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 id="yy8yy"><optgroup id="yy8yy"></optgroup></dd>
<small id="yy8yy"><menu id="yy8yy"></menu></small>
<sup id="yy8yy"><delect id="yy8yy"></delect></sup>
  • <noscript id="yy8yy"><pre id="yy8yy"></pre></noscript>
  • <sup id="yy8yy"></sup>
  • <tfoot id="yy8yy"></tfoot>
    <small id="yy8yy"></small>
  • <dd id="yy8yy"><pre id="yy8yy"></pre></dd>
    <sup id="yy8yy"></sup>
    <noscript id="yy8yy"><optgroup id="yy8yy"></optgroup></noscript>
    <noscript id="yy8yy"><dd id="yy8yy"></dd></noscript>

    亚洲gv永久无码天堂网,成年人夜晚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国产福利片在线观不卡,色噜噜狠狠网站狠狠爱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王彬彬:愧對錢玄同(節(jié)選)
    來源:《收獲》 | 王彬彬  2019年09月17日07:41

    錢玄同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的作用,錢玄同在五四時期于文化的除舊布新上作出的獨特貢獻,中國現(xiàn)代歷史研究界和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界,似乎都對之估計不足。錢玄同在中國現(xiàn)代文化史上的地位,似乎長期未能得到公正的認定。至于我本人,則長期對錢玄同缺乏好感和敬意。不三不四、不倫不類、不著腔不著調:這是我長期對錢玄同的印象。我當然知道,錢玄同是積極參與了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但卻長期認為,錢玄同不過敲敲邊鼓、吶喊助威而已,因此其存在,也是可有可無的。后來,對錢玄同有了更全面一點的了解,對錢玄同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的表現(xiàn)有了更深入一些的認識,才意識到,此前對錢玄同的印象、看法,是多么離譜。我同時有了深重的羞愧。所以,所謂愧對錢玄同,首先表明的是我自己的心態(tài)。

    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教科書,相關的論文和專著,即便對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過程作比較詳細的敘述,也只字不提錢玄同,這樣的情形曾經很普遍。后來,在作比較詳細的敘述時,通常會提及錢玄同,但是,如果只是列舉少數幾個最重要的代表性人物,一般不會出現(xiàn)錢玄同。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在香港逝世,在四川江津的陳獨秀聞訊寫了《蔡孑民先生逝世后感言》,在簡略地介紹和稱頌了蔡元培的業(yè)績后,說:“五四運動,是中國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之必然的產物,無論是功是罪,都不應該專歸到那幾個人;可是蔡先生、適之和我,乃是當時在思想言論上負主要責任的人”。陳獨秀強調,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思想言論”上的代表性人物,是蔡元培、胡適和他自己。陳獨秀沒有提及錢玄同。陳獨秀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總司令,他的話當然具有極大的權威性。不過,他的這個說法,卻未必與歷史事實十分符合。蔡元培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的作用當然極其重要、無可代替,但卻并不主要體現(xiàn)在“思想言論”上。若論“思想言論”上的影響,錢玄同可能遠大于蔡元培。

    不能斷定是陳獨秀為后來的敘述和闡釋者定了調。但后來的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敘述者和闡釋者,在列舉這場運動最主要的代表性人物時,的確鮮有提及錢玄同者。

    錢玄同未能博得后來的人充分的好感和敬意的原因之一,是被視作五四高潮過后的頹唐者、落伍者。例如,任訪秋發(fā)表于1981年的《錢玄同論》,便說:

    “五四”高潮過后,《新青年》團體散掉了,正如魯迅所說的:“有的高升,有的退隱,有的前進”(《自選集自序》)。錢玄同正是屬于第二種人,于是退回書齋,專力于學術的研討。

    任訪秋是錢玄同任北平師范大學國文系教授時的學生,他的話似乎也有權威性。其實,錢玄同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有何種貢獻,與他后來是否“退隱”,沒有什么關系。正如一個戰(zhàn)士在某次戰(zhàn)役中的表現(xiàn),與他是否參加了后來的戰(zhàn)斗沒有關系一樣。再說,斷言錢玄同五四高潮過后便“退隱”了,也未免有些輕率。

