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迦文體:中世紀冰島留給世界的獨特遺產(chǎn)
薩迦(saga)是誕生于中世紀北歐的一種文學體裁,源于代代相傳的口述故事,涉及歷史,但更多的是眾人參與塑造的虛構(gòu)內(nèi)容,“處在事實與虛構(gòu)、口述與筆述、過去與現(xiàn)在之間模棱兩可的地帶”。薩迦的敘事緊張激烈,堪比希臘悲劇、莎士比亞喜劇,是一份獨特的文學遺產(chǎn)。澎湃新聞經(jīng)授權(quán)摘發(fā)《北方以北》一書中關(guān)于薩迦的介紹。
冰島最早的大型寫作項目是記錄法律:法律是冰島社會不可撼動的基石。先前,法律每年由法律宣講人(Law Speaker)在全體議會(名為Altingi,流傳至今)上復述。在公元1117至公元1118年漫長而黑暗的冬天,群星閃爍,北極光點染夜空,人們在冰島遙遠北方的酋長哈夫利迪·馬森(Haflidi Masson)的農(nóng)舍內(nèi),把法律用文字記錄下來。冰島人的保留書目很快增多。他們不僅記下自己的歷史,也記下別國的歷史,因此贏得了“北方歷史保存者”的名聲。中世紀丹麥歷史學家薩克索·格拉瑪提庫斯(Saxo Grammaticus)在《丹麥歷史》(Historyof the Danes,丹麥語為GestaDanorum,約1185年)中解釋道:
冰島人的勤勉千萬不可埋沒無聞;因為故土貧瘠,不支持自我放縱,他們養(yǎng)成了平和節(jié)制的習慣,把時間都用來增進對他人事跡的了解,以才智彌補貧困。他們把發(fā)現(xiàn)和慶賀各民族的成就視為賞心樂事。
在接下來的幾百年,羊皮紙上寫滿了歷史和文法論著、北歐神話傳說的美妙詩篇、《圣經(jīng)》譯文、圣者生平和布道詞、論述天地的宇宙志、收錄奇特種族和異域風土的百科全書清單,也寫滿了薩迦。
今天,我們也許用“薩迦”(saga)這個詞來描述一連串拖沓冗長、跌宕起伏的事件:比如上下班路上的倒霉經(jīng)歷或者持續(xù)演進的家族世仇。在文學作品中,“薩迦”往往指描寫一個家族幾代變遷的系列小說,例如約翰·高爾斯華綏(John Galsworthy)的《福爾賽世家》(Forsyte Saga,1922年),或者近年來吸血鬼題材的《暮光之城》(Twilight Saga,主角是一名百歲吸血鬼,他泡在美國一所中學里,對一位少女傾心神往)。而這些用法幾乎沒有告訴我們薩迦究竟是什么。
薩迦是中世紀冰島留給世界的講故事的獨特遺產(chǎn)。它們的題材和廣度十分驚人,涵蓋浩瀚的地理、歷史和人文領(lǐng)域。薩迦緊張激烈的敘事即使削去枝葉,也足以媲美希臘悲劇、莎士比亞喜劇或好萊塢的史詩巨制。受阻的戀愛故事錯綜糾纏,演變成家族積怨和仇殺的血腥亂象。勇士悍將死到臨頭依然談笑風生,眼睜睜地看著刀劍刺入自己的腹腔。精力旺盛的青年與農(nóng)夫的女兒、女王乃至女巨怪上床尋歡。武器寒光凜凜,律師策劃陰謀,英雄周游四方,計策輪番上演,巨怪勃然大怒,飛龍噴火吐霧,長船風馳電掣,亡命徒東躲西藏,薩迦的天地在北方的天空下風波迭起。有些故事膾炙人口,包括悲劇《被焚者尼亞爾薩迦》(Saga of Burnt-Njal,冰島語Kálfal?kjarbók),結(jié)局有近百人死亡;《埃吉爾薩迦》(Saga of EgilSkallagrimsson)的主人公既是個喧嘩吵鬧的醉漢,碰巧也是一位情感細膩、才氣四溢的詩人。在其他故事中,我們會見到悲劇人物、亡命徒格雷蒂爾(Grettir),他在曠野中與魔鬼和亡靈格斗,卻有個致命的缺陷:如孩子般地害怕黑暗。出了冰島熟悉的地界,敘事的線索向外伸出,進入更加廣闊的世界,男男女女揚帆出海,駛過內(nèi)陸水道,去往中世紀世界的天涯海角甚至更遠。在這些故事里,我們見到遠赴他鄉(xiāng)的人們,比如古德里德(Gudrid),這個不可小覷的女人遠赴北美洲,懷孕生子;還有“紅色埃里克”(Erik the Red),這個脾氣急躁的連環(huán)殺手在格陵蘭建立了北歐定居點。
