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 id="yy8yy"><optgroup id="yy8yy"></optgroup></dd>
<small id="yy8yy"><menu id="yy8yy"></menu></small>
<sup id="yy8yy"><delect id="yy8yy"></delect></sup>
  • <noscript id="yy8yy"><pre id="yy8yy"></pre></noscript>
  • <sup id="yy8yy"></sup>
  • <tfoot id="yy8yy"></tfoot>
    <small id="yy8yy"></small>
  • <dd id="yy8yy"><pre id="yy8yy"></pre></dd>
    <sup id="yy8yy"></sup>
    <noscript id="yy8yy"><optgroup id="yy8yy"></optgroup></noscript>
    <noscript id="yy8yy"><dd id="yy8yy"></dd></noscript>

    亚洲gv永久无码天堂网,成年人夜晚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国产福利片在线观不卡,色噜噜狠狠网站狠狠爱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青年譯者范曄談《堂吉訶德》:讀書是讀書人的墓志銘
    來源:人民文學出版社(微信公眾號) | 范曄  2020年04月29日09:39

    今天我們要聊的是《堂吉訶德》,當然有很多種讀法,我個人想從閱讀的角度做一點分享,因為《堂吉訶德》在我看來是一本關于閱讀的書,或者說關于讀書和讀書人的書。

    我們選了幾個跟《堂吉訶德》相關的讀者或者說讀書人,其中當然有塞萬提斯本人。

    《堂吉訶德》里的讀書人:塞萬提斯本人

    塞萬提斯家境比較貧寒,出身比較破落的貴族家庭,他基本是自學成才的一位文人。但是他有一個特點,我們在《堂吉訶德》里面可以看到,他是一個狂熱的讀者。比如在塞萬提斯《堂吉訶德》第一部第九章有這么一段敘述:“我愛看書,連街上的破字紙都不放過。”當然這句話是整個小說的敘述者——第一人稱“我”說的,但是很多研究者認為這個完全可以看作是塞萬提斯自己的夫子之道,他真的是這樣一個狂熱的讀者。

    我們說《堂吉訶德》埋葬了一切的騎士小說,但是諸位,包括我在內,可能都沒怎么看過西班牙或者整個歐洲的騎士小說。據(jù)我所知,中文翻譯過來的只有王央樂先生翻譯的《騎士蒂朗》上下兩冊,這可能是翻譯成中文的唯一的騎士小說作品,也絕版多年了,今天想看只能到圖書館去看,希望人文社有機會重版。騎士小說不大容易看到,我們無從知道他號稱要埋葬的東西是什么。其實在西班牙,如果再往前推幾十年,你想看騎士小說也不是那么容易。

    說到《堂吉訶德》的作者塞萬提斯,他從序言里面到第二部結尾的地方,都一再說我的任務就是要埋葬或者說掃清這些騎士小說的流毒,讓大家徹底認清它的毒害。但是這里有一個問題,你不用看其他任何傳記,也不用看任何研究文獻,你看《堂吉訶德》這本書就能夠很輕易地發(fā)現(xiàn),塞萬提斯自己就是一個狂熱的騎士小說讀者。因為小說里面充滿了大量的戲仿、抨擊、顛覆騎士小說種種的橋段和情節(jié)。你想玩一個什么梗,前提是你要知道這個梗本來是怎么樣的;你想戲仿一個文本,你首先要知道、讀過、熟悉這個文本,才能談得上戲仿和顛覆。無疑塞萬提斯肯定是看過大量騎士小說的。我們隨便舉個例子,第一部第六章,這也是很有名的一章,讓我們讀起來百感交集的一章,講的是堂吉訶德第一次冒險回來,在昏睡期間,他的兩個朋友,一個神父、一個理發(fā)師,兩個人清點他的書房,把精心保存、影響他一生的藏書都找出來,而且做了大檢查一樣,挨個品評了這些作品,這里有當時很多流行作品,有田園牧歌小說、愛情小說、冒險小說或者宗教作品,其中占主體部分的都是騎士小說,這兩位“審查官”挨個評點一下,特別是那位神父。能寫出這樣對話的人顯然都是讀過這些作品的,都是對這些作品很有了解的。而且他沒有完全一概地抹殺,比如里面說《阿瑪?shù)宜埂づ_·咖烏拉》,他說這是所有騎士小說的祖宗,還是應該留下的,包括我剛才說的《騎士蒂朗》(楊絳譯為《著名的白騎士悌朗德傳》),這些都是精品,如果付之一炬太可惜了。所以他對騎士小說的態(tài)度也并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那么簡單。他也是深受騎士小說影響的,他也是非常熟悉騎士小說扎根的騎士文化的。

    我們再回到剛才看到的這一段,他為什么會提到自己特別愛看書,連街上的破字紙都不放過呢?這一段是他在托雷都的舊貨市場上(就像我們今天去書店一樣),在那兒找舊書。為什么書里會寫出這么一筆?明明講堂吉訶德的故事,你把敘述者的生平、是怎么找書的拿出來干什么?第一部第九章非常有趣,可以說是分水嶺式的一章,也可以說是關系全書結構的一章。我們稍微追溯一下上文,也就是第八章發(fā)生了什么。

    第八章講的就是堂吉訶德的冒險,恰恰講到堂吉訶德碰到一個比斯蓋人,兩個人劍拔弩張,各舉寶劍,按照書里的說法,如果不加阻擋,眼看都要把對方砍成裂開的石榴,這是一個非常生動的比喻。這個劍到底砍下去沒有呢?就像我們看金庸的《雪山飛狐》一樣,最后這一刀砍下去沒有?第八章講到這兒的時候沒有下文,這時候敘事者自己跳出來說:對不起,作者講到這兒沒有了,我沒有存稿。這是什么感覺呢?就好像你在電影院看電影,看到緊要關口,突然導演出鏡說對不起,后面沒有膠片,就拍到這兒,再見。這樣的話,觀眾肯定退票不干。這里的敘述者“我”也不甘心,所以他想方設法到處找找,看有沒有可能找到《堂吉訶德》后面的故事,于是就有了第九章他在舊貨市場撿字紙。

