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鵲窩》新書首發(fā)暨作品賞讀會舉辦
4月1日,由青島出版社主辦的《喜鵲窩》新書首發(fā)暨賞讀會在北舉辦。中國出版工作者協(xié)會原副主席、國際兒童讀物聯(lián)盟中國分會原主席海飛,《喜鵲窩》圖畫書作者楊鵓,國際兒童讀物聯(lián)盟主席張明舟,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社長常青,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社長張堃,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社長陳遠,遼寧少年兒童出版社社長胡運江,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副社長、副總編輯楊佃青,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副總編輯許國萍,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副總編輯白利峰,青島出版社副總編輯劉蕾等出席本次活動。張煒、秦文君、劉海棲、李東華、陳暉等作家、評論家參與了研討。
《喜鵲窩》是由出版人海飛、繪本畫家楊鵓聯(lián)袂創(chuàng)作的原創(chuàng)繪本,以孩子感興趣的喜鵲窩為切入口,講述了一個生命教育的大故事。小主人公沙娃生活在大漠的綠洲里,他和白楊樹上的喜鵲們是好朋友,他一直想知道喜鵲窩里面到底長什么樣,卻一直沒有機會。最終沙娃在被沙塵暴摧毀的白楊樹下滿足了好奇心,鵲飛蛋打的窩里竟然還有一汪沙泉水……當沙娃手捧那個滴水不漏的喜鵲窩時,也是他的家園在沙塵暴中遽然毀滅時。
張煒用充滿詩意的語言,詮釋了《喜鵲窩》的魅力,他認為:“《喜鵲窩》里畫的一潭潭綠水,是生命絕境里隱藏的一個一個大美、大希望,也是大未來。”王立軍認為,這本圖畫書通過一個小小的喜鵲窩向我們闡釋了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
“我在西北待了25年,在沙漠里生存很不容易,人們生活的地方就和沙漠挨著。我曾在騰格里沙漠待了半個月,碰到六天沙塵暴,回到家妻子都不認識我了,嘴唇裂了,最想喝水,但水淡了不行,得有鹽。沙塵暴給人的感覺好像是把人塞到了攪拌機里,耳朵、嘴巴、鼻子里全是沙子,幾乎不能呼吸。”海飛講述了自己親歷沙塵暴的體驗,談到寫《喜鵲窩》這個故事的初衷,就來自于此——敬畏大自然,敬畏生命。
“如何讓這種人與自然的宏大主題與當代的孩子產(chǎn)生連接呢?”阿甲認為《喜鵲窩》的寫作視角很巧妙,“它不講人類破壞大自然的影響和后果,而是選取孩子破壞喜鵲窩的后果這個點——破壞了喜鵲窩就等于毀壞了自己的家園,故事講述的方式是盡可能讓孩子感同身受,試圖找到和小朋友、和童年的連接方式。”
張明舟認為,《喜鵲窩》體現(xiàn)了作者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對生態(tài)、環(huán)境、人文、價值傳承等多方面的深思。
在陳暉看來,關(guān)于生態(tài)文明和人文關(guān)懷的蘊含讓《喜鵲窩》有了深度和高度,而關(guān)照兒童生活的一種溫暖的情感打動了她。
作為中國治沙故事的縮影,《喜鵲窩》嘗試用繪本的形式講述現(xiàn)實故事,給孩子種下一顆關(guān)注現(xiàn)實的種子,是這部作品更為重要的意義。
在李東華看來,將重大主題轉(zhuǎn)化為兒童文學,是有相當難度的,《喜鵲窩》提供了一種方法和路徑。這本書以“生態(tài)文明”為理念,用喜鵲窩為橋梁,把重大主題轉(zhuǎn)化為一本優(yōu)質(zhì)的原創(chuàng)圖畫書,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鳴。
秦文君從寫作者的角度對作品進行了深度解讀,她認為《喜鵲窩》運用口述的技巧,將一個具有自然悟性和悲劇格局的故事,用圖畫書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極具藝術(shù)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