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作品進課本為何一定要“整容?
1940年代,蕭紅在香港養(yǎng)病,張愛玲恰好在港大讀書,因戰(zhàn)爭停課,即將回上海。不知道這兩位文章高手,是否意識到彼此的存在。
想到這兒,好像有一種“嗑”到才女雙姝同框的激動。有一陣子,我總愛把蕭紅和張愛玲的文學(xué)水平對比著玩兒。她倆誰寫得更好?然后在心里一一列舉她倆各自的成就,高手過招,不分上下。
在種種對比中,有一條,蕭紅似乎更勝一籌:張愛玲的文章還沒見到入教科書的。但蕭紅的很多作品卻進入語文課本,被青少年閱讀。
比如小學(xué)語文課本節(jié)選了蕭紅的小說《小城三月》,初中語文課本節(jié)選了蕭紅的散文《回憶魯迅先生》,高中課本選入了蕭紅的散文《餓》等。長篇小說《呼蘭河傳》,有四五篇節(jié)選文字被選入中小學(xué)語文教材,包括《火燒云》《學(xué)詩》《祖父的園子》等。能被選上中小學(xué)語文課文,成為國民語文教育的范本,無疑這不是誰能都有的榮譽。
但是,蕭紅作品進入課本,卻也帶給喜愛蕭紅的讀者一個煩惱:語文課本里的蕭紅作品,往往被動過“整容手術(shù)”。近日,一篇作者為郭玉斌,名為《蕭紅入編課本的不幸遭遇》(來自《文學(xué)自由談》2021年第2期)的文章,指出這種現(xiàn)象實在太嚴重,一一列舉,逐個分析,言辭懇切激動,“蕭紅若活著,看到這種修改,估計會哭暈!”
文中指出2019年人教版小學(xué)語文課本里收錄了蕭紅的《火燒云》一文,被修改的面目全非,節(jié)選部分不足八百字的原文,被刪去了二百多字,剩下的四分之三篇幅也被改動多達百余處。又指出2019年人教版小學(xué)《語文》課本五年級下冊的《祖父的園子》一課,同樣節(jié)選自《呼蘭河傳》。
對原作篡改達一百二十多處。作者認為,蕭紅是一個有著壯士心、女兒情、孩子氣的作家,鮮明的“孩子氣”對于她的創(chuàng)作,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呼蘭河傳》就頗具兒童文學(xué)的色彩,有著一種不可模仿的、稚拙的美。兒童視角的選擇、兒童口語的運用、童心美的展示,是蕭紅作品中極寶貴、極富光彩與魅力之處,“這熠熠生輝的文字竟在選入語文教材的時候被打磨殆盡了!”
這篇文章被廣為轉(zhuǎn)發(fā)。引發(fā)很多人的深思和討論。有人提出不少疑問:如果原作很不堪,為何選入教材?如果原著很不錯,何必這般’整容’?” “教材改編的邊界在哪”、“教材把蕭紅作品改了,有必要嗎?”
但也有人認為不必如此生氣,認為這種改變也有其合理性。很多被選編進教材的名著都帶有作家的強烈的個人風(fēng)格,專家們通過自己幾十年的人生閱歷挑選后,進行改編,按照小學(xué)生的標準改得簡潔流暢,也是為了更好的教學(xué)。
到底哪種觀點更公允、更有意義,首先,讓我們先具體感受一下,被指認出來的修改部分案例。
在《火燒云》原作開篇寫道:“晚飯一過,火燒云就上來了。”其中的“一過”被改成“過后”。郭玉斌說,這一時間副詞改得沒道理:“一過”是表示“剛一過去”,是一個短暫、明晰的時間概念;“過后”則可能是一個較長的、模糊的時間段。對于很快就會消失的“火燒云”,當然原作的“一過”更恰切。
接下來一句:“照得小孩子的臉紅紅的。”課文在其前面加了“霞光”二字,這完全違背作者的意志。蕭紅在原作中表示:“說’晚霞’人們不懂,若一說’火燒云’就連三歲的孩子也會呀呀的往西天空里指給你看。”既然當?shù)厝诉B“晚霞”都不懂,怎么可能懂得其衍生出來的詞“霞光”呢?
還有把原作的“喂豬的老頭子,往墻根上靠”,改作“喂豬的老頭兒在墻根靠著”。有過東北農(nóng)村生活經(jīng)驗的人都知道,土墻的墻根很多是坡狀的,所以“往墻根上靠”是一個滿有生趣的靈動影像,課文這一改卻變成了呆板的靜態(tài)畫面,遮掩了原作語言的神采。在《祖父的園子》一文,課文將蕭紅寫的“嘯”字換成了“呼叫”。
總之,被改動的多達百余處,有一個總體傾向,就是讓作品的文字,“去個性化”,更普通化,是大多數(shù)人所說的話。把語言表達上各有特色的文章,改成了“標準件”。
凡是有文學(xué)閱讀經(jīng)驗的人都知道,蕭紅的作品,是語言的天才,是集元氣、靈氣于一身的現(xiàn)代漢語源頭性作家。對于這樣的作家作品,為何不讓她的作品以原貌給孩子們學(xué)習(xí)呢?畢竟,整容就算整得再“標準”,也不如素顏顏值高得生動。
或許這種詞語的“標準件”,更利于統(tǒng)一語文教學(xué),但是同時我們還應(yīng)該知道,學(xué)習(xí)語文,不僅僅是提供知識,還有培養(yǎng)青少年對漢語詞語和優(yōu)秀文本的閱讀欣賞能力和寫作能力。優(yōu)秀的文章,首先就體現(xiàn)在語言的特色和個性上。如果把一個作家的語言特色和個性刪減到很多,將之當成學(xué)生精讀、背誦的范文課文,學(xué)生怎么能寫出富有個性的文章呢?
有的人會說,小孩子還小,審美能力不夠。其實,千萬不要小看小孩子。張愛玲說,“小孩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糊涂。父母大都不懂得子女,而子女往往看穿了父母的為人。我記得很清楚,小時候怎樣渴望把我所知道的全部吐露出來,把長輩們大大地嚇唬一下。”
此外,“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正因為審美能力不夠,才更要讓青少年從小就接觸到最好的文本,培養(yǎng)起對一流作品的欣賞能力,而不是只是提供知識的“標準件”課文。當然,不是每一個人都要成為專業(yè)作家,但是閱讀和寫作能力,關(guān)乎表達自我和理解他人的能力,在現(xiàn)代社會中已經(jīng)是越來越重要的必備素養(yǎng)。
我們期待看到,當新的學(xué)年到來,發(fā)下來嶄新的語文課本,課桌前的少年們,能有機會完整感受到蕭紅的原作,感受到這位“壯士心、女兒情、孩子氣”的作家淋漓的元氣,生發(fā)出對我們偉大、精妙漢語的強烈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