山人海,歡呼聲、鼓掌聲、口號聲不斷地起伏交織。

    井下噴射的原油越來越多,僅1 小時24 分,充3 井噴出的原油就高達40 多噸。這時,孫繼先已經(jīng)忘了自己是個指揮員的角色,一見如此壯觀、火紅的場面,立即摘下鋁盔,像個沖鋒的士兵一樣沖入了撈油隊伍中。

    1958 年的3 月份,的確都是喜訊連連的好日子哦!蓬萊構造的蓬1 井鉆到大安寨的“大三層位”,繼女2 井和充3 井在前面發(fā)生井噴,蓬1 井又再次奪人眼眸地發(fā)生了強烈井噴,僅在13 分鐘之內(nèi),這口井的噴油量,就達到了讓人目瞪口呆的45 噸之多。

    川中石油勘探局第三次原油的噴薄而出,讓張忠良局長和總工程師赫鳳臺高興得眉開眼笑,接到孫繼先的電話后,就從成都出發(fā),向建在今武勝縣境板橋村的川中蘇聯(lián)專家樓驅車而去。

    聽說充3 井又出油了,張忠良就對赫鳳臺說:“老赫啊,這下可有咱們忙的了!”

    赫鳳臺通過與張忠良將近三年的共事,對他的秉性為人,已有相當了解,就笑著回應:“這是好事啊,這些年,您帶著我們,起早貪黑,頂著各種壓力地忙來忙去,等的不就是這一天嘛!”

    見四川局的局長與總工程師有說有笑,路上受到感染的蘇聯(lián)專家亞·斯拉兒斯基一點也不見外,不停地嚷嚷著:“哈拉索,哈拉索(俄語‘好’的意思)!”

    到了充3 井,川油人對亞·斯拉兒斯基這些年真心幫助四川局找油所做的一切表示感謝,勘探處的一個漂亮姑娘,甚至還飛跑上去,給他獻了鮮花。

    晚上,回到板橋村的蘇聯(lián)專家樓,亞·斯拉兒斯基高興得像個孩子,自己倒了滿滿一杯白酒,然后給張忠良、赫鳳臺也照樣倒了滿滿一杯,要和他們一起舉杯共慶,張忠良、赫鳳臺一起“哈哈”大笑起來,爽快地與亞·斯拉兒斯基干杯,然后一飲而盡。

    川中醉了!

    “川中出油的喜訊,迅速傳遍大江南北。”龍雛說:“《人民日報》在頭版顯要位置,以‘第二個克拉瑪依’為題報道川中喜訊;上海電影制片廠及時跟進,拍攝新聞紀錄片,向全國放映,使‘女2 井’‘充3 井’和‘蓬1 井’這些名字,像報春的燕子,不但飛進了北京的黨和國家機關,還飛入了長城內(nèi)外的尋常百姓之家。”

    首都北京、華東上海、甘肅玉門、天府成都、山城重慶、青海西寧、新疆烏魯木齊、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來自各地黨政軍機關的電報、賀信,雪片般地飛向了川中大地。

    “北京石油學院的師生聽到川中出油的喜訊,數(shù)千人迅速奔向飯?zhí)茫⒓凑匍_了慶祝大會。地質系的應屆畢業(yè)生代表表示:‘我們馬上要去勘探戰(zhàn)線,希望能做四川石油工業(yè)的尖兵!’新疆石油工人在賀電中說:‘川中噴油的消息傳來,我們欣喜若狂,分別在烏魯木齊、獨山子、克拉瑪依召開慶祝大會’,他們表示‘川中要什么,就支援什么;什么時候要,就什么時候到。’玉門鉆井公司在賀電中說:‘川中出油,像一聲春雷,我們決心全力支援四川局的石油勘探4。’”

    聽說川中終于打出石油了,而且三口井之間分別還只相距100 公里,出油量相加一天就達一百多噸以上,平時一貫安靜、肅穆的石油部大樓沸騰了:“川中找到大油田了”的歡呼聲,和“共產(chǎn)黨萬萬歲”“石油工人萬歲”的口號聲,從各辦公室像水一樣涌向了石油大樓各個樓層的走廊里,然后,又不斷向大樓門前的小廣場匯集。

    人們在石油大樓四周不停奔跑,高聲歡笑,敲鑼打鼓,燃放鞭炮,“惹得四周的居民都跟著他們熱鬧了很久。那時石油部(與川中一樣),還有一幫蘇聯(lián)專家(還沒回國),他們同樣人人欣喜若狂。因為在這之前,他們一直沒幫中國人打出石油,覺得很沒面子,連蘇聯(lián)國家部長會議主席都批評了他們。這回四川盆地頻頻報捷,蘇聯(lián)專家終于一掃臉上的陰云,他們將康世恩拉去暢飲伏特加,把不勝酒力的康世恩灌得大醉,然后,一起抬著他滿街飛跑……”

    知道川中“有肥肉”了,看到石油部成天比過節(jié)還熱鬧,到處充滿了喜慶氛圍,余秋里也一掃臉上愁云,一個人走路,樂得笑瞇瞇的;他將右手背在身后,左手一根懸空的袖管,隨著邁得“咚咚”直響的腳步,被他搖擺得“呼呼”風響。對部里的工作稍作安排之后,他就吩咐秘書,向空軍34 師申請了一架安—26飛機,叫上康世恩直飛四川盆地。

    這是余秋里上任石油部長后首次來到勘探現(xiàn)場。當他看到高高的井架和飛旋的鉆機,尤其看到仍在噴油的現(xiàn)場,興奮不已。他從一個井臺奔另一個井臺,見什么就問什么,恨不得把鉆井和勘探知識一下全部裝進自己腦海里。“來來來,抽煙抽煙!”每到一個井臺,余秋里便把頭上的草帽往旁邊一扔,不管臟不臟,一屁股坐在工人的床鋪上,毫不見外地盤起雙腿,掏出口袋里的“中華”滿屋子撒。“這就是部長啊?”工人們用油乎乎的手一邊吸著難得見到的“大中華”,一邊竊竊私語。“啥部長不部長的,到你們這兒,我就是小學生。你們可得給我好好講講這兒的油是怎么打出來的。講好了,我再給你們中華煙抽。另外還有肥肉吃!”余秋里一番套近乎的話,說得工人和技術員心里熱乎乎的。于是你一言我一語,給丘巒碧野的南充大地帶來無限春意。

    余秋里聽了四川局張忠良的匯報,又在各井場進行了深入現(xiàn)場的調(diào)研學習,便叫來康世恩商量:“咱們把各地的局長、廠長叫到南充來,一來我和他們見個面;二者咱們好好研究一下,是不是集中兵力,能在四川打個找油的殲滅戰(zhàn)?”

