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魯院的幫助是潛移默化的
30年前,我考進了魯迅文學院與北京師范大學合辦的研究生班。經過兩年多的學習,感覺到收獲很大。過了這么多年后,回憶起這段學習,更感到機會難得,受益終生。但在當時,上不上這個班,我還有些猶豫。很多朋友也勸說,你已經有了一定的創(chuàng)作成就,不需要再坐在教室里去讀書、聽講,因為那樣會占用很多的寫作時間。有人認為,我們應該趁著年輕多學習一點知識;但也有人認為,應該趁著年輕,多寫作品。我最終選擇了來上學,就說明我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我是上個世紀50年代中期出生的,上學的時候碰上了“文革”。盡管依賴著自己在農村的童年時代的記憶和積累寫了一些作品,但是如果要往高處走,要往更廣闊的文學世界里進發(fā),面臨的難度很大。所以坐下來,讀讀理論方面的書,讀讀經典作品,提高自己,豐富自己,對下一步的寫作至關重要。
實踐證明,這個作家研究生班,發(fā)揮了很好的作用。我們這個班里出了很多人才,很多同學現在依然活躍在文壇上。如果沒有這兩年半的學習,大家可能也還在寫,但是能不能寫出現在這樣的水平,確實很難預料。
我們的班主任是童慶炳老師,他前幾年去世了。童老師給我們講文學理論課,講作家創(chuàng)作心理等等。其中一堂課我印象特別深刻。他曾經給我們講過俄羅斯作家蒲寧的一篇小說《輕輕的呼吸》。我在課堂上受到了深深的觸動,后來秉承這部小說的內涵,寫了好幾部小說。
韓兆琦老師給我們講《史記》,這好像跟創(chuàng)作沒有什么直接的關系,但我現在還常常想起韓老師講課的風采,經常會回憶起他講課的一些內容。他為我們提供了讀《史記》的另外一種眼光,使我們對司馬遷的寫作有了更深的理解,使我們對《史記》這部史學著作包含的文學性有了更強烈的感受。所以,這些看似跟文學創(chuàng)作沒有什么關系的課程,像美術欣賞、音樂欣賞等,其實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總之我們在學校所學的一切,都在潛移默化地墊高我們的起點,為我們后來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很好的幫助。
今天在座的同學們大都受到過比較好的、完備的教育,知識儲備比我們當年豐厚。你們的生活經驗和我們的生活經驗也不一樣,寫作的環(huán)境和所處的時代與30年前也有很大的區(qū)別。但有一點大家都是一致的:我們之所以都想到魯院來,就是想通過這樣一個嚴格的、正規(guī)的學習和訓練,使自己的創(chuàng)作更上一層樓。希望大家努力學習,不斷進步,在今后的創(chuàng)作中寫出更多更好的,無愧于人民也無愧于自我的作品。
(本文系作者在魯迅文學院第三十七屆中青年作家高研班暨魯院北師大聯(lián)辦2019級研究生班開學典禮上的發(fā)言,標題系編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