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雜拾
初夏,《民族文學》編輯部邀訪廣西防城港市,匆匆二日,跑馬觀花,卻也感受良多,遂以雜拾記之。
1
不管你到沒到過這個地方,防城港——如此直白明了的名字,你會過目不忘,當然,還有那迷人的海島、氣派的海港,那西南邊陲的海防口岸,以及眾多的人文景觀。
這個城市恐怕是全國地級市中較年輕的了。她始建于1968年,當時作為西南戰(zhàn)事海上運輸線的一個起運港,有過海上“胡志明小道”之譽。作為縣級市,早在1984年5月,與北海市作為一個整體,為中國14個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一年后設立地級防城港區(qū),到1993年,正式成為地級市,有了現(xiàn)在的大名。
因為年輕,知道它的人不多,或者說深知的人寥寥;也因為知之者少,這個沿海邊防城市,保留了許多原初面貌,有著不一樣的人文生態(tài),漸為時下大眾旅行的一個熱門去處。
據(jù)介紹,這里位于中國大陸海岸線的西南端,背靠大西南,面向東南亞,南臨北部灣,西南與越南接壤,海岸線長580公里,是西南門戶,邊陲明珠。
望文生義,可見一斑。海防之城,邊陲之地。門戶、明珠,引起無限的期待與遐想。
薄暮時分抵達,我們已嗅到海的味道,而沒見海的影子,就想急于與海親近,然而,說是有點距離。早起后沿周邊街道觀港城晨景,南國世界初夏風情,是在多個小食攤、小市場的叫賣中開始的。走過一個個樹密花繁的小區(qū),清新空氣中,聽聞花香鳥語。一些商品房工地、高大的腳手架和大型的廣告,展現(xiàn)出大都市的繁華和喧鬧。新樓盤設計有些檔次,沉穩(wěn)的淺灰墻面,莊重的樓頂設計,讓人領會到城市建設者們的匠心。建筑是個臉面,因為看過太多俗氣的千篇一律的城市街區(qū),對于一個城市的品位特色,總愛從建筑和街道來觀察。所謂詩意地棲居,不只是概念,也是事實,要有具體環(huán)節(jié)作保障,特別是在一個新興的建設中的城市。
城在海中,海在城中,人們這樣形容防城港,展開的是一幅詩意的畫面。我們外來者,也更急切地尋找這種感受。問當?shù)嘏笥眩T谀睦铮皇钦f這里有亞洲最大的海上紅樹林,有細柔的海灘,有優(yōu)良的港口嗎?心急的內地來客,夏暑之日,總是把對海的感覺,不加掩飾地表露出來。
不急!畢竟是新來乍到,畢竟是一幫舞文弄墨的人,走南闖北找素材。好客的主人循著慣常思路,讓那有標志意義的“名片”,也是關乎民生、亮麗高光的一方風景首先展示出來。我說的是,防城港的重點工程——防城港核電站。
住地在港灣外圍,去核電站約有二三十公里路程。出城不遠,穿過一個高大的斜拉大橋,從車窗望外,忽見三個彤紅大字“中國夢”赫然懸掛于橋頂弧形梁上,與那蛛網(wǎng)似的粗壯鋼拉繩組成特殊景觀,聳立云天,氣勢不凡,由這一當下熟悉話語,見出此橋的歷史不長。
行進在欽州灣盆地,間或有丘陵山道,曠野蔥郁,眾多的桉樹,引發(fā)同車人關于樹種綠化與環(huán)保的話題。田園、村落不時閃現(xiàn),雖沒有闊大海面的壯闊場景,卻在各類植被的變換中感受到海灣風景。不一會,幾排白頂淺藍的房子,在陽光下耀眼,防城港核電站坐落在光坡鎮(zhèn)紅沙村,一個半島的東側,雜樹野草,簇擁幾排不算高大的廠房,遠離人煙,滿眼綠色,一片安靜,幾近靜寂。