這些例子全都出自今天人們耳熟能詳?shù)囊唤M薩迦:“冰島人薩迦”(Sagas of Icelanders,冰島語íslendingas?gur)。故事聚焦于早年移居時期的冰島,從公元870年前后、冰島有人定居開始,到公元11世紀上半葉。“冰島人薩迦”涉及許多真實有力的社會主題,比如定居情勢、家譜細考、法律爭端、領(lǐng)袖腐敗、宗教皈依和需要殺一殺威風的外國國王等。但是,這些敘事同樣可能變成講述離奇故事的神秘鑰匙:遇害者在墳?zāi)估锔璩装延醚獙懴碌谋R恩文刻在浮木上給人帶去死亡,逝者的詛咒返回來折磨生者,不祥的武器給幾代人的命運蒙上長長的陰影。
早期冰島及其居民并非對所有薩迦都感興趣。還有一類薩迦叫作“國王薩迦”(Konungas?gur),主要描述來自挪威的早期斯堪的納維亞國王們多彩的生平和駭人的死亡。這些故事的地理跨度很廣;我們跟隨國王們走出北歐,踏入歐洲、羅斯和中東。這些故事是年代最早的薩迦,通常作為選本在手抄本中保存下來。這些手抄本的標題給人以豐富的視覺聯(lián)想,比如《腐爛的羊皮紙》(Morkinskinna)、《美麗的羊皮紙》(Fagrskinna)和《皺巴巴的羊皮紙》(Hrokkinskinna)。
“冰島人薩迦”和“國王薩迦”講的是陳年舊事,卻并不意味著它們是歷史文獻。其他類型的薩迦更像童話故事,把神話般的英雄、帶有浪漫色彩的傳說與民間故事、不可思議的冒險和淫穢下流的趣聞融合在一起。這些薩迦門類是中世紀和現(xiàn)代語匯的大雜燴。有人認為,大體上講,薩迦體裁最重要的標志是故事發(fā)生的年代和地理背景;確切地說,每種薩迦體裁都有一個時間和地點。
例如,“傳奇薩迦”(Fornaldars?gur)營造了一個超越冰島,主要在斯堪的納維亞的敘事世界。不同于“國王薩迦”,“傳奇薩迦”發(fā)生在準神話、不確定的時代,發(fā)生在人們定居冰島很久以前。但是我們必須記住,“傳奇薩迦”到公元19世紀才作為一種體裁整理成冊,收錄為三卷,標題叫作Fornaldars?gurNoreurlanda,字面意思是“北地古代薩迦”。當然,我們不能確信,最初的中世紀薩迦作者和讀者也會以同樣的思路把它們匯總到一處。
《被焚者尼亞爾薩迦》裝飾華美的手抄本文字(約1350年)
其他薩迦在起源上更富異域色彩。“騎士薩迦”(Riddaras?gur)描述出身高貴的騎士和英雄的歷險記,通常以歐洲為舞臺,但也冒險進入更具異國情調(diào)的地區(qū)。這種歐洲特色最為濃郁的薩迦體裁不是誕生在冰島,而是誕生在挪威,誕生在國王哈康·哈克納森(King HakonHakonarson,約1217—1263年在位)的宮廷。最早的“騎士薩迦”編譯自亞瑟王的宮廷傳奇和四處求索的騎士故事。后來,冰島人自認為可以青出于藍,于是開始寫作原創(chuàng)的“騎士薩迦”,相當于今天的同人小說。所以,現(xiàn)存兩類“騎士薩迦”:翻譯故事和原創(chuàng)故事。
薩迦誕生于風起云涌的文化氛圍,法律、家譜、航海細節(jié)、歷史事件、創(chuàng)世神話、家族故事、民間傳說和詩歌經(jīng)由口耳相傳得到傳播。它們作為口述故事具有了生命,在代代相傳的過程中又不斷重復和修改,由許多人塑造,補充新的細節(jié)使之更為詳盡,添枝加葉使之更加精彩,以便在冬日的爐火旁講述。saga 這個詞本身就反映了這一點,它與古諾爾斯語的動詞segja有關(guān),意思是“說”或“講”。在描述日后把薩迦記錄成文的方式時所使用的措辭也反映了這一點:中世紀冰島人稱之為setjasaman(拼湊整理)。雖然書面形式的薩迦均由一位(幾乎全部佚名)作者書寫,但敘事效果卻很像古希臘戲劇中的歌隊(Greek Chorus),構(gòu)建和記錄薩迦的人好比歌隊領(lǐng)頭人,引導著眾多聲音,這些聲音縱貫創(chuàng)作薩迦的較晚時期和故事發(fā)生的較早時期。因此,許多膾炙人口的薩迦既不是純粹的虛構(gòu)故事,也不是坦白明朗的歷史記錄。它們處在事實與虛構(gòu)、口述與筆述、過去與現(xiàn)在之間模棱兩可的地帶。它們既包含本土對世界的了解,也包含從歐洲大陸傳來的淵博學問。
