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春:選擇,然后生活
隨著可供選擇的選項越來越多,我們會不時地陷入選擇困境,會經常地被各種選擇所困擾,會不同程度地遇到或會遇到不同程度的選擇障礙——即使過了“不惑”之年。某雜志甚至歸納得出了“選擇困難癥”為當下三大社會流行病之一的結論。究其原因,我們的判斷力、意志力和經歷經驗不同是一方面,更主要的還在于選項的“琳瑯滿目”——無論如何,最終我們都要做出選擇。
1979年初中畢業(yè)考中專時,我們只有三個學校可選擇,一個軍護類,一個輕工類,一個電力類;軍護類主要面向女生,所以我的選擇其實只有兩個。第一選擇范圍小,第二選擇權基本不在我,所以我并沒有體驗到選擇之難。我在校、村及家庭的喜慶中很幸運也很幸福地就到省城上了那個電力類的學校。三年后畢業(yè)分配時,我則只有兩個去向可選擇了,一個是離家近些的,一個是離家遠些的;這回輪到自己做主了,我膚淺而簡單地就選擇了前者。這樣非此即彼的、被舍棄對象非常明確具體的選擇在今天根本不能算作選擇。
我們這一代人在選擇學校、專業(yè)及工作單位和崗位上沒受過太多的“折磨”,除了那時——年少年輕時——我們還不懂選擇、不能選擇(被動安排)外,主要原因還在于選擇性、選擇范圍小。如今大不同了,那么多“本”的院校、千奇百怪的專業(yè)學科、雨后春筍般的公司單位,就算會有父母、師長、領導幫你拿主意,你依然會時不時地眼花繚亂、蒙一小圈兒。
選項的越來越多,常常的我們不是兩難而是多難,許多時候我們沒法“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沒法不“這山望那山高”,我們不能自欺欺人,我們會糾結不已,選擇哪一“項”都意味著會失去很多——同樣中意的。
今天,性價比都合適的東西常不止一兩樣,大到就業(yè)、投資、嫁娶、買房、買車,小到旅游、裝修、就餐、購物,君不見此時此刻不正滿地開盤、滿路車輛、滿街門市、滿屏網店、滿眼品牌么?“選擇”無處不在,甚至可以說生活就是選擇、選擇就是生活。
2011年想買車時,我是省城東陵路、北二馬路兩條賣車“一條街”的東南西北地不知跑了多少趟,進了不知多少4S店……轎車這么快就“私家”而我也有了,這在三四十年前甚至二三十年前是根本不可想象的!
2012年,當我決定進一步改善一下居住條件和環(huán)境時,我仿佛一下子就來到了那“千萬間”“廣廈”面前,從水岸東城到上河郡,從河北的恒大華府到河南的萬達華宅……最終駐足在“馬德里皇家”門前——雖然特反感這洋名;隨之而來的房屋裝修及家具、家電的購置,更是一場昏天黑地、疲憊不堪的選擇大戰(zhàn)。
取舍難,選擇不易,但“痛并快樂著”。
又六七年過去了,今若再想換車房,必將更奔忙!
有人說:“很多時候,因為沒有選擇的緣故,人們往往走對了路。”可以肯定的是,“沒有選擇”或“沒有選擇余地”的情況下“走對了路”的時候不多,或根本就談不上對錯。比如早年我們在衣著上只能一身藍黑,大家無所謂好壞,一律單調無趣;如果說那時的生活是有樂趣兒的,應當也不會在穿戴上——可舉一反三、以此類推。僧璨說:“至道無難,唯嫌揀擇。”當下,我們應致力的則是:雖有太多“至道”,我們依然能選對、走對路。
既已做出選擇,我們便“不復有可能回頭來走那條未走的路了”(周國平)——這倒也是一種困擾,所以要提高選擇的準確性和效率。要“哭歧路”就哭吧!哭完歧路樂生活,管他還有多少“選擇”在不知什么地方等著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