    康世恩聽了打心里感到高興,川中勘探,他與四川局都花了很多心血,雖然現(xiàn)在出油效果不錯,但接下來的儲量掌握卻不敢馬虎。因此,一聽部長要在川中召開“南充會議”,就讓隨行的勘探司長唐克,按部長指示趕緊落實。

    四月的南充,花團錦簇,各種渲染會議召開氛圍的標語口號貼滿了大街小巷。當?shù)厝税l(fā)現(xiàn),他們生活的城市,街上行駛的小汽車和泥痕斑駁的吉普車,突然比平時多了。進出南充地委招待所的那些“大鼻子”、藍眼睛的國際友人,令他們感到既好奇,又興奮,他們不知中國石油工業(yè)發(fā)展史上著名的“南充會議”就要在自己的家門口召開了。

    4 月9 日這天,除了部分蘇聯(lián)專家,來自全國各地石油單位的代表100 多人云集南充。石油部的部長余秋里、副部長康世恩、勘探司司長唐克,以及國家經(jīng)濟委員會、計劃委員會和四川省委的負責同志;四川、新疆、青海、玉門各石油勘探區(qū)的局長、黨委書記、總地質師和總工程師;玉門局的楊拯民、焦力人、秦文彩、李德生;新疆局的張文彬;四川局的張忠良、黃凱、赫鳳臺、司徒愈旺……這些石油工業(yè)的奠基者,在南充會議上學習了“成都會議”精神和中央首長的重要指示,聽取了康世恩圍繞國家“第二個五年規(guī)劃”重點所做的動員報告。

    根據(jù)會議安排,代表們趕到女2 井視察。

    女2 井自3 月份在鉆探中發(fā)生井噴,到3月23 日才正式完鉆,隨后進入了試油階段。

    從3 月31 日到4 月6 日連續(xù)4 個晝夜的放噴結果看,每個晝夜出油量平均達到了62 噸。

    張忠良局長下達放噴命令之后,一條又黑又亮的“黑龍”攜風帶力,怒躥而出,各地代表紛紛為之鼓掌歡呼。蘇聯(lián)專家米爾琴科院士興奮地跑到油池邊蹲下,伸手沾起了一星烏黑的原油放在鼻子下嗅了一會兒,一邊點頭,一邊高興說:“哈拉索!”隨后,他又用兩指捻起兩粒粘在泥漿池邊的油砂細細地觀察起來。

    米爾琴科對中國石油工業(yè)的未來發(fā)展一直持有濃厚的興趣,看到女2 井放油的場景,井場周邊的層層梯田、河水、青山,也許讓他想起了俄羅斯的巴庫油田和他家鄉(xiāng)的高加索油田,于是,他走向曾與他一起在中國版圖上做過多次石油地質旅行的康世恩說:“這回找到了!康,我的朋友,祝賀你,川中可能就是‘中國巴庫’!”他與康世恩擁抱,握手后,又走向余秋里,同余秋里擁抱握手,以至于許多年以后,余秋里還在回憶錄中寫道:“(那個)蘇聯(lián)專家見到我說:‘哎呀!你這個部長真是幸運,剛來不久,一家伙搞了個大油田!’他講了很多道理,說是找到了大油田,按照他們的習慣,要我請他們喝白蘭地。我只好讓廚房做了幾個菜,請?zhí)K聯(lián)專家吃了一頓飯。那時候,到處都彌漫著樂觀情緒……在這種情況下,我也以為,這下子,可能一鋤頭( 就) 刨出了一個‘金娃娃’。”

    4 月21 日,南充會議閉幕了。在會上,余秋里針對解決石油勘探方向和加強隊伍建設等問題提出了看法:“以后的石油勘探工作原則:既要照顧全局,又不能千篇一律;既要重點使用力量,又不能忽視其他方面。勘探的步驟應該是:點面兼顧,集中力量,解決主要方向的問題,不然,就會陷入攻不勝攻、防不勝防的被動局面。”

    因此,石油部黨組作出決定,1958 年“要加大川中與川南勘探任務,尤其川中的南充、龍女寺和蓬萊鎮(zhèn)地區(qū)的勘探要當作一個戰(zhàn)役來打,秋天基本上要把這三個點拿下來,為下一步的開發(fā)準備好可靠的資料。”

    在強調(diào)了會戰(zhàn)川中,還要兼顧蘇北、松遼、克拉瑪依、柴達木和玉門突擊勘探的同等重要性之后,余秋里對石油部之所以集全國之力會戰(zhàn)川中,做出了說明:這樣做,“一是條件好;二是價值大。這里交通方便,修路容易,人口眾多,用水不難,對經(jīng)濟建設所起的作用、產(chǎn)生的價值,都是突出的。我們錢少要吃肥肉,骨頭待有條件了再啃,反正跑不了。

    另外,根據(jù)會議召開前做過的實地調(diào)研,余秋里還針對“鉆井隊的情況與解放軍的連隊情況一樣,常年分散野外,堅持獨立作戰(zhàn),條件艱苦,任務繁重”等特點,提出了“加強黨的領導、加強隊伍建設的問題”,乃至發(fā)揚解放軍把“支部建在連上”的光榮傳統(tǒng)的要求;從而為南充會議結束后,石油戰(zhàn)線的“基層生產(chǎn)隊(車間),普遍都建立了黨支部,設立政治指導員”——石油基層政工干部,帶領支部“一班人”,向“建設一支思想和技術素質好,組織紀律性強,艱苦奮斗、能打硬仗的石油隊伍”的目標奮斗,奠定了堅實的、影響深遠的思想基礎。

    火紅的記憶

    南充會議結束后,為加快四川盆地油氣資源的勘探,特別是川中油田及川南氣田的開發(fā),滿足各行各業(yè)對石油天然氣儲量、產(chǎn)量快速增長的強烈需求,石油工業(yè)部決定將“四川石油勘探局”改組成“四川石油管理局”。從“勘探”到“管理”的字面變化,不難看出,石油部對四川油氣工業(yè)發(fā)展寄予熱望;僅從字面角度的理解而言,“勘探”帶有“進行時”與“不確定”之意,而“管理”則意味著對地下石油天然氣資源的掌握、控制、開發(fā)、生產(chǎn)乃至經(jīng)營。

    就是說,自從川中出油的消息橫空出世,并經(jīng)中央及地方媒體的集中宣傳之后,加之南充會議期間,來自全國石油戰(zhàn)線的領導與代表的親眼目睹,在蘇聯(lián)專家提供的技術支持下,代表們又經(jīng)過了詳細周密的分析論證,石油部不僅對川中地下石油儲量充滿信心,而且經(jīng)過康世恩激情澎湃的一番動員,余秋里基于高屋建瓴的戰(zhàn)略部署,人們已對川中石油儲量更加充滿信心,就集中力量以舉全國之力,拿下川中油田的決心而言,從上到下已經(jīng)形成了志在必得的共識。

    當四川局完成了從“勘探”到“管理”的改組以后,其組織機構又增設了川中礦務局、川南礦務局兩個副局級單位,和一個旨在繼續(xù)加強云南、貴州和廣西地區(qū)油氣資源勘探力度的“貴陽勘探處”。這時,四川局機關的辦公地址也從最初的喇嘛寺街,遷到了現(xiàn)在西南油氣田機關所在地的府青路。

    考慮到川中會戰(zhàn)任務重大,而且工作強度十分罕見,石油部基于四川局人手與資源都很短缺的現(xiàn)狀,決定從石油工業(yè)的搖籃——玉門油田,調(diào)集一批精兵強將馳援川中。但置身南充會議的鼓舞和國內(nèi)各條戰(zhàn)線,都在大干快上的滾滾熱潮中,人們一聽石油部要在川中組織石油會戰(zhàn),激情像火一樣一點就熊熊燃燒起來,每個人隨之亢奮不已。

    搶在玉門馳援隊伍動身前的頭一個星期,四川局就時不我待地組織召開誓師動員大會,下達了拿下南充、龍女寺和蓬萊三個構造的總動員令。

    張忠良局長號召全局干部職工,四川盡管有中央和全國人民的支持,也要樹立四川石油人不等不靠的思想,在各路大軍集結川中之前,以飽滿的熱情和忘我的干勁,率先投入川中會戰(zhàn)。四川局要在石油部拿下20 口關鍵井的戰(zhàn)斗中先行一步,振奮精神,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創(chuàng)造成績,爭取在1958 年7 月1 日向建黨37 周年獻上厚禮。

