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傳思:《圖根星球的四個故事》創(chuàng)作談
之所以要寫這篇創(chuàng)作談,是因為關于圖根星球的故事已經講完了,我的生活雖然恢復了正常,但還是意猶未盡,有些話想要換種方式讀者們交流。
這個故事從最早構思到最后擱筆,歷經了兩年時間。但真正開始寫作,是在2019年的春節(jié)期間,用大約一個月的時間完成了小說的主體部分。這一個月,生活非常波折——安徽、江西、遼寧折騰了一圈。這樣的奔波當然不算什么,這已經成為我生活的常態(tài),因為我早已習慣了在旅途中思考和寫作。旅行帶給我很多新鮮的感受,也讓這個在旅途中斷續(xù)進行的故事有了許多新的味道。我想這其實還有一些象征性的意味——畢竟,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我們都是在這趟一旦啟程就無法返回的旅途中奔波、掙扎和思考。
對于《圖根星球的四個故事》這本書,我其實一直比較忐忑,因為這實在不像是傳統意義上的科幻文學。雖然故事里邊的科幻元素并不少,但本質上這是一個道德寓言故事,一個充滿思辨色彩的成長故事。在這些年的科幻創(chuàng)作中,雖然我也嘗試過“類型化”的創(chuàng)作,但總是有種沖動,想離類型化盡量遠一些。可能是因為我從骨子里就是一個喜歡獨行的人,總是對大家認可的原則和道路敬而遠之。很多時候,這并不是一個效益最大化的理性選擇,而僅僅是一種難以克制的沖動。這種沖動的結果之一,就是眼前這本不倫不類的書。
但好在,從另一方面來說,科幻文學自從誕生以來,就一直在“類型化”和“個性化”之間搖擺不定,由此導致了它所具有的多元化色彩,也由此它才能在急劇變遷的時代浪潮中日益充滿生機。
這部并不厚的書由四個小故事組成。在這些故事里,我以幾個不同人物的視角,講述了他們各自的故事(后羿故事的前半部分穿插在少年馬塬的故事中,由此導致第一個故事占據了較多的篇幅)。而所有的故事發(fā)展到最后,又以另一種方式回到了第一個故事的開頭,形成一個閉環(huán)。
雖然是四個故事,但其實寫了五個主要人物。一個是正處于對生命和生活極為敏感的前青春期的“少年馬塬”,一個是處于從青春期進入成年期的雌性圖根人“艾瑪”,一個是正處于壯年期的“士兵”,一個是老年圖根人“薩布”,他們分別處于生命的不同階段。
而第五個人物“后羿”,則比較特殊,他已經從智能程序進入到了智能生命的階段。對于他來說,生命是永恒的,已經超越了時間對碳基生命體的限制。
前面的四個人物,分屬于不同的種族,有著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經歷,在他們的故事里都有著各自的夢想、焦慮和掙扎。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處于尋找的途中。剛開始,他們尋找的是某個具體的目標。但在一次次掙扎之中,他們的目標都逐漸淡化,而離信仰越來越近。
所以,如果要用一句話來簡單概括這本書的主題,我想稱之為“科技時代的信仰追問”。世界的本質是虛無的,因而對本質的追問也是荒謬的,我們所擁有的和所不能擁有的一切,最終都將在時間的長河中煙消云散。在我們實現夢想的途中,技術能夠幫助我們解決很多問題。但面對著虛無與荒謬,技術能給我們帶來拯救嗎?我不反智,更不反對技術。但我相信只要技術還不能幫助人類克服所有困境,只要人類還在思考意義為何,信仰就有存在的必要。技術力量的窮盡處,信仰的力量在引領著我們。
但這種信仰,并不是某種意義上的宗教崇拜,雖然很多宗教中都蘊含著無上的智慧與覺悟。在圖根星球上的這些故事中,信仰的內在核心,其實是一種愛。