    果然讓他撿到了,他發(fā)現(xiàn)一個孩子賣些舊紙,他說:

    “因此我從那孩子出賣的故紙堆里抽一本看看,識出上面寫的是阿拉伯文。我雖然認得出,卻看不懂,所以想就近找個通曉西班牙文的摩爾人來替我譯讀。”然后他找到一個人,他說:“我講明自己的要求,把本子交給他。他從半中間翻開,讀了一段就笑起來。我問他笑什么,他說:笑旁邊加的一個批語。我叫他講給我聽;他一面笑一面說:‘書頁邊上有這么一句批語:“據(jù)說,故事里時常提起的這個杜爾西內婭·臺爾·托波索是腌豬肉的第一把手,村子里的女人沒一個及得她。”’”

    這時候,這個敘事者“我”一下子興奮起來了,因為這里提到堂吉訶德想象中的意中人杜爾西內婭,他一聽這個故事看來是跟堂吉訶德有關的故事,于是他趕緊買下這些紙,請這個摩爾人替他翻譯,因為阿拉伯語他讀不了。而且他還不放心,手稿太寶貴了,他專門把這個摩爾人請到家里,管吃管住,給他工資,讓他用15天時間把這個稿子譯出來。

    這里面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話,他說自己聽到這個名字不勝驚訝,立刻猜到這些抄的是堂吉訶德的故事,然后買下請他翻譯,“一個半月以后,他全部翻完”,下面一句說:“以下都是他的譯文。”這句很有意思:你拿著一本《堂吉訶德》,從第九章中間以后,號稱都是譯文,也就是說,西班牙文學史上,甚至世界文學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號稱自己是翻譯文學。

    如果我們繼續(xù)往下看,這里還有很多我稱之為敘事的“乾坤大挪移”的一些東西。比如第二部里面出現(xiàn)了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第二部里面的很多人物都讀過《堂吉訶德》第一部,甚至堂吉訶德自己還跟同為小說人物的這些人來討論第一部里面的情節(jié)和人物。如果大家覺得這個還是感受不到好玩之處在哪里,你可以想象一下,我們換一個場景,如果是《紅樓夢》第23回,黛玉讀的不是《西廂記》,也沒有讀《牡丹亭》,她讀的是《石頭記》,跟寶玉一起探討《石頭記》前22回人物的塑造以及敘事的得失。你想想,如果讀到這個版本的《石頭記》是什么感覺?某種程度就可以對應我們讀到《堂吉訶德》第二部的感覺。

    西班牙語世界的大作家博爾赫斯有一篇文章,也是談跟閱讀相關的迷宮。博爾赫斯非常喜歡《一千零一夜》,他舉了《一千零一夜》的例子。我們知道《一千零一夜》是講有一個國王非常殘暴,每天都要娶一個少女做妻子,第二天早晨就把她殺掉,再娶新的。直到出現(xiàn)一位美麗、勇敢又聰明的少女山魯佐德自告奮勇嫁給他,每天晚上給他講故事,國王聽這個故事太有意思,總想聽下面發(fā)生了什么,所以不忍心殺她,這樣的故事講了一千零一夜。但是《一千零一夜》的故事里面有一個故事非常奇特,跟我們今天的話題緊密相關,就是發(fā)生在第602夜的故事。在第602夜,這位年輕、智慧、勇敢的王后給國王講故事,她說從前有一個地方,有一個國王非常殘暴,他每天都要娶一位少女做妻子,第二天他都要砍掉這個少女的腦袋,直到出現(xiàn)一位美麗、勇敢又聰明的少女給他講故事。這里國王聽到了什么?我們聽到了什么?我們聽到包含所有故事的那個總故事。但是這里有一個什么危險呢?就是死循環(huán),這個故事將永遠地講下去,講著講著,永遠講到第602夜,再也講不到第603夜。

    所以博爾赫斯專門舉了這個例子,他為了更加直觀,又舉了一個圖像型的例子,他說你想象一下,如果在英國有一塊土地,經(jīng)過精心平整,由一位地圖繪制員在上面畫了一幅英國地圖,這地圖畫得十全十美,完美到什么程度呢?再小的細節(jié)都絲毫不差,也就是說英國的一草一木在地圖上都有對應的表現(xiàn),這絕對是完美的地圖了。但是如果它這么完美,這幅地圖就應該包含自身,因為這地圖所帶的草坪就在英國,所以這個地圖應該包含地圖中的地圖,而第二幅地圖也應該包含圖中之圖的地圖,依此類推,直到無限。所以這是一個不斷的、無窮的,到了想想都有點可怕地步的套盒結構,我們也稱之為是鏡子回廊——無數(shù)的鏡像彼此疊加。博爾赫斯這篇文章的名字叫作《吉訶德的部分魔法》,他說:

    “堂吉訶德成為《堂吉訶德》的讀者,哈姆雷特成為《哈姆雷特》的觀眾,為什么使我們感到不安?我認為我已經(jīng)找到了答案:如果虛構作品中的人物能成為讀者或觀眾,反過來說,作為讀者或觀眾的我們就有可能成為虛構的人物。”