    這20 口關鍵井的具體情況是:在南充構造打8口井;龍女寺構造上打8口井;剩下的4口井,要打在蓬萊構造上。

    局里當時的計劃是:每打一口井,用5 天時間安裝井架,用40 天一鼓作氣地打完,這樣,經(jīng)過兩個來月的苦戰(zhàn),四川局就能和趕來增援的隊伍一起把這20 口井打完,敲鑼打鼓地向建黨37 周年獻禮了。

    ……

    川中接到局里的動員命令后,共青團的年輕人立即召開了“埋頭苦戰(zhàn)三年,一定將川中變?yōu)榇笥吞铩钡娜罕姶髸D切┠贻p人紛紛請戰(zhàn),向黨組織表達決心,在會戰(zhàn)中“一定要當政治上的紅旗手,生產(chǎn)上的促進派”,在完成20 口關鍵井的戰(zhàn)斗中,自覺接受黨組織對他們的考驗。川中鉆探處黨委見年輕職工個個請纓,人人求戰(zhàn),不失時機地發(fā)起了聲勢浩大的“紅五月勞動競賽”活動,要求干部職工開動腦筋,提出倡議,掀起“大擺、多擺、快擺”的勞動競賽場面。

    秦文彩、李德生帶領的玉門隊伍沒來四川之前,川中勘探處的行政級別還沒從處級單位升為局級單位,但他們沒在組織人事的變遷上花費什么心思,而是立即順應了如火如荼的形勢,以誓死拿下川中油田的氣勢,把打擂比武這些——我們那個年代的過來人,都十分熟悉的勞動氛圍搞得轟轟烈烈。

    當時,蓬萊大隊最先站出來,向南充大隊和龍女寺大隊遞交挑戰(zhàn)書;南充大隊和龍女大隊不甘示弱,想也沒想就接受了挑戰(zhàn),并同時向龍女和營山的兩個大隊發(fā)起挑戰(zhàn)。可以說,川中油田到處都是你追我趕、不甘人后的勞動景象。

    西南油氣田的前輩們把“早出工,晚收工,吃了夜飯干到東方紅” “雨天當晴天,黑夜當白天,一天當兩天”的“順口溜”喊得驚天動地……是哦,那時也有順口溜,但那時的順口溜全部是積極向上的,不像現(xiàn)在這么消極,一些人一干活就抱怨啥子“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豬差,干得比驢多,壓力無限大,收入無限少”,那時整個川中,誰也不說這些牢騷怪話,人人都憋足了一口氣,就是為國家快點把石油找出來!

    “這樣一來,川中油區(qū)的生產(chǎn)記錄就開始直線飛躍,各種超乎想象的勞動奇跡,就在1958 年那個五月份出現(xiàn)了。”胡祖烈老人拿出一份由他撰寫的、上報石油部存檔的《川中會戰(zhàn)總結與反思報告》,一份《威遠會戰(zhàn)總結與反思報告》手稿復印件,翻開關乎1958 年5 月川中油田開展勞動競賽的一組數(shù)據(jù)說:“以往,我們安裝一部鉆機的時間需要半個多月,一個井架豎立起來,起碼要用7 天時間;當時川中擺好一臺鉆機最快的鉆井隊,卻只用了5 個小時10 分鐘,將井架豎起來的全過程,大家只用15 小時10 分鐘就能完成。我想,這也是‘大擺、多擺、快擺’競賽活動,提倡大家節(jié)省時間,快點將鉆機安裝好,把井架豎起來,爭取早點把石油鉆出來的目的所在吧!

    “5 月20 日這天,隨著玉門隊伍的陸續(xù)到來,川中油區(qū)就和他們逐漸匯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像打仗一樣沖鋒陷陣,向會戰(zhàn)首役設定的目標發(fā)起了第一個波次的攻擊:南充構造的3 口井、龍女寺構造的4 口井、蓬萊構造的3 口井,10 口井就在這天早上迎著太陽,紅紅火火地同時下鉆了。鉆工們沒日沒夜地忙碌,鉆井紀錄很快有了令人驚喜的結果。22 日,女10 井日進度153.9 米;充7 井,首日進度170米;沒過幾天,充8 井又將紀錄改寫成了日進度258.77 米。”

    胡祖烈說,1958 年4 月,他們那屆大學生正好從重慶石油學校畢業(yè)。由于川中會戰(zhàn)大量用人,他和他的同學走出校門時,連個畢業(yè)設計都沒時間完成,就投入了轟轟烈烈的川中會戰(zhàn)。

    離開校門的這年夏天,胡祖烈從重慶趕往川中報到的路上,到處都是紅旗飄飄的火熱景象,公路兩邊高聳入云的懸崖絕壁,凡是他目之所及之處,都已被人用紅油漆書寫的“川中是個大油海”和各種標語口號占據(jù)了。

    胡祖德當時21 歲,被組織分配到合川龍女寺鉆井大隊擔任實習技術員。他到井隊報到后,沒過多久,由于替大隊黨委副書記撰寫“黨代會報告”,顯露出了會寫材料的天分,所以,當四川局的總工程師赫鳳臺被提拔為副局長兼總工程師,需要一名懂鉆井專業(yè)知識的秘書協(xié)助其開展工作時,他便受到組織的推薦,“從吃鉆井‘技術飯’的龍女寺大隊,調(diào)到成都局機關上班,開始給領導當了秘書,從此吃起了‘文字飯’……”胡祖德還說,“川中會戰(zhàn)首役第一槍打響后,沒多久,全國各地、各行各業(yè)就掀起了支援川中石油會戰(zhàn)的洶涌浪潮。”

    1958 年5 月中旬,四川局器材運輸系統(tǒng)在南充召開現(xiàn)場會,提出了用“大進大出”的方針,支持配合油田各個鉆井隊開展的“大擺、多擺、快擺”活動,并不斷將工作向深入持久的方向開展。

    在川中出油鼓舞人心的第一個多月里,成都至南充的運輸線塵土飛揚,車流滾滾;數(shù)不勝數(shù)的載重汽車及車皮,為川中油區(qū)的生產(chǎn)進度日夜奔忙。石油部陸續(xù)從新疆、玉門、上海等地運來大中型鉆機77 臺,器材物資4 萬多噸,比1957 年承擔的運輸量多了兩倍以上。從這些枯燥的數(shù)據(jù)中,不難看出,有多少供應戰(zhàn)線的職工在為川中會戰(zhàn)默默地付出。

    重慶九龍坡火車站附近,有一片空曠的三角地帶,荊棘、芭茅和各種灌木,在這里悄悄地日夜瘋長。但是,川中大地奪油大戰(zhàn)開始上演后,這里的安靜就被突然打破了。各種型號的鉆機、柴油機、絞車下了車皮,在這里堆得隨處可見,而會戰(zhàn)前線亟須的各種物資及器材,還在源源不斷地從四面八方,伴隨汽笛的嘶鳴,日夜不停地發(fā)運過來。有時,一天到達九龍坡的車皮竟有86 個之多,從而使這片原本空曠荒涼的三角地,日益顯得空間有限,秩序混亂不堪,甚至一些器材物資,因無處存放還被堆在了路基、鐵軌上,使火車的進出都受到了嚴重影響。混亂中,各種違反鐵路貨運規(guī)章制度的事情,迫于人手少和轉運車輛急缺的現(xiàn)狀,也無可避免地時有發(fā)生。