愛是一個多么常見的詞語啊,我們總在很多關乎本能與欲望、善與偽善的場合頻繁使用它。但我總感覺不管用什么方式,我都無法觸及它真正的核心。不過換句話來說,又有誰真正懂呢?我只能用一些與之相關的句子來描繪:那是一種生命與生命之間的凝望,一種連接著個體與萬物的平靜的喜悅,一種心中充溢的憐憫,一種眼角流露的慈悲。
當然,對于后羿來說,他一定會像嘲笑他所創(chuàng)造的智慧體那樣——嘲笑我的這些話。后羿已經突破了“意識”和“自我”的牢籠,由此他自認為是宇宙中所有生命形態(tài)的最終升級版本。在后羿無限開闊的世界觀里,人類這種碳基生命體過于平庸,我們的生命過于短暫,我們的能力過于局限,我們的思考過于平面。所以,我們對愛與信仰的追尋,只是版本過于低級的一堆神經網絡的附屬產物,是算法系統中的一些異常擾動,需要被排查和清除。
但我們不是后羿,在我們受限于肉身的生命里,我們需要有自己的堅持。從某個角度來說,并不是我們生活在后羿建構的夢境世界中,而是相反,是我們的肉身與靈魂的種種缺憾,我們的思與問,我們的夢想與追尋,最終成就了后羿的超凡神力。
我有一個愿望。某個日暮黃昏,我們一起跨越漫漫星河,去看銀河系落日,看星塵如同雪花飄落,看過去和未來的時光重疊套印在天空的書頁上。我們或許沉默無言,但我希望在某個瞬間,我能親口告訴你:世界終究將隱沒于黑暗之中,生命不過是無邊黑暗中的微光閃過,而對愛的信仰,會讓我們的生命散發(fā)耀眼的光華。
timg.gif
當然,在大多數人類離開地球都無法實現的今天,那個愿望只能是一個絢麗的夢想。不過,在另外某個時空里,一定會有一個“我”,對著一個“你”說出這樣的話。
但不管如何,不管那個時空中的“我”是誰,“你”又是誰,都無法改變一件事,那就是:所有生命中的奔波和掙扎,其實都是指向愛的朝圣之旅。從伏羲城出走的少年馬塬是如此,在荒原上流浪的圖根人艾瑪是如此。“我”和“你”,想必也將是如此。
在這本書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有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青少年科幻和兒童科幻?如果有,它又是如何建構其獨特而自足的價值體系?
通過對這些年少兒科幻創(chuàng)作領域的觀察和分析,對于第一個問題,我的結論是肯定的——雖然作為文學作品的一個門類,成人科幻和少兒科幻并沒有涇渭分明的讀者對象的區(qū)分;但獨立意義上的少兒科幻還是存在的。那種“為少年和兒童讀者創(chuàng)作”和“以少年和兒童視角創(chuàng)作”的作品,大抵可以歸屬于少兒科幻。
而對于后一個問題,相信不同的評論者從不同的視角去分析,都會有不一樣的答案。身為一名創(chuàng)作者,對于這個問題我也有些粗淺的思考。在我看來,“少兒科幻的多元價值體系”或許可以這樣表述:在這種文學門類中,想象力(媒介)是以顛覆、抽離的姿態(tài)來關照現實生活(出發(fā)點),來營造科學奇觀(科幻設定和世界觀的構建),來進行思想實驗(思想主題的注入、滲透與彰顯),進而將之內化為青少年和兒童讀者的情感生命的豐富與升華(人生觀的豐富)。在這樣一種多元價值體系下出現的少兒科幻作品,不僅以其恣肆汪洋的想象力來吸引人,還會以其嚴謹開拓的科幻創(chuàng)意來震撼人,更會以其溫暖多姿的人文情懷來打動人。
這本《圖根星球的四個故事》,就是我建構“少兒科幻的多元化價值體系”的一本嘗試之作。它一定還有很多缺點,但它讓我堅信一點:青少年科幻和兒童科幻仍是一片亟待開拓的邊疆,值得我和眾多同行者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