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如何寫下去
2018年,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以其高質量的制作獲得了良好的口碑和讓資本驚喜的利潤,以至于有輿論認為這意味著中國科幻時代的來臨。但接下來2019年8月上映的《上海堡壘》卻以其粗制濫造而讓觀眾大跌眼鏡,以至于網(wǎng)上流傳著一句酷評:“ 《流浪地球》 為中國科幻電影打開了一扇大門,《上海堡壘》 又把這扇門關上了。”因為 《三體》 獲獎以及眾多科幻作家的努力而開創(chuàng)的“科幻黃金年代”似乎正在呈現(xiàn)它的另外一面,固然國家意識形態(tài)的肯定和資本的逐利流入為科幻的發(fā)展注入了強大的外力支持,但實際上有思考能力的科幻從業(yè)者——以科幻作家為主體——都明白,支撐“科幻黃金時代”的核心動力不是那些外部因素,而是扎扎實實的作品,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推陳出新的優(yōu)秀作品,如果不能在既有的題材、主題、構想上展現(xiàn)出新的質素,科幻也就很難繼續(xù)進步。這應該不是我一個人的觀感,而是一種普遍感受。我在很多次活動上聽到青年科幻作家言必劉慈欣,言必 《三體》,然后我就很好奇地問為什么。因為在所謂的嚴肅文學圈,并沒有青年作家言必談莫言、余華這樣一些經典作家的情況。青年科幻作家的回答是,在科幻文學界,劉慈欣及其《三體》已經不是簡單的經典化的存在,而是不可超越的高峰。在深圳參加的一次科幻會議上,青年001作家私下和我交流時提到了一個觀點:與嚴肅文學寫作不同,科幻文學對于題材甚至是創(chuàng)意的依賴是非常嚴重的,往往某一個題材或者“點子”被用過一次,就不可重復使用了。在這種情況下,尋找新的題材和“點子”就變得非常困難。重復性的寫作幾乎沒有意義,一些青年作家普遍表現(xiàn)出了一種難以為繼的困惑和焦慮。在這種情況下,提出“科幻怎么寫下去”這樣的問題,就要求科幻從業(yè)者拋棄不切實際的被資本蠱惑起來的欲望,回到創(chuàng)造的原點,真正思考個體、技術、語言和時代之間的復雜關系,創(chuàng)作出足夠人性化和世界化的優(yōu)秀作品,推動中國科幻寫作良好生態(tài)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
由我主編的第一輯“青科幻”叢書在 2018 年 4 月出版發(fā)行后,業(yè)界與市場均反應良好。第二輯“青科幻”叢書收入六位青年科幻作家:阿缺、劉洋、汪彥中、王侃瑜、雙翅目、彭思萌的作品。他們在寫作的題材、處理的主題、敘述的風格上呈現(xiàn)了一種多樣性,這種多樣性甚至是互相矛盾的:對技術的信任和不信任;對人和機器關系的確定與不確定;對物質和元素的可知與不可知;對文明世界的渴望和厭棄。他們試圖通過不同的方式來破壁,借鑒現(xiàn)實主義的、古典的、現(xiàn)代派的各種手法來激活科幻寫作的多種潛能。毫無疑問,任何一種探索和實驗都值得期待。對我來說,科幻怎么寫下去的答案不存在于作家、批評家和資本方的規(guī)劃中,而存在于這一部部具體鮮活的作品中。
最后,我要特別感謝作家出版社的李宏偉和秦悅兩位老師,因為他們卓有成效的工作,這套叢書才得以順利面世。
2020年3月10日改定于北京
“青科幻”叢書:
本書收錄有青年科幻作家汪彥中近十年來創(chuàng)作的十一篇中短篇小說,主打風格為懸疑驚悚,故事發(fā)生的時代背景大多置于近未來年間,主要著眼于個體與周遭世界的矛盾沖突、科幻背景中人與人之間的激烈交鋒、近未來科技的“異變”與人的“異化”等主題,不僅涵蓋了《癥候》《伶盜龍復活計劃》等早期獲獎作品及代表作,還收錄有《同溫層食堂》等科幻體裁與傳統(tǒng)文學風格相融合的近年新作,力圖通過對科幻語境下人的矛盾、苦痛、掙扎等狀態(tài)的展示,探索出一條通過科幻反思人生的藝術創(chuàng)作新路。
《分泌》是彭思萌首部中短篇科幻小說集。這些故事奇想、悵惘、激烈,卻不失脈脈溫情,好像還帶著作者汗涔涔掌心的溫度,就送到了你眼前。被毫無未來和希望的繁重工作折磨下加入拳擊游戲的女產品經理、在無止盡的KPI壓迫 下一點點泯滅人性的測試總監(jiān)、立志要做出寫作AI的天才程序員……還有因無法分泌積極情緒激素鋌而走險的小護士,因為求生的欲望,一步步將整座城市推向了危險的境地。彭思萌的小說故事精彩,富于幻想和視覺沖擊力,筆調細膩,內蘊激情。這是一部未被馴服的小說集,在未來世界中面向沉悶現(xiàn)實的嘶吼,歡迎加入這場冒險。
這本書輯錄了劉洋開始創(chuàng)作以來一些重要的中、短篇小說。它們風格各異,題材也各不相同。文字風格上,有《林村拆遷事件》這樣文字比較樸實的,也有《蔽芾國》這樣模仿古白話寫作的;題材上,有《流光之翼》這種將量子計算融入一個古代背景編織的探案故事,也有《小雷音寺》這樣將黑洞引入一個西游故事中的;篇幅上,有《黐手》這樣的三萬余字的中篇,也有《賣花的男孩》這樣兩千字的微小說。它們就像河灘上的一粒粒鵝卵石,雖然大小形狀和花色都各不相同,但撿拾起來細觀,都有各自的有趣之處。希望大家可以從這些文字中尋找到閱讀的樂趣。
《海鮮飯店》為王侃瑜第二本中短篇小說集,既收錄了《海鮮飯店》《鏈幕》《失樂園》等新作,也收錄了《月見潮》《重返彌安》《云霧4.2》等早期代表作。王侃瑜的科幻小說并非一味注重技術細節(jié)的描寫,而是更注重面臨科技發(fā)展與變革時,個體的掙扎與選擇,具有很強的人文關懷。她的作品試圖打破類型之間的疆域,在幻想的空間中關注現(xiàn)實,做到科學邏輯與情感邏輯的雙重平衡,探索人與人之間的理解與隔閡。
青·科幻叢書第二輯之一種。青年科幻作家雙翅目的中短篇小說集,收錄《猞猁學派》《我們必須徒步穿越太陽系》《我的家人和其它進化中的動物們》等十余篇作品。
本書收錄青年科幻作家阿缺在近年創(chuàng)作的18篇中短篇小說,其中包括最具代表性的“機器人系列”,講述型號為LW31的家政機器人和人類相處的種種故事,與硬核科幻不同,此系列無意營造AI威脅人類的冰冷形象,而是用溫和幽默的筆觸描繪人與機器和諧相處的社會圖景——這也是作者認為的AI技術在現(xiàn)實中發(fā)展到極致后所能見到的最好結果。此外,本書還有收獲了諸多榮譽的獲獎作品,如《再見哆啦A夢》和《收割童年》等,題材多樣,涉及時間旅行、生物變異、平行宇宙等元素,整體風格更側重于情感和意向的營造,竭力表達科幻在宇宙星空之外的另一種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