    對此,分管器材供應的副局長何千里在九龍坡主持召開了現(xiàn)場會,他要求運輸系統(tǒng)的干部職工:“既然鐵路運來的物資器材勢頭迅猛,那么,我們的工作就要勢頭比它更快更強一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既保證物資供應渠道通暢,又能支持油區(qū)各鉆井大隊多拿進度,把石油從地下早點為國家打出來。這些物資都是全國各族人民響應黨中央的號召,用極大的愛國熱情和實際行動來支援四川石油管理局的。因此,物資運輸系統(tǒng)的每個人,誰都不能在‘大戰(zhàn)紅五月’的熱潮中,讓這些物資器材躺在荒郊野地遭到日曬雨淋,變銹、變爛、變朽。”

    現(xiàn)場會結束后,何千里將局物資供應系統(tǒng)成都庫的倉庫主任廖超調(diào)到九龍坡車站出任現(xiàn)場調(diào)運指揮,夜以繼日地投入到器材物資器材的搶運中。當時,車隊去川中每天要跑三個單程。汽車風馳電掣地奔馳在700 多公里的黃泥公路上,掠起的泥煙遮天蔽日。川中會戰(zhàn)的氣氛,一天比一天緊張了。

    傅政作為四川局的物資器材搶運隊長,受苦受累比其他駕駛員要多。傅政既要負責安全,帶好隊伍,還要協(xié)調(diào)隊員,隨時掌握情況,以便及時向調(diào)運組匯報,還要不差毫厘地負責辦理各種交接手續(xù);苦了,累了,這位部隊轉業(yè)的隊長,就把手下的司機全部召集起來,像在部隊一樣帶著大家唱一陣《解放軍進行曲》《團結就是力量》這些曲調(diào)激昂的“革命歌曲”,然后,才和大家利用裝卸人員上下貨物的間隙,脫下工裝蒙住眼睛,倒在地上,抓緊時間打個盹兒。

    會戰(zhàn)急需的器材物資遲滯在九龍坡的消息,通過組織渠道,反映到重慶市委書記兼市長白戈的辦公室。這位前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上海左翼文人、解放戰(zhàn)爭時期第一野戰(zhàn)軍第18 兵團的宣傳部長,嗅覺靈敏地聞到了久違的臨戰(zhàn)氣息,他雷厲風行地召集市長辦公會,作出了“川中會戰(zhàn)是國家大事,無論遇到什么困難,我們都有責任和義務,一起協(xié)助石油部門盡快解決”的指示。

    于是,重慶運輸公司的124 臺運輸車、解放軍總后駐重慶辦事處的66 臺軍車、重慶鋼鐵公司和重慶港務局的15 臺重型裝載車,匯成滾滾車流,開往九龍坡,加上原石油師張復振師長領導的敦煌運輸公司——從西北派來的近百臺增援車輛,一下就匯聚成了一支車輛齊全、裝卸工人精干的強大陣容,迅速疏通了九龍坡三角地的嚴重堵塞,滿足了前方急需的物資器材供應。

    1958 年5 月,川中會戰(zhàn)拉開序幕后,車輛和駕駛人員稀缺的問題的確一度十分突出,不但器材物資口上缺人少車,就我掌握的情況來說,像與川中會戰(zhàn)同步落地的南充西南石油學院,最開始的時候,也是要車沒車、要司機沒司機的問題非常突出,但是,好在那個年代,社會上支持川中會戰(zhàn)的人不僅有像白戈、張師長那樣的領導,還有像我采訪過的羅躍福爺爺這樣的“小人物”。

    不過,我們要說現(xiàn)年已經(jīng)九十多歲的羅爺爺是個“小人物”,其實也不正確。為什么這樣說?因為,羅躍福爺爺是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抗戰(zhàn)老兵,他不僅在淞滬會戰(zhàn)結束后,參加南京外圍狙擊戰(zhàn),親手干掉了20 多個日本鬼子,還以一名汽車司機的盡心盡力,投入川中會戰(zhàn),為我們留下了卓爾不群的“歷史身影”。

    羅爺爺1931 年跟隨川軍饒國華的部隊出川,先后輾轉淞滬會戰(zhàn)、南京外圍狙擊戰(zhàn)和遠征藍姆迦等各大抗日戰(zhàn)場,留下了一段奮勇殺敵的英雄傳奇;后來,他還加入了國軍200 師戴安瀾部的汽車團,成了一名汽車兵,馳騁在1146 公里的滇緬公路上,搶運國際援華物資;抗日戰(zhàn)爭結束以后,羅躍福隱姓埋名回到成都;1958 年5 月,他又以一名技藝非凡的職業(yè)駕駛員身份,報名參加了川中會戰(zhàn),被分派到西南石油學院,成了石油系統(tǒng)面向社會招聘的第一代駕駛員。

    學院燒鍋爐,為陸續(xù)報到的師生們供應開水,羅爺爺不分晝夜往返廣安、岳池地區(qū),往南充拉煤;搭建工棚式的簡易校舍,他又開車去數(shù)百里外的江安山區(qū)運毛竹,而且運石頭和燃煤回到學院后,這位抗戰(zhàn)老兵,不顧勞累,還要積極主動、不聲不響地幫忙下車。收車后,他擔心汽車停在露天壩里不安全,怕壞人將汽油放走,或把車子破壞,無法向單位交差,他就讓自己的幾個娃兒與他一起輪流守車……總之,羅爺爺盡心盡責,生怕出現(xiàn)任何紕漏。學院的老師要帶學生在川中的大山里出野外、敲石頭,心比針尖還細的他,每次都用一根事先準備好的繩子,將車廂后擋板捆了又捆,生怕行車途中,將老師和學生“抖”出車外。

    五月的川中,的確像西南油氣田的新聞工作者范照明所言,吸引了眾多像羅躍福這樣的幕后英雄參與其中。為配合這場世人矚目的奪油之戰(zhàn),南充、武勝、營山、遂寧、廣安等縣的地方政府,在“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形勢下,動員了數(shù)萬民工,參加搶修公路、平整井場,叫響了“哪里有石油就把道路、井場修到哪里”的口號。白天,民工頭頂川中的炎炎烈日,開山放炮,轟轟烈烈;夜間,數(shù)萬人點亮火把,挑燈夜戰(zhàn),氣撼巴蜀。

    我從小是在遂寧市桂花街的一個小巷子里長大的,今年75 歲了。愛人何成會,從地調(diào)處的司機崗位退休以后,沒過幾年,他就得病去世了。我從教師崗位退休后,目前身體還可以,主要負責小區(qū)這邊臨時支部的黨務工作,像組織大家學習十九大精神和領導講話的這些活動,一般都由我在組織落實。

    川中會戰(zhàn)那會兒,我是“女子鉆前團”的團員。啥子叫鉆前團?鉆前團就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民工隊伍。當時,我被編入四大隊二中隊。這個大隊由于女娃兒很多,所以干活時,我們就打了一面“女子鉆前團”的紅旗。

    我們當時每天要做的活路,主要就是修公路、打地基、平井場。每天都累得腰酸背痛,從早上忙到天黑,還要砍幾根竹子灌進柴油,用破布爛棉花堵住筒口,等油浸濕了點燃火把,然后,插在工地的四周繼續(xù)干活。

    我們那個大隊有十幾個中隊,一個中隊兩百多人。當時,我在二中隊,做的活路就是先把炮工中隊放炮炸開的石頭,用錘子打成手指拇兒大的碎石,用撮箕擔過去倒出來,再用鋤頭刨開、刨平整,墊路,墊井場。做這些活路之前,還要把毛路和井場的地基先用鋤頭挖好,不然路不平,地基弄得坑坑包包的,墊上碎石也莫用,還是過不了車,井架也豎不起來。那時,雖然我們累得不行,但大家一起喊著勞動號子,喊著喊著就不累了。