    所以我們可以從這個層面來了解為什么有人把《堂吉訶德》視為整個西方現(xiàn)代小說的緣起或者鼻祖,因為這里面充分體現(xiàn)了,或者某種程度上首先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小說的核心征候,就是他混淆了或者涂抹了所謂的真實與想象、歷史與虛構、敘事與事實之間曾經(jīng)一度分明的界線。我們今天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獲取信息的技術可以說是空前的,我們從各種渠道獲取大量的信息,但是我們想要判斷某個事件的真?zhèn)危峙鲁松贁?shù)的專家以外,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空前的挑戰(zhàn),我們的信息不是不夠,反而是過剩,而且我們更加無從判斷什么是真實、什么是虛構、什么是想象、什么是對現(xiàn)實的操控。所以今天我們認為正史的東西,也許它是一個操控、涂改的產(chǎn)物,也許那些我們視之為或者自稱它是虛構的、想象的產(chǎn)物中間,承載著更多的歷史真實。我就不舉例子了,我們還是很容易在身邊找到這樣的一些例子的。

    剛才說的是塞萬提斯和《堂吉訶德》中的閱讀迷宮,在《堂吉訶德》第二部第三十二章有一個非常好玩的細節(jié)。第二部某種程度上比第一部好看,但是這種好看恰恰建立在第一部的基礎之上。第二部第三十二章發(fā)生了什么呢?第二部出現(xiàn)一對公爵夫婦,這對公爵夫婦確確實實讀過第一部《堂吉訶德》,所以他們是《堂吉訶德》的粉絲,是硬核讀者,他們覺得這個人很好玩,所以他們專門把堂吉訶德請到自己的城堡里面,按照堂吉訶德想象的世界對待他,也就是跟他一起入戲,一起來編織想象的世界。這里有一個對話特別好玩,公爵夫人在宴席之間問堂吉訶德,說:“可是有口皆碑的新書堂吉訶德先生傳(這是指《堂吉訶德》第一部)該是信史吧?從那本書上看來好像您從沒見過杜爾西內婭小姐,世界上壓根兒沒這個人……”這時候問題出現(xiàn)了,當然堂吉訶德有一個精彩的回答,大家有興趣可以看一下。但是問題本身非常有意思,有人說這可能是第一次在現(xiàn)代小說史上出現(xiàn)小說中的一個人物來質疑與他同為小說中的另一個人物的真實存在。這里面的公爵夫人當然是《堂吉訶德》中的一個人物,但是她卻質疑跟她同為小說人物的杜爾西內婭的存在,她說她是不是虛幻的,是不是虛構的?

    第二部一開始,堂吉訶德跟他的朋友討論《堂吉訶德》第二部的時候有一句問話,他說是不是作者預告還出第二部呢?他的朋友回答說這個說不準,第二部指不定出不出,因為續(xù)作一般沒有原作好,第二部指不定出不出。

    問題是我們現(xiàn)在讀的對話恰恰在第二部里面。所以這里如果用術語說,就叫作元小說性,就是它有一個反身自指,有一個自我指涉,小說在談論自己。我們所謂的元小說,說粗疏一點就是談論小說的小說,指向小說自己的一種談論。這樣的元小說性也好,或者這樣的自我指涉也好,確實是今天很多文學史家或者評論家推崇《堂吉訶德》的一個原因。

    《堂吉訶德》里的讀書人:牧羊女瑪賽??

    我們再看另一位讀者,這是一個女性讀者。但在開始之前我先引入四百年后的一個小說中的人物,如果讀過《百年孤獨》的人可能有一些印象,里面有一個姑娘叫美人兒蕾梅黛絲,《百年孤獨》里濃墨重彩各種描寫她的美貌——她有一種不屬于這個世界的美貌:“歲月流逝,她卻永遠停留在天真爛漫的童年……幸福地生活在自己單純的現(xiàn)實世界里。”而且她對穿著打扮完全沒有意識,為自己縫制了一件麻布的長袍往頭上一套,就簡單地解決了穿衣服的麻煩。她的頭發(fā)也厭煩家人總要梳理,所以索性剃了光頭,把頭發(fā)給圣徒像做假發(fā)。但是,“她越是拋開時髦只求舒適,越是罔顧成規(guī)僅憑感覺行事,她那不可思議的美貌就越發(fā)動人心魄,對男人也越有誘惑力”。小說里面有很多人為她殉情而死,為她瘋狂,她自己完全不能理解。她就是這樣一個有超自然美貌的人物,但是這樣一個人物,我們可以在西班牙語的文學源流里面能找到很多原型,比如在《堂吉訶德》里面就有一位。我們在文學史的主題里面,對這類女性有幾種說法,有的叫“無情的美人”,也有的叫“紅顏禍水”,實際上就是所謂“致命的女人”(femme fatal),但這樣的女性都極其美麗,有著不可抵擋的美貌,但又是冷若冰霜。

    在《堂吉訶德》里面也有這樣一位所謂致命的女性。我這里放了一張圖,《堂吉訶德》第一部第十一章開始提到,一直到十四章結束,尤其十二到十四章,用很多篇幅來談論這個姑娘。她是牧羊女瑪賽??。據(jù)說她非常美,她本來是一個大財主的女兒,后來她父親去世給她留下萬貫家財,但是她并不是在家里享受做大小姐,她非要跑到山野之中當一個牧羊女,去牧放羊群,這就引發(fā)大批的年輕貴族子弟跑到山野間,希望能夠碰到她,一睹芳容,甚至在樹林里凡是大一點、粗一點的樹上都可以看到用小刀刻著她的名字,旁邊畫一顆心,或者在她名字上刻一個王冠,表示她是美人中的王后,美人中的女王。