    至于我自己,之所以對錢玄同長期誤解,除了受一般的文學史著作和相關研究影響外,還受到魯迅影響。魯迅曾經幾次嘲諷過錢玄同,這便影響了我對錢玄同的看法。其實,我對錢玄同的誤解,卻是源于對魯迅的誤解。我曾經以為,魯迅對錢玄同是很蔑視甚至憎惡的。而真實的情形并非如此。魯迅一直高度評價錢玄同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的獨特貢獻,只不過,魯迅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嘲諷錢玄同的幾句話被我記住了,而魯迅贊頌甚至感激錢玄同的更多的話,卻被我忽略了。

    關于錢玄同被誤解、被冷落甚至被侮蔑的原因,一時說不清。先說說我現(xiàn)在所認識的錢玄同。錢玄同先生于1939年1月17日因腦溢血而辭世。今年,是2019年。聊以此文紀念錢玄同逝世八十周年。

    談錢玄同的文化貢獻,我想先談談他在新式標點符號確立過程中所發(fā)揮的作用。很少有人談論錢玄同在這件事上的功勛,即便是那種熱情揄揚、稱頌錢玄同的著述,也往往對此事忽略不提,似乎這是一件不值一提的細事。但我卻固執(zhí)地認為,五四時期新式標點符號的確立,是思想文化方面的一件大事,或者說,這也是新文化運動的偉大成就之一。

    說中國本來也有標點符號,似乎也能找到根據;說中國本來沒有標點符號,好像也能成立。劉煒、侯民吉等人在《漢語標點符號發(fā)展述略》中說,中國古代本無“標點”一語。表示句子的停頓、完結之意的符號,被稱作“離經”“句讀”“圈點”。用得最多的應該是“句讀”一說。中國古代雖有類似于今天的標點符號的東西,但畢竟太簡陋,只有那么兩三種。所以,如果取“標點符號”之廣義,可以認為中國古代已有標點符號;但如果取“標點符號”之狹義,則應該認為中國古代并無標點符號。

    楊擇令在《從新式標點符號的制訂看五四時期我國學者對待中西文化的態(tài)度》一文中,有這樣的論述:

    五四運動以前,我國所用的書面語言是文言文,正宗的文言不分段,不著標點,封建統(tǒng)治者利用這種語言形式,來壟斷文化,以達到其愚民之目的。與此同時,一切下層讀書人、抄書人、刊刻坊間以及直接從事文字工作的士人又每刻都在制造標點符號、使用標點符號,以利應用和閱讀。

    這樣解釋中國古代標點符號一直難以系統(tǒng)產生的原因,就頗為深刻了。一個“聰明智慧”的民族,一個語言文字老早就很發(fā)達的民族,竟然幾千年間行文不分段,更沒有產生系統(tǒng)的標點符號,并非才智所限,而是專制統(tǒng)治者刻意制造閱讀的難度。在古代,壟斷了語言文字,也就壟斷了思想文化,而這是長期維持專制統(tǒng)治所必須的。因為只有壟斷了思想文化,才能有效地愚弄民眾。而只有有效地愚弄民眾,才能有效地進行專制統(tǒng)治。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新式標點符號的確立以及整個白話文運動,都決非純粹的語言形式問題。