    我們當時的伙食嘛,吃得還算可以,至少比在家里吃得好,像苞谷面、紅苕、土豆、茄子與蓮花白還是能吃上的。那時,我們主要講究精神生活,不注重物質,都盼望川中油田能夠早些建成,好讓中央領導高興,讓我們的國家早些告別一窮二白的落后面貌,所以,吃喝玩樂這些講究,都還不興。不過說實話,一遇到下雨天還是惱火得很。我記得1958 年秋天的雨水多,連續(xù)下了一個多月的“狗毛雨”,工地上的稀泥漿沾得人腳都莫法邁開。我們住在一間楠竹架子蓋著牛毛氈、四周呼呼吹風的大房子里。一天晚上,我突然有點想家,就去找中隊長請假,然后攔了一輛嘎斯車,準備回遂寧市桂花街去看一下父母,結果司機要送貨,一晚上要走五六個井場,到遂寧街上天就亮了。這樣我連門都沒進,就只好站在巷子口望了兩眼家的方向,又和那司機往井場跑。

    那個司機就是我的愛人何成會,我和他養(yǎng)了一男一女兩個娃兒。后來,川中會戰(zhàn)結束了,我也被下放回家了。回地方后,先在遂寧的蔬菜公司當臨時工,錢少得很,我和老何的錢加起來養(yǎng)雙方父母、娃兒根本不夠用。沒辦法,我就跟隨一個基建隊,去給綿陽一個保密廠挖“基腳”(地基)掙錢。在綿陽,我睡過豬圈,和“四類分子”“地富反壞右”一起拉過架子車,給保密廠建設工地送過開水,這樣掙錢補貼家用,還是無法解決問題;到了70 年代,我當上川中油氣礦石油子弟校的幼兒園老師以后,家里的日子才過得順遂一些。

    今天座談會的主題是“川中會戰(zhàn)的記憶和感受”,我的記憶和感受就是,在那艱苦而火紅的歲月里,參加“女子鉆前團”,我能遇到老何這個人,也該知足了。

    川中石油會戰(zhàn)過去六十年之后,我們造訪川中。在遂寧采訪,我們以座談會的形式與當年參加會戰(zhàn)的當事人、民工代表及知情者進行座談,除了范照明講述的羅躍福老英雄的故事和楊華清阿姨的講述讓人感慨、唏噓之外,我們還從胡祖烈、龍雛兩位老人提供的資料中得知:自從四川局黨委下達迅速拿下南充、龍女和蓬萊三個構造的戰(zhàn)前動員命令之后,社會各界對川中會戰(zhàn)的支持還包括:嘉陵江流域的航運部門,為了打通長江到嘉陵江的水路,確保航運向外運輸原油暢通,組織一萬多名民工僅用兩個月,就完成了原本計劃需要5 年才能完成的嘉陵江疏浚工程;民航總局協(xié)調(diào)空軍、工程及航行調(diào)度等各方,將建于1941 年的南充都尉壩軍用機場,進行了翻修和補建,于1958 年5 月正式轉為民用,開通了川中通往全國各大主要城市的空中航線;為加強公路勘測,成都工學院二百多名師生來到川中,頂烈日,冒風雨,開展現(xiàn)場勘測,為修建川中油田公路打下了基礎;龍女寺大隊黨委召開拿下關鍵井的黨委擴大會,武勝縣的縣委書記表態(tài):“你們有困難盡管提,縣委一定幫助你們解決”;為保障蔬菜供應,南充近郊火花公社把菜地從7 畝擴大到80 畝,發(fā)動社員每戶都喂“兩雞三鴨一兔”,并種下500 窩瓜苗,為滿足石油職工生活提供保障;南充五中的青少年,利用課余時間,甚至還修了一段“少年公路”獻給英雄的石油人……面對這段塵封的往事,我們知道,在那個充滿獻身精神的年代,全社會的每個人都把自己對共產(chǎn)黨的信任與摯愛,轉化成了他們對川中會戰(zhàn)的無條件支持,并傾注到忘了艱辛與勞苦的具體行動中。這一切,正好又是川中會戰(zhàn)將以更大的規(guī)模及氣勢,為一段四川油氣工業(yè)史注入時代最強音的前提。

    三千援軍出玉門

    祁連山下的玉門油田,人們茶余飯后的閑談內(nèi)容,都被來自四川的消息占據(jù)了。晚上,工人文化宮的電影在正片開始之前,剛加映了上海電影制片廠拍攝的川中出油的新聞紀錄片;早上,高懸在各家屬院楊樹上的高音喇叭,就在播送石油部南充現(xiàn)場會勝利閉幕的喜訊。當人們一邊聽著《東方紅》樂曲,一邊吃著早飯,將要開始一天的生活與工作時,油田機關的兩名男女播音員又輪番上陣,播報了由局機關、各鉆井大隊及各工廠車間干部職工連夜寫來的廣播稿。這些稿子集中表達的意思:一是向四川石油管理局取得的成績再次表示祝賀;二是借川中出油和南充會議召開的東風,一定要促進大干快上運動在玉門油田的深入開展;三是在向新疆吐魯番盆地進軍的號角中,一定要積極響應“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偉大號召,立足本職,再立新功,再創(chuàng)佳績。

    去年12 月,新華社代表中國政府,向全球發(fā)布電訊:中國首個石油工業(yè)基地已在祁連山下順利建成。當時間進入1958 年1 月以后,玉門油田的總地質師李德生帶領一支石油地質勘探隊,翻越烏峭嶺,進入了吐魯番盆地,他們作為先遣隊,已將勝1 井的井位定在了火焰山下的勝金口,只等五月天氣轉暖,就要正式開鉆。

    聽到播音員那種言辭鏗鏘、令人熱血僨張的聲音,玉門礦務局副局長秦文彩的臉上露出了笑容。因為從廣播稿里,排除人們對待工作附帶的政治熱情之外,他從播音員那種屬于一個時代的特殊腔調(diào)中,已經(jīng)聽出了玉門石油人政治純潔、求戰(zhàn)愿望強烈、帶著深厚西北底蘊的那股一點也不陌生的士氣。

    秦文彩,1925 年生于三晉大地,長于匪患猖獗、兵荒馬亂的戰(zhàn)爭年代。1937 年七七事變爆發(fā)后,參軍入伍,在抗日戰(zhàn)爭的烽火歲月里,他先后擔任太岳軍區(qū)212 旅宣傳員、54 團指導員、根據(jù)地敵后武工隊副分隊長,團敵工干事等職;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他又歷任國民黨起義部隊72 團特派員、解放軍169 團保衛(wèi)股長、第19 軍57 師保衛(wèi)科長兼軍法處副處長;1952 年,秦文彩從漢中57 師轉業(yè)到石油戰(zhàn)線工作以來,曾在玉門油田擔任鉆探局副局長、管理局副局長……這歷經(jīng)戰(zhàn)火硝煙錘煉的北方漢子,濃眉炯目,方臉粗發(fā),中等個頭;臉上的直率與豁達,渾身充滿的果斷干練氣息,無論帶兵打仗,還是轉業(yè)石油戰(zhàn)線擔任企業(yè)領導,總能贏得群眾的尊重與信任。