    甚至有一位小伙子到了什么程度呢?因為瑪賽??沒有接受任何人的求愛,結果這位小伙子傷心欲絕,寫了絕命詩之后自殺了,但是他在遺囑里說一定把我葬到我第一次見到牧羊女瑪賽??的地方,于是他的朋友們扛著他的遺體來到山野之間,在他第一次見到瑪賽??的地方,準備把他下葬。下葬之前舉辦了一個儀式,他的朋友拿出他的絕命詩念一念,無非是說這個姑娘多么美,我為她多么傷心,她卻對我如此無情,差不多就是這樣的內容,所以小說里面描寫得好像一出很熱鬧的戲劇一樣。但是就是在這樣一個葬禮戲劇的高潮階段,馬上要下葬的時候,就像這幅名畫里出現(xiàn)的一樣,在我們視野焦點的地方,主人公瑪賽??出現(xiàn)了,這是她第一次出現(xiàn),也是最后一次出現(xiàn),她在全書中唯一一次出現(xiàn)。這里沒有過多的形貌描寫,但是書里把她描寫成像一次神圣的顯現(xiàn)一樣。然后是瑪賽??長篇的獨白,她為自己辯護。因為她一出現(xiàn),這些朋友們就說你這個毒蛇,你這個妖精,你害死我的朋友,居然還有臉出現(xiàn)。但是這位姑娘,她給自己做了一個長篇陳詞,說完之后她就走了,我們看一下這個陳詞也是非常精彩,翻成中文也很漂亮。很長,我截取幾個片斷分享一下。

    她說:

    “照你們說:我天生很美,害你們不由自主地愛我;因為你們愛我,我就應該也愛你們。你們是這么說,甚至這么要求我的。我憑上帝給我的頭腦,知道美的東西都可愛。可是不能就說:因為他愛你美,你就也得愛他。也許愛人家美的,自己卻生得丑;丑是討厭的。假如說,因為我愛你美,所以我雖丑你也該愛我,這話就講不通了。就算雙方一樣美,也不能因此有一樣的感情。美人并不個個可愛;有些只是悅目而不醉心。假如見到一個美人就癡情顛倒,這顆心就亂了,永遠定不下來;因為美人多得數(shù)不盡,他的愛情就茫無歸宿了。我聽說真正的愛情是專一的,并且應當出于自愿,不能強迫。我相信這是對的。那么,憑什么只因為你說很愛我,我就該勉強自己來愛你呢?假如天沒有把我生成美人,卻生得我很丑,請問,我有理由埋怨你們不愛我嗎?況且你們該想想,美不是自己找的,我有幾分美都是上帝的賞賜,我沒有要求,也沒有選擇。譬如毒蛇雖然殺人,它有毒不是它的罪過,因為是天生的。我長得美也照樣怪不得我。一個規(guī)矩女人的美貌好比遠處的火焰,也好比銳利的劍鋒;如果不挨近去,火燒不到身上,劍也不會傷人。”

    這是非常漂亮而且修辭上非常有力的自辯文,有人說這個牧羊女瑪賽??是不是在薩拉曼卡大學進修過,薩拉曼卡大學可是整個歐洲非常有名的大學,她肯定學過修辭學。

    下面有一段也很精彩,她說:

    “我是個自由的人,我要優(yōu)游自在,所以選中了田野的清幽生活。山里的綠樹是我的伴侶,清泉是我的鏡子;綠樹知道我的心情,清泉照見我的容貌。我是遠處的火,不是身邊的劍。見了我的相貌對我有癡心的,聽了我的話就該死心。我對格利索斯托莫或其他人——反正我對他們每個人都沒有假以辭色,誰都沒有理由癡心妄想。該是他執(zhí)迷不悟害死了自己,不是我什么狠心。如果說他要求正當,我應該答應,那么我也有回答。他在挖墳坑的這里對我傾訴正當?shù)脑竿揖蛯λf:我愿意一輩子獨身,把我貞潔美麗的軀殼留給大地消受。我講得這樣明白,他還不死心,偏要逆水行船,他掉進地獄去有什么說的呢?假如我敷衍他,就是我虛偽了;假如我答應他,就違背了我高潔的心愿。我已經(jīng)對他講得透亮,他硬是不明白;我并沒有嫌惡他,他自己傷心絕望。你們說吧,憑什么理把他的苦痛怪在我身上呢!他受了騙,才可以埋怨;我答應了他又賴,他才會失望;我勾引了他,他才可以空歡喜;我迎合了他,他才可以得意。他沒得到我的許諾,沒受我欺騙、勾引、迎合,怎么能罵我狠心殺人呢?老天爺至今沒叫我愛上人,要我自投情網(wǎng)是妄想。但愿我這番表白對每個追我的人都有好處。”

    非常漂亮的一篇十七世紀女權主義宣言。

    最后看她怎么收束這樣一個獨白的,她說:

    “大家請聽吧:從今以后,如果誰為我死了,那就不是因為妒忌或遭受了鄙棄。一個人如果誰也不愛,不會引起妒忌;把話說得直接爽快,也算不得鄙棄。稱我猛獸和妖精的,不妨把我當作害人的壞東西,別來理我;說我無情的別來奉承我,說我古怪的別來結交我,說我殘酷的別來追求我。我這個猛獸、妖精、無情殘酷的怪物,既不找你們、奉承你們、結交你們,也不用任何花樣來追求你們。格利索斯托莫急躁狂妄,害死了自己,我幽嫻貞靜有什么罪呢?有人要我在男人中間保持清白,可是為什么不容我在山林里潔身自好呢?你們都知道,我自己有財產(chǎn),不貪圖別人的錢。我生性自由散漫,不喜歡拘束。我誰也不愛,誰也不恨。我沒有欺騙這個,追求那個;沒有把這個取笑,那個玩弄。我有自己的消遣:我和附近村上的牧羊姑娘們規(guī)規(guī)矩矩地來往,還要看管自己的羊群。我的心思只盤旋在這一帶山里,如果超出這些山嶺,那只是為了領略天空的美,引導自己的靈魂回老家去。”