有關資料稱,防城港核電站規(guī)劃建設為6臺100萬千瓦的核電機組。自2010年7月30日,一期工程正式開工,2015年12月,一號機組實現(xiàn)并網(wǎng)發(fā)電,2016年1月,投入運營。同時,二期工程加緊進行,采用了裝機容量大的115千瓦的華龍一號技術,截至2018年10月,二期工程3號機組穹頂?shù)跹b完成。當時估算,核電站一期工程投運后,每年可提供150億千瓦安全、清潔、經濟的電力,創(chuàng)造總就業(yè)崗位逾12萬個。二期工程建成后,達到年上網(wǎng)165億千瓦時的發(fā)電能力,環(huán)保效益相當于4萬公頃的森林。九年的時間,說長不短的,可見的技術指標和參數(shù)表明了它的實效和收獲。聽介紹,核電的技術要求特殊,環(huán)境要求高,水文、地質、環(huán)保等,都有它嚴苛的選擇條件。當?shù)嘏笥颜f,防城港核電技術的自主性和國產化,已成為華龍一號被看好的原因。作為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發(fā)展核電工程,它為這個西南邊防之城,增加了驕人的亮點。
在展廳,實物模型和圖表數(shù)字,引人注目,同參觀一些重點建設工程一樣,聽講解、看圖片文字、聲光電的組合演示,還原工程的原理,解讀了高科技發(fā)展的現(xiàn)狀。我們原本數(shù)理化知識貧乏,在這些高尖端的科技面前,更近乎文盲了。比任何一次參觀大工程都顯得無知和好奇,我只是靜觀默聽,時不時隔著窗戶看外面的塔座、管線等設備。核電站的先進性,比如清潔、節(jié)能、儲量大、高效能等自不待言;但風險性也存在,從多年前發(fā)生的切爾諾貝利和近年的福島事故,釀成人類慘案,人們的擔心后怕,至今揮之不去。即便是在展廳中,我們的好奇、疑問,也一直圍繞它的安全、材料壽命,輻射后遺癥等。現(xiàn)代化高科技服務于人類,惠及民生,也帶來風險和挑戰(zhàn)。個把小時的參觀,并沒有太弄清什么,糊里糊涂卻留下一份敬畏和崇敬,這是勇敢者的事業(yè),也是智慧者的事業(yè)。
過去,聞核色變,安全保障是我們執(zhí)著的記掛。一份文件上說,廣西防城港核電站的選址經過嚴密考慮。附近的地殼安全穩(wěn)定,所在的北部灣海域屬于邊緣海,臺風頻率和出現(xiàn)海嘯的可能性極低,同時,勘探查明,其核電站地基沒有土液化及滑動、傾覆、塌陷問題。安全要做到百分百的萬無一失。隨著核電廣泛運用,它漸漸揭開神秘的面紗,更多地為公眾了解。核電的運用,為世界潮流、為國家經濟發(fā)展命脈之所系。
有意思的是,后來看到一份材料,稱防城港核電站成為青年學子們進行科學實驗和課堂教學的一個基地。廣西大學資源環(huán)境與材料學院的師生們來到這里,“通過知識講座,現(xiàn)場參觀,動手操作,在線答題等多種形式”,從環(huán)保、節(jié)能等方面,了解核電站的安全和效能。同時,核電站也利用多媒體向公眾網(wǎng)上解答,化神秘為日常,普及高科技知識,也促進了科學與社會民生的聯(lián)系,一個不被大眾所知曉的神秘物,漸為大眾理解接受,成為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抓手。
對我而言,參觀核電站,已不是首次,多年前,曾在大亞灣核電站造訪過。神秘、無知、緊張、好奇,是那時的感受。如今,國內已有十一個不一樣級別的核電站順利建成,人類開發(fā)自然,科學而智慧地利用核能,高端領域、科學前沿,都有我們前行的腳步。每一創(chuàng)獲和進步,都是人類的幸運,也是每一具體領域和具體區(qū)域的福祉。
站在這個陌生、也許不會再來的地方,我很想了認識那些年輕的核電人,在這個遠離市區(qū)的靜寂的海灣,他們進行著為眾多人并不知曉的工作。作為局外人,或者旁觀者,對那些建設者、開發(fā)創(chuàng)業(yè)的人們,是好奇與感念共存的。一個多月過去了,找出那幾天手機的朋友圈照片上的圖表、文字和模型,讓我重溫這個時不時出現(xiàn)的想法。
……
節(jié)選自《民族文學》漢文版2019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