    秦文彩坐在辦公室,望著窗外祁連山的雪峰,心里不由得涌起一絲淡淡的難舍難分之感。

    4 月份,他與局長楊拯民、副局長焦力人及總地質師李德生一道,在四川參加南充現(xiàn)場會時,石油部已在會上作出決定,由他和李德生從玉門帶領一支隊伍馳援川中。會后,余秋里、康世恩兩位部領導已分別找他談過話了。

    基于四川人手短缺的實際困難,秦文彩即將調(diào)任四川石油管理局任副局長、政治部主任兼川中礦務局局長;總地質師李德生調(diào)任川中石油管理局任總地質師;他們將與45 個鉆井隊、一個試油處和一個運輸大隊,告別中國石油工業(yè)搖籃玉門,奔赴川中前線。調(diào)令正式下達后,他對平時不太怎么留意的祁連山,一下變得越來越愛看了。

    自從1953 年3 月,根據(jù)中央軍委的命令,秦文彩在西北野戰(zhàn)軍57 師與戰(zhàn)友一起接受改編,從“小江南”漢中來到長河落日輝映的玉門關,在老君廟這個地方,他已不知不覺地工作生活了五年。這里所有的戈壁荒漠幾乎都留下了他的足跡,每個構造上不斷豎起的鉆塔,都凝聚著他的心血。五年來,秦文彩已從一名鐵血軍人,磨煉成了業(yè)務熟練的石油管理干部,他忘不了石油河畔的師傅、技術人員、石油專家同他一起砥礪前行的歷歷往事。

    工作之余,他受素有“57 師小秀才”之稱的戰(zhàn)友李敬的影響,通過讀史,明白了漢武帝劉徹在玉門關“列四郡,據(jù)兩關”,抵御匈奴、羌胡,交好西域三十六國的久遠深意;通過讀詩,從岑參《玉門關蓋將軍歌》的“玉門關城迥且孤,黃沙萬里白草枯”中,悟出了大漠蒼涼,感受到李唐軍人在玉門守土盡責,為他帶來的那種氣息相通;尤其通過這些年與總地質師李德生的工作交往,他也知道了美國石油地質家韋勒與民國先賢顧維均、翁文灝、黃汲清、孫健初、孫越崎、嚴爽同腳下這遍“老油土”的不解之緣;在與鐵人王進喜師傅老剎把子郭孟和的聊天中,他甚至還聽說了那個總在石油河畔、老君廟一帶精靈般地守望,始終在等地質勘探人員的那個一身烏黑發(fā)亮的“油娃”的傳說……想“油娃”,秦文彩想:“川中,也有‘一個油娃’在等我們吧!?”

    “‘油娃’一定會等我們的!”因為郭孟和說過,“凡是有石油的地方,就有油娃在那里等人!”秦文彩不斷提醒自己:“川中出油了,‘油娃’早把出油的地方告訴老首長張忠良與四川的老戰(zhàn)友了,就等你過去和他們一起好好干了!只是根據(jù)南充會議部署,川中會戰(zhàn)的局面與玉門油田相比,將會更加氣勢磅礴,而作為老首長的助手,你與孫繼先一起率先打頭陣,肩上的擔子肯定輕不了!”而眼下比川中會戰(zhàn)更重要的,就是站好最后一班崗,千萬不能關鍵時刻掉鏈子。

    “盡快做好入川隊伍組建,以及設備、器材和物資籌措工作。當然,留在玉門的干部、職工及家屬思想穩(wěn)定,也是一個不能忽略的重點,無論如何你都來不得半點馬虎。”秦文彩知道,他帶走的隊伍是“石油師”轉業(yè)地方的業(yè)務骨干,有的戰(zhàn)友與他和總地質師李德生,將會參加川中會戰(zhàn),少數(shù)同志要留在玉門繼續(xù)戰(zhàn)斗。

    面對人員的去留問題,這對“頭戴鋁盔走天涯”的普通石油工人而言,也許不算什么大事,但對擁有“漢中改編”共同記憶的57 師戰(zhàn)友來說,但凡事關“聚散”二字的大事小情,往往又絕非一道命令、一個新的戰(zhàn)場召喚,來得那么簡單、輕松和干脆!想到余秋里交代的“忙中有序,走得愉快,留得安心”原則,秦文彩就要通了玉門油田鉆井一大隊的值班電話,要大隊長楊型亮來辦公室與他見面。

    一支煙的工夫不到,楊型亮就穿著一身洗得發(fā)白的舊軍裝,風風火火地趕過來。這位身材魁梧、滿臉忠厚的部隊轉業(yè)干部,人還沒進辦公室,就把“首長,你打電話找俺,有啥事兒”的疑問,撂在機關辦公樓的走廊里了。

    楊型亮站在秦文彩面前,向他敬了一個軍禮。轉業(yè)這么些年,這個人還是帶兵打仗,見到指揮員受領任務時的基層干部樣子:“首長,有任務嗎?”

    “對,有任務。你去局里參加一個人事協(xié)調(diào)會議。鉆井一大隊隨我入川,你們是‘尖刀連’!過幾天,帶上鉆機、設備和人員先行一步,家屬隨隊問題,等你們到了四川再說。”

    聽說要去川中參加人人向往的石油會戰(zhàn),楊型亮渾身一個激靈,忙把原本站得筆挺的身板兒,又從上到下緊了一緊,向秦文彩敬過軍禮,二話沒說,接受任務之后轉身就走。他一路小跑著下樓,直奔機關門口等他的一輛吉普車而去。

    秦文彩點燃一支煙抽了兩口,卡滅在煙灰缸里,去了與他同在一個樓層辦公的總地質師李德生辦公室。

    與秦文彩算是同齡人的李德生,在上海的弄堂里度過了少年時光。初中畢業(yè)后,因遭遇“一·二八”戰(zhàn)火蔓延,他只好從上海轉學到浙江麗水聯(lián)合高中繼續(xù)讀書。1941 年5 月,日軍攻陷溫州,李德生聯(lián)高畢業(yè)后,只能被迫趕往湖南衡陽參加麗水聯(lián)高設在那里的高考。后來,他考入了重慶中央大學地質系。經(jīng)濟地質專業(yè)畢業(yè)后,他又跟隨民國石油先驅嚴爽、投入玉門油田的開發(fā),走上了他與中國石油工業(yè)同在的風雨蒼黃之旅。

    秦文彩盡管已對川中出油的事實堅信不疑,可一想到石油河邊的“油娃”傳說,還是決定去四川之前,再把四川盆地的地質資料,通過總地質師李德生系統(tǒng)地再作一次了解。因此楊型亮前腳剛走,他后腳就去見李德生了。

    李德生對秦文彩說,川中出油已是事實,至于能否遇上“金娃娃”“大巴庫”這些大家掛在嘴邊的“美好東西”,從他掌握的情況來看,暫時還不好說。不過,根據(jù)歷史文獻所記,四川天然氣發(fā)展,倒是具有悠久歷史的。早在公元前的53 至18 年,巴蜀大地上的先民就在邛崍地區(qū)發(fā)現(xiàn),并在生產(chǎn)生活中開采使用天然氣了。到公元616年時,政府甚至還在臨邛設了“火井縣”的行政建制。大約1041 年后,四川人又創(chuàng)造了頓鉆鉆井術,摸索總結了一套獨特的開采和利用天然氣的工藝方法。鴉片戰(zhàn)爭結束后,西方傳教士、地質旅行家,通過他們的著作,將這些方法工藝在海外進行傳播,為世界石油天然氣工業(yè)發(fā)展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貢獻。