    牧羊姑娘瑪賽??說完一大篇的辯護詞后,“她說完不等誰回答,轉身就走進附近樹林深處去了。大家覺得她的慧心不亞于她的美貌,都傾倒不已。有些人給她美目的光芒奪去魂魄,盡管聽了她一番表白也沒用,還想去追她。”這時候我們的主人公堂吉訶德出面了,也有人把這一幕視作小型的法庭審判,這邊有原告,有被告,有被告自己的辯護陳詞,這時候有一個法官最后敲定,主人公堂吉訶德就扮演了法官一錘定音的角色——堂吉訶德看到這個情況,覺得正需要他的騎士道來保護落難女子了,他按劍朗朗地說:“不論你們什么地位、什么身份,都別去追美麗的瑪賽??;誰膽敢去追,別怪我惱火!她已經(jīng)把話講得一清二楚:格利索斯托莫的死怪不得她,她并沒有錯。誰求婚她也不會答應。像她這樣潔身自好的,全世界獨一無二;所有的好人都該敬重她,不該追她、逼她。”

    這個故事告一段落了,但是就在這章最后要結束的地方,作者專門加了一筆,說得很明確,他說:“堂吉訶德決計去找牧羊姑娘瑪賽??,全心全意為她效勞。”這一筆加得很有意思,我們看整個《堂吉訶德》里,堂吉訶德是一個忠貞不貳的情人,沒有什么出軌變心的時候,他一心都放在他想象中的心上人杜爾西內婭身上,既然是這樣,而且他的騎士道也要求他做一個忠貞不貳的情人,為什么這里會有這樣一筆?說堂吉訶德要去找這個姑娘,而且要全心全意為她效勞?

    這其實是很有意思的問題,當然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不同的理解有不同方向的詮釋。其中有一個西班牙評論家的解釋,我個人還是比較認同的。他說堂吉訶德為什么決心為她效勞?這不是什么愛情的結果,也不是什么一見鐘情,而是堂吉訶德在牧羊女瑪賽??身上看到了他自己,某種程度上他看到了一個女版的堂吉訶德。因為牧羊女瑪賽??也是一位被閱讀改變了生命的讀者,何以見得?我剛才念的那一段里有幾句說“山里的綠樹是我的伴侶,清泉是我的鏡子;綠樹知道我的心情,清泉照見我的容貌”。如果大家熟悉當時西班牙流行的一些文學或者文體的話,就知道這樣的表述是非常熟悉的,而且是非常典型的,典型在什么地方?這些話很像是從當時流行的田園牧歌小說里面照抄出來的一樣,而且牧羊女瑪賽??并不是完全沒有文化的人,她也是一個讀者,讀過很多書,家里有錢買得起書。所以很有可能她像堂吉訶德瘋狂地、如癡如醉讀騎士小說一樣,她可能讀過大量當時西班牙非常流行的像《狄安娜》這樣一些田園牧歌小說。她為什么決定拋下萬貫家財跑去當牧羊女呢?我們能想到最合理的解釋是她書讀多了,也“讀壞了腦子”,要過一個像田園牧歌小說里面的生活,因為小說里都是牧羊人、牧羊女,在綠草如蔭、清泉流淌的地方,互訴衷情或者贊美大自然,或者傾聽大自然的天籟之聲,這些都是田園牧歌小說或者詩歌里面套路性的一些場景。所以這里面有一種惺惺相惜,兩個人都是被自己的閱讀改變了生命,都想把自己的生命放進閱讀世界,或者說是抹除虛構與現(xiàn)實之差別的讀者。

    如果大家覺得還不夠有說服力的話,我們再看一看《堂吉訶德》后面,也就是第二部的時候,當堂吉訶德被喬裝打扮的白月騎士打敗以后,他按照自己的承諾,一年之內不能再當游俠騎士,桑丘還給他出主意,說咱們當牧羊人吧。為什么會有當牧羊人這個選項?這也是讀書讀的,是另一種文學,就像我們讀完武俠想當俠客,讀其他的東西想穿越。他也是換了另一種文學的模式來進行他的角色扮演。所以他們倆商量好了,甚至堂吉訶德給自己和桑丘都起了意大利式的名字,因為田園牧歌小說里面牧人的名字一定要聽起來有意大利味,有異國情調才好。他們倆還暢想了日后的牧羊人生涯,他說:“咱們在山林曠野里來來往往,唱歌吟詩;清澈的溪泉、浩蕩的河水供我們喝,蜜甜的橡樹子由我們放量吃,堅固的軟木樹干讓我們坐,楊柳給我們綠陰;玫瑰給我們甜香,廣闊的草原是花花綠綠的大地氈;我們呼吸的是新鮮空氣,照明的是星星月亮……”這些表達、這些憧憬、這些想象的場景,恰恰跟牧羊女瑪賽??所表述、所生活的場景是重合的,因為他們都有共同的源頭,就是同樣的閱讀、同樣的文學來改變、塑造了他們的生活、他們的想象、他們的感受。

    這里兩個圖是兩個封面,一個是比較早的版本,一個是更加現(xiàn)代的版本,都是塞萬提斯自己寫的田園牧歌小說《伽拉苔亞》,所以塞萬提斯不光寫《堂吉訶德》,也寫其他的,包括田園牧歌小說他也非常熟悉,他也寫過這樣的作品。

    《堂吉訶德》當時為何暢銷?

