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津安二郎全日記》:寂寞中的樂趣
新出版的《小津安二郎全日記》幾乎就是一部吃貨大全
小津安二郎有兩個人生,一個是他自己的,一個是其電影所描繪的人生,二者構(gòu)成了他的整個世界。要了解前者,新出版的《小津安二郎全日記》(田中真澄編,周以量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20年1月版)不可或缺。這部不完整的日記,如一部自傳性默片,以簡單的文字、緩慢的節(jié)奏、平淡的飲食眠寢呈現(xiàn)出一個知味者的日常生活,以及寂寞中的樂趣。
這本“全日記”幾乎就是一部吃貨大全,無怪乎著名電影評論家貴田莊按照日記所提供的線索,寫了《小津安二郎的餐桌》以及《小津安二郎美食三昧》之關(guān)東篇、關(guān)西篇三本書,把小津吃過的館子走訪了一遍,擇其要者予以介紹。
小津首先是個吃貨,早早當(dāng)上導(dǎo)演,也和一碗咖喱飯有關(guān)。剛當(dāng)助理導(dǎo)演時,總是覺得肚子餓,唯一的享受便是吃飯。有一天拍攝收工很晚,小津趕緊到食堂排隊,“咖喱香味直滲到肚皮里”,就快輪到他的時候,導(dǎo)演來了,發(fā)餐的人直接給了導(dǎo)演,小津氣得大吼,有人說“助導(dǎo)的往后挪”,小津起身就要揍人,然后才吃到了一碗分量十足的咖喱飯。這事傳到廠長那里,他卻因禍得福,沒多久就當(dāng)上了導(dǎo)演。那時小津的薪水僅有二十五日元,連買香煙也不夠,于是只好多做一些剪輯片子的工作,一直到三十多歲的日記中還常有從廠長那里獲得制作費、演出費五十日元或一百日元的記錄。日記中也頗有一些和錢有關(guān)的感慨:“連日來疲勞過度,深深感到當(dāng)導(dǎo)演的辛苦。‘假如我有錢了的話,隨時都會辭職不干的。’”(1935年7月2日)“想做的事——浪費,想要的東西——金錢,我想大聲吼一吼,春日的傍晚。”(1937年3月15日)“去廠里。拿到飯錢。五十日元。拿錢的人也很慚愧,出錢的人估計也很羞愧。”(1937年7月14日)小津曾說他所缺乏的是“熱、錢、欲”,“沒有熱很麻煩”,“沒有錢是沒有辦法的事”,“或許也因此產(chǎn)生不了欲望”,然而對吃總有很強的欲望。每天的食物,日記里總要記上一筆,隨便翻一頁便是:“與池忠、文吾、正男在東京會館的竹葉吃鯛魚茶泡飯。”“與清水、荒田、柳井前往浜,在鳥之丸燒吃飯。”“在日本橋鶴屋吃御狩場燒。”再翻翻貴田莊的書,發(fā)現(xiàn)小津成名后去的多是有名的老字號。
小津的味覺發(fā)達(dá),食域?qū)挘帐场⑽鞑屯ǔ浴3S信笥呀o他帶來各種各樣的特產(chǎn)與食物,如蕎麥面、烏冬面、鮟鱇魚、鯛魚刺身、京都的竹筍、野生薤等,他都要一一記錄下來。倘若有人沒帶,他也會半開玩笑地擠對人家。1954年8月,他住在野田高梧蓼科高地的別墅,制片人兒井英生與日活制片廠廠長山崎從東京一起去看他,一起吃了豬肉、豆腐、雞湯、鮭魚罐頭、大蒜、檸檬、油豆腐等雜燴火鍋,竟沒有給他帶伴手禮來,他因此記下:“兒井、山崎若來此地,必帶伴手禮來。空也的最中餅、鮒佐的佃煮、森半的海苔、B&W等,都讓人垂涎三尺、浮想聯(lián)翩,不想二人竟厚著臉皮空手而來,讓人不悅,真是可笑。”大概在蓼科呆得淡出鳥來,才會如此懷念東京的點心吧(這條材料《小津安二郎全日記》未收,見于《我是開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中的《蓼科日記抄》)。獨自在家時,他也偶爾下廚。一旦喜歡上某個菜,便自己動手做,連吃幾次亦不厭。如酒糟鮭魚,1955年1月中下旬就做了三回,不停地說“好吃”。3月2日日記里寫道:“將昨天的米飯蒸了蒸,吃關(guān)東煮、熏制鮭魚。寂寞中的樂趣也。……就著海蜇、拌墨魚、咸鮭魚籽,喝酒。后,吃熏魚茶泡飯。日日是好日。……今天傳來黃鶯的啼叫聲。”一直到幾年后,他還是喜歡做這道菜。有段時間,還迷上了炸豬排。有意思的是,小津喜愛食物修辭。他說自己是開豆腐店的,只做豆腐,“偶爾去做咖喱飯或炸豬排,不可能好吃”。又說彩色片像用彩釉的碗吃炸蝦蓋飯,黑白片就像用青花碗裝腌茄子,各有其美——這也是他對電影風(fēng)格和美學(xué)的堅持吧。