    自貢的自流井氣田,是個古老的氣田,很久以前,當?shù)佧}商就學會了開采天然氣煮鹽的技術。但中國石油工業(yè)自借助抗戰(zhàn)的契機覺醒并得到初步發(fā)展以來——特別是1949 年之前,四川一直還沒找到具有工業(yè)開采價值的油田。1949 年新中國成立,西南軍政委員會工業(yè)部雖在重慶接收了幾部鉆機和一些相關的石油地質資料,但真正成型和能拿出手的東西還不是很多。新中國成立后,四川局在川西北江油一帶拼命找油,可是,遲遲還沒見到結果。

    1956年,康世恩帶領訪問團從蘇聯(lián)考察“老大哥”的先進經(jīng)驗回國,結合克拉瑪依油田取得的一手經(jīng)驗,上川中地臺找油,在龍女、蓬萊、南充三個構造上看到了希望,引起全國性的轟動。至于接下來的川中會戰(zhàn),能不能辜負中央和全國人民的希望,找到實實在在的油田,可能還要通過這次會戰(zhàn)的努力,才有最終的結論。

    聽了李德生的言語,秦文彩從這位年輕石油地質家的口吻中,聽出了一些與宣傳,包括他在南充現(xiàn)場會上的見聞有些不一樣的東西,雖然他感到了此行任務艱巨復雜,但這些都是無可名狀的一念之想,與他即將帶隊馳援川中的緊迫性相比,也都不是讓他停止行動的理由。

    川中會戰(zhàn)過去已經(jīng)60 多年了,會戰(zhàn)結果,史書和專家都作了很好總結。成敗得失與是非功過,我不用講。我想說的是,1958 年夏天,我們這些聽從黨和人民召喚的石油人,黨和人民讓干啥就干啥的那種精神,這種精神在今天,依然是一種寶貴財富,這個我們不能忘。忘了這個,那么,我們幾十年的發(fā)展就失去了根本。

    張忠良以黨委的名義,向四川局干部職工發(fā)出進軍川中的命令以后,玉門這邊按照南充會議精神要求,也在組織召開支援川中的動員大會。那個大會開得群情振奮,鑼鼓喧天,歌聲和口號聲連成一片,盡管都快過去幾十年了,現(xiàn)在想起來卻還那么記憶猶新,如同昨日。

    玉門局、四川局雖是兩個地區(qū)的石油單位,但在余秋里將軍和康部長的領導下,始終都有那種“全國一盤棋”的思想,從不考慮單位與單位之間的小利益。大家想的是,“下功夫把中國的石油工業(yè)快點搞上去”。所以,當焦力仁副局長以黨委名義宣布,玉門支援川中的隊伍由三千四百多人組成的決定后,整個玉門局,無不歡欣鼓舞,不但沒有一個人表示不愿參加川中會戰(zhàn),而且大家還紛紛請戰(zhàn),積極報名。

    像楊型亮、董金壁這兩位四川局的老領導,以及后來跟隨秦文彩等人走上石油戰(zhàn)線副部級領導崗位的李敬等同志,還有現(xiàn)在國家工程院的李德生院士,他們當時在玉門油田,都還特別年輕,屬于玉門的中青年干部。一聽說要和秦文彩來支援四川,大家的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他們不但爭先恐后地要來四川,還帶動身邊其他人,緊跟他們,強烈要求參加焦力仁宣布的那個“3400 人的隊伍”。

    1202 鉆井隊有個工會主席叫楊潤生,聽到川中出油的消息,高興得又蹦又跳,再三要求參戰(zhàn);有個副司鉆叫陶阿土,在決心書里表示,“四川出油,我們不能袖手旁觀,請組織批準我參加會戰(zhàn)”;還有個司鉆叫唐廣文,本來5月份和對象結婚,聽說要去川中,干脆把婚期也推了……這些普通干部和群眾的事跡都很突出,在那個時代的《四川石油工人報》上都登過。可惜現(xiàn)在,還能記得他們的人不多了。楊型亮是1202 隊的直接上級,看到在他的影響下,很多人都愿意上川中,成天都是那種笑呵呵的樣子,高興得不得了!

    “如果我沒記錯,楊型亮也是貧苦出生,他在河南老家要過飯,好像流浪到陜西周至縣的山里,還砍過柴。14 歲參軍后,他當過‘娃娃班’的班長。在擂鼓臺戰(zhàn)斗中,他是他們班僅有的三名幸存者之一。”西南油氣田輸氣處原黨委書記楊彬老人說,“由于楊型亮在戰(zhàn)爭中表現(xiàn)英勇,因此,受到師里的通報表彰,后來他提拔為干部,當過文化干事和連隊的政治指導員。從部隊轉業(yè)到陜西延長油礦以后,他先從實習司鉆干起,后來轉戰(zhàn)玉門油田,當上鉆井大隊的黨總支副書記、技工學校人事科長、鉆井一大隊副大隊長……”

    作為馳援川中的先頭部隊,楊型亮帶領387 名首批入川人員,從玉門東站上了一輛悶罐車。隨著汽笛的長鳴,歡送的人群、茫茫的戈壁、河西走廊已被他們逐一拋在身后……列車從廣元昭化繼續(xù)開動時,楊型亮打著一把手電,像在部隊當指導員一樣開始查鋪,清點人數(shù)。

    出發(fā)前,他將各井隊的隊長、書記召集起來開會,宣布了注意事項與保密紀律后,又特別強調(diào)了每個入川人員在列車停靠沿途車站,購買東西和拉屎撒尿時,都要動作麻利些,嚴格堅持“帶好隊,看好人”的原則,確保隊伍齊裝滿員地到達四川,不能出洋相,更不允許一人掉隊。因此每過一個車站,他都要從晝夜難分的悶罐車里爬起來清點隊伍,到各隊的宿營點去走走看看。

    與楊型亮一起行動的1202、1208、1215三支井隊,在玉門油田都是素質特別過硬的隊伍,其中的1208 鉆井隊臨出發(fā)前,利用3 天時間,不但清挖了8 個泥漿罐里的冰塊、1 個原油罐里的原油,而且將臨時來隊的14 名探親家屬還一個不留地全送走了。

    楊型亮尤其喜歡這種從部隊繼承過來的優(yōu)良作風,但他來到1208 隊的宿營點時,胸前戴著大紅花的隊員們,卻沒躺在自己鋪位上休息。他們圍著一個戴眼鏡的年輕技術員,聽他擺廣元與昭化的龍門陣。

    “廣元這個地方不但地大物博,有梓潼、青川、利州、昭化、朝天、旺蒼、蒼溪和劍閣這些與三國古戰(zhàn)場有關的區(qū)縣,它還是女皇武則天的老家,而且這里的昭化鎮(zhèn),因古時候它的商業(yè)繁榮,交通便利,曉得嗎?這里還有個‘到了昭化,不想爹媽’的說法?”講到這里,戴眼鏡的技術員環(huán)視大家,故意賣起關子,等大家“快說快說”的催促聲叫得震天響了,他才慢條斯理地接著又說,“這個說法的意思是,由于昭化是進出四川為數(shù)不多的驛道之一,久而久之,就有皇帝老倌的手下在這里設考場,一些老鴇也帶著一些漂亮女人在這里做起了賣溝子的生意……哈哈哈!”

    聽到這里,楊型亮發(fā)現(xiàn)如果再由眼鏡技術員在那里掰乎下去,那么,1208 井隊這幫元氣飽滿精力充沛的家伙,就要在思想上出問題了,但他看到他的手下,個個都眼冒金光地望著技術員時,又沒露出多少批評、責罰之意。他用手電筒亮出的一根“光柱”,從眼鏡技術員的臉上開始,依次在眾人的臉上挨個“杵”了一遍,隨后,他就亮開嗓門吼叫起來:“全體起立,向前向前向前……都有了——預備唱!”

