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作品中的世界建構
想象不可想象的世界,并以文字的形式再現(xiàn)它,讓萬千讀者相信它理解它,這是科幻小說的使命,也是科幻小說中世界建構的藝術價值所在。
想象世界與世界建構
所有的虛構藝術創(chuàng)作都是有意無意地在塑造一個與我們既有的實際經(jīng)驗層面的所謂真實世界所不同的想象世界(imaginary world)。哪怕是最為寫實的現(xiàn)實主義小說也是如此。對幻想作品來說,建構一個想象世界本身常常成為創(chuàng)作的前置工作,甚至先于主題、情節(jié)、人物等其他元素。正如科幻作家寶樹在隨筆《科幻的文學性與世界建構》中所說:“(在幻想小說中)世界并不是僅僅是情節(jié)和人物的背景,描寫這世界也不僅僅是為了取信讀者,在很多科幻和奇幻作品中,它就是審美對象本身。”
既然想象世界對科幻小說是如此重要,那么,我們該如何評價科幻創(chuàng)作中的世界建構呢?讓我們先從有關想象世界和世界建構的概念談起。這方面理論的集大成者可參見美國協(xié)和大學威斯康辛分校MarkWolf教授開創(chuàng)性的學術著作《創(chuàng)造想象世界:次創(chuàng)造的理論與歷史》。
我們現(xiàn)在有關建構一個想象世界的理論性探討都起源于英國詩人柯勒律治。他認為人類的想象分為原初想象和次生想象(secondary imagination)兩類,后者是一種“有意識的、刻意的……創(chuàng)造性的行為”。《魔戒》作者托爾金在此基礎上發(fā)展出了“第二世界”或“次生世界”(secondary world)理論。托爾金所說的第二世界帶有一定的宗教色彩,是指身處“原初世界”的創(chuàng)作者在創(chuàng)作中模仿上帝造物的行為,次創(chuàng)造(sub-creation)出一個嚴密、完整的虛構世界。他筆下的中土世界就是第二世界最好的例子。
承繼托爾金的“第二世界”理論,Wolf教授將“想象世界”定義為:“虛構作品中人物經(jīng)歷的或可能經(jīng)歷的所有環(huán)境性要素的集合。這些要素匯集一起創(chuàng)造了一種與我們經(jīng)驗上的真實世界在本體意義上有所不同的場所感或世界感。”這里所說的環(huán)境性要素,不僅僅是天文地理、物理規(guī)律等硬件,以及社會、經(jīng)濟、政治、風俗等軟件,也還包含了隱含的價值、倫理、道德等更內(nèi)在的要素。簡而言之,是讓整個世界得以運行起來的所有要素的集合。
由此而言,“世界建構”(World Building)是一種建造想象世界的實踐。在創(chuàng)作者層面,世界建構就是創(chuàng)造作品中的想象世界本身,以及將其在作品中以各種方式呈現(xiàn)。創(chuàng)造(通常以設定的方式)和呈現(xiàn)(通常以敘事的方式)兩者看上去是兩個分開的步驟,但其實是密不可分的。而在受眾層面,世界建構則是有關受眾接近、接受甚至參與建構這個虛構世界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講,世界建構成為一種互動的“游戲”。最終的幻想世界將是作者與讀者共同完成的一個結果。
需要說明的是,世界建構不僅僅是小說創(chuàng)作所獨有的東西,而已成為跨媒介的實踐。在影視和游戲領域,世界建構也有著非常成熟經(jīng)驗的實踐。國內(nèi)常用的“世界觀設定”其實也就等同于世界建構,“世界觀”這個譯法有些概念上的混淆,但似乎成了約定俗成的慣例。
按照世界建構的定義,我們可以從創(chuàng)作和接受兩個層面來構建科幻作品的評價體系。
創(chuàng)作層面的評價體系
在創(chuàng)作層面對世界建構的評價可分為獨創(chuàng)性、完整性和自洽性三個維度。
獨創(chuàng)性(Inventiveness):引入全新和有趣的概念進入世界建構,最好與原初世界有顛覆性的不同;或者舊瓶裝新酒,從全新角度詮釋舊有的想象世界。Wolf教授提出四種想象世界的創(chuàng)造模式:名義上的、文化上的、自然上的和本體論/存在論上的創(chuàng)造。
完整性(Completeness):并不是說真的要做到面面俱到的完整(很多創(chuàng)造者會為追求世界完整性而陷入設定的泥淖不能自拔),而是以豐富多元的細節(jié)給讀者一種“這是一個完整的、切實可行的世界”的錯覺。讀者會因此相信,小說中露出的只是完整世界的冰山一角。
