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附加值”的最大化
“大系故事卷”要求完善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基礎資料數(shù)據庫,收集整理民間故事作品,然而絕不是單純的民間故事作品集,而是故事文本的相對完整的呈現(xiàn),充分展現(xiàn)了民間故事的田野調查成果和當代研究水平。進入故事卷的故事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故事作品,一是故事講述的語境。相較于故事作品,讀懂故事文本之外的信息,從而較為客觀、相對完整地展示民間故事流傳原生態(tài),是這次“大系”編纂的意義所在,也對編纂人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是寫好“附記”。
寫什么?
1.講述情況。講述情況包括講述時的肢體語言和表情,與聽眾的互動,方言土語的使用情況,以及講述環(huán)境等。由于民間故事是口頭文學,講述者常常帶有表演性。附記可以記錄故事講述者的語速如何、語音技巧等。在不同的講述環(huán)境下,講述者的表演性也不同。
民間故事不僅有講述者,還要有聽眾。故事的講述者從來都不是自說自話,自我表演,他們隨時面對聽眾的插話、打岔、插科打諢。講述者與聽眾之間有互動,因而具有交流性。甚至不少故事的講述,往往都是因某次偶然的閑談、某個偶然發(fā)生的事件、自然環(huán)境里發(fā)生的某些變化等引起的。不僅這種交流,甚至整個講述場景受到場外環(huán)境變化的影響,可能會產生中斷、變化、重復、結束等各種結果。這些是故事講述環(huán)境的重要內容,應該在附記中重點展示。
《傻女婿》故事文本本身似乎沒有更多需要交代的元素。撰寫附記時,我就深入了解講述情況,還原故事采錄年代的農村生產生活場景。那個年代,農村文化生活最主要的娛樂方式是聽“瞎話兒”(河南方言,指民間故事)。人們在從事生產勞動的過程中,自娛自樂,客觀上也起到了傳播地方歷史文化的效果。
2.講述者、采錄者情況。在文末附有講述者、采錄者信息,但僅僅包含他們的基本信息,往往難盡其詳。一些情況又不能放在卷末小檔案里說,就可以放在附記里說明白。特別是針對講述者、采錄者本篇故事的講述語境,更要放在篇后附記里說清楚。
由于不少作品采錄時間較早,而這之前又不大注重收集記錄完整的講述者、采錄者要素,因而常常有所缺失。甚至故事文本信息中只有采錄者一個人署名。此次編纂人員作了大量努力,盡可能補充采集了講述者、采錄者要素。附記要說明缺失的情況、原因,還可以說明編纂人員補充采集要素的情況等。
3.故事的流傳情況。包括故事流傳的范圍,傳播的特殊人群,采錄這篇故事的經過。已經發(fā)表和出版過的作品,介紹作品首先發(fā)表的情況,如發(fā)表在何種報刊,收錄在何種圖書中。報刊要注明名稱、出版年月日,刊期刊號;圖書要注明書名、出版單位和出版時間、版次;格式同學術論文要求。從資料本中的選入者,也要注明出處,包括書刊名、版本、期號、編纂和印制時間等。幾經反復,最終講述信息比較完整的,附記淡化了流傳情況介紹。
4.故事和當?shù)孛袼罪L情的關系。包括與民間信仰、社會、人文的關系以及和廟會、集市、香會、行會等文化空間的關聯(lián)性等等。附記中注重與故事有關的民俗環(huán)境介紹,有相關民俗和信仰的說明。
5.故事的來源。首先是介紹講述者自己的說法,其次是研究者和編輯人員的考證和調查。由于客觀原因,講述者自己的說法難免與事實有偏差,從而需要編輯人員考證落實。這樣的過程,也可以在附記中體現(xiàn)。
6.本地有關這一類型故事的研究和著譯情況。可以介紹學術研究、作品出版等。一些民族地區(qū),民間故事可能存在翻譯情況,也應在附記中說明。
7.異文情況。介紹所附異文有關情況,也可以綜合介紹未收作異文而附錄存目的異文情況等等。
8.需讓讀者知道的其他有關情況等。
誰來寫?
根據專家組意見,寫附記的是三類人:一是講述者,二是采錄者,三是編纂者。平頂山卷時間緊,任務重,加之很多故事采錄時間已有數(shù)十年,許多講述者和采錄者要么已經不在,要么無從查找,因此《平頂山故事卷》更多采用的是編纂者撰寫的方式。從效果說,講述者、采錄者撰寫附記各有利弊。講述者、采錄者熟悉故事講述的語境,但往往需要反復提示啟發(fā)。作為附記,是附著于民間故事作品之外的,自然有其較強的學術特質。講述者、采錄者多為最基層的民間文學工作者,這樣的要求有些勉為其難。作為編纂者,雖然熟悉民間故事的流傳情況、故事和當?shù)孛袼罪L情的關系、本地有關這一類型故事的研究和著譯情況、異文情況等,但也有自己的局限。通過實踐,個人認為,撰寫附記的三類人選各有利弊。一般來說,針對講述情況,講述者、采錄者具有先天的優(yōu)勢,而對于其他幾種情況,由于受到專業(yè)素養(yǎng)、研究水平、占有資料、生活閱歷的制約,講述者和采錄者未必能寫好附記。當然,最理想的狀態(tài)是,如果一些故事講述者或者采錄者條件允許的話,最好二者結合。關鍵還是要從文本要素如采錄情況、流傳情況等作綜合考量,確定合適的附記撰寫者。
怎么寫?
文無定法,附記撰寫也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要多接觸了解故事講述者、采錄者,掌握故事講述的語境,深入了解當?shù)氐娜宋闹R,熟悉故事作品,從中找出作品以外需要交代的問題,把最有價值講清楚的、特別有必要講清楚的,通過附記說出來。
要客觀介紹本故事的情況,不加入撰寫者本人的情緒、觀點,更不能論述,包括對故事的任何點評、評價、價值判斷,空發(fā)議論和感慨。最重要的還是依據故事采錄現(xiàn)場情況,依據記錄作品資料,盡可能立體呈現(xiàn)故事講述的意境,把最需要講出來、最有價值講出來的東西講出來,要不拘一格,隨性但不隨意。
寫多少?
可長可短,不受作品本身的限制。我撰寫的附記,短的寥寥數(shù)語,長的數(shù)百上千字。《芝麻和高粱》故事290字,我寫了616字的附記。寫得比較長的一個附記是關于《宋三才子》異文《認姨》的,故事也就幾百字,而附記寫了2072個字,內容涉及民俗、故事流傳情況、版本比較,異文情況、社會狀況、地方歷史文化、民間文學研究成果等多方面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