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科幻作家江波做客華東師大光華講堂
攝影 尹強
9月28日,知名科幻作家江波做客華東師大光華講堂,為200余名科幻愛好者作了題為“科幻、科幻觀和科幻寫作”的主題報告。此次活動是2019“科普文創(chuàng)——科普科幻青年之星計劃”(上海)初級培訓班活動之一,由中國科協(xié)科普部、中國科普作協(xié)主辦,上海市科普作協(xié)、華東師大光華書院承辦。
文學創(chuàng)作:初心、行動與毅力
文學創(chuàng)作,于江波而言是一種對待人生的態(tài)度,亦是自幼便萌發(fā)的初心。他在讀書時代便將《變形金剛》《西游記》中耳熟能詳?shù)墓适逻M行“改編”,不時地將自己“原創(chuàng)”的故事講給身邊的小伙伴們聽。在他看來,文學創(chuàng)作不僅需要一份初心,更需要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用萬分毅力堅守初心。
2003年清華大學研究生畢業(yè)時,江波發(fā)表科幻小說處女作《最后的游戲》。此后筆耕不輟,累計發(fā)表中短篇小說四十余篇,八十余萬字。2012年,他開始長篇創(chuàng)作,著有《銀河之心》三部曲(2012-2016),《機器之門》(2018),均為近年中國原創(chuàng)科幻長篇佳作。江波六次榮獲銀河獎,四次榮獲全球華語星云獎金獎,2019年斬獲京東文學獎科幻專項獎——這些成就在目前的中國科幻作家中屈指可數(shù),也奠定了其中國科幻“更新代”代表作家的地位。
科幻與科幻觀:科技時代的“神話”
當歷史進入到科學時代,科技以其無與倫比的力量推動社會發(fā)展,幻想文學找到了新的形態(tài),人們籍此對當下進行反思,和未來進行對話,科幻小說便應運而生。江波認為,科幻可以理解為科技時代的“神話”,科幻創(chuàng)作的基本要求就是要融入這個時代,了解前沿科技及其可能引起的變化,對未來進行預測或者幻想——即是一個改變了想象基礎的“神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習”和“思考”是在江波看來建立科幻觀必不可少的兩柄利器。學習是為了廣泛涉獵各學科知識、提升對科學前沿的興趣;而思考則是為了“猜想未來可能的形狀”,將思想試驗(科幻)窮盡可能、找到答案。報告中,江波旁征博引,從宇宙聊到生命,從人工智能、擬智能講到生物的自我意識,從神經(jīng)網(wǎng)絡談到人腦芯片……將他學習和思考的歷程逐一展現(xiàn),令在場同學驚嘆不已。
科幻寫作:頭頂?shù)男强张c內(nèi)心的道德準則
江波指出,科幻寫作一定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念——這是“心中的道德律”的體現(xiàn),是一切的前提;同時,他通過對哈勃極端深空視場(我們已知的最深遠的宇宙圖像,揭示了最遙遠最黯淡的星系)、“航海家1號(旅行者1號)” 拍攝的著名地球照片《暗淡藍點》等宇宙攝影作品的解讀,深刻揭示面對宇宙時人類及人類世界的渺小,告誡在場的同學們“還要對‘頭頂?shù)男强铡瘧汛б活w敬畏之心”。
在與現(xiàn)場同學的互動中,江波授之以漁,把他對科幻小說寫作的心得、感悟和技巧傾囊相授。“每個人在不同的年齡段看待同一個事物的眼光是不一樣的,隨著經(jīng)驗的積累和閱歷的豐富,我們會更加理性成熟地看待一些事物。有的科幻作品(如《奧特曼》)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影響。我們在不同的年齡段需要吸取不同的營養(yǎng),就像一些科幻作品里的偽科學,它也能起到一個引導和激發(fā)興趣的作用,在讀者心中埋下一顆種子——因此科幻小說才獲得了超出文學價值的社會價值,達到了科學傳播的目的”。
整場活動歷時三個多小時,同學們跟隨江波老師在解讀科幻精品、傳遞科幻精髓、倡導科幻精神、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的過程中,點燃了科幻創(chuàng)作的火種。
據(jù)悉,此次活動是華東師大光華書院繼今年4月發(fā)布《光華書院科學傳播兩年行動計劃》后舉辦的第三場大型科學傳播活動,活動協(xié)辦方星塵科幻社和科學明航會為書院指導的兩家學生社團。以這兩家學生社團為依托,光華書院“科幻+科普”“雙驅雙軌”并駕齊驅的格局已基本形成,為書院積極對接國家戰(zhàn)略需求和學校“教育+”相關部署,推進實施四大工程:科學傳播人才培育工程、科學傳播合作共建工程、“互聯(lián)網(wǎng)+科普”科學傳播資源建設工程和科學傳播活動品牌工程打下扎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