自洽性(Consistency):萬事萬物無不相連,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想象世界的運行規(guī)則也要符合各式各樣的自洽或一致性邏輯:自然邏輯、社會邏輯、語言邏輯、哲學邏輯(世界觀、價值觀)等。
世界建構者如何做到這三個維度的要求?一方面可以參考優(yōu)秀的科幻奇幻作品,同時也有一些世界建構的技巧教程可供參考。
接受層面的評價體系
本體意義上的想象世界作用于個體受眾,會帶來不同的認知接受反饋。我們可從以下三個維度來對這個層面的世界建構做出評價。
可信感(Belief):閱讀虛構作品需要讀者有懸置懷疑(suspension of disbelief)的意愿和能力,幻想小說尤其需要幫助讀者懸置對“這個世界是虛假的”懷疑,進而維持住對于建構出來的想象世界的次生信念(secondary belief)。
沉浸感(Immersion):讀者在想象世界的沉浸不僅在于其擬真感、幻象感(這一點文字也許沒有影像、VR等媒介有優(yōu)勢),更重要的是文字構建的世界可以調(diào)動讀者想象力,對想象世界進行有意義的理解。
互動感(Interaction):在沉浸和理解想象世界的基礎上,受眾甚至可以運用他們自己的理解參與到世界構建的新過程中。比如優(yōu)秀的科幻奇幻小說總是能激發(fā)讀者進行衍生或同人小說創(chuàng)作,很多優(yōu)秀的同人創(chuàng)作也起到了“補完”想象世界的效果。
讀者層面的可信感、沉浸感和互動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創(chuàng)作層面的獨創(chuàng)性、完整性和自洽性。通常來講,一個新穎獨創(chuàng)的、完整自洽的想象世界可以讓大部分讀者相信它的存在,進而沉浸其中、深度理解它的運作,甚至還會產(chǎn)生與之互動的沖動。但畢竟“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者層面這套評價體系仍然帶有一定的主體性特征。
《火星孤兒》的世界建構評價
套用上述兩個層面的評價體系,下文對劉洋科幻新作《火星孤兒》中的世界建構做一個粗略的分析。首先要說的是,劉洋有意識地開發(fā)出一套自己的科幻設定方法論,包含自創(chuàng)的“線性設定鏈”、“Bethe圖譜”、“設定自洽指數(shù)”等概念,這在科幻作者中也是不多見的。
在《火星孤兒》這本書中,作家建構了兩個獨特的“世界”:一個是近未來的太空版“高考工廠”近騰中學,另一個是二維的異種智慧生命世界。小說通過一場奇特的高考,將兩者的命運連接在一起。
近騰中學的建構是與現(xiàn)實緊緊相連的。作者以一組新穎的科幻設定將現(xiàn)實世界的高考工廠推向極致。由當下現(xiàn)實的一點突破或扭曲(科技點、社會規(guī)則等),帶出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全新世界,這是一種常見的建構世界的方法。近騰中學這個世界的獨創(chuàng)性、完整性和自洽性都毫無問題。前半段學校生活的描寫是全書的亮點之一,很多讀者都在其中找到了強烈的共鳴,從而也確保了讀者層面世界建構的可信感和沉浸感。
劉洋對二維世界的建構重點放在自然科學體系上,其自然邏輯層面的自洽性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類似于“二維生命操作電子導致三維世界宇宙規(guī)則的改變”這樣的設定驚異感十足,可以對讀者的認知造成很強烈的沖擊。但這個令人神往的二維世界對讀者而言缺乏沉浸感,主要原因是作者以三維世界人物對話揭秘這樣非常間接的方式來呈現(xiàn)它,甚至還用上了公式和元素周期表之類的硬家伙。
二維世界的智慧生命是如何存在的?他們是個體還是集群智慧?社會組織形式又是怎樣的?我很希望看到的是,《火星孤兒》能像《神們自己》《三體》這樣的經(jīng)典學習,在《平面國》等二維世界想象的基礎上,正面挑戰(zhàn)新世界的完整呈現(xiàn)。我相信,劉洋這樣有著“硬核”科幻追求的作者是有意愿、也有能力完成這一挑戰(zhàn)的。
想象不可想象的世界,并以文字的形式再現(xiàn)它,讓萬千讀者相信它理解它,這是科幻小說的使命,也是科幻小說中世界建構的藝術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