現(xiàn)存的薩迦保存在幾部大型手抄本合集中,主要收藏在雷克雅未克和哥本哈根。閱讀古諾爾斯語手抄本的感覺很像吃力地破譯戰(zhàn)時密碼,細密的筆跡中夾雜著神秘排列的圓點、破折號,小小的字母懸浮在字里行間。因為早期學者想出的妙點子,有些手抄本破解起來難上加難:為了放大字跡,他們會把水灑在上面。喬·黑爾加松(JónHelgason)是20世紀中期研究諾爾斯語手抄本的大專家,他在哥本哈根的“阿納瑪格南研究所”還有邊看手抄本邊抽煙斗的習慣。中世紀研究專家克里斯廷·費爾(Christine Fell)日后回憶道:
我依稀記得,在大英博物館(現(xiàn)圖書館),有人要求我們不得對著手抄本呼氣。在博德利,我們必須發(fā)誓不把火種帶入圖書館。這兩條禁令在阿納瑪格南這里都沒有做到,喬·黑爾加松教授坐在樓梯頂端吸煙區(qū)的沙發(fā)上,手中的煙斗很少熄滅。
部分中世紀冰島手抄本配有雅致的彩飾和奇特的插圖,內(nèi)含舉足輕重的法典和宗教典籍的手抄本尤甚。舉例說明,一部手抄本有一段敘述漂流物歸屬權(quán)的文字,它用一個裝飾鮮艷的字母開頭,頁面上畫著四個小人剝一條擱淺鯨魚的皮。對這部手抄本的檢測表明,其中含有從歐洲進口的豐富顏料:猩紅、雌黃、寶石紅、銅礦藍、赭石紅和骨白色,宛如一道化學物質(zhì)的彩虹。
不過,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與照亮了中世紀歐洲裝飾華美的著名手抄本相比,這些保存了諾爾斯語-冰島語作品的中世紀羊皮紙或許顯得相當樸素。即便如此,中世紀冰島人為了制作這些寶貴的文本也沒少花費心血。中世紀冰島抄寫員的信筆涂鴉透露,書寫過程十分漫長而耗費體力。在一份手抄本的邊角,抄寫員評論道(也許基于慘痛的切身體驗):“頂著西北風寫字很不舒服。”在另一處,一個孤苦的身影陷入了存在主義的厭倦和愴痛中,他放下工作稍事休息,在頁底胡亂寫道:“我覺得獨自在這間繕寫室已經(jīng)待了很久。”在另一部手抄本中,抄寫員直抒胸臆:“我厭倦寫字。”還有一名抄寫員對一個叫多里(Dori)的人有意見,想必是他的老板:“你待我不公,多里,你給我的魚總是不夠。”
書寫薩迦的不僅是修道院的抄寫員,還有富裕的農(nóng)場主和部落首領(lǐng),這在中世紀世界很不尋常。難怪現(xiàn)存的中世紀羊皮紙中,有那么多薩迦手抄本裝飾極少,且通常骯臟邋遢。這些土褐色、平淡無奇的書頁成了把薩迦傳承數(shù)百年的適當載體。它們不是舉足輕重、張揚閃耀的故事集,需要用金箔裝飾,封面鑲嵌寶石。它們是為了供人消遣而寫,不是為了榮耀上帝而寫。這些薩迦手抄本大多是務(wù)實的文化產(chǎn)物,收藏在全國各地的茅屋農(nóng)舍,里面包含勞累一天后要大聲給全家人朗讀的故事。這些薩迦幾經(jīng)翻閱和轉(zhuǎn)手,幾乎到了散架的地步,人們用木板裝訂、用海豹皮縫制封面。它們由冰島人書寫,為冰島人書寫。這些手抄本不起眼的外觀連同墨黑色的字母,也吻合了薩迦的敘事風格:高度簡潔、情感內(nèi)斂、陰暗滑稽、論事克制、冷靜聰慧,最重要的是,具有鮮明的北歐特征。
《北方以北》,[英]埃莉諾·羅莎蒙德·巴勒克拉夫 著,梁卿 譯,低音·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