    1208 隊的一百多人,還沉浸在技術員的掰乎中,不知楊型亮已經(jīng)來到他們身邊,因此,誰也沒想到他會跟大家來這一手,不過聽到大隊長下達口令后,他們還是條件反射地站起,放開嗓門,大聲武氣地唱了起來:“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像太陽,腳踏著祖國大地,背負著人民的希望……”見大家重新思想集中,把一首《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唱得地動山搖了,楊型亮又用手電筒在大家臉上逐一“杵”過,算是“點過名”了,然后才背著雙手,“嘿嘿”一笑地走了。

    楊型亮將3 個鉆井隊一個不少地帶到綿陽,下了悶罐車,改乘汽車抵達南充。他們的到來,受到了四川石油管理局副局長劉選伍、川中礦務局副局長孫繼先、南充彭副市長和一千多名群眾的歡迎。在東觀鎮(zhèn)的一間茅草屋里,楊型亮將3 個井隊的人員名單,幾份攜行的物資清單拿出來,交到孫繼先的手里。然后,他在鎮(zhèn)上的農(nóng)民家里借宿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就動身回玉門了。他要及時回去。因為根據(jù)秦文彩的安排,玉門那邊還有不少善后工作,要楊型亮回去與他一起處理。

    玉門油田機關門外的球場上,楊型亮遇到試油修井處的副處長董金壁。他們互相點了點頭,就去各忙各的事情。那些日子,玉門就像是個部隊的新兵訓練營,去青海、下四川、進新疆和到松遼,大家來來去去地忙成一團。作為戰(zhàn)友與同事,總是一種分分合合、聚聚散散的狀態(tài)。雖然那時我們有點難舍難分,但是,誰也沒時間去打聽誰的去向。

    都很忙,這說明石油工業(yè)在1958 年5 月份發(fā)生的大事很多,日子紅火。如果不忙就不紅火,一忙雖然顯得聚散不定,但想到秦文彩提出的“到哪去,都是在為石油工業(yè)發(fā)展作貢獻”的要求,因此,我們就對你在“嘉陵江邊迎朝陽”,我在“昆侖山下送晚霞”這種天各一方的分別之情,不但沒有產(chǎn)生思想波動,反而還有一種忙而不亂、積極向上的豪邁感。但是,董金壁一聽,緊隨楊型亮的隊伍入川之后,他也要去四川的消息,應該還是很吃驚的。為什么吃驚呢?因為根據(jù)人事安排,他剛組織一個鉆井大隊,準備去青海民和,到那邊去開辟新的勘探區(qū),結果他與楊型亮擦肩而過的這天上午,當他去向秦文彩告別時,我們的這位老領導,卻將他按在了凳子上,讓他坐下來說話。

    秦文彩給董金壁倒了一杯水,讓他喝著,然后說:“你先在這里坐下,莫動!楊振民、焦力仁兩位局長,讓我去和他們說事,等我回來以后,我再給你說任務……”董金壁心想:“啥子事呀,弄得這么神秘?”

    董金壁這個人,那時只有三十來歲。他和秦文彩有些像是一路人,也是那種濃眉大眼的樣子,身上呢,因為都是從戰(zhàn)爭年代過來的,也有說一不二的剛毅之氣。石油師還沒接受改編前,他是我們57 師一團的作戰(zhàn)股長。他好像也是四二年參的軍,上黨、平漢、白晉、豫北、豫西這些著名戰(zhàn)役,都參加過。作戰(zhàn)股長嘛,當然是打仗打出來的,不打仗,是當不了這個股長的。董金壁參加改編后,在玉門當過鉆探副大隊長、石油溝區(qū)隊長和青草灣的區(qū)隊長。他在這些地方的勘探崗位干了好幾年,才當?shù)你@井公司副經(jīng)理、試油處的副處長。

    在我印象中,他在玉門油田一直干得很好、很紅火。

    “那天上午,董金壁等得實在有些毛焦火燎,直到中午快下班時,秦文彩才回到辦公室對他說:‘我和兩個局長談工作交接的問題,老董,讓你久等了!這個民和,你就不用去了,你把去民和的井隊和試油處的人按這上面的名單規(guī)整一下……’秦文彩從抽屜里拿出兩份文件交給他,接著說:‘你和我一起去四川參加川中會戰(zhàn)!”見領導將新的去向已經(jīng)明確下來,董金壁臉上的不安這才消失了。”

    曾在57 師擔任過文化教員,后來又在四川石油管理局擔任江油青林口探區(qū)政治處主任,曾與時任探區(qū)總指揮董金壁一起共事的楊彬老人,盡管時已90 高齡,但手里拿著一份董金壁自傳的復印材料,對我們講述董金壁從玉門來四川參加川中會戰(zhàn)的往事,思路不僅清晰,涉及的細節(jié)還是那么栩栩如生。

    楊彬說:“我是1958 年5 月8 日這天和秦局長、李德生、董金壁還有劉蔭番等地質、工程技術人員一起入川的。”他們這支三千多人的隊伍,離開玉門那天,舉著紅旗,唱著嘹亮的軍歌,就像到川中去打仗一樣,繼楊型亮的先行鉆井隊入川后,在秦文彩、李德生的帶領下,乘坐一輛專列入川安家創(chuàng)業(yè)。秦文彩一行來到成都,同一直都在等他的老首長張忠良見一面,就馬不停蹄地驅車直奔川中而去。

    經(jīng)過簡單而倉促的籌備,“(1958 年5 月)21 日,奉石油工業(yè)部的命令,四川石油管理局成立川中礦務局,機關設在南充市,全面負責組織和領導川中油區(qū)勘探、開發(fā)和建設,下轄南充、蓬萊、龍女寺、營山、合川、岳池第二第三等8 個鉆探大隊,一立場、大成、廣安、文昌寨等4 個鉆探區(qū)隊和廣安試采區(qū)隊,南充機修廠、南充煉油廠、安裝工程處、運輸處、測井總站、南充器材總庫、職工醫(yī)院等單位。”

    因為各路援軍的到來,古老的川中大地,于是大軍云集,旌旗獵獵!

    ……

    (完整版刊于《青年作家》2021年第07期)

    趙郭明,作家,筆名郭發(fā)財。四川江油人。曾在空軍工作20 余年,退役后,致力遼史、軍史及非虛構寫作。著有長篇先鋒小說《所有相》,文化批評專著《枷鎖與奔跑》,遼史研究《刀鋒上的王朝》數(shù)種。作品入選中國新文學大系等選本,曾獲《星星詩刊》優(yōu)秀作品獎。

    亚洲gv永久无码天堂网
    <dd id="yy8yy"><optgroup id="yy8yy"></optgroup></dd>
    <small id="yy8yy"><menu id="yy8yy"></menu></small>
    <sup id="yy8yy"><delect id="yy8yy"></delect></sup>
  • <noscript id="yy8yy"><pre id="yy8yy"></pre></noscript>
  • <sup id="yy8yy"></sup>
  • <tfoot id="yy8yy"></tfoot>
    <small id="yy8yy"></small>
  • <dd id="yy8yy"><pre id="yy8yy"></pre></dd>
    <sup id="yy8yy"></sup>
    <noscript id="yy8yy"><optgroup id="yy8yy"></optgroup></noscript>
    <noscript id="yy8yy"><dd id="yy8yy"></dd></no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