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足不求顏色似 ——何勁松書畫試讀
偶然一次機緣,我有幸與何勁松同觀他的書畫作品,深為他畫中的禪意所觸動,于是脫口坦言:有禪便有畫!這以后,彼此來往,常有交流。時至今日,何勁松在詩書畫創(chuàng)作上齊頭并進,作品盈篋,又將所得所感,立言著論,提出“禪意書畫”理論構(gòu)想,闡述禪意書畫之于中國文化的意義和價值。經(jīng)他的倡議,禪意書畫現(xiàn)已被列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特設(shè)的研究生培養(yǎng)方向。
禪與書畫,關(guān)系幾何?只要檢索一下中國畫論中耳熟能詳?shù)拿~便能知其梗概。如“暢神”“心印”“意境”“性情”之類,皆是與禪學攜手相生結(jié)出的果實。我們知道,中國古代的畫學思想表現(xiàn)為階段性特征,先秦“造物觀”、魏晉“形神觀”、唐人“心源說”、宋人“境界說”、元人“逸氣說”、明清“畫禪說”等等,這其中除開先秦,魏晉以降的畫學思想中都含有禪學的特質(zhì)。書法的審美亦如此,如清人論書,有“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態(tài)”之評。禪與書畫的際會既有歷史的積淀,也是傳統(tǒng)的文脈。誠如何勁松《關(guān)于禪意書畫的幾點思考》一文所言:禪意書畫與整個中國書畫藝術(shù)的關(guān)系是“一而非一”“二亦不二”的關(guān)系,他將禪意書畫的特點歸納為:縱浪大化,涵養(yǎng)心性,營造意境,悟入丹青,其核心是強調(diào)心性的書畫藝術(shù)及其理論成果。何勁松的主張有理有據(jù),而他在書畫實踐上所推展開的新格局,更是引來愈多關(guān)注。
何勁松既攻梅花,又專山水,這已成為他筆下專擅的兩大品類。他畫梅花,獨喜紅梅老枝,畫幅不論大小,格制無論方圓,只寫一二古干鐵枝,三五紅蕊,畫面至簡,意境空清。他畫山水,多為高遠深秀的景致,重巒疊嶂,煙樹迤邐,濃墨淡染,直抒胸臆,意象樸茂華滋,空蒙邈遠。梅花的空清和山水的空蒙,構(gòu)成何勁松禪意書畫的獨有氣格,彌散于筆墨中的是一種無心自達的靈動。他的題畫詩句“獨得天心”,我以為是以畫參禪的自況。畫中的禪意表現(xiàn),歸納起來有三個突出特點:其一,以本性作資糧;其二,將心境印畫境;其三,變無法為有法。
何勁松早年就讀于北大,又游學于日本,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專事佛學研究,著書立說,課徒授業(yè)。雖人在都市,但仍守持皖西家山耕讀的傳統(tǒng),性喜山水。這種性情愛好在他的題山水詩中多有表白,詩畫相諧,傳達出“我心觀自然,自然亦如我”的禪意。
詩畫皆重意境營造,這也是何勁松歸納出的禪意書畫的四大要素之一。在何勁松的禪意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顯示出營造詩畫意境的功力,不僅呈現(xiàn)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特色,而且做到了詩、畫、禪三者相生相應。何勁松筆下的山水有登高遠眺的空蒙氣象。而布陳于畫中的磴道坡岸、林煙丘壑、松泉柴扉,傳遞的是一種游臥隨心又清幽曠遠的意境。若細觀畫中的山水,幾乎都是畫家的游蹤所及,心師造化的即景實對,只不過攝物取景采用的是“以心觀物”,通于禪理的方法。在他自題畫皖西六安的山水詩句中,對自己的作畫過程有過很直白的說明:“喜從湖上覓新詩,造化丹青兩不欺。何必更搜舊粉本,皖西山水是吾師。”似這樣以造化為師而從心悟得的山水意境,自會催動畫者心中的靈苗,因而能使“天地日月,草木煙云,皆隨我用,合我晦明”,獲得“等閑拈出便超然”的禪趣。有詩論云“詩不入禪,意必膚淺”,其實畫亦同理。何勁松的禪意書畫創(chuàng)作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借鑒,他的詩和畫是無縫對接的,詩意與畫境同在發(fā)著一個聲音——“我心即山林大地”。從他的畫中你能讀出“忘懷萬慮,與碧虛寥廓同流”的無弦之音。回頭再看何勁松“獨得天心”的畫梅題句,確非夸飾之辭,而是他以畫參禪的實有體悟。
中國畫重筆墨韻致,落實在禪意書畫表現(xiàn)上,筆墨的寫意性進一步得到強化,筆蹤墨跡的自性內(nèi)美被彰顯出來。最初作為傳移模寫的筆墨形態(tài),經(jīng)過禪學的提取而獲得獨立的審美價值,筆法如“屋漏痕”“錐畫沙”“斧劈皴”等等,墨法如積墨、破墨、潑墨等等,皆是筆墨內(nèi)美意韻生發(fā)的成果,故宋代書家黃庭堅說“書畫以韻為主”。對于書畫筆墨的意韻與禪的這層關(guān)系,何勁松在多年的書畫實踐中頗有心得,這也是他在歸納禪意書畫四大要素中特別說明的第四要素:悟入丹青。“悟入丹青”之于何勁松而言,是由書寫的筆法開出的路徑。在他轉(zhuǎn)入繪畫之前,已在書法上積學多年,有著深厚的功底,對于筆性、筆法體會深刻,養(yǎng)成了筆不妄下、落墨見性的意興趣味。他將書法的韻致移向繪畫,最先在畫折枝紅梅上初試牛刀,古干鐵枝的瘦硬之感見出碑版的筆意。他近年新作的墨梅,在筆法墨趣上較之前更顯得深厚含蓄,其間的金石筆意仍時見顯露,恰到好處地表現(xiàn)出古梅瘦硬的氣貌特征。
何勁松畫梅,放筆揮寫,意態(tài)氣格類似于榜書。而他轉(zhuǎn)向山水,畫中多用兔毫細筆,旁見側(cè)出,氣息綿密靈動,筆法意態(tài)更近于行草。山川丘壑,林樹煙嵐,細密處,筆筆相隨,表現(xiàn)了草木華滋的意象;疏簡處,筆鋒頓挫轉(zhuǎn)合,寫出晴嵐樹石的姿態(tài)。一紙之中,重巒疊嶂,遠近高低,皆于密不透風、疏可跑馬的筆蹤墨韻中得到鋪陳展現(xiàn)。筆墨所傳遞的審美特質(zhì)與他題寫于畫上的詩跋筆致近同,書寫的字跡與畫法的筆蹤高度吻合,是何勁松引書法入畫法所形成的藝術(shù)面貌。清初石濤論畫,曾作驚人之語:無法而法,乃為至法。在今天看來,這則是禪意書畫創(chuàng)作方法論的精彩論斷。何勁松的筆墨表現(xiàn),實處有空,空處有實,言簡而意足,已然悟得禪意書畫的個中三昧。“意足不求顏色似”,在此用來說明何勁松的筆墨觀,是再恰當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