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守護傳統(tǒng)文化散記
近日,突尼斯文化城落成并正式對公眾開放。文化城位于首都市中心穆罕默德五世大街,透過挺拔搖曳的椰棗樹,一座高大的建筑撲入眼簾,建筑上方飄揚著鮮艷的突尼斯國旗。文化城里空間很大,各類文化設施應有盡有:電影院、劇院、會議廳、電影資料館、綜合性多媒體圖書館等,不一而足。據阿拉伯媒體報道,突尼斯文化城是北非地區(qū)最大的國家文化中心之一,旨在發(fā)展突尼斯文化事業(yè),弘揚和推進突尼斯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突尼斯對本國的傳統(tǒng)文化建設一直悉心呵護,珍愛有加,擷取幾個事例,可見一斑。
在歷史上,突尼斯是迦太基人的故鄉(xiāng)。作為紀念,突尼斯將首都北郊的迦太基遺跡小心翼翼地保護起來,并在附近建立了國家考古公園。首都國際機場也被命名為“迦太基國際機場”,以此勉勵國民,自己是在歷史上創(chuàng)造了燦爛文明的迦太基人后裔。
突尼斯每年都在有“沙漠門戶”之稱的南部城市杜茲城舉辦“撒哈拉節(jié)”,以彰顯其獨特的撒哈拉沙漠傳統(tǒng)民族文化,并借此喚起人們保護本國傳統(tǒng)文化的意識。
獨立廣場位于突尼斯首都市中心繁華的布爾吉巴大街,廣場上聳立著14世紀突尼斯著名學者伊本·赫爾敦的銅像。當地媒體稱,銅像是突尼斯守望傳統(tǒng)文化再好不過的明證。伊本·赫爾敦1332年出生于突尼斯,既是史學家、社會學家,又是經濟學家,堪稱“百科全書式的文化大家”。在突尼斯的各大書店里,筆者都能看到伊本·赫爾敦的著作及相關書籍。
凡到過突尼斯的人,都會沉醉在首都北部“藍色小鎮(zhèn)”的美景之中。小鎮(zhèn)名叫西迪布賽,依山而建,三面環(huán)繞著碧波蕩漾的地中海。小鎮(zhèn)中所有房子的門窗、屋檐、廊柱等都漆成醒目的天藍色,與潔白的房屋墻體對比強烈,頗為醒目。原來,從1915年開始,當地政府就通過立法,要求無論新建還是修葺的房屋門窗必須刷成藍色,墻壁則為白色。藍色門窗象征著波光瀲滟、湛藍無比的地中海,白色墻壁則寓意著天上飄動的白云。100多年來,這座名副其實的藍白小鎮(zhèn)已成為突尼斯的旅游名片,更成為突尼斯守護傳統(tǒng)文化的佳話,為人津津樂道。