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文學閱讀展望:從中心到邊緣 從大師到新銳
2020年是人類對自己創(chuàng)造的文明產生空前追問的一年,但也正因為幸有這些追問、質疑、反思,文明才不會被徹底摧毀。閱讀便是讓我們時刻關聯(lián)人類思考結晶、不至于遁入虛空的途徑,為我們營建一間困境中的避難所。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許多出版社都結合自己的出版方向,推出獻禮之作。如中國原創(chuàng)文學重要基地之一的作家出版社,將推出天津作家王松的扶貧題材小說《暖夏》、湖北文聯(lián)主席劉醒龍展現(xiàn)抗疫精神的作品《如果來日方長》、吳克敬的陜北建設題材作品《乾坤道》及熱播劇《人民的名義》原著作者周梅森聚焦國企改革的《人民的財產》、《裝臺》原著作者陳彥“舞臺三部曲”之三《喜劇》,無一不是以小人物命運為依托,展現(xiàn)時代變遷下的貢獻與奮斗,探索時代文學寫作的新范式。此外作家社還將推出“紅色經典出版影印”系列。以譯介國外作品為主的上海譯文出版社,則計劃推出“紅色經典”英文版,第一輯包括《紅星照耀中國》《中國之命運》《人類五分之一的中國人》《明日中國》《人生大道:朱德傳》五種,作為文化交流與輸出的一部分。
像以往一樣,在各出版社的新書出版計劃中,活躍著眾多大師的身影。他們無論是在早期,還是取得盛名之后,都沒有放棄對人類命運和人性深度的探索。上海譯文出版社今年將推出英籍日裔作家石黑一雄在獲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之后的首部長篇小說《克拉拉與太陽》,以其典型的細膩內斂與情感張力,通過一位特殊敘述者的視角觀察千變萬化的現(xiàn)代社會,探索“究竟什么是愛”的根本性問題。據評論者說,小說不僅保持了石黑一雄一貫的寫作風格,更能觸及人類的心靈。此外,去年底去世的英國諜戰(zhàn)作家約翰·勒卡雷的遺作《戰(zhàn)場特工》也將由該社翻譯出版。
分別擁有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兩位得主托卡爾丘克和彼得·漢德克作品版權的浙江文藝出版社和世紀文景,也將繼續(xù)推出他們的作品系列。托卡爾丘克的最新長篇《糜骨之壤》已經于年初面世,接下來還有《玩偶與珍珠》《E.E.》《世界墳墓中的安娜·尹》《最后的故事》,均由波蘭語直接翻譯,包羅其處女作、非虛構及經典長篇,展現(xiàn)這位女作家的奇特想象力和精巧敘事。漢德克的三部作品《孩子的故事》《偷水果的女人》《漢德克畫集》也將首次引進中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收集了數十幅作家本人手繪涂鴉的《漢德克畫集》,這些涂鴉多存在于漢德克隨身攜帶的小記事本上,記錄了作者的生活和寫作日常,充滿趣味,由意大利哲學家喬治·阿甘本撰寫導讀。
我們看到,在主流的歐美文學之外,以往相對小眾的拉美非洲文學近兩年成為新寵,呈現(xiàn)深度開掘之勢。今年將與讀者見面的,不僅有深深影響了馬爾克斯的“拉美新小說先驅”墨西哥大師胡安·魯爾福(其《金雞》《佩德羅·巴拉莫》《燃燒的原野》三部曲將由譯林出版社出版)、智利天才作家羅貝托·波拉尼奧的、阿根廷諾獎熱門人選塞薩爾·艾拉,還有相對陌生的哥倫比亞新生代作家胡安·加夫列爾·巴斯克斯、墨西哥80后新銳女作家瓦萊里婭·路易塞利、安哥拉葡語代表作家若澤·愛德華多·阿瓜盧薩等(以上作家作品將由世紀文景推出),他們都因為這些年在國際上奪得主流文學獎聲名鵲起,其作品中文版的引入,勢會為中國讀者打開一扇窗,了解另一個不同世界的文化背景和生存狀態(tài)。
在國內原創(chuàng)方面,除了格非、阿來、劉亮程、阿乙等熟悉的名字,一些青年作家及泛華語區(qū)作家作品的嶄露頭角令人驚喜。特別是這些年致力于港澳臺及海外華語文學挖掘的出版品牌后浪,此前陸續(xù)介紹了黃錦樹、袁哲生、黃國峻、童偉格、甘耀明、張貴興等作家,今年除了繼續(xù)引進他們的作品(如臺灣早逝作家袁哲生的《倪亞達》系列、旅臺馬來西亞作家張貴興的《野豬渡河》《賽蓮之歌》等),還為我們帶來了一批“新”面孔,如陳浩基、李渝、郭松棻等。他們的到來,將使世界華語文學的拼圖更為完整,看到華語寫作的更多可能性,了解更為豐富的華人生存與心靈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