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相聲抖機靈,不能失了“藝德”底線!
相聲演員張云雷又踩雷了!日前,他和楊九郎表演的一段相聲視頻在網上熱傳。視頻中,兩人拿京劇女藝術家張火丁“砸掛”,內容低俗不堪,被網友譴責。
梳理張云雷的過往,這不是他第一次因演出備受詬病。今年5月,他就因拿地震災難做哏,并言及“慰安婦”而廣受質疑。
經嚴厲查處卻仍管不住自己的嘴巴,雖曾道歉卻又一次挑戰(zhàn)了底線。
作為相聲演員,張云雷屬于少年得志,是相聲界的流量擔當。不過,“流量越大,責任越大”;越是擁躉眾多,越需要做好表率,樹立正面形象。人氣、流量,絕不應是藝人恃寵而驕、恃寵而狂的資本。藝人火了不是壞事,但是得意忘形,心中沒有敬畏,口中沒有底線,反映的就是藝德的大問題。
文藝工作者作為公眾人物,藝德應當是其構筑藝術生命的重要底色。對文藝工作者而言,急功近利不可取,厚積薄發(fā)才是正途;藝術素質要磨礪,藝術品德更要打磨。
相聲也罷,小品也罷,都以逗哏取樂來吸引聽眾和觀眾。但這并不是它們唯一的動機和目標。凡藝術都以真善美為追求,以寓教于樂為目的。說學逗唱雖有獨特的手法,但終極目標是一致的。絕不該為了取悅受眾,放任內容趨于庸俗、低俗,乃至入于惡俗一流。
遙想相聲大師侯寶林,他雖然只讀過小學三年級,論學歷,肯定不如現(xiàn)在的藝人。但他能成大師,創(chuàng)造那么多膾炙人口的經典,除了在藝術上刻苦、博采眾長外,更重要的是“德”字為先。侯寶林一生遵從:“凡事都要對得住自己的良心”“把最好的藝術獻給觀眾”。
“學藝先學德,做戲先做人”。自己學不會“德”,做不好“人”,早晚會被自己賴以成名的舞臺所拋棄。
這話同樣適用于今天的所有藝人。娛樂圈不可能只享受社會發(fā)展帶來的巨大經濟利益,卻游離在主流價值之外。作為公眾人物、年輕人的“偶像”,藝人尤其應當回歸主流價值場域,用優(yōu)秀的作品、端正的人品起示范引導作用,參與年輕一代審美養(yǎng)成、價值塑造和人格培育的過程。
任何時候切記從藝底線:才是德之資,德是才之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