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淖記事》
作者:汪曾祺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07月 ISBN:9787559437549
仁慧
仁慧是觀音庵的當家尼姑。觀音庵是一座不大的庵。尼姑庵都是小小的。當初建庵的時候,我的祖母曾經(jīng)捐助過一筆錢,這個庵有點像我們家的家庵。我還是這個庵的寄名徒弟。我小時候是個“慣寶寶”,我的母親盼我能長命百歲,在幾個和尚廟、道士觀、尼姑庵里寄了名。這些廟里、觀里、庵里的方丈、老道、住持就成了我的干爹。我的觀音庵的干爹我已經(jīng)記不得她的法名,我的祖母叫她二師父,我也跟著叫她二師父。尼姑則叫她“二老爺”。尼姑是女的,怎么能當人家的“干爹”?為什么尼姑之間又互相稱呼為“老爺”?我都覺得很奇怪。好像女人出了家,性別就變了。
二師父是個面色微黃的胖胖的中年尼姑,是個很忠厚的人,一天只是潛心念佛,對庵里的事不大過問。在她當家的這幾年,弄得庵里佛事稀少,香火冷落,房屋漏雨,院子里長滿了荒草,一片敗落景象。庵里的尼姑背后管她叫“二無用”。
二無用也知道自己無用,就退居下來,由仁慧來當家。
仁慧是個能干人。
二師父大門不出,仁慧對施主家走動很勤。誰家老太太生日,她要去拜壽。誰家小少爺滿月,她去送長命鎖。每到年下,她就會帶一個小尼姑,提了食盒,用小瓷壇裝了四色咸菜給我的祖母送去。別的施主家想來也是如此。觀音庵的咸菜非常好吃,是風過了再腌的,吃起來不是苦咸苦咸,帶點甜味。祖母收了咸菜,道一聲:“叫你費心。”隨即取十塊錢放在食盒里。仁慧再三推辭,祖母說:“就算是這一年的燈油錢。”
仁慧到年底,用咸菜總能換了百十塊錢。
她請瓦匠來檢了漏,請木匠修理了窗槅。窗槅上塵土堆積的槅扇紙全都撕下來,換了新的。而且把庵里的全部亮槅都打開,說:“干嗎弄得這樣暗無天日!”院子里的雜草全鋤了,養(yǎng)了四大缸荷花。正殿前種了兩棵玉蘭。她說:“施主到庵堂寺廟,圖個幽靜。荒荒涼涼的,連個坐坐的地方都沒有,誰還愿意來燒香拜佛?”
我的祖母隔一陣就要到觀音庵看看。她的散生日都是在觀音庵過的。每一次都是由我陪她去。
祖母和二師父在她的禪房里說話,仁慧在辦齋,我就到處亂鉆。我很喜歡到仁慧的房里去玩,翻翻她的經(jīng)卷,摸摸烏斯藏銅佛,掐掐她的佛珠,取下馬尾拂塵揮兩下。我很喜歡她的房里的氣味。不是檀香,不是花香,我終于肯定,這是仁慧肉體的香味。我問仁慧:“你是不是生來就有淡淡的香味?”仁慧用手指點了一下我的額頭,說:“你壞!”
祖母的散生日總要在觀音庵吃一頓素齋。素齋最好吃的是香蕈餃子。香蕈(即冬菇)湯,薺菜、香干末作餡,包成薄皮小餃子,油炸透酥,傾入滾開的香蕈湯,刺啦有聲,以勺舀食,香美無比。
仁慧募化到一筆重款,把正殿修繕油漆了一下,煥然一新,給三世佛重新裝了金。在正殿對面蓋了一個高敞的過廳。正殿完工,菩薩“開光”之日,請贊助施主都來參與盛典。這一天觀音庵氣象莊嚴,香煙繚繞,花木灼灼,佛日增輝。施主們?nèi)际⒀b而來,長裙曳地。禮贊拜佛之后,在過廳里設了四桌素筵。素雞、素鴨、素魚、素火腿……使這些吃長齋的施主們最不能忘的是香蕈餃子。她們吃了之后,把仁慧叫來,問:“這是怎么做的?怎么這么鮮?沒有放蝦子么?”仁慧忙答:“不能不能,怎能放蝦子呢!就是香蕈!——黃豆芽吊的湯。”
觀音庵的素齋于是出了名。
于是就有人來找仁慧商量,請她辦幾桌素席。仁慧說可以,但要三天前預訂,因為竹蓀、玉蘭片、猴頭,都要事先發(fā)好。來赴齋的有女施主,也有男性的居士。也可以用酒,但限于木瓜酒、豨薟酒這樣的淡酒,不預備燒酒。
二師父對仁慧這樣的做法很不以為然,說:“這叫作什么?觀音庵是清靜佛地,現(xiàn)在成了一個素菜館!”但是合庵尼僧都支持她。赴齋的人多,收入的香錢就多,大家都能沾惠。佛前“樂助”的錢柜里的香錢,一個月一結,仁慧都是按比例分給大家的。至少,辦齋的日子她們也能吃點有滋味的東西,不是每天白水煮豆腐。
尤其使二師父不能容忍的,是仁慧學會了放焰口。放焰口本是和尚的事,從來沒有尼姑放焰口的。仁慧想:一天老是敲木魚念那幾本經(jīng)有什么意思?為什么尼姑就不能放焰口?哪本戒律里有過這樣的規(guī)定?她要學!善因寺常做水陸道場,她去看了幾次,大體能夠記住。她去請教了善因寺的方丈鐵橋。這鐵橋是個風流和尚,聽說一個尼姑想學放焰口,很驚奇,就一字一句地教了她。她對經(jīng)卷、唱腔、儀注都了然在心了,就找了本庵幾個聰明尼姑和別的庵里的也不大守本分的年輕尼姑,學起放焰口來。起初只是在本庵演習,在正殿上擺開桌子凳子唱誦。咳,還真像那么回事。尼姑放焰口,這是新鮮事。于是招來一些善男信女、浮浪子弟參觀。你別說,這十幾個尼姑的聲音真是又甜又脆,比起和尚的癩貓嗓子要好聽得多。仁慧正座,穿金藍大紅袈裟,戴八瓣蓮花毗盧帽,兩邊兩條杏黃飄帶,美極了!于是漸漸有人家請仁慧等一班尼姑去放焰口,不再有人議論。
觀音庵氣象興旺,生機蓬勃。
解放。
土改。
土改工作隊沒收了觀音庵的田產(chǎn),征用了觀音庵的房屋。
觀音庵的尼姑大部分還了俗,有的嫁了人。
有的尼姑勸仁慧還俗。
“還俗?嫁人?”
仁慧搖頭。
她離開了本地,云游四方,行蹤不定。西湖住幾天,鄧尉住幾天,
峨眉住幾天,九華山住幾天。
有許多關于仁慧的謠言。說無錫惠山一個捏泥人的,偷偷捏了一個仁慧的像,放在玻璃櫥里,一尺來高,是裸體的。說仁慧有情人,生過私孩子……
有些謠言仁慧也聽到了,一笑置之。
仁慧后來在鎮(zhèn)江北固山開了一家菜根香素菜館,賣素菜、素面、素包子,生意很好。菜根香的名菜是香蕈餃子。
菜根香站穩(wěn)了腳,仁慧把它交給別人經(jīng)管,她又去云游四方。西湖住幾天,鄧尉住幾天,峨眉住幾天,九華山住幾天。
仁慧六十開外了,望之如四十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