除了吃,便是喝酒與睡覺。日記中“酩酊大醉”“醉醺醺”是高頻詞,讓我們想起他電影中的許多酒局。他一度想戒酒,卻幾乎沒有戒過。在蓼科日記中,他還有一段戲言:“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酌酒杯數(shù)越少,越是無法出現(xiàn)佳作。佳作因推杯換盞之?dāng)?shù)而定,酒滿杯盞才是真。《浮草》成為杰作并非偶然,看那廚房,空瓶遍地不勝數(shù)。自吹自擂,記私語一言,聊以自慰。如何?”看來要拍出好電影,一定要多喝酒。去世兩年前的那個元旦,他曾在日記開頭部分說:“酒適可而止。工作適可而止。應(yīng)知生命剩下來的時間不多了。應(yīng)知酒是慢性自殺。”才對酒有了更多戒心。小津嗜睡,尤喜晝寢,“睡午覺”“打瞌睡”等字眼不停地重現(xiàn),就像日記中寂靜的鼓點,不時地就要敲一下。有時候客人來訪,亦酣睡如故。
小津的一生,在寫腳本、拍攝、居家休息的循環(huán)中度過。1953年在小津的生命中似乎特別重要,這是他移居北鐮倉的第二年,也完成了他的代表作《東京物語》。這年的日記內(nèi)容比較豐富,有許多賞花、讀書的細(xì)節(jié)。他對這年的花事特別留意,二月份《東京物語》的故事有了眉目之后,他就在家里拔掉楓樹,種上了紅梅,不久又種上了杏樹,還特別記下這一年梅花初綻以及“點點花瓣隨風(fēng)飄落”的景象。三月份是桃花,四月份一開始是山茶、棣棠、蘇枋、淫羊藿、東菊、木蘭,金雀花也鼓出了點點花朵,他自己種的十一株牡丹花中有一株開了兩朵,藤花也是紫色一片,還抽空為桔梗施肥。不管是白天的春風(fēng)蕩漾,還是月上中天、春山朦朧,他的心情都很好,效率也高。讀書方面,先是年初讀了夏目漱石的《明暗》,覺得其中一個叫做小林的人物寫得特別好,五月到六月間一直在讀《荷風(fēng)日乘》,讀得津津有味,愛不釋手。他常去買書的是北鐮倉車站前的那家書店,在那里買了《荷風(fēng)全集》的前十二冊,以及《唐詩選通解》、藤原銀次郎的《人生觀》。令人惋惜的是,日記僅余上半年,下半年的不知所蹤。
小津喜歡讀書,可是與相撲、棒球相比,他對書的愛有些遜色。不停地買書、讀書,主要是為了從中尋找靈感,為下一部電影寫腳本做準(zhǔn)備。日記中偶有提及購書之處,所買之書以文藝類為主,有佐藤春夫的《閑談半日》《犀星發(fā)句集》,永井荷風(fēng)的《墨田川》,林芙美子的《牡蠣》《岸田劉生》《古典語典》等等。他和日本文壇的一些著名作家,比如久米正雄、川端康成、志賀直哉、里見弴等人,保持著不錯的關(guān)系。他拍的電影很少改編自文學(xué)作品,僅《彼岸花》《秋日和》改編自好友里見弴的原作。讀得最多的,是永井荷風(fēng)和谷崎潤一郎,有些讀了不止一遍;芥川龍之介似乎也讀得很熟,在談?wù)撾娪拔姆ê捅硌莸奈恼吕飳iT引用過芥川的《手絹》和《秋山圖》。去世前那幾年,亂翻枕邊書是常態(tài)。
小津亦寫俳句,一輩子都在寫,而佳什無多,諸如“海參腸,有余香,秋日寒夜長”“甲斐積雪積斑駁,恰似松阪五花肉”之類的詩句,暴露了他的吃貨本色。母親去世時,他正好在蓼科,“恰好在飲酒,食魚凍,享用晚餐。白日變長,六時尚薄暮。夕陽遍染遠(yuǎn)處山脈,讓我想到(歌川)廣重的濕抹布。”其后構(gòu)思《秋刀魚之味》,有感而發(fā):“櫻如虛無僧,令人憂郁,酒如胡黃連,入腸是苦。”兩個多月后寫有短句:“吾之庭院,牡丹今年又盛開。花雖盛開,母親卻已歸西天。”皆是喪母后寫下的佳句。
也許是下了一夜春雨的緣故,鳥雀們中午時分也喧噪個不停,風(fēng)兒將鶯聲燕語遙遙地傳到樓上來。疫中煩悶,唯有此事悅耳爽心。一邊聽鳥,一邊在窗下讀小津日記,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小津?qū)β暽拿舾小K浵掠曷暎浵嘛L(fēng)吹在電線桿上的聲音,記下鐘聲,記下賣豆腐的喇叭聲;他還記下了窗外的第一聲鶯啼,山中的第一次蟬鳴,海邊松林中云雀的叫聲,五月深夜里不時傳來的布谷或水雞的啼鳴,以及秋天蟋蟀的悲聲。聲音之外,這部極簡主義風(fēng)格的日記也記錄下自然中許多瞬間即逝的光影,如白雪下長出的第一縷新綠,照射在拉門上的暖洋洋的陽光,山上天野屋的土倉呈現(xiàn)出的白色等等。1935年3月14日,小津安二郎在日記中寫道:“春日遲遲,函嶺遙遠(yuǎn)。陽光照射在舊隔扇上,令人感到無盡的寂寥。”那景象是日常的,也是動人的。
那淡淡的寂寥,也可以說是小津比較重要的電影主題。他說,他想減少戲劇性,想在內(nèi)容表現(xiàn)中不落余痕地累計余韻,成為一種物哀之情。因此,他的電影通常沒有激烈的沖突,而是張愛玲所說的那種“參差的對照”,是那種振幅較小的張力,總是在婚喪嫁娶的家庭瑣事與舒徐溫婉的風(fēng)格中暗示出人生悲哀的本相來。而享用美食,晝寢喝酒,蒔花聽鶯,讀書寫詩,拍電影,乃是他排遣人生寂寥的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