    民間對標點符號的執(zhí)著的創(chuàng)造,說明標點符號有多么不可或缺。但民間的標點符號創(chuàng)造,是與統(tǒng)治者之間的一種博弈,一種較量。正因為非但不被統(tǒng)治者所支持,反而總是受到壓制,所以,幾千年間,民間創(chuàng)造的標點符號總停留在粗疏、鄙略和不成系統(tǒng)的階段,而且,并非直線式的發(fā)展、進步。幾千年間廣泛意義上的標點符號的創(chuàng)造使用,表現(xiàn)出一種回旋曲折的方式。這道理很簡單,讀書人如果想走上仕途,就必須讓自己遠離標點符號,非但不能創(chuàng)造,也要時刻警惕對標點符號的使用。例如在科舉時代,在科舉考試中,一不小心使用了標點符號,那就成為科場笑話了。即便已然置身仕途,如果在公文和私信等場合無意間使用了標點符號,也是很丟人的事,于自己立身處世頗有害。所以,大抵一個朝代,如果文化控制比較地寬松些,民間對標點符號的創(chuàng)造和使用就會活潑些;而如果一個朝代思想文化控制特別嚴酷,民間對標點符號的創(chuàng)造和使用就稀少些。楊擇令指出,民間標點符號的創(chuàng)造和使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出現(xiàn)了。到了唐宋時期,“句”和“讀”成了約定俗成的兩種通用符號。“句”便是以一個圓圈表示一句話的結束。而“讀”則是以一個形似今天頓號的符號,表示句子中間的停頓,起著今天的逗號、分號、頓號、冒號等多種作用。而明代以后,標點符號的使用非但未能發(fā)展、豐富,倒走了回頭路,變得更簡陋,即人們往往只用或圈或點一種符號斷句,一篇文章要么一圈到底,要么一頓到底。直到《新青年》開始使用新式標點前,都是如此。⑤明清時期之所以在標點符號的創(chuàng)造和使用上走了回頭路,是因為明清的文化專制較唐宋嚴酷得多。

    新式標點符號的創(chuàng)造和使用,從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便開始了。劉煒、侯民吉等人在《漢語標點符號發(fā)展述略》中說,最早將西方主要標點形式及其用法介紹到中國的,是從事翻譯和外交工作的張德彝,他于1868年至1869年完成的《歐美環(huán)游記》對西式標點符號做了引介。此后,王炳耀的《拼音字譜》(1897)、盧戇章的《中國字母北京切音合訂》(1906)、朱文熊的《江蘇新字母》(1906)等著述,以借鑒古代、引入西方和自我創(chuàng)造的方式,擬定了漢語標點符號方案。而嚴復的《英文漢詁》(1904)和魯迅、周作人合譯的《域外小說集》(1909),則“開啟了使用新式標點符號之先河”⑥。但這些對于新式標點的創(chuàng)設和使用,總體上是零碎的和混亂的。而“第一個系統(tǒng)談論句讀改革的人是胡適”。胡適在美國求學期間,就開始了對漢語標點符號創(chuàng)設和使用的系統(tǒng)思考。從1914年起,就經常在日記里表達這種思考。1915年8月2日,胡適寫成《論句讀及文字符號》一文。當天日記中,胡適寫道:“為《科學》作一文《論句讀及文字符號》,凡三晝夜始成,約一萬字。”胡適在日記中抄錄了文章的“節(jié)目”,最后說:“吾之有意于句讀及符號之學也久矣,此文乃數年來關于此問題之思想結晶而成者,初非一時興到之作也。”該文于1916年初發(fā)表于《科學》雜志二卷一期。《科學》雜志由中國科學社主辦,而中國科學社是其時留美學生趙元任、任鴻雋、楊銓等人創(chuàng)辦的民間學術組織。胡適在文章中強調了標點符號的重要,他特別指出:“無符號則文字之用不能及于粗識字義之人,而教育決不能收普及之效。”在歐美諸國,普通民眾,只要過了識字關,手里有一本字典,則無書不能看,因標點符號細致完備,書報皆意旨分明。而在中國,即便識了許多字,即便手里有一本字典,也未必能自由地讀書,因為還有“斷句”之難。

    ……

    亚洲gv永久无码天堂网
    <dd id="yy8yy"><optgroup id="yy8yy"></optgroup></dd>
    <small id="yy8yy"><menu id="yy8yy"></menu></small>
    <sup id="yy8yy"><delect id="yy8yy"></delect></sup>
  • <noscript id="yy8yy"><pre id="yy8yy"></pre></noscript>
  • <sup id="yy8yy"></sup>
  • <tfoot id="yy8yy"></tfoot>
    <small id="yy8yy"></small>
  • <dd id="yy8yy"><pre id="yy8yy"></pre></dd>
    <sup id="yy8yy"></sup>
    <noscript id="yy8yy"><optgroup id="yy8yy"></optgroup></noscript>
    <noscript id="yy8yy"><dd id="yy8yy"></dd></no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