    我們讀《堂吉訶德》的時候,前面有一個譯者楊絳先生寫的譯序,其中引了當時流傳很廣的一個逸事,他說西班牙斐利普三世國王有一天在自己王宮的陽臺上,看到對面有一個學生,一邊看書一邊狂笑,笑得上氣不接下氣,國王跟他身邊人說,這個學生要不然是一個瘋子,要不然就是在讀《堂吉訶德》。果然,派人把這個學生找過來一問,真的是在讀《堂吉訶德》。但這樣一個逸事,我們今天看起來覺得有點隔閡,有點摸不著頭腦,因為今天讀《堂吉訶德》,有些情節(jié)是有點可笑,但是誰也不會笑得前仰后合,上氣不接下氣。實際上這里確實有很多很有趣的,甚至會引起笑聲的梗,但這些梗因為時空的隔閡距離,我們get不到,我們今天試圖來扮演或者貼近堂吉訶德或者塞萬提斯同時代的讀者,他讀這樣一本書的時候,最初的讀者他們可能是什么樣的感受或者讀者反映。

    我不舉書里的例子,我舉一個不是書正文的例子,是這個書封面的例子。當然不是我們今天拿到的這個網(wǎng)格本,而是1605年,也就是《堂吉訶德》第一部第一版的封面。這樣一個封面看起來還是挺古雅的,但是你有沒有想到,其實堂吉訶德同代讀者看到這個封面就能笑起來,這里面其實有很多梗,有很多戲仿的東西在。

    我們看一下這個封面。我們覺得這個書籍的封面設計太不科學了,按照我們今天的想法,書名并沒有放在最顯眼的位置,而是最上面兩行。中文翻譯成“奇情異想的紳士或者鄉(xiāng)紳”,所以上面兩行“EL INGENIOSO”,中文翻譯成“奇情異想”,這當然有很多文化背景,我們今天沒有時間來談這個問題。下面“HIDALGO”就是紳士或者鄉(xiāng)紳的意思。然后是主人公堂吉訶德的名字“DON QVIXOTE”,我們?yōu)槭裁凑f這里設計得不好?因為它把“堂(DON)”放那了,“吉訶德(QVIXOTE)”竟然拆開了。我們說,你可以改字號或者調版式,怎么能把主人公的名字拆開?你能想象一個中文書名“堂吉訶德”幾個字不在一行,“堂吉”一行,后面“訶德”一行,這個太奇怪了。但是這個版本就是把“DON QVI”和“XOTE”拆開了。當然我們可以解釋說,可能這個書印得比較匆忙,沒來得及細設計,可能有這個因素。但更可能這里有文化背景和語言因素,因為當把這個詞拆開的時候可能有一些“笑果”出來,因為第一個音節(jié)很像拉丁文的“誰”,這樣一換行,把“XOTE”放在后面,這里就成了“DON QVI”。這個“誰”有時候對應西文就是無名之輩,沒有人,“堂”翻譯成先生,這就成為了“沒有名先生”或者“無名之輩先生”,這個效果就有一點梗在里面。包括后面的“XOTE”,在西班牙當?shù)胤窖杂猩倒系囊馑迹园堰@個拆開就是“笨蛋先生”“無名之輩先生”。這么好好的一個很重要的主人公,結果無形中添了一些可笑或者搞笑的元素在里面。

    下面沒有什么說的,“DE LA MANCHA”就是拉·曼卻,翻譯成“拉·曼卻的紳士堂吉訶德”。這里有很多問題,首先堂吉訶德的“堂”,書里也說了,堂吉訶德自己原名叫吉哈那。他雖然是一個小小的紳士,但是他在整個貴族階層里是最底層的,他沒有資格用“堂”這個頭銜。所以“堂”本身有一點諷刺在里面,如果你看到書以后,這個諷刺意味更重。還有“拉·曼卻的堂吉訶德”。拉·曼卻是西班牙中部地區(qū),在西班牙歷史上相對來說不是特別富裕,也不是文化特別出彩的地方,今天去西班牙旅行,我們常常坐大巴從馬德里往南方走,路過拉·曼卻地區(qū),感覺滿眼都是黃色,景色比較單一,土地也不是那么富饒,不像南方或者瓦倫西亞這樣的地方。在當時人的眼中更是如此,拉·曼卻就像我們今天說的“大農(nóng)村”一樣,是比較“土”的地方。所以他等于是來自一個很土的地方的堂吉訶德先生。

    為什么我們說這里有搞笑的效果呢?《堂吉訶德》這本書對標的是騎士小說,它諷刺的也是騎士小說,它也是把自己當成另類騎士小說出版,如果我們看看當時其他騎士小說的封面、人家的標題是什么樣兒,你就能看出搞笑的意味在哪兒。

    我在旁邊列了一個當時非常有名的騎士小說,也就是在《堂吉訶德》第六章專門提到的,號稱一切騎士小說的祖宗,也就是著名的《阿瑪?shù)宜埂づ_·咖烏拉》。你看人家這個書名寫得多好,首先里面沒有出現(xiàn)“堂”。其他騎士小說書名很少出現(xiàn)“堂”,為什么?因為這些騎士小說的主人公都是一些王子或者出身非常高貴的人,他們已經(jīng)不需要一個“堂”的頭銜來彰顯他們的高貴,而堂吉訶德先生恰恰是很土的鄉(xiāng)野地方小紳士,連使用“堂”的資格都沒有,你偏偏給自己冠上一個“堂”的頭銜,所以這里可笑的戲仿的地方就出現(xiàn)了。我們再看看主人公的名字阿瑪?shù)宜埂づ_·咖烏拉,“咖烏拉”是什么地方說法也不一樣,有人說是今天的威爾士,也有人說是某一個傳說的地方,總之在當時西班牙讀者眼中,咖烏拉這個地方,感覺或讀起來很上檔次,一聽就是很有異國情調、傳奇色彩的地方。人家是來自傳奇色彩地方的出身高貴的騎士,而你卻是拉·曼卻這個地方來的“堂吉訶德”。所以這個書名,對塞萬提斯同代的讀者來說,能夠產(chǎn)生一些搞笑的意味,可能就會帶出會意的笑容來。

    說到堂吉訶德名字的時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吉訶德本身有什么意思?他原來叫吉哈那,后來改名叫吉訶德,把幾個字母調整了一下。但其實吉訶德這個詞在西班牙語里是有意思的,只不過今天現(xiàn)代的西班牙語里很少用到,它是一個很偏很冷門的詞,實際上指的是中世紀騎士全身鎧甲、全身裝備的一個部分,是哪個部分呢?我這里有一張全身鎧甲圖,所謂吉訶德恰恰是護大腿的部分。所以另一個比較諷刺的意味又出現(xiàn)了:我們知道人的身體是有等級的,在生理上沒有什么等級,但是在文化里是有等級的。中文里面也有上半身、下半身的說法,顯然上半身要比下半身更加正式,一說下半身好像有點不太正經(jīng)的感覺。而且今天不管是中西文化里面都有類似的表達,比如說這個人是我的左膀右臂,沒有人說這個人是我的左大腿、右大腿,為什么要歧視下肢呢?因為這里有一個文化等級。所以你起什么名字不好,你起中世紀盔甲的名字也挺好,但是你為什么要起一個護腿甲的名字?遮大腿的部分,這不是很雅的部位,他偏偏選了這樣一部分作為主人公的名字,這里也可以看出搞笑或者戲仿的味道。

    我們剛才從《堂吉訶德》1605年的出版聊起,當然這里也有很多其他好玩的信息,以后有機會也可以聊,比如1605年的版本里還有定價、官方出版的說明材料,可能我們對這些沒有太大興趣就翻過了,但這里還是可以看到比較好玩的信息,比如這個書賣多少錢、貴不貴,這些大家也可以猜測一下,《堂吉訶德》1605年的版本貴不貴?如果我們看定價的時候,你大概就會有一些概念。

    當時按官方定價要賣290.5馬拉維迪,我們姑且說290塊錢,當然比我們1塊錢的購買力弱一點。當時的購買力是什么情況呢?據(jù)說根據(jù)當時的物價,一公斤羊肉要28塊,牛肉要16塊,你買這本書的價錢起碼可以買十公斤以上的羊肉,而且羊肉要比牛肉貴很多。我為什么說這個細節(jié)?你讀《堂吉訶德》第一章說到吉哈那的身世,他每天吃什么?他吃沙鍋雜燴,這里面專門說牛肉要比羊肉多,為什么牛肉比羊肉多?因為羊肉比牛肉貴很多,羊肉28塊,牛肉才十幾塊錢。這里也從側面看出這位鄉(xiāng)紳家里并不是非常寬裕,他聽起來跟貴族一樣,但是都吃不起純羊肉,他必須弄點便宜的牛肉。但是就算家里不寬裕,他還是花了巨資,花290塊錢,夠他吃二十斤羊肉的錢,買了跟《堂吉訶德》類似的騎士小說。當時看書也是很花錢的,所以清點他藏書的時候有一百多本,我們今天看也不多,但是他這樣一個小鄉(xiāng)紳買一百多本書真的要賣地了,小說里也提到,為了買這些騎士小說,他把幾畝薄產(chǎn)都賣了。

    我們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個書定價290多,其實不便宜的。賣得怎么樣?在當時賣得不錯,很快加印了,雖然第一版印得太匆忙,有很多錯別字,但后來很快糾正又出版,而且很快出現(xiàn)盜版,甚至還有人偷運到美洲的殖民地去,因為當時美洲不允許把西班牙騎士小說(屬于違禁品)運過去,《堂吉訶德》一直成為走私品,賣得相當不錯。但根據(jù)傳記作家研究,《堂吉訶德》的作者塞萬提斯自己可能沒掙到太多錢,對他的經(jīng)濟狀況沒有起到根本性的改善。

    我們可以想象,塞萬提斯同時代的讀者要花一筆不小的開支來買這個書,而且還會覺得是很有趣的書,很好玩的書,我想他們愿意花這個錢買。很多人買,使它成為暢銷書因為他們覺得這本書很好玩,很逗樂,在書的封面就埋了這么多梗,里面有更多好玩的東西,大家看得前仰后合,看得非常開心。這就是塞萬提斯同時代或者稍晚一些的人對《堂吉訶德》的主流評價,認為它就是非常逗樂的暢銷書。塞萬提斯自己也沒有把這本書當作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創(chuàng)作,如果讓他推薦一本最看重的作品,他肯定不會推薦《堂吉訶德》,他可能會推薦他的某些詩作,也可能推薦他最后的一部長篇作品,名字很長的,有一個中文譯名挺好玩,還挺傳神的,叫《王子公主歷險記》,這個譯名某種程度上能夠體現(xiàn)他后來那部長篇的風格。所以他更看重的是后來那部更加傳統(tǒng)的,或者說更加套路的,更加類型文學的作品。

    今天,《堂吉訶德》為什么重要?

    但就是這樣一個連作者自己都不是很看重的,同代人都認為是搞笑之作的作品,在四百年后,甚至都沒用四百年,已經(jīng)成為世界級的經(jīng)典。我們每個人見仁見智,都在里面看到一些不同的東西,有人看到悲劇性的英雄,有人在桑丘身上看到改造國民性的希望,陳眾議老師編過《塞萬提斯學術史研究》,也編過塞萬提斯的評價文集,北大的錢理群老師寫過一本《豐富的痛苦:堂吉訶德與哈姆雷特的東移》,講的是這兩個人物在中國的傳播史。《堂吉訶德》的部分,講到從周氏兄弟開始,到后來很多的不管是革命人物也好,文學人物也好,他們對《堂吉訶德》都有各自精彩又迥然不同的解讀。

    為什么會把哈姆雷特和堂吉訶德并列?當年屠格涅夫有一篇非常重要的,可以說是塞學史上里程碑式的文章,就是他把堂吉訶德與哈姆雷特并列,把他們提升到人性的兩極,一個永遠優(yōu)柔寡斷,是永遠的思想者,卻很難付出行動。另外一個是不假思索、不加反思而充滿熱情或者不切實際的幻想的人。一個是行動派,一個是猶豫派或者沉思派,比如《當代英雄》的主人公就可以放在哈姆雷特的序列里面,當然我們也可以把很多人放到堂吉訶德的序列里面。也許每個人身上都有一個堂吉訶德和一個哈姆雷特,可能占的比例不同,或者有時候哪個更加站到前臺,影響我們的生活更多一點。

    每次談到這里,我都要引用當年周作人在北大歐洲文學史課上的一句判語,他說“凡一時之諷刺,至今或失色澤”。四百年前的那些梗,如果我們不做功課的話也get不到,當時那些諷刺今天也并不覺得那么可笑。那我們?yōu)槭裁催€要看這樣一本書?“而人生永久之問題,并寄于此,故其書亦永久如新”。所以,這本書為什么能夠成為常讀常新的經(jīng)典?因為可能有一些人生永久的問題在里面,包括理想和現(xiàn)實的沖突,思想和行動的張力,我們都會在里面看到一些影子。

    有人說堂吉訶德和桑丘,這一對組合就非常好,堂吉訶德象征著理想主義,桑丘象征著實用主義,當然這是很常見的解讀,我還是建議大家細細讀這個書。其實情形比這樣簡單的二分法更加復雜,或者更加豐富,因為你會發(fā)現(xiàn),堂吉訶德和桑丘之間不斷有互相的滲透或者互相的影響。有的文學評論家提出一些術語,比如堂吉訶德的桑丘化,或者桑丘的堂吉訶德化,這是什么意思呢?其實很簡單,你發(fā)現(xiàn)堂吉訶德并不是從始至終都那么不切實際,是完全的理想主義:他第一次出行的時候什么都沒帶,游俠騎士出行哪有帶錢的?但是你看到他跟桑丘第二次出行的時候,第二部里面專門提到他帶上裝錢的背包,還帶上幾件換洗的襯衣,這個可是他以前從來沒有想到過的問題。另一方面,桑丘也變得越來越“堂吉訶德化”,到最后的時候,連堂吉訶德都放棄了游俠騎士的夢想,但是桑丘還堅持在他面前哭訴說,“老爺我們再出發(fā)吧,也許在下一個轉角我們就能看到那個著魔的杜爾西內婭”。他們兩個人也慢慢地被對方影響,兩個人或者曾經(jīng)有過幻想和現(xiàn)實的二分世界,但慢慢地互相影響,界線也漸漸抹除,所謂完全空想型的堂吉訶德也會有實際的考慮,而所謂實際型的桑丘也漸漸變得理想主義起來。

    納博科夫的《<堂吉訶德>講稿》是很有名的關于堂吉訶德的研究作品,他說:“(堂吉訶德)離開了他的祖國,離開了他的創(chuàng)作者的書案,在游歷西班牙之后又來游歷世界……三百五十年以來,他穿越了人類思想的叢林與凍原——而他的活力更充沛,他的形象更高大。我們已不再笑話他。他的紋章是憐憫,他的口號是美。他代表了一切的溫和、可憐、純潔、無私,以及豪俠。這詼諧的模仿已經(jīng)變成杰出的典范。”我覺得這是非常漂亮和精彩的概括,前些日子我跟我的學生也在聊今天為什么還要讀《堂吉訶德》,作為西班牙語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學生肯定要必讀這個經(jīng)典,而我們也會不斷追問自己,為什么還要讀它。

    西班牙作家馬利亞斯曾經(jīng)有一個挺好的說法,他說因為堂吉訶德身上代表了每個人深處都有過的一種渴望,就是想成為他人的渴望。這個說得也非常漂亮。每個人在不同的時候都曾經(jīng)幻想過,如果過一個跟現(xiàn)在不一樣的人生會怎么樣,這樣的渴望就在《堂吉訶德》里面有非常精彩的展現(xiàn)。而成為他人的這種可能性,恰恰就是在閱讀之中完成的。就像墨西哥作家富恩特斯說的一樣,堂吉訶德是一個偉大的閱讀者,一個偉大的讀書人。他不是一個偉大的冒險者,不是一個偉大的觀察者,他是一個偉大的閱讀者,因為他的出行都是在閱讀,他在閱讀騎士文學時形成自己的一套符號系統(tǒng),用這一切來解讀他眼中一路所見所聞的所謂的現(xiàn)實世界,如果用今天的文學術語來說,他是一個強力誤讀者,他把整個世界解讀到他自己的世界中,有時候我們覺得他很可笑,有時候同情可憐他,但有時候我們也情不自禁地羨慕他。

    稍做總結:堂吉訶德是“因一些書而死,因一本書而活”。所以我今天起的講座主題是“讀書是讀書人的墓志銘”,當然這個有點標題黨了,但是我想說的,我們大家都知道一句俗語,性格即命運,我們稍微改一下,可以說是閱讀即命運,你讀什么樣的書,它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你的命運。學西語的人都知道有一句西班牙諺語,大致意思是,你告訴我你跟誰在一起,我就能告訴你,你是什么樣的人。所以我們也可以說,你告訴我你讀了什么樣的書,我就能知道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

    亚洲gv永久无码天堂网
    <dd id="yy8yy"><optgroup id="yy8yy"></optgroup></dd>
    <small id="yy8yy"><menu id="yy8yy"></menu></small>
    <sup id="yy8yy"><delect id="yy8yy"></delect></sup>
  • <noscript id="yy8yy"><pre id="yy8yy"></pre></noscript>
  • <sup id="yy8yy"></sup>
  • <tfoot id="yy8yy"></tfoot>
    <small id="yy8yy"></small>
  • <dd id="yy8yy"><pre id="yy8yy"></pre></dd>
    <sup id="yy8yy"></sup>
    <noscript id="yy8yy"><optgroup id="yy8yy"></optgroup></noscript>
    <noscript id="yy8yy"><dd id="yy8yy"></dd></no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