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載年華似水,一起《追憶似水年華》
法國作家普魯斯特的代表作、法語文學的不朽之作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的書名譯法,近日引起了讀者的廣泛爭議。
到底是《追憶似水年華》還是《追尋逝去的時光》?
在爭論這兩者的時候,不妨看看下面的名字:
《失去時間的找尋》
《往昔的追尋》
《追憶流水年華》
……
其實,早年國內(nèi)學者在譯介普魯斯特的過程中,曾先后有過以上多種不同譯法,一時之間眾說紛紜,難以抉擇。
在上世紀80年代,譯林出版社決定出版這部作品的全譯本時,任知名法語文學翻譯家韓滬麟先生為責任編輯。他曾于1987年專門召集法語文學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召開過一次討論書名問題的座談會。
考慮到譯法更符合傳統(tǒng)的小說名,容易被一般讀者所接受,加上語言層面問題,最終,譯林版確定的譯名是《追憶似水年華》。
1989年平裝版封面
這部經(jīng)典作品,與這個譯名一道,逐漸深入國內(nèi)讀者的內(nèi)心中。
中文世界唯一的七卷全譯本
書名的譯法,其實還只是這部作品在國內(nèi)出版的第一個難題。
《追憶似水年華》總共七卷,篇幅浩大,人物眾多,敘事千頭萬緒,再加上普魯斯特獨特的語言表達方式,使得這部作品的翻譯變得十分困難,令眾多譯者望而卻步。很長一段時間里,這部作品一直無人翻譯。
知名法語文學翻譯家韓滬麟
上世紀80年代末,韓滬麟在當時剛剛“草創(chuàng)”不久的出版社里提出了翻譯《追憶似水年華》的設想。當時,社里班底薄弱,這一提議就意味著他甘愿一個人來承擔這件難以想象的任務——只有放在八十年代“文化熱”的背景下來認識,我們才能接近這種使命感。
于是,韓滬麟先生開始組織人手翻譯,最終集整個法語文學研究界之力,集合十五位譯者,終于拿下了這部300多萬字的皇皇巨著。
到1991年,這部不朽之作在中國終于有了全譯本,以《追憶似水年華》為名跟讀者見面。至今,這個譯本仍是國內(nèi)目前僅有的全譯本。
首版精裝全譯本
這部作品的譯者陣容,可以說是非常強大:
第一卷《在斯萬家那邊》李恒基、徐繼曾
第二卷《在少女們身旁》桂裕芳、袁樹仁
第三卷《蓋爾芒特家那邊》潘麗珍、許淵沖
第四卷《索多姆與戈摩爾》許鈞、楊松河
第五卷《女囚》 周克希、張小魯、張寅德
第六卷《女逃亡者》劉方、陸秉慧
第七卷《重現(xiàn)的時光》徐和瑾、周國強
盡管在翻譯方法上和文字風格上,每位譯者有不同的追求,但大家都在追尋自己心目中的普魯斯特,也為不懂法文的外國文學研究者和廣大讀者提供了接近普魯斯特, 理解普魯斯特的可能性。
三十年默默的堅守和修訂
2012年,我們推出了全新修訂版《追憶似水年華》:出版三十年,重印數(shù)十次,這部“天書”怎么又多出了13頁?這個版本加印數(shù)次,深受讀者喜愛。
譯林出版社 2012年版 頁數(shù): 2700
《追憶似水年華》第三卷是七卷中最厚的一卷,譯者是潘麗珍和許淵沖兩位老師。與其他本為兩人和三人合譯不同,這一卷是由潘麗珍老師從頭到尾翻譯,許淵沖為他的這位愛徒做了校對。
最初的翻譯工作是在1988年,當時國內(nèi)很多資料找不到,對《追憶》的研究幾乎是一片空白。因為客觀條件的局限,潘老師感到翻譯中留下了不少遺憾之處,于是仔細修訂了一遍。
部分修改稿件
潘麗珍老師還稱贊韓滬麟說:“我覺得他真了不起,他敢于組譯這個名著,而參與翻譯的十五個譯者都得是淡泊踏實的人,不圖名利,不計較稿費和投入的時間和精力。”
“人生太短,普魯斯特太長”
當年參加過全譯本的徐和瑾、周克希兩位譯者,出于對這部作品和翻譯事業(yè)的熱愛,后來都決定以一己之力重譯。
徐和瑾先生從2004年起開始翻譯,完成了前四卷的翻譯工作,但遺憾的是,他于2015年與世長辭,未能完成自己的翻譯計劃。在譯名上,他沿用了全譯本的《追憶似水年華》。直至去世之前,徐和瑾先生還告訴我們,他覺得從自己的身體狀況來看,應該能完成第五卷的翻譯。
我們于2010年出版了他的譯本(四卷本)。
譯林出版社 2010年出版 徐和瑾譯本
徐和瑾先生生前還翻譯過一本講述《追憶似水年華》的小書——《與普魯斯特共度夏日》,這本書是八位學者閱讀普魯斯特小說的心得體會,并附有《追憶似水年華》梗概和精彩片段,是送給普魯斯特愛好者的一道大餐。
周克希先生在2003年出版了第一卷《去斯萬那邊》,當時希望以一年半翻譯一卷的速度,用十余年時間譯完全書。然而直到2010年第二卷《在少女花影下》才正式出版。周克希也感覺到原來估計的進度過于樂觀,于是不再按照順序翻譯,而是先把第五卷《女囚》翻譯出版,因為在當年譯林出版社全譯本中,他參與翻譯的就是這一卷。但由于年事已高,到2014年先生終于遺憾地決定放棄。他譯出一、二、五卷,將譯名定為《追尋逝去的時光》。
周克希先生的這三卷譯本,我們也計劃出版,收錄在周克希譯文集中。
一位讀者曾感言:“人生太短,普魯斯特太長。周克希先生用這句話表明自己翻譯普魯斯特時的心態(tài),徐和瑾先生默默地耕耘至最后一刻,他用生命為這句話提供了我們不希望他提供的印證。”
從卞之琳等的片斷翻譯, 到十五個人合力翻譯全書, 再到沈志明在柳鳴九的建議下選譯“精華本”, 如今周克希與徐和瑾又在獨自追尋各自心目中的普魯斯特, 希望給讀者一個更真實的普魯斯特。
正是因為他們的精心雕琢,像《追憶似水年華》這樣的經(jīng)典才不至于蒙塵,能越來越璀璨地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
而對于這樣一部名著, 書名其實不重要, 只要你能靜下心閱讀, 就會被它吸引,不管它叫哪個名字。
譯林出版社也將繼續(xù)肩負自己的出版責任,維護好這部不朽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