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票友水平”
京劇名家余派坤生王珮瑜評價相聲名家郭德綱演唱的京劇時說,他充其量不過是“票友水平”。此言一出,網上立刻吵得沸沸揚揚。筆者以為,評價一位演員藝術水平之高下,必須具體地客觀地指出他的優(yōu)劣之處何在,方能令人心悅誠服。舉個例子吧:筆者沒有看過郭德綱的演出,只是在網上聽過他的幾個唱段,發(fā)現(xiàn)他把不少的團字唱成了尖字,如“錦金喜巷九”等。他常用《四郎探母》的“叫小番”亮嗓子,但明顯地把“喜心間”唱成了“sisin間”。“心”是尖字,念sin是對的;而“喜”是團字,應是xi,唱成si是錯誤的。再有,他說《空城計》的“西皮二六”唱段是“中東轍”,也是常識性錯誤。該唱段中的“景影兵聽行能亭幸城等敬凈情定”等字是上口字,與“紛心軍進琴”等字一樣均收n尾,應歸“人辰轍”。上例說明他在京劇字韻方面尚不夠講究。但籠統(tǒng)地說他是“票友水平”就有失嚴謹了。全國的京劇票友成千上萬,難道他們會有一個統(tǒng)一的“水平”嗎?何謂“票友水平”,誰能給出個標準?
縱觀近200年的京劇史,票友中出類拔萃者大有人在,其中不少后來“下海”成為著名的專業(yè)演員,如汪笑儂、許蔭堂、德珺如、金秀山、黃潤甫、龔云甫、傅小山等。言菊朋、奚嘯伯也是票友出身,“下海”后竟自創(chuàng)流派,分別躋身于前后四大須生行列。另外,始終立足票界而未“下海”之大家亦不乏其人。早期的周子衡乃同仁堂藥店之管事,他學程長庚達到了可以亂真的地步,大老板謝世后,凡學程之專業(yè)演員,幾乎都向他請教。余叔巖雖有七大弟子,但跟他學戲最多的卻是名票張伯駒。余整出傳授給弟子李少春的只有《戰(zhàn)太平》和《洗浮山》兩出,而他的《戰(zhàn)樊城》竟是張伯駒所授。仙逝未久的劉曾復先生,京劇圈內盡人皆知,他對楊(小樓)派武生和余(叔巖)派老生藝術均有很深的研究與造詣,且著作頗豐,許多專業(yè)演員都曾問藝于他。試問,這些票友是什么水平?有幾位專業(yè)演員能達到他們的水平?當然,絕大多數(shù)的票友只是喜歡京劇,愛唱,經常參加票友活動,至于藝術水平,與上述名票相較,則有天壤之別了。因此,筆者認為不能籠統(tǒng)地以“票友水平”來評價一位演員的藝術水平。我倒是十分希望王珮瑜或某位京劇藝術大家對郭德綱的藝術水平,作出一個具體、全面、客觀、公